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具有 演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從資訊行為到數位學習 - 談數位閱讀之研究 / From Information Behavior to Digital Learning: Conducting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布丁布丁吃布丁

從資訊行為到數位學習 - 談數位閱讀之研究 / From Information Behavior to Digital Learning: Conducting Digital Reading Research

image_thumb

我在2015年12月的時候承蒙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陳亞寧老師的邀請,到他的課堂上跟研究生演講我的數位學習與數位閱讀研究領域,演講名稱訂為「從資訊行為到數位學習 - 談數位閱讀之研究」。

這次演講我希望讓同學認識到數位閱讀研究其實不只有閱讀偏好的調查,或是比較紙本還是數位哪個好的傳統議題。我們也可以用學習的角度來看數位閱讀,並用巨量資料的方式進行分析。


投影片 / Slides

投影片下載:OneDriveSlideShareGoogle DriveBoxMega

大綱 / Outline

  • 巧合:圖書館+數位學習=?
  • 他山之石:數位學習的研究方法
  • 不只是資料:巨量資料與閱讀
  • 找到資料之後:數位閱讀的資訊行為

由於擔心資圖系的同學不太瞭解為什麼會從圖書館的研究場域跳到數位學習,所以我開頭先講了一下自己的經歷。因為是比較啟發式的主題,所以我是用輕鬆的方式來演講,希望能夠引發同學的興趣。

其實這個演講的內容是我希望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作為介於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以及資訊科技中間的跨領域研究者,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開拓不同的研究方式來重新審視傳統議題。閱讀是傳統學習的議題,但是加入數位學習的應用與分析之後,它就可以從全新的角度切入。

後續當然還有很多題目可以做。不過做一份研究的重點其實不是做大,而是小題大作。如何將眾多有趣的想法聚焦成為一個可以執行的計劃,這才是做研究最重要的起步。


後記 / Postscript

演講的過程比我想象中的還要順利。準備好的幾個笑話,同學們也很捧場。但最重要的是,同學針對我的演講問了很多很深入的問題。例如潛水者的處理方式、太多標註時候的混亂問題。這些問題在往年的研究中其實都有處理過,但還是很驚訝同學居然也發現到這個問題。淡江資圖系的學生真是前景可期啊!

(more...)

心智圖介紹 / Mind Map Introduction

布丁布丁吃布丁

心智圖介紹 / Mind Map Introduction

image

2014年11月的時候,我到老師的課堂上介紹心智圖及線上心智圖工具mind42用法。希望幫助同學有效率地組織工作與報告。


投影片 / Slide

大綱 / Outline

這次演講是先介紹心智圖的基本理論,然後介紹繪製心智圖的數位工具,以及線上心智圖Mind42的使用。接著再介紹應用使用心智圖的案例,包括準備期末報告、理解閱讀的文章、準備考試複習範圍,最後則是安排實作活動。以下是本演講的大綱:

  • Part 1. 活用大腦的無限可能性
  • Part 2. 強大的心智圖數位工具
  • Practice 1. Mind42試用
  • Part 3 應用心智圖解決問題
  • Practice 2. 團體合作閱讀

心智圖與概念圖的不同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nd Map and Concept Map

image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學術界使用較多的是概念圖 (Concept Map),他跟心智圖 (Mind Map) 長得很像,可是應用的重點卻差很多。

雖然兩者都是被用來呈現學習者腦袋內概念的描述工具,可是概念圖比較著重概念之間階層順序,心智圖則是強調用圖型化來刺激想象力。而概念圖始於教學研究,有一套為概念圖評分的方法,詳細請見我另一篇文章「有意義的學習:概念圖介紹」,但心智圖則還沒有一定的評估方法。


結語:心智圖之後的下一個生產力工具 / Conclusion: What is next productive tool after Mind Map

10. 核心架構圖

我使用心智圖已經好幾年了,從一開始準備考試使用的大綱、撰寫論文時使用的心智圖 (例如很受讀者歡迎的「我的論文寫作工具:XMind心智圖」)、寫blog時也是用心智圖來規劃。

329717

原本我會同時在桌機與手機上編輯心智圖,但是後來因為Thnking Space被MindJet買走、變成收費工具且不支援XMind之後,我改轉用免費的編輯工具FreePlane。然而FreePlane與FreeMind系列工具所編輯的心智圖實在沒辦法像XMind這麼漂亮,此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心智圖強調的「圖像化」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覺得心智圖最讓我感到困擾的是他在合作編輯上的限制。雖然我在這篇演講中介紹了Mind42,但其實我平常仍然比較依賴本機端的心智圖工具,以方便跟本機端的其他檔案結合。但是相對的,心智圖的缺點就是難跟其他人討論、甚至共同編輯。

home-devices

現在我改使用看版式的管理工具Trello,其特色是容易跨平臺、跟雲端空間密切整合、方便共同編輯,特別適合用在Todo待辦事項工具上。但是跟心智圖相較之下,並不支援漂亮的視覺圖像化,而且對離線工作的支援也很差,大多功能都必須透過網路連線。雖然Trello很適合整理大量的資訊,但是卻很不適合用來激發創意。我想再評估一陣子,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吧。

(more...)

中華電信學院微課程演講:「從網頁開發到Android APP行動應用程式開發」 / Speech at CHT School: “From Web to APP: Developing Android APP”

中華電信學院微課程演講:「從網頁開發到Android APP行動應用程式開發」 / Speech at CHT School: “From Web to APP: Developing Android APP”

image

這個月受邀到中華電信學院演講一門微課程「從網頁開發到Android APP行動應用程式開發」。這是給有HTML5基礎的前端網頁設計師開發Android APP的教學,講述AppsGeyserPhoneGap (Apache Cordova)的開發方法。


課程簡介 / Introduction

本次微課程將介紹如何從前端網頁開發技術進入到行動應用程式(APP)開發的領域,特別適合具備前端網頁開發能力的工程師來聆聽。演講內容將概述各種行動應用程式開發的技術,再聚焦到以網頁技術來開發行動應用程式的兩種方法:AppsGeyser 與 PhoneGap。只要會製作行動版網頁,聽完這個演講,您就能夠製作可以上架的行動應用程式!

大綱 / Outline

  • 前言:我是前端網頁設計師
  • 概論:要如何製作行動應用程式APP?
  • 樣板型APP開發:AppsGeyser教學
  • 網頁型APP開發:PhoneGap簡介
  • 實作:PhoneGap開發

投影片 / Slide

投影片下載:Google DriveOneDriveBox.netSlideShare

備註:由於當天演講時間太短,所以投影片有所刪減,這一份則是完整的版本。


演講的重點 / Points of this speech

這次的演講跟以往大家講述APP開發的內容相比,有幾個比較值得一提的地方。

關於APP開發的分類 / About APP development classification

以往大家對APP開發方法的分類只有三種:「原生型APP」、「網頁型APP」、「混合型APP」。但其實這是從PhoneGap的觀點來看APP開發方式,並不能夠含括所有的APP開發方法。

imageimage

Wikipedia的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給我們一個比較完整的分類:前端型、後端型以及系統型。而前述的三種分類則是隸屬於前端型開發中。而我又進一步將前端型開發方式分類成四種開發方法:

  1. 原生型APP:以該平臺開發方式開發,例如Android用Java搭配Android Studio開發。
  2. 網頁型APP:以製作網頁的思維建立APP,例如PhoneGap
  3. 其他型APP:以獨特的程式語言與IDE來進行開發,強調跨平臺或能夠支援複雜應用的開發方式。我將NativeScript歸類於其他型APP而不是網頁型APP,儘管它使用的是JavaScript,但建制的思維並不是寫網頁,而是一種獨立的開發方式。
  4. 樣板型APP:強調超簡單工具就能製作APP,像是APP Inventor。但是限制也很多。

我試著用這個分類來讓學員瞭解自己適合的開發方式,讓大家知道原來除了原生型開發方法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途徑可以開發APP。

以PhoneGap Build的封裝方式 / Create APP by PhoneGap Build

image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書籍在講PhoneGap開發了,那我講這個PhoneGap開發豈不是再次老調重彈?實際上我這次講得內容並不是單純的PhoneGap開發,而是使用Adobe PhoneGap Build來封裝APP。

如果你仔細比較一下PhoneGap的開發方式,會發現他要做的前置作業就跟開發原生型APP一樣複雜。實際上也是如此,因為PhoneGap就是基於原生型APP之上在添加的功能。如果要開發Android的APP,就要先佈置Android的開發環境;如果要開發iOS (iPhone或iPad)的APP,就要先佈置iOS的開發環境。教過MIT APP Inventor之後,我覺得這種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進行開發的方式並不利於教學。

而這個Adobe PhoneGap Build則是一種雲端服務的開發環境。我們只要把PhoneGap專案準備好、上傳,就能夠封裝成各種平臺的APP。這大幅度地降低了開發環境的配置需求,只要瀏覽器、能夠撰寫HTML的工具(像是ATOM),我們就能夠開始開發了。

然而,PhoneGap專案跟上傳到PhoneGap Build的專案內容其實有很多的差異,但是卻很少人在介紹如何製作PhoneGap Build的專案。尤其是加入簽署檔案(.keystore)讓APP可以上架的這些細節更是很少人提及,這也是我這份演講比較獨特的地方。

行動網頁框架的佈景主題 / Mobile web framework’s theme

image

這篇演講介紹了jQuery MobileDojo MobileSencha Touch這三種行動網頁框架。但我想要強調的是「佈景主題」(theme)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能在該平臺上呈現該平臺的使用介面的能力。我讚賞Sencha Touch對於佈景主題的自動偵測與切換,在Android上他是Holo Dark的風格,在iOS上則能夠維持iOS的風格。

這種能夠相應於該系統而自動切換佈景主題的功能,對於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 UX)來說至關重要。這表示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系統上操作熟悉的UI,而不是APP特立獨行的佈景主題。

Dojo Mobile跟Sencha Touch都有不同的主題可以套用。雖然jQuery Mobile也可以找到一些第三方主題使用,但比較麻煩。至於其他的BootstrapSemantic UIIonicAngular Mobile等行動網頁框架就更是如此。

不過實際開發時,應該還要考慮到這些框架跟後端資料庫做交換的方式、是否能夠整合其他JavaScript函式庫、或是語法是否容易理解等問題才是。也許隨著經驗越多,這個看法也會隨之改變吧。


結論:更專業的教學內容 / Conclusion: An advanced speech

在準備這個演講的同時,我也一併在進行MIT APP Inventor的家教。我本來以為這兩件事情可以合併在一起做,但仔細想想之後還是放棄這個念頭。APP Inventor是給不會寫程式的人來學習的,做完的成果難以到實際應用的層次。這次的演講是給擁有網頁基礎的人來聽的,主要要講網頁技術跟APP之間的關聯。所以最後我是分開來做這兩件事情。

image

這個微課程只是一個先導性的簡介,之後會在安排一整天的工作坊,讓學員能夠一步一步地製作行動版網頁、以PhoneGap Build封裝,然後到Google Play上架。

儘管這次的教學跟我的專業有很密切的關係,而學員的程度也都很高,講的內容也可以深入不少。但我自己也擔心起實務經驗上是否有所不足,畢竟我跟專門開發APP的工程師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是學界與業界的差別啦)。雖然是這樣說,懂得如何做一個非常複雜APP的知識,跟如何讓學員瞭解製作APP的教學方法,這兩件事情仍然是不太一樣。

接下來要努力準備工作坊的內容,加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