合作式閱讀學習的研究方向:我們試著改變閱讀
合作式閱讀學習的研究方向:我們試著改變閱讀
之前在meeting時試著規劃了一下合作式閱讀標註學習的研究方向。標註工具只是工作,但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並不只是標註工具,而是藉由數位化技術帶入機器自動學習、社群功能,讓閱讀變得不只是單純的閱讀。這只是一些發想,不是很正式的研究。有些見解應該只是拿出來貽笑大方,不過那也沒關係,反正我仍是個學生。
(more...)1月 16, 2013 0 Comments 研究方法
之前在meeting時試著規劃了一下合作式閱讀標註學習的研究方向。標註工具只是工作,但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並不只是標註工具,而是藉由數位化技術帶入機器自動學習、社群功能,讓閱讀變得不只是單純的閱讀。這只是一些發想,不是很正式的研究。有些見解應該只是拿出來貽笑大方,不過那也沒關係,反正我仍是個學生。
(more...)5月 04, 2011 2 Comments 研究方法 碩士畢業論文 Software/Zotero Zotero
雖然我使用Zotero來管理參考文獻的書目資料,但是在撰寫論文的時候一定會碰到一個問題:要怎麼區別中文跟英文的書目?大部分系所對於參考文獻的要求都會希望將「中文文獻」與「英文文獻」分開列表、各自有不同的輸出樣式,但是對Zotero來說並沒有中英之分,只能使用同一種樣式來處理。這對於剛接觸Zotero的人來說是非常地困擾,甚至有人提出了中文用Zotero、英文用EndNote的這種作法,但我個人並不喜歡將文獻分散於多個軟體,造成難以管理的困擾,所以我仍堅持用Zotero來實作中英文不同的參考文獻。
要用Zotero做到這點,其實手續非常多,不見得是一個很理想的作法。但不論如何,還是比不使用書目管理軟體、呆呆地手動輸入還來得快得多就是。
(more...)5月 04, 2011 21 Comments 作品 研究方法 電腦軟體 Software/Zotero Zotero
Zotero是一個依賴Firefox的文獻書目管理套件,用來協助管理文獻、快速輸出學術文獻使用的引用樣式。我在之前做過介紹Zotero功能的投影片,而網路上也可以找到很多Zotero的相關介紹,而我個人也是用Zotero來寫作論文、管理參考文獻。
比較遺憾的是,Zotero基本上是以英語語系國家為主,因此引用文獻樣式中大多也都是英文為主的樣式。儘管Zotero有提供Zotero Style Repository並有非常多種的引用文獻樣式,但卻仍沒有看到專屬於中文,特別是我自己在使用的中文APA樣式。
值得慶幸的是,Zotero允許使用者自行設計csL(Citation Style Language)的樣式檔,因此我參考了張保隆與謝寶煖的「學術論文寫作:APA規範」與hiroshi yui建立的CSL,修改出一份「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 Pulipuli」來使用。經過數篇文章的測試與修改之後,目前此版本已經算是勉強堪用,但Zotero對於資料處理仍有極限,因此仍有需要手動修改的地方。
這一篇我將要介紹在Zotero中安裝「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 Pulipuli」(以下簡稱中文APA)的方法,然後補充仍須手動修改的細節,供使用Zotero的中文使用者利用。
(more...)5月 03, 2011 0 Comments 研究方法 電腦軟體 Software/Zotero Zotero
Zotero預設安裝時是使用Firefox的語系,如果你是用中文,則他會用中文語系。如果你使用的引用文獻樣式並不是為中文設計的,那麼輸出的格式會非常奇怪。因此我們要Zotero的時候,要根據文獻的格式來調整語系。
(more...)1月 21, 2011 7 Comments 研究方法
Rotter(1966)發展的內/外控量表是非常知名的泛用性心理測驗,我在研究中也將內/外控作為受試者調查的一個變量,用來探索受試者在標註系統中會有何種傾向。但是在找尋量表的時候卻發現針對原始量表的中文翻譯在網路上意外地難找,最後我是從「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下)」一書中找到看起來較為合適的中文翻譯拿來使用。
這個量表已經公開了將近半個世紀,我想就用這篇文章將量表的原文與中文翻譯記錄一下,並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也有人翻譯做控制點)指的是人們對於成敗或後果原因所抱持的一概括性的期望。內在控制源(內控)指的是個人相信自己對所經歷的成敗負有責任,即相信個人的行為、性格、才能等是個人經歷的主要決定因素;而外在控制源(外控)指的是個人認為自己所得到的結果主要是由外部力量決定的,如運氣、社會關係、他人或其他因素。控制源概念的關注焦點在於個人所感知到的行為、性格與事件之間的互賴關係。
控制源是一種單維度連續變項,一端稱為內控,另一端為外控。Rotter內/外控量表利用23對二選一單選測試題來調查,採用迫選作答式。此外還有了6對掩飾題。量表中內/外控測題成對出現,每條外控題記1分,總計分在0分(極端內控)至23分(極端外控)之間。必須強調的是,有些研究計分方式剛好相反:分數高的是內控、分數低的是外控。在使用與文獻探討上請務必注意到這之間的區別。在內/外控分組的處理上,Hsieh & Dwyer (2009)是依所有受試者的平均分數來分割組別,其研究中平均值為11.46分(標準差3.50),則12分以上作為外控、12分以下作為內控。
Rotter的內/外控測驗不是在於區別好壞,純粹只是調查受試者的傾向。許多研究將內外控的分類作為探索工具,用來在研究中預測傾向內控/外控的人們會有某些特別的特徵。儘管內外控量表非常有名,但是由於它的專門性不高,後人研究多將之改良成適合特定領域的專門問卷。大多數可以找到的文獻中都不是採用原始的內外控量表,而改量過後的問卷則會有使用上的限制,包括對象年齡、教育程度、研究目的等等。在使用上需要特別注意。
Rotter內/外控量表作為一個評量工具,我們就要先確認它的信效度究竟到什麼程度,才能評估它的好壞。
信度方面,Rotter在1996年的「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研究中調查結果來看,內部一致性信度(計算方式為Kuder-Richardson,中文常翻譯為庫李法)達到0.70;再測信度中,60名大學生樣本間隔一個月後再測信度係數值為0.72,117名大學生間隔兩個月後再測信度係數值為0.55。Rotter認為造成兩種再測信度差異的原因是因為施測方法不同。
效度方面,有關內/外控的研究中,有一半以上採用了Rotter的量表,而大部分文獻都揭示人們對於自己控制自己命運的感知是存在個別差異,而Rotter量表能夠敏感地辨別出這些差異。
在閱讀學習方面,不少研究將內/外控作為一種學習型態的變量。認為學習責任較多在自己身上的人稱之為「內控」(internal controll),反之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身上的人稱之為「外控」(external control)。(Lefcourt, 1982) 在需要使用技能的情況下,比起外控來說,內控會花更多時間在決策上;在較不要求技能或是較憑運氣的任務中,內控的回應中表現較為粗心大意與衝動。(Johnson & Kilmann, 1975; Kukulu, Buldukoglu, Kuladaç & Köksal, 2006; Wheeler & Davis, 1978)
某些傾向外控、能力較差的讀者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支援(Coker, 1990; Coldevin et al., 1993)。這些學生相信他們的表現不會受到獎勵影響,而且通常難以控制。因此,他們需要教師的支援,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Coker等人(1990)研究發現內控學習型態的讀者閱讀表現較佳,同時作為一個優秀的讀者,他們也能在閱讀中使用多種閱讀策略。比起較差的讀者來說,這種能力能夠幫助內控學習者理解未知單字的意義。(Arden-Close, 1993)。
問卷來源:原始來源是來自Rotter(1966),控制源教學網頁裡面也有詳細的教學。(注意,裡面的內外控計分是高分內控、低分外控)中文翻譯是參考自楊中芳(1997)。
問卷說明:這份量表只是用來了解您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並沒有對錯。請根據您個人真正的想法、感覺或行為來回答以下的問題,感謝您的合作。
1 | a. | 子女出了問題是因為父母懲罰過度。 Children get into trouble because their parents punish them too much. |
---|---|---|
b. | 現今多數孩子的問題是父母過分溺愛。 The trouble with most children nowadays is that their parents are too easy with them. | |
2 | a. | 人們生活中發生的很多倒楣事,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運氣不佳所致。 Many of the unhappy things in people's lives are partly due to bad luck. |
b. | 人們的不幸是其自身錯誤造成的。 People's misfortunes result from the mistakes they make. | |
3 | a. | 戰爭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政治漠不關心。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why we have wars is because people don't take enough interest in politics. |
b. | 戰爭是永遠不可避免的,無論人們怎麼努力去防止它。 There will always be wars, no matter how hard people try to prevent them. | |
4 | a. | 從長遠來看,人生在世總會獲得應得的尊敬。 In the long run people get the respect they deserve in this world. |
b. | 無論個人如何努力,不幸的是其價值還是經常被忽略。 Unfortunately, an individual's worth often passes unrecognized no matter how hard he tries. | |
5 | a. | 「老師沒有公平對待學生」,這種看法毫無道理。 The idea that teachers are unfair to students is nonsense. |
b. | 多數學生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分數受到偶然因素影響的程度有多大。 Most students don't realiz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grades are influenced by accidental happenings. | |
6 | a. | 不借助外力,一個人很難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Without the right breaks one cannot be an effective leader. |
b. | 一些能幹的人未能當上領導者是因為他沒能把握機會。 Capable people who fail to become leaders have not taken advantage of their opportunities. | |
7 | a. | 無論您如何努力,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您。 No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some people just don't like you. |
b. | 不能獲得別人好感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People who can't get others to like them don't understand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 |
8 | a. | 遺傳對人的個性有著主要的決定作用。 Heredity plays the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one's personality. |
b. | 一個人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他會是什麼樣的人。 It is one's experiences in life which determine what they're like. | |
9 | a. | 我常常發現「人算不如天算」。 I have often found that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will happen. |
b. | 「聽天由命」對我來說永遠不如爭取主動「人定勝天」。 Trusting to fate has never turned out as well for me as making a decision to take a definite course of action. | |
10 | a. | 對於準備充分的學生來說,基本不存在考試不公這一類的問題。 In the case of the well prepared student there is rarely if ever such a thing as an unfair test. |
b. | 很多時候考題與課程內容相去甚遠,再用功也是白費。 Many times exam questions tend to be so unrelated to course work that studying in really useless. | |
11 | a. | 成功之道唯有刻苦努力,與運氣好壞無關。 Becoming a success is a matter of hard work, luck has little or nothing to do with it. |
b. | 找一份好工作主要靠天時地利。 Getting a good job depends mainly on being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 |
12 | a. | 平民百姓能夠影響政府決策。 The average citizen can have an influence in government decisions. |
b. | 世界是由有權有勢的少數人左右的,平民百姓無能為力。 This world is run by the few people in power, and there is not much the little guy can do about it. | |
13 | a. | 我在訂計畫時就已經幾乎肯定自己可以將之付諸實現。 When I make plans, I am almost certain that I can make them work. |
b. | 計畫訂得太早並不明智,因為很多事情只不過是運氣好壞的結果而已。 It is not always wise to plan too far ahead because many things turn out to be a matter of good or bad fortune anyhow. | |
14 | a. | 有些人簡直一無是處。 There are certain people who are just no good. |
b. | 每個人都有其可取之處。 There is some good in everybody. | |
15 | a. | 對我來說,達到自己的目標與運氣無關或關係很小。 In my case getting what I want has little or nothing to do with luck. |
b. | 很多時候,我們大可以靠拋硬幣來決定何去何從。 Many times we might just as well decide what to do by flipping a coin. | |
16 | a. | 誰能出人頭地常常首先取決於誰佔天時地利。 Who gets to be the boss often depends on who was lucky enough to be in the right place first. |
b. | 要讓人們幹正事靠的是能力而不是運氣。 Getting people to do the right thing depends upon ability, luck has little or nothing to do with it. | |
17 | a. | 就國際事務而言,我們大家都是那些我們既不了解也無法控制的力量的犧牲品。 Children get into trouble because their parents punish them too much. |
b. | 通過積極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一般老百姓可以左右世界大事。 By taking an active part in political and social affairs the people can control world events. | |
18 | a. | 大多數人都未意識到他們的生活受偶然因素控制的程度有多大。 Most people don't realiz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lives are controlled by accidental happenings. |
b. | 「運氣」這類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luck." | |
19 | a. | 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One should always be willing to admit mistakes. |
b. | 處理錯誤的最好辦法就是加以掩蓋。 It is usually best to cover up one's mistakes. | |
20 | a. | 您很難了解某人是否真正喜歡您。 It is usually best to cover up one's mistakes. |
b. | 您有多少朋友取決您的人品有多好。 How many friends you have depends upon how nice a person you are. | |
21 | a. | 從長遠來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壞事與好事相互抵消。 In the long run the bad things that happen to us are balanced by the good ones. |
b. | 霉運大多是無能、無知或懶惰的結果。 Most misfortunes are the result of lack of ability, ignorance, laziness, or all three. | |
22 | a. | 只要下足功夫,我們可以剷除政治腐敗。 With enough effort we can wipe out political corruption. |
b. | 人民對於政治家們的幕後活動鞭長莫及。 It i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have much control over the things politicians do in office. | |
23 | a. | 有時我真不明白老師是怎麼打分數的。 Sometimes I can't understand how teachers arrive at the grades they give. |
b. | 我用功與否與我得的分數有直接關聯。 There is a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how hard 1 study and the grades I get. | |
24 | a. | 優秀的領導者要求人們自行決定應該做什麼。 A good leader expects people to decide for themselves what they should do. |
b. | 優秀的領導者明確地告訴每個人應該做什麼。 A good leader makes it clear to everybody what their jobs are. | |
25 | a. |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對周圍發生的事無能為力。 Many times I feel that I have little influence over the things that happen to me. |
b. | 要讓我相信機遇或運氣主導了我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 believe that chance or lu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y life. | |
26 | a. | 孤獨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盡力友善待人。 People are lonely because they don't try to be friendly. |
b. | 想方設法取悅他人沒有多大用,因為他們喜歡您就喜歡您,不喜歡您就不喜歡您。 There's not much use in trying too hard to please people, if they like you, they like you. | |
27 | a. | 學校裡太過強調運動了。 There is too much emphasis on athletics in high school. |
b. | 團隊運動是陶冶品性的極佳方式。 Team sports are an excellent way to build character. | |
28 | a. | 我的今天是我自己一手造成的。 What happens to me is my own doing. |
b. | 有時我感覺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向沒有太大的控制。 Sometimes I feel that I don't have enough control over the direction my life is taking. | |
29 | a. | 大多時候,我都不能理解政治家們的所作所為。 Most of the time I can't understand why politicians behave the way they do. |
b. | 從長遠來看,人民自己應對國家何地方政府的劣績負責。 In the long run the people are responsible for bad government on a national as well as on a local level. |
當受試者回答以下題目中得分的選項時,則獲得外控題得分1分。不在下列題目中的題目即為掩飾題,不論答哪個選項皆與結果無關。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80(1), 1.
Robinson, J. (1997). 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 (楊中芳, Tran.). 臺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Hsieh, P., & Dwyer, F. (2009). The Instructional Effect of Onlin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tyles o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2(2), 36-50.
Lefcourt, H. M. (1982). Locus of control: 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Lawrence Erlbaum.
Arden-Close, C. (1993). NNS Readers.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9(2), 867–93.
Cappella, E., & Weinstein, R. S. (2001). Turning Around Reading Achievement: Predictor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Resilience* 1.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4), 758–771.
Coker, L. S. (1990). Success in Nursing: A Primary Intervention Course. Nurse Educator, 15(6), 14.
Coldevin, G. (1993). Influence of Instructional Control and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on Factual Recall and Procedural Learning from Interactive Video.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22(2), 113–30.
Johnson, B. L., & Kilmann, P. R. (1975). Locus of control and perceived confidence in problem-soliving ablitie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31(1), 54–55.
Kukulu, K., Buldukoglu, K., Kulakac, O., & Koksal, C. D. (2006). The effects of locus of contro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social support on assertiveness in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4(1), 27–40.
Maguiness, C. (1999). Show Us How: A School-Wide Programme for Reluctant Readers.
Wheeler, R. W., & Davis, J. M. (1979). Decision making as a function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cognitive dissonance. Psychological reports.
Whitney, P. (1992). Children’s out-of-school activities. In 4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 San Antonio, TX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8 408).
Neill, J. (2006, December 6). Locus of Control - A Class Tutorial. Retrieved December 25, 2010, from http://www.wilderdom.com/games/descriptions/LocusOfControlExercise.html
12月 16, 2010 22 Comments 研究方法 演講心得 碩士畢業論文
序列分析是一種行為分析的工具,國內研究者侯惠澤老師是應用序列分析數位學習行為的專家。最近聽老師演講受到他的啟發,我也去借了Bakeman跟Gottman(1986)的「Observing interac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sequential analysis」來看,了解序列分析是怎麼分析資料,順便將之整理成方便計算的小工具,供大家使用。
話說回來,序列分析到底是什麼呢?
在做研究記錄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各種「事件」進行「編碼」,然後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就可以得到一連串的事件序列觀察樣本。以一群分組合作的學生為例,研究者在觀察他們行為的時候,可以將「各做各的」編碼為「A」、「討論作業」編碼為「B」、「創新意見」編碼為「C」、「聊天」編碼為「D」,於是可以得到「ABDCACDABACADCB」這樣子的資料。從這邊我們可以探討學生行為轉換究竟哪一種比較明顯的議題,最後可能會發現「討論作業」轉換到「創新意見」有顯著高的頻率,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生在「討論作業」時比較容易進入到「創新意見」,並畫出本頁開頭的那張圖。
附帶一提,其實頁首的那張圖是序列分析工具範本觀察樣本算出來的結果。從範本觀察樣本輸入的「ABBDCCAABCBDBCBBBBCDDBCBCBCBBDBCDB……」可以變成這樣的轉換示意圖,你就可以知道序列分析多麼有用了。
進行序列分析研究需要幾種知識:
其中1跟2是許多質性研究內容分析法都會探討的議題,而在序列分析裡面更傾向於行為事件的編碼。3跟4則是利用機率統計z分數二項式檢定的顯著性來描述、解釋資料的作法,這就是序列分析需要學習的關鍵。
為了跟大家解釋怎麼去找出「ABDCACDABACADCB」的關連、並計算其顯著性,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投影片供大家參考:(SkyDrive備份)
如果你覺得計算序列分析很麻煩,也可以用用看我寫的序列分析工具,應該有助於你快速分析出資料的規則。至於要怎麼觀察、編碼,那就不是我的領域了,請努力進行文獻探討跟身體力行吧!
12月 29, 2008 0 Comments 政大圖檔 研究方法 演講心得
雖然CONCERT 2008已經很久了,不過我補一下一些當時想到的心得。儘管離演講主題有點扯不太關係,當作記錄也好。
繼去年參加在中研院舉辦的CONCERT 2007,這次則是第二次參加CONCERT。今年CONCERT 2008在台大應力所舉辦,一樣是兩天滿滿的講題。由於第二天另外有事情,所以我只去了第一天。第一天的議程是先由王丕承主任主持開幕,然後由前交大圖書館館長、現任宏碁公司技術總監張瑞川教授為我們介紹CONCERT的來龍去脈。茶點過後接著是Dr. Heeyoon Choi介紹韓國STI的創新服務,我跟很多人一樣的有聽沒有懂。下午則是由Thomson Reuters的Ms. Lulu Lai談ISI的引文索引,蔡老師資訊計量學上了一學期,大部分也都是聽過的內容。接著是北大圖書館王怡心館長為我們介紹北大評估電子資源之應用效益的方法,其中以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來評估財務、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顧客等四個構面的方法,引起不少人的興趣。之後Ms. Cindy Hill介紹電子資源的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最後則由ProQuest的Mr. Boe Horton講衡量電子資源使用與學術產出,但後面我就沒有仔細聽,也沒什麼心得了。
儘管各種議題都讓我多少有點收穫,但要說真讓我覺得感觸良多的,應該還是張教授演講的「有志者事竟成」。我覺得,圖書館是一個很無奈的行業。因為向上牽扯到機關組織,向下牽扯到眾多讀者,內部還有館藏與館員,各種要素以讓人難以理解的複雜程度糾葛在一起,實在很符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情況。因為牽涉的人員廣泛,很難達到「所有人」的同意,所以不管要做什麼、想推動什麼改革,往往都只會收到「我們也想改進,可是很無奈的,這並不是我們可以作到」的回應。然而,張教授卻以他親身的經歷,給予我們鼓勵。
張教授講述到他是在很突然的情況下,被校長指派擔任圖書館館長。而之後一路對交大浩然圖書館進行改革、找尋結盟的資金、組成CONCERT,都是相當辛苦的過程。直到現在,圖書館已經逐漸從紙本轉型到電子資源,而達到「交通大學圖書館期刊展示區一半是空的」、「宏碁公司新進員工(新科碩、博士)沒去過圖書館影印期刊論文」的成果,跟十幾年之前的圖書館大不相同。由此可知,只要有心,還是可以改變這個大環境。
張教授在演講最後,提到電子書將會取代實體圖書館的未來展望。他介紹了電子書載體Amazon Kindle,而現在也有各種不同的載體,甚至Plastic Logic 發表了可彎曲的塑膠電子書,可以大大地提高電子書的可攜性。然而我認為,電子書除了方便攜帶之外,還要具備能夠撰寫「註解」的功能。事實上在我文獻探討的過程當中,發現以前以經不少電子書工具都能夠直接撰寫標註,像是右圖電子書XLibris具備以電子筆直接書寫的能力,但是如今卻已經停止販售。除了可以撰寫註解之外,續航力、螢幕大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這些就有待科技進步而一一改善吧。
講到最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人們會想要使用全文,而不想要只有目錄資訊的OPAC。即使在電子資源盛行之前,人們也是查完目錄之後再去找尋書籍,然後以影印、翻拍等各種方式取得副本,最後拿回家堆藏。這些動作即使在電子資源環境中也是一樣,只是取得文獻更快速、更簡單。那麼人們拿回這些文獻之後要幹麼?是要組織、消化、整理,最後產出成為學術研究成果。換句話說,我猜想人們需要的並不是大家都來用的公用圖書館,而是需要組成一個用自己的方法組織、依據自己需求找來的館藏、保留自己閱讀歷程與心得的個人圖書館,而最後的學術產出,就是學術研究成果或是作業、報告。
基於以上的假設,我認為未來圖書館員不應該只是僅僅提供讀者資源的全文,而應該要考量到讀者個人的資源組織,協助讀者用自己的方式組織這些紙本與電子的資源,讓讀者能夠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個人化圖書館才是。
(more...)12月 28, 2008 0 Comments 研究方法 演講心得
上研究所來第一個難關,就是英文論文閱讀。一週三、四堂課,幾乎固定都有一到兩篇論文要閱讀。大學時有如期末報告等級的英文論文閱讀,此時變成每週都要做的功課。到了開始撰寫論文的時候,面對老師沒有教的一片陌生的領域,我深深地覺得每週讀一兩篇論文的速度還是太慢了!因此邱銘心老師從原本的「個案研究法」忽然改題目成為「圖資英文學術文章閱讀指引」的時候,真讓我有種及時雨到來的高興!
邱老師於11月26日來到政大圖檔所演講「圖資英文學術文章閱讀指引」,在這之前她交待我們先閱讀一篇英文論文:Diffusion theory: A review and test of conceptual model in information diffusion,並於演講時跟我們討論這篇論文的閱讀方法。這是一篇不太好說明的文章,光看表面題目的意思「擴散理論:資訊擴散中概念模型的檢驗及評論」是難以理解作者到底要表達什麼。邱老師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她說有一次她的指導教授跟她meeting關於博士論文的時候,老師不看論文而直接要求她用簡短的字句來敘述她的論文到底做了什麼。邱老師說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能力,這也警惕著撰寫碩士論文的我要時常反思自己到底在幹麼。(可惜還想得不夠清楚,才會在計畫書口試的時候被口委糾正。)
邱老師談到閱讀論文時會先注意到期刊、研討會的相關背景,以及作者的研究領域。儘管這的確能夠幫助論文閱讀更加順利,但是對於這個領域認識尚淺的我們來說,實在是很難去判斷這些背後因素,更別說光讀懂論文本身就已經很頭痛了。如果有類似citing index或是作者領域與發表年表之類的工具可以使用的話,那我想應該可以幫助我們補充這些論文背後的資訊吧?
最後老師提到一些標註的技巧,我也想補充一些我作標註的方法。我讀得論文都會轉換成PDF檔案,利用Adobe Acrobat Pro(政大有買)或是PDF X-Change Viewer(免費,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business_wordprocessing/25873.html)都可以對檔案進行標註。可以作到標亮重點文字,增加文字評論,簡易的繪圖、符號等功能。再搭配zotero書目管理工具(http://www.zotero.org/)內建的PDF註解搜尋引擎,連檔案內的註解都可以直接搜尋。Zotero還可以對檔案下標籤、筆記,讓你的檔案有更好的組織架構。
此外,要註解些什麼東西也是很重要的。邱老師寫到要把你覺得不懂得地方以及你覺得有問題的方法記下來,但我覺得更實用的方法是記下你能夠理解的部份,並把他用你的話重新撰寫。在撰寫論文的時候,時常需要引用其他研究的說法來佐證,於是就會遇到「當初到底在哪裡看過這段話,可是卻想不太起來」的困境。這時如果要再回頭去翻每篇文章,然後重新理解、撰寫註解,是很費時的功夫。不如再當初就先把覺得以後會用到的點子、想法,都直接用你自己的話撰寫成一段文字,做好英翻中的工作與挑出你著重的重點,以後寫論文的時候直接參考這些重要筆記,再加上引用來源,很快地就可以完成一篇基於你閱讀文獻之後的文獻探討。
善用電腦工具,就能快速地整理並找到你當初讀過的論文,而不要到了要寫文獻探討的時候才在焦頭爛額喔!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