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註系統的研究問題、實驗設計與結果分析規劃

image

上次報告完標註重要程度計算與建議之後,本來是應該著手開始規劃系統了。可是之前meeting中看到其他人在規劃實驗跟分析的時候有所失誤,導致最後數據有點難以自圓其說。作教學最麻煩的就是實驗很難再作一次,每次作完之後收到的資料通常就很難再補充,除非吃了熊心豹子膽動用大量人力再做一次。

基於這個考量,所以我打算重新好好地再規劃一次這個標註系統(現在將之稱為「KALS」)的研究問題、實驗設計以及結果分析時需要去證實的假設。基本的構想是:

  1. 研究問題:為了證實KALS有效,我提出了三個是或否的問題。如果這三個問題都能被回答,那麼就可以說明KALS的有效程度。
  2. 研究假設:對於每個問題,我規劃了二到三個假設條件,例如「如果受試者的修正率高,那麼就是受試者贊成推薦標註有效」。藉由去證實這些假設,我用這種較為具體、單純的方法來回答研究問題。
  3. 實驗數據:為了去證實研究假設,我設計了一連串的實驗活動,並從實驗中取得七種資料,並以這些實驗數據來作為證實研究假設的資料。

雖然多少看過其他paper也是用這種方式來證實,但因為我並不是很確定這樣子的作法是否正確,所以就在meeting時報告,請老師與各位同學給給意見。結果大家對於研究問題與假設好像都沒啥意見,倒是實驗進行的方式問題很多,而且討論中研究對象也從大學生向下修正為小學生了。

研究對象修改這點我是沒什麼特別意見,因為實驗過程變數太多,結果怎樣也很難拿捏。大學生、高中生或國小生都有可能讓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因素,所以對象是誰,其實都還有很多需要談討的地方。我其實倒也不太希望這系統只限於一種使用情境,只是進行實驗、分析時,研究對象單純會比較好分析就是了。

總之問題還很多,專案時間只會持續延後,不會縮短。就走著瞧吧。

以下是投影片(SkyD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