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具有 博士班考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政大博士班報考書面審查資料

布丁布丁吃布丁

政大博士班報考書面審查資料

CameraZOOM-20110419150245

上圖是2011年4月18日報考政大圖檔所博士班時使用的書面審查資料,一式五份。因為每次看到這些像是電話簿一樣厚的資料都覺得頗為有趣,所以在這邊稍微記錄一下這本的製作過程。


內容大綱

目錄

按照招生規定SkyDrive備份),書面審查資料必須要有「自傳及履歷(含相關工作經驗)」、「研究計畫」、「學術著作清單及代表作」、「碩士論文或相當碩士論文之學術著作」、「大學(含)以上全部成績單」、「推薦書2份(格式不拘)」、「其他有利審查之資料」。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將書面審查資料的內容組織如下:

  1. 自傳:
    1. 履歷:簡單的自我介紹摘要表格,以及自己的照片。
    2. 自我介紹:敘述自己的經歷。
    3. 工作經驗與經歷:研究所、大學時期的經歷列表,由近到遠排序。
    4. 程式開發成果:因為我想展示自己做過的程式成果,所以在這邊介紹了三個做過的作品:論文系統、教育部全國通識網以及百年圖書館史。
  2. 研究計畫:
    1. 學習計畫:簡單描述我想要在博士班學習的方向。儘管通常不會符合老師的期望,不過我還是想在此講一下自己的規劃。
    2. 研究計畫:數位圖書館之閱讀標註學習社群經營與加值應用研究
  3. 學術著作:
    1. 著作目錄:以專書、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報告等分類陳列自己的著作書目。
    2. 代表作:DSpace開放源碼數位典藏系統建置理論與實務,是一本專書。這是二校中的版本,書面審查資料一半的厚度是來自於這份代表作。
  4. 碩士論文:合作式閱讀標註之知識萃取機制研究。這本份量也大概佔了整本論文的三分之一。
  5. 成績單:研究所與大學的成績單。
  6. 獎狀證明:我附上了研究所與大學時期做過事蹟的相關證明,就像是研究所推甄時大家都會做的事情一樣。

至於推薦書,由於所上禁止由所上自己的老師撰寫,所以我是請大學時期的老師幫忙撰寫推薦書。

上述大部分內容都已經寫在布丁的自我簡介(2011年版)中,像是自我介紹、工作經驗與經歷、著作目錄等等。這一本大約八百多頁,有照片的地方大多是以彩頁呈現,因此印製成本一本大概是一千多元。然後依照規定,必須印製五本,這對於貧窮的學生來說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加工

即使我的美感是令人遺憾等級的差勁,我還是想辦法令枯燥乏味的書面審查資料加點東西進去。

先從書背開始設計

image

當初一邊做設計一邊跟朋友聊天,朋友覺得我這書背做這麼大幹嘛。不過事實上,其實書背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考量。

至於為什麼是先從書背開始設計……因為我就是想要做書背而已!

封面

做完書背之後是做封面,設計參考狼與辛香料。嗯,唉,怎麼做都讓人難以滿意。

目錄

之後是設計目錄中每一章的圖示,背後用淡藍色梅花圖形是表示政大校徽。當時因為常用的ICON FINDER壞掉,我還大費周章去從其他網站找圖示來加工。

各章首頁

CameraZOOM-20110628183021

上述的六章中,每一章的開頭首頁,我都以色紙來印製。色紙跟一般影印紙相較之下比較硬,讓人翻頁時很容易就停在各章首頁中。

CameraZOOM-20110630161455

另一個效果,是讓人從側面就很容易知道各章首頁的位置。綠色色紙的各章首頁夾在白色的影印紙中,呈現出一條條綠色的標示線,相當明顯。

側標

CameraZOOM-20110628183002

當然,區隔各章的位置,還是用側標最方便了。像上圖一樣,我使用見出分類片黏在各章首頁、代表作、其他著作的側邊,並用顏色來分類。

CameraZOOM-20110630164019

此處用的並不是用書店常見的手寫側標,用的是塑膠材質的見出分類片。見出分類片可以像活頁夾一樣,自行印製小紙條夾入,免去自行手寫側標的困擾。一盒裡附有4種顏色,也方便利用顏色來分類。

image

CS-見出分類片(3CM),一盒24片,紅、藍、白、綠各4片,定價35元。PChome購物有賣,我是在政大門口的今日書局買的。

image

側標的內容則是這樣子。

浮貼標籤

有許多資料是直接印成A4大小呈現,通常沒有額外加入標題、說明的空間。我一直在想,這樣人家翻到這一頁的時候,不是很難判斷現在文章的內容是什麼嗎?儘管文章裡面都有標題,但是因為排版不一,讀者可能會難以判斷。

 CameraZOOM-20110628183106

所以我就印了浮貼的標籤,將一邊貼在頁面中的空白處,另一邊浮貼在上。當讀者看到浮貼標籤時,就可以從浮貼標籤上看到統一格式的標題,應該會比較清楚吧。

image

浮貼標籤的內容就像上圖一樣。但是設計依舊是讓人遺憾的等級……

貼上去的成績單

CameraZOOM-20110628183204(馬賽克)

書面審查資料需要附上成績單,但是成績單大小不一,而且通常都會大於A4尺寸,無法直接單頁附在書面審查資料中。因此我將成績單沿線對摺,黏貼在A4紙的兩側,並貼上浮貼標籤作為標題。這樣子比較容易讓讀者翻閱,而不必讓成績單一張一張獨立分散。


結語

這本書面審查資料,除了內容撰寫之外,也用了不少手工作業來製作。感謝實驗室學弟妹與助理的協助,讓我得以在最後一刻完成並繳交。

說是這樣說,但其實我也只有備取而已。也就是說,光是用上面的方式來製作書面審查資料,仍然是有待加強。這篇記錄的製作過程僅作為參考(至於令人遺憾的設計請不要參考吧),希望未來的人可以做出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書面審查資料吧。

(more...)

數位圖書館之閱讀標註學習社群經營與加值應用研究

布丁布丁吃布丁

數位圖書館之閱讀標註學習社群經營與加值應用研究

2011-06-28_125518 研究架構圖 

自從上一份研究計畫之後,我重寫了這一份研究計畫。這次主題格局都變大了,參考老師與實驗室撰寫的多年期計畫架構,融合學弟妹的論文主題,將研究計畫擴大、分成多篇主題來完成。


摘要

近年由於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的評比結果,臺灣的閱讀教育逐漸受到重視。數位圖書館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源,適合培育網路閱讀學習社群。本研究欲在數位圖書館的網路環境中,以合作式閱讀標註學習模式與網路學習社群經營理論,設計閱讀標註推薦機制、閱讀達人激勵機制,營造一個以閱讀學習為目的的閱讀標註學習社群。在閱讀標註學習社群在閱讀標註過程中會留下標註資料,本研究將之作為社群的集體智慧,結合Library 2.0與社群導覽支援的概念,在數位圖書館中發展以閱讀社群為中心的閱讀社群導覽系統,提供更佳的閱讀學習服務,促進閱讀標註學習社群蓬勃永續發展。

檔案下載

研究計畫文件
心智圖草稿


結語:博士到底要做什麼?

儘管研究計畫改寫是改寫了,但在寫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惑:「這真的做得到嗎?」由於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只是一個很小的研究,對於這種多年期規劃的研究計畫,我並沒有什麼踏實感。不過,如果我當時就能將研究計畫寫得非常漂亮,那其實也不太需要來學習了吧。

說到頭來,究竟博士論文是要做到什麼程度呢?我常常會問老師這個問題,老師都會說:「博士畢業論文要具備點、線、面,將多篇研究串聯誠一個完整的構面。」可惜我資質駑頓、難以理解老師的形容。我只知道研究是做不完的,感覺怎麼做都只是在點與點之間打轉,要串成一條線還有可能,但做到全面……我就沒個概念了。

具體來說,大部分學校對於博士論文的要求是「一本書」,我也看過很多學術書籍是以類似論文集的方式呈現,莫非就是要做到這種程度嗎?

這個問題還沒個解,留待未來有機會再來思考吧!總之,博士班書面資料差不多就是如此了。

(more...)

合作式閱讀標註之知識萃取機制改良與驗證研究

布丁布丁吃布丁

合作式閱讀標註之知識萃取機制改良與驗證研究

2011-06-28_125623 研究架構圖

這是一份研究計畫,是在報名師大圖資所博士班時書面審查所需要的研究計畫。因為報考師大的準備時間很短,我寫得很匆促,也沒有請其他人幫忙檢查,所以寫出來其實不甚滿意。在口試的時候,口委老師也覺得這份研究計畫寫得很差,實在令人汗顏。

不過總之洋洋灑灑還是一篇二十幾頁的研究計畫,就放在這邊做個記錄吧。


摘要

本研究係繼承先導研究之「合作式閱讀標註之知識萃取機制研究」開發出來的知識萃取機制,改良先導研究中發現的問題,重新將知識萃取機制應用於提昇閱讀理解成效之驗證中。同時深入探討不同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的學生之間,在合作式閱讀標註學習環境中以知識萃取機制來激勵的閱讀效果是否有所差異,以了解知識萃取機制各方面的適用性。

 

……對不起,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寫得很糟orz

檔案下載

研究計劃文件
心智圖草稿

很趕的草稿、很趕的研究計畫orz


結語

這份研究計畫寫完這份之後,我感覺自己這樣子實在是不行。拿這份研究計畫出去給人看,簡直是一種羞恥。於是之後我又花了很多時間重寫了另一份研究計畫。

「其他學校不是用同一份資料去報考就可以了嗎?」雖然很多朋友都對我提出這個疑問,而我也老實跟他們說,我覺得這一份急就章的書面審查資料並不太好,我想要花時間重寫。儘管礙於時間限制,當時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不過既然後面學校的報名截止之間還有點時間,那麼我一定會繼續改善到最後一刻。(事實上,最後一所政大報名的時間點也真的是在最後一刻)雖然考試結果都已經出來了,但我還是想跟繳交這樣一份研究計畫去的師大說聲抱歉。能力不足,讓老師見笑了。

(more...)

師大圖資博士班筆試感想

師大圖資博士班筆試感想

image

隨著政大今年也成立了以檔案實務為賣點的博士班之後,圖資界的博士班已經有了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三所學校了。

我是三月中畢業,在一團焦頭爛額的事情中赫然決定要報考博士班。然而在搬家跟畢業的混亂中,準備備審資料、構思研究計畫是很麻煩的事情,而且報名費又貴(臺大2500元,師大跟政大都要筆試1500元+口試1500元),在一堆莫名其妙的考量之後,最後我只報了師大跟政大。

在師大博士班考試結束且放榜的現在,我想來聊聊筆試以及其他的一些感想。


師大圖資博班的筆試

師大筆試是在5月7日星期六舉行,而在前幾天,我才想到要去師大圖書館看一下考古題。先不論第一屆才成立的政大圖檔所並沒有考古題,臺大圖資系只有碩士班的考古題,博士班的找不到放在哪裡,師大的倒是每一屆都收錄在圖書館當中了,98年99年的考題都能夠直接讓人下載。

image

包含100年的考試在內,師大的筆試出題方式模式都很類似。大致上是三題,其中二題都是要閱讀指定附件中的英文論文或附圖,測驗你是否能夠讀懂論文或圖表的內涵。而有一題則是沒有附件,要你所知記憶中的知識來作答。三大題中又各自分成二到三個小題,而且分數分配相差很大,在短短的100分鐘內,作答時必須依據配分來規劃答案的份量。

就考試主題來看,98年考數位圖書館教育、搜尋引擎架構、後設資料Metadata與DC;99年考知識論、h-index、組織學研究;而今年100年是考美國國會圖書館員角色定位與書目世界、電子書與圖書館、社會網路分析。

閱讀型筆試

不知道是不是學校授課方向差異的關係,師大考試的內容與我在輔大、政大所學的內容有不少的差異。儘管如此,當我看完師大圖資博士班的考古題時,我卻感到非常地興奮且雀躍。因為考題設計的關係,有一部分的能力得仰賴考生的英文論文閱讀能力。不論是英文專有名詞的知識,還是圖書資訊論文架構的閱讀能力,還要考驗你在短暫的時間內將論文的內容歸納的能力。相反的,如果是不懂得閱讀論文、而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讀完再來答題,那肯定是無法在這100分鐘內寫完。

說來慚愧,我並不是很擅長記憶型的考試方式。如果考題正確答案是有六點,我通常只能背得三點,然後寫一些額外的看法,可是後者只會被評分老師扣分。因此,除非範圍很窄的傳統考試,不然大範圍、只想知道固定答案考試,我通常直接舉雙手投降了。

然而師大的考試不僅是要求記憶,也要求閱讀能力,從這個出題方式可以看得出來,師大要求的人才需要快速閱讀論文的能力,這也是身為博士班學生、研究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儘管考試議題更為刁鑽,但是卻能在閱讀論文中掌握端倪來答題,並不會直接讓人陷入一翻兩瞪眼、不知道就掰了的窘境。


系所取向反思

師大博士班的筆試跟我在大學的考試、研究所入學考試(當時我是推甄進來,這邊我就看過的他校考古題而已)相較之下可說是非常與眾不同,讓人強烈地可以感受到師大要求的是怎樣的學生。

在決定要考博士班之後,我就一直在想,到底一個系所想要的博士班,到底是怎樣的學生呢。系所到底是想要培養出一個圖書資訊學的教師?流通採編的館員?政策規劃的公務員?領導專案計畫的研究員?業界應用的技術人員?然而,這又跟研究所要求的人材究竟有何不同?

而各個系所取向,與我自身的目標──未來能夠將所學投入業界,從根本的產品來改善圖書館服務型態,支援前線館員服務廣大讀者──是否有何差別?

由於我在陳志銘老師底下學習,時常在聽陳老師對於博士班的願景。陳老師是資工領域的博士,儘管來到圖檔所之後,研究方向越來越偏社會科學,但對於博士班的規劃,仍然有濃濃的資工風格。「博士出來之後可以去帶領研發團隊」,儘管老師、或是資管的朋友們都這樣認為,但是在圖資這邊的人談到博士,到最後都是教書的教授。

如果當教授,可以有很好的研究環境、執行大型計劃、可以將理念與理想推廣到眾多的學生中,薪水、生活品質與社會地位又是相當的優渥──很多人都這樣說。不過,我總覺得這是一個需要累積更多經驗、對於各種事務有更深刻看法之後,才會想要來做的事情。

在目前我還想要學習更多知識。我想要學著撰寫期刊論文的發表,想要研究資料交換技術,想要應用學過的資料探勘到資訊系統上,想要學習更有生產力的系統開發技術,想要把未完成的碩士論文,好好地做到一個程度,然後留給後人。這些在我碩士都還沒做到的時候,我就從研究所畢業了。而這些遺憾,也造成了我想要繼續當個學生的一個原因。

回到現實層面來看,這樣子的想法與各系所所想要的人材──教師,應該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未來缺少了什麼?

之前有老師問我這個問題,當時我並沒有回答的很好,但是日後這段日子裡,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至今仍找不到一個理想的答案,只是仍卡在實務與理論之間的矛盾。

圖書資訊學教育一直是一項實務取向的學門,而且綁定在圖書館機構、圖資系所機構上運行。在研究所中,我學習到了實務操作更高層次的理論知識,但是這是一種「馴服式的教學」,訓練一個能夠習慣在受限制環境中了解這個遊戲規則的操作人員。舉例來說,對於電子期刊作為數位館藏的管理策略,教學中是要學生在廠商的種種限制之下進行考量,而不是真正地「為讀者、為資訊服務與組織的形態」來規劃。彷彿「理論歸理論」,「實務歸實務」,這是兩碼子的事情。而理論融入實務,最直接的是幫助寫出一個漂亮的計劃書而已,至於服務到底能不能真的這樣做,那要看經費、看廠商能力、看有沒有來自澳洲的讀者

圖書資訊學的理想很大,將資訊以更便捷的方式傳遞到使用者的手上,這是大家的終極目標。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從各項細節進行研究,需要有負責實務開發的技術,需要有應用這些技術的人員。但現在的圖資教育到底要培養的,是哪方面的人材?

感覺上,目前圖資指的「實務」是指前線應用技術的館員。很多館員會認為自己「被技術拉著鼻子跑」、「被廠商限制的要死不活(然後怪罪政府沒立法規範)」,那為何不跳脫出這個框架,思考如何將學界知識與業界經驗結合,促進圖書館與出版商健全的合作關係呢?

不,老實說,其實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指摘別人。我沒有深入了解實務前線的人們需要的是什麼,也不夠認識圖書館與業界、實務與技術之間的差距,所以我認為要我談什麼圖書資訊學教育未來的方向的,我還是不夠格。

我沒有這麼大的理想與抱負,現在的我,只想在這個領域做些小小的貢獻(包括寫寫blog),做得起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學習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我想要的踏實人生吧。


結語

以前我就說過,與其對大方向泛泛而論的抱怨,我比較喜歡談談怎麼利用社會網路分析辯識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的這種踏實研究的方法。

不要抱怨,默默耕耘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