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應用於檔案檢索工具的研究方法 / What finding aids do: archival description as rhetorical genre in traditional and web-based environments
這是國際檔案學課堂的閱讀報告之一。作者使用了修辭類別理論(rhetorical genre theorists)這套分析文本與脈絡的理論來分析檔案檢索工具(finding aids),以建立一套具互動性的線上檔案檢索機制。不過該篇只是作者研究計劃的第一階段,所以並沒有描述具體成果。
參考書目 / Bibliography
MacNeil, H. (2012). What finding aids do: archival description as rhetorical genre in traditional and web-based environments. Archival Science, 12(4), 485-500. doi:10.1007/s10502-012-9175-4
筆記檔案下載 / Note Download
- PDF註解檔案:Google Drive、OneDrive、Box.net、MediaFire、Mega
- 閱讀筆記:Google Drive (原始)、Google Drive (轉換)、OneDrive、Box.net、MediaFire、Mega
摘要 / Abstract
- 修辭學(rhetoric)的研究和學術領域已經發展出一套鷹架(framework),可將非論述性(non-literary)的文本作為社會流程的一部分來處理
- 這些文本包括科學文章(scientific articles)、備忘錄(memoranda)、教學手冊(instructional handbook)
- 修辭文本理論(rhetorical genre theorists)已經發展出一套方法論與模式去分析文字與脈絡,也就是說,文字的1. 內容、2. 架構、3. 包含了產生、轉換、解釋的處理過程、4. 時間性、5. 制度面、6. 修辭脈絡,以及上述處理流程發生的情況。
- 用修辭文本來分析檔案檢索工具,可以讓我們有機會檢視檢索工具對於建立者與讀者之間的社會互動
- 也可以透過修辭文本學檢視網際網路中檔案檢索工具
- 本文章用修辭文本理論分析用於描述歷史檔案的檢索工具。
- 本文章的目的有三項:
- 說明研究的原理(rationale)
- 描述以修辭文本學分析檢索工具的概念架構
- 概述影響變因以及其問題
文章架構 / Outline
這篇文章相當抽象,所以我畫了一張架構圖來說明文章的架構,方便大家更容易閱讀:筆記 / Note
1. 修辭文本學應用於檢索工具的研究範疇 / Rationale for a study of archival description as rhetorical genre [P.1]
修辭文本理論已經用在許多研究上:科學、醫學、法律、會計等等
該研究強調的是使用文本在媒體之間的轉換(例如從印刷到數位),以及這個轉換對於生產者(producers)與消費者(consumers)的影響
從修辭文本理論來看,檔案的檢索工具(finding aids)是一種傳達一定程度顯性或隱性社會動作的工具:
- 讓館藏變得可見、可取用
- 確認檔案內容的一致性(cohesion)與可靠性(authenticity)
- 驗證檔案館員的可靠性
- 檔案機構保存文化的資源,並讓這些資源變得可用
- 保存「社群」、「識別」、「文化遺產」的特別觀點
網頁的檢索工具讓檔案館藏可以讓更多人使用,而檔案機構開始像實體空間一樣地建立虛擬服務。從修辭文本理論系統性地分析網頁的檢索工具,也可以提昇與充實其原則與運作。
2. 理論概念 / Conceptual framework [P.4]
文本學者發展出大量理論概念,用以協助我們從修辭文本學來分析檢索工具
2-1. 文本的修辭性定義 / Rhetorical definitions of genre [P.4]
Carolyn Miller定義文本(genre)為:基於再現性脈絡(recurrent situations)下的典型修辭動作
- 再現性脈絡(recurrent situations):一系列特殊的社會模式以及期望,提供社會性的具體目的
Genre is a reciprocal dynamic within which individual’s actions construct and are constructed by recurring context of situation, context of culture, and context of genres.
文本(genre)是一種相對動態,是由個人動作在脈絡脈絡(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脈絡(context of culture)、文本脈絡(context of genres)下所建構與被建構
從Devitt對於三種脈絡的定義來看待檢索工具:
- 脈絡脈絡(context of situation):人、語言、每個動作中的意圖
(布丁註:人們所表現出來的動作)- 檔案館員透過檢索工具提供檔案館藏資訊給讀者,以及讀者透過檢索工具找尋相關的檔案文件
- 文化脈絡(context of culture):實質的脈絡以及學習的行為、價值、信念、範本,其影響了文本的再現
(布丁,人們去認識文本的先備知識)- 檔案館員與檔案機構的社會歷史
- 文本脈絡(context of genres):基於特定文化中建立與被建立之存在於文字分類與形式,典型的修辭動作已經在社會中被建構為參與者
(布丁註:社會中使用的文本)- 先前的檢索工具的形式與內容有何影響
2-2. 文本系統 / Genre system [P.6]
檔案檢索工具可以視為一種文本系統
- 單一目的:讓檔案館藏可以取用
- 特定對象:尋找檔案館藏的研究者
檔案檢索工具廣義來看,其實可以包含多種目的與服務多種對象
分析檔案檢索工具的各種目的可以幫助我們解釋文本系統中的複雜性與不協調性
2-3. 言談社群 / Discourse communities [P.7]
John Swales定義言談社群為:
- sociorhetorical networks that form in order to work towards sets of common goals
為了運作一些常見的目的下呈現的社會修詞性網路(sociorhetorical)
言談社群是基於共享的語言與習慣,其構成了產品與文字的解釋
- 屬於言談社群的文字都遵照著共通的標準與期望
- 要成為言談社群成員的個體,也會學習與使用社群的語言與習慣
- (布丁註:言談社群,使用共同語言的社群)
檔案檢索工具中的言談社群可分成不同層次:
- 機構層次 (institutional level):工作場域 與 學術場域
- 專業層次 (professional level): 當地的、地區的、國家的、以及國際的專業學會
- 以及針對特別事件或脈絡的個別社群(ad hoc responses)
2-4-1. 先備知識 / Background knowledge [P.8]
先備知識:文字中沒有陳述的部分,但是解釋文字時必要的知識
先備知識有兩種層次
- 讀者以慣用文本分享知識
- 產生者假設讀者都具備能夠解釋言談(discourse, 此處指文本)的知識
檔案檢索工具是在一種交易式的領域(transactional domain),主要是針對讀者。因此檔案檢索工具會假定讀者具備某種知識,並且引導讀者往特定的觀點
2-4-2. 規範 / Meta-genre [P.8]
規範是一種分析用的有效概念工具,可以了解作者如何學習建構特定的文章,以及發現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社會政策(sociopolitics)
描述標準,如ISAD(G)與EAD等,有提供檔案的編排與描述指導。了解這些規範,可以洞察檔案館員與讀者之間:
- 檔案館員如何使用這些規範來建立檔案描述工具
- 讀者如何使用這些規範來取用檔案館藏
3. 研究方向 / Structuring a study of archival description as rhetorical genre [P.9]
- Pare and Smart (1994)提出了從四種面向來看待文本的規律性:文本特徵、編纂過程、閱讀理解、社群角色
- 檔案檢索工具也可以基於類似的規律性來定義。
3-1. 文本特徵 / Textual features [P.10]
repeated patterns in the structure, rhetorical moves, and style of texts
定義:結構、修辭改變、文字類型的重複模式
檔案檢索工具中,文字特徵包含檢索工具的組織與結構,其中的描述性與圖像性元素、使用詞彙、其顯性與隱性的內容
以文本特徵來檢視檢索工具的方向有:
- 檔案檢索工具中的文本包含哪些文字類型?
- 這些文字類型何時會被用到?
- 長期來看,這些文字類型如何轉變?
- 這些文字類型如何與其他文字類型互動?
- 作為協助讀者找到館藏的主要功能,這些文字類型扮演什麼角色?
- 早期文本依然影響當代檢索工具的例子?像是19世紀的檢索工具與現代檢索工具的關係
當檢索工具從實體的閱讀室移到網站上時,也可再次使用修辭文本研究分析:
- 超連結環境中,檢索工具的特性與所形塑的互為文本性(intertextuality)為何?(布丁註:連結與網頁之間的彼此說明)
- 在線上檔案檢索工具的文本系統中,這些館藏數位圖片扮演了什麼角色?
- 在這個文本系統中,他們想進行什麼社會行為?(布丁註:想要如何影響讀者)
3-2. 編纂程序 / Composing processes [P.10]
composing processes include, among other things,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writing and rewriting, 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of generic texts
- 定義:編纂程序包含蒐集、分析資訊、纂寫與改寫、以及一般性文字的技術產物
檔案檢索工具中,這些活動通常跟檔案取用、編排、描述有關,而且必須用到先備知識與規範(像是編排與描述原則和標準)
以編纂程序來檢視檢索工具的方向:
- 編纂所使用的慣例與標準是什麼?忽略了什麼?
- 機構網站上有哪些是早先為了專家使用者設計的檢索工具?(布丁註:專業術語之類的)
- 這些檢索工具可以重新設計,供更多大眾使用嗎?
編纂程序複雜化:
- metadata可能來自於多種來源,像是原生數位化的檔案
- 由於檔案館藏會在廠商和其他機構共享,這會影響檢索工具的開發
3-3. 閱讀理解 / Reading practices [P.11]
The way a reader approaches a text, how the reader negotiates her way through the text, how the reader constructs knowledge from the text and how the reader uses the resulting knowledge.
- 定義:閱讀動作是讀者面對文字的方式,讀者如何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瀏覽文字、如何文字中建構知識、如何使用這些知識
檔案檢索工具中分析閱讀理解,也就是分析讀者如何從檢索工具找到意義,以及了解線上檢索工具中數位化的圖像與記錄
閱讀理解會受到先備知識和規範的影響。若檢索工具預設了特定知識,那是否能夠成功地傳達給讀者,特別是不具備檔案素養(archival intelligence)的讀者呢?
機構網站上的虛擬閱讀室是為了降低實體檔案中介的需求,但是讀者仍必須學習如何在網站架構中找尋資訊。滑鼠點選超連結的讀者,是否能夠了解他們在網站之間的移動?
3-4. 社群角色 / Social roles [P.12]
‘to function with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elp shape the ways [writers and readers] come to know these situations’’
- 定義:幫助形塑作者與讀者的處境
檔案檢索工具中檔案館員與讀者的角色與脈絡脈絡(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脈絡(context of culture)與文本脈絡(context of genres)之間是如何形塑與被形塑?
到了Web 2.0的時代,檔案機構允許讀者在線上檢索工具中加上標籤或標註
- 這些資料與所謂的權威敘述之間有何關係?
- 從檔案機構或讀者的角度來看,這些調節資訊(moderation)是需要還是不必要的?
這種調節資訊成為了檔案2.0 (Archives) 的言談社群:
- 在社群中作者與讀者在建構新興線上檔案檢索工具的文本系統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 這些角色如何建構社群?
- 多種不同團體之間是如何衝突、產生共識、重疊?
- 當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時,有什麼辨識角色的方法嗎?如果有的話,這是在檔案傳統角色與檔案機構中的一種技術轉換或是典範轉移嗎?
4. Conclusion [P.13]
- 本文章只是這個研究計畫的第一階段,從修辭文本學來應用於分析傳統與線上檔案檢索工具
- 下一階段,本研究計畫將會以修辭文本學來探討特定單位中過去、現在、未來可能的檔案檢索工具
心得
我們可以用修辭文本學來研究各種資訊系統,研究方法上是類似的
Google雲端硬碟分享連結有變更,此篇文章的分享連結已經更新,在此做個記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