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Space系統安裝及設定指南

布丁布丁吃布丁

2 Comments

DSpace系統安裝及設定指南

邱偉嘉
政大圖檔所百年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的系統開發維護小組
(2008/1/14)

此文件內容由政大圖檔所百年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的系統開發維護小組撰寫,內容包含DSpace所有需具備的環境、安裝程序、後續維護及系統開發建議。



一、管理及開發人員

DSpace網站管理人員需要基礎的linux操作技能,如果你已經具備UNIX-like OS的管理經驗更好。系統開發人員需要具備Java/Jsp/Tomcat/PostgreSQL(or other database)基礎知識,如果你已經具備OOP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MVC (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視圖-控制器模式)、ORM (Object-Relational mapping)的知識更好。

二、DSpace安裝及設定

安裝環境需求

DSpace在UNIX-like OS上有比較好的支援度,也比較穩定,以下將以Step by step的方式說明關於DSpace的安裝及設定。DSpace安裝的環境需求包括:

  • UNIX-like OS (CentOS, RHEL, SUSE etc)
  • Java 1.4 或者更新的版本(SDK即可不需要J2EE)
  • Apache Ant 1.6.2或者更新的版本
  • PostgreSQL 7.3 或Oracle 9或者更新的版本
  • Jakarta Tomcat 4.x/5.x 或者其他類似的Jsp server像是Jetty或Caucho Resin

CentOS

在UNIX-like OS中,我們有很多的選擇,包CentOS (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RHE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等,其中RHEL是需付費的企業用linux發行版,是受到肯定最穩定的distribution,而CentOS是Linux發行版之一,它是來自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開放原始碼規定釋出的原始碼所編譯而成。由於出自同樣的原始碼,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穩定性的伺服器以CentOS替代商業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 (維基百科, 2007)。兩者的不同,在於CentOS並不包含封閉原始碼軟體,也沒有Red Hat公司的服務,但是CentOS是不需要付費的。通常伺服器的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碟陣列)都受到RHEL/CentOS的支援,而在我們的例子中支援RAID是必須的,以提高伺服器的安全機制,所以最終我們選擇CentOS作為我們的OS。

CentOS安裝說明

在下面幾個地方可以下載到安裝ISO檔。

到BIOS設定「使用光碟開機(Boot from CD-ROM)」,將光碟放入並且重新啟動電腦,即可進入安裝畫面,按照電腦的指示一步一步完成安裝。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也想要使用RAID來安裝你的伺服器,你必須選擇你的伺服器支援RAID的RHEL/CentOS版本,過高或過低都不行,否則可能會有驅動程式無法支援的問題。如果你需要更詳細的說明請參照 http://apt.nc.hcc.edu.tw/web/student_server_centos/student_server_centos.html

Java安裝

安裝完CentOS之後,一般都已經內建Java SDK,如果你想要升級你的Java到更新的版本,你可以透過CentOS帶的Yum指令來升級,指令如下。

yum update java

關於Yum指令更詳細的說明請參照http://linux.vbird.org/linux_server/0220upgrade.php#yum

你可以通過Java -version指令來檢查你的Java版本以及是否安裝成功。

Apache Ant

Ant是一套方便Java佈署應用程式的軟體,而DSpace便是採用Ant來佈署,這樣你就不必自己手動安裝佈署DSpace。

Apache Ant安裝及設定

  1. 你可以在http://ant.apache.org/下載到最新的binary版本。一般我們會將下載回來的檔案解壓縮至/opt。
  2. 設置環境變數。指令如下

    vim /etc/profile

    加入以下設定(請注意版本與路徑要以你的設定為主)

    ANT_HOME=/opt/apache-ant-1.7.0
    JAVA_HOME=/usr/java/jdk1.6.0_02
    PATH要加入$ANT_HOME/bin。

  3. 你可以通過ant -version指令來檢查你的ant版本以及是否安裝成功。
    更詳細的Ant安裝及使用說明可以參照http://ant.apache.org/

PostgreSQL

DSpace支援的資料庫有PostgreSQL及Oracle,而Oracle是需要付費的資料庫,PostgreSQL則不用,所以我們採用PostgreSQL作為DSpace的支援資料庫。

PostgreSQL安裝

CentOS已經內建PostgreSQL。如果你想要升級你的PostgreSQL到更新的版本,你可以透過CentOS帶的Yum指令來升級,指令如下。

yum update postgresql

PostgreSQL設定

安裝完PostgreSQL之後我們還需要做一些基本設定,才能夠讓DSpace使用PostgreSQL。

開啟PostgreSQL的TCP/IP的連線,編輯postgresql.conf通常會放在 (/var/lib/pgsql/data或者/usr/local/pgsql/data) Linux操作如下。

vim postgresql.conf
加入tcpip_socket = true
加入listen_addresses = 'localhost' #限定只能localhost連線
vim pg_hba.conf
加入host dspace dspace 127.0.0.1 255.255.255.255 md5

如果你想要開放所有的對外連線來查看你的資料庫(ex. pgAdmin),則你修改的內容必須更改為

vim postgresql.conf
加入tcpip_socket = true
加入listen_addresses = '*' #限定任何IP皆可連線
vim pg_hba.conf
加入host dspace dspace 127.0.0.1 0.0.0.0 md5

(注意,開放所有對外連線是不安全的,你必須明確的了解你做什麼事情。)

最後重新啟動PostgreSQL。

Tomcat

Java/Jsp有很多的伺服器選擇,其中Tomcat是最多人使用的伺服器,且將來若考慮到與Apache(在linux中穩定性最高的網頁伺服器)結合也有比較好的支援度。所以我們採以Tomcat作為我們的Java/Jsp伺服器。

Tomcat安裝

你可以在http://jakarta.apache.org/下載最新的Tomcat development版本,將它放到/opt底下,用tar解開。

tar zxvf apache-tomcat-deployer-6.0.13.tar.gz

執行後會安裝到/opt/apache-tomcat-6.0.13。一樣我們還要設置環境變數。

vim /etc/profile

加入

CATALINA_HOME=/opt/apache-tomcat-6.0.13
CLASSPATH=$CATALINA_HOME/common/lib/servlet-api.jar

將Java加入PATH路徑

PATH=$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ANT_HOME/bin

export變數

export PATH USER LOGNAME MAIL HOSTNAME HISTSIZE INPUTRC JAVA_HOME ANT_HOME CATALINA_HOME

設定以utf-8來啟動Tomcat,加入

JAVA_OPTS="-Xmx512M -Xms64M -Dfile.encoding=UTF-8"

編輯[tomcat]/ config/server.xml ([tomcat]是你tomcat的安裝路徑)

vim [tomcat]/ config/server.xml

在下面類似的位置加入URIEncoding="UTF-8"

<!-- Define a non-SSL HTTP/1.1 Connector on port 8080 -->
<Connector port="8080"
maxThreads="150" minSpareThreads="25" maxSpareThreads="75"
enableLookups="false" redirectPort="8443" acceptCount="100"
connectionTimeout="20000"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URIEncoding="UTF-8" />

執行下面程式碼,來重新啟動Tomcat。

[tomcat]/bin/stratup.sh

DSpace快速安裝

前置作業及設定

  1. 在CentOS建立DSpace的帳號

    useradd -m dspace

  2. http://www.dspace.org/下載最新的DSpace source code(本計劃是使用DSpace 1.41版本),放在/opt,並解壓縮。

    gunzip -c dspace-source-1.x.tar.gz | tar -xf -

  3. 複製PostgreSQL JDBC driver (.jar file)到[DSpace-source]/lib,你可以在/usr/share/java/postgresql-jdbc2.jar找到,或者到PostgreSQL JDBC site下載你支援你PostgreSQL版本的JDBC2。
    1.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ava資料庫連接,請參考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JDBC&variant=zh-tw
    2. [DSpace-source]:你的DSpace原始安裝檔的位置
  4. 建立DSpace在PostgreSQL的帳號:

    createuser -U postgres -W -d -S -P dspace

  5. 建立一個名為DSpace的database:

    createdb -U dspace -E UNICODE dspace

  6. 然後輸入你要設定的密碼
  7. 編輯[DSpace-source]/config/dspace.cfg:

    vim [DSpace-source]/config/dspace.cfg

    下面是你會用到的欄位

    • dspace.dir -- must be set to the [DSpace] (installation) directory.
    • dspace.url -- complete URL of this server's DSpace home page.
    • dspace.hostname -- fully-qualified domain name of web server.
    • dspace.name -- "Proper" name of your server, e.g., "My Digital Library".
    • db.password -- the database password you entered in the previous step.
    • mail.server -- fully-qualified domain name of your outgoing mail server.
    • mail.from.address -- the "From:" address to put on email sent by DSpace.
    • feedback.recipient -- mailbox for feedback mail.
    • mail.admin -- mailbox for DSpace site administrator.
    • alert.recipient -- mailbox for server errors/alerts (not essential but very useful!)

使用Ant來佈署你的DSpace

  1. 在跟(root)目錄建立一個DSpace目錄

    cd /
    mkdir dspace

    (/dspace這個安裝路徑以下以[DSpace]取代)
  2. 變更DSpace目錄的擁有者(chown是改變擁有者的指令):

    chown dspace dspace

  3. 編譯並且安裝DSpace:

    cd [DSpace-source]
    ant fresh_install

  4. 複製DSpace Web application archives (.war files)到你的Tomcat目錄。

    cp [DSpace-source]/build/*.war [tomcat]/webapps

  5. 建立administrator(管理者)帳號:

    [DSpace]/bin/create-administrator

  6. 重新啟動Tomcat。透過URL檢查你安裝是否成功

    http://[伺服器的IP]:8080/dspace (8080 port是tomcat預設連接埠)

如果能夠看到DSpace初始畫面,恭喜你已經安裝成功,若否,請檢查你是否有遺漏的設定,或者聯絡:chiu.wei.jia@gmail.com

三、進階系統設定

在安裝DSpace之後你可能還會需要一些設定讓你的管理工作更輕鬆,以下介紹幾個簡單的功能。

cron-建立週期性自動執行指令

在linux上我們可以使用crontab指令來編輯我們所需要的例行性工作。以下是我們所建議的設定,你可以依據你的需求來建立屬於你的DSpace例行性任務。使用方法如下:

crontab -e

加入以下設定

# Run the media filter at 02:00 every day
0 2 * * * [DSpace]/bin/filter-media

你可以依照你的需求增加與修改,更多個功能情可以查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JDBC&variant=zh-tw

開機時自動啟動服務

如果你想要開機就啟動一些功能(ex: Tomcat伺服器),那你可以修改/etc/rc.d/rc.local檔:

vim /etc/rc.d/rc.local

加入以下設定

#啟動tomcat
/opt/apache-tomcat-6.0.13/bin/startup.sh

備份

如果你想要讓DSpace可以有自動備份的機制,你可以寫一個shell檔(.sh file)裡面寫著備份的程式碼,然後再以先前介紹的方法加入周期性執行。Shell程式碼如下:

dt=`date +%Y%m%d`
mkdir /home/backup/dspace/$dt
chmod 755 /home/backup/*

#備份/DSpace
tar -zcvf /home/backup/dspace/$dt/dspace.tar.gz /dspace

#備份source code
tar -zcvf /home/backup/dspace/$dt/dspace-1.4.1-source.tar.gz /opt/dspace-1.4.1-source

#備份DSpace資料庫
pg_dump dspace > /home/backup/dspace/$dt/dspace_sql.backup

四、總結

上面所介紹的安裝及進階功能都可以依照你自己的需求及情況作調整,無需照抄。若有不明白的部分可以連絡我們。

五、參考資料與網站

(more...)

DSpace中文化專用utf-8轉碼程式

布丁布丁吃布丁

DSpace中文化專用utf-8轉碼程式

要轉換的文字


已經轉換的UTF碼

備註:

  • 英文字及標點符號不會轉換而直接輸出,以免造成DSpace讀取錯誤
  • 轉換方法是前置詞「\u」與uft-8碼的16進位組合而成
  • 如果有「\」會造成錯誤!
(more...)

DSpace的PostgreSQL資料庫架構與操作

布丁布丁吃布丁

DSpace的PostgreSQL資料庫架構與操作

前言

PostgreSQL是個專業但卻免費開放原始碼的資料,選擇他做為DSpace的資料庫是很穩定的。即使由於它過於複雜的架構讓我們沒辦法把它像MySQL這樣地簡單操作,在本文件當中我們依然要求你具備關聯式資料庫的概念,並且熟知SQL語法的操作。特別是SQL語法,這是所有資料庫的共通語言,所以一定要知道。
PostgreSQL有pdAdmin III資料庫管理介面可供使用,GUI圖形化且中文的操作介面也容易使用。但是在DSpace裡面操作資料庫的時候,除了要知道怎麼看JAVA程式來操作物件,還會使用到SQL指令。看完本文件,希望讓你對於操作PostgreSQL有個概念。

第一章 PostgreSQL簡介

PostgreSQL 是由散佈在全球的數百名開發者(包含非營利組織團體,學術研究機構及國際企業體)志願貢獻與共同開發的專案成果,歷今22年來持續發展。長久以來被用於要 求極端嚴謹的商業應用/科學研究環境及政府組織中。PostgreSQL 為 BSD 版權協議發佈,允許您在商業或非商業應用的兩種環境下均能享有自由取得且不受限制的使用權。PostgreSQL 具有高度擴展性,且完整遵從國際 ISO-SQL 規範的開發方向,是當前全球最先進的開放源始碼(OSS)的物件關聯型資料庫管理系統(ORDBMS)。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PostgreSQL ::國際中文社群網誌:: http://postgresql-chinese.blogspot.com/

PostgreSQL與其他資料庫類似,使用SQL語言來執行資料的查詢。它的特色在於資料庫的可程式性,對於使用資料庫資料的實際應用,PostgreSQL 讓開發與使用的工作,變得更加容易。

我們在建構DSpace的過程中,只需要透過DSpace的API來操控資料庫,你只需要擁有操控SQL語言的能力即可,不需要深入研究PostgreSQL的功能。由於它的架構十分複雜,我們不建議用SQL或pgAdmin手動新增、刪除或修改資料庫的任何資料或架構,請盡量使用DSpace設計好的物件(object)中的方法(method)來執行。

第二章 PostgreSQL安裝

有些Linux發行版已經內建PostgreSQL,在DSpace的建立過程中,我們使用的CentOS作業系統已經內建,因此我們不需要另外安裝。

如果你想要開放所有的對外連線來查看你的資料庫(ex. pgAdmin),則你需要編輯postgresql.conf (通常會放在/var/lib/pgsql/data或者/usr/local/pgsql/data),並且在Linux之中修改為:

vim postgresql.conf
加入tcpip_socket = true
加入listen_addresses = '*' #限定任何IP皆可連線
vim pg_hba.conf
加入host dspace dspace 127.0.0.1 0.0.0.0 md5

(注意,開放所有對外連線是不安全的,你必須明確的了解你做什麼事情。)

第三章 DSpace資料庫架構說明

透過pgAdmin III可以看到DSpace整個架構。pgAdmin III詳細的操作方法在稍後章節會提到。

以下是DSpace在安裝的過程中會自動建立的表格架構,由於PostgreSQL本身架構太過複雜,與其撰寫把完整的資料庫架構細節寫上來,不如請直接參考輸出的備份檔。在此我將各表格與各欄位的用處及注意事項寫下來,未確認的表格與欄位,註釋則是空白。灰色背景表示是表格名稱與註釋,白色背景表示是該表格底下的欄位名稱與註釋。

第四章 透過pgAdmin操作資料庫

第一節 pdAdmin簡介

pgAdmin III是一個針對PostgreSQL的通用並且具有豐富特性的開放源碼管理和開發工具,可以用在Linux、FreeBSD、Solaris、Mac OSX和Windows平臺上管理運行於任何平臺的PostgreSQL 7.3以及更高級的版本,也包括商業版本例如EnterpriseDB、Mammoth PostgreSQL、Bizgres 和 Greenplum database。詳細網址是http://www.pgadmin.org/index.php?lang=zh_CN,目前最新的版本是pgAdmin III 1.8.1版本(2008年1月23日),適用於Windows平台的pgAdmin III下載位置在http://www.pgadmin.org/download/windows.php,左方可以選擇其他的平台。

第二節 新伺服器登錄

安裝完pgAdminIII並開啟之後,首先你要做的便是將DSpace的連線資料登錄,以便之後的連線。欄位的填寫資料可以參考上圖,但要確定你的PostgreSQL是否有開啟TCP/IP連線,並且允許任何IP連線管理。

第三節 pgAdminIII操作環境簡介

PostgreSQL是有嚴謹架構的資料庫,而pdAdminIII也提供了相當完整且複雜的功能。在此我僅介紹管理DSpace時可能會使用的操作部分。

查詢資料庫中的資料表

如上圖的路徑中,可以找到DSpace所有的資料表。

查詢資料表當中的欄位

資料表可繼續往下打開,即可看到該資料表的所有欄位資料。

查詢資料表當中的資料列

資料表按右鍵,選擇「檢視資料」,當中有

  • 「檢視頂部100筆資料列」:最前面100筆資料的意
  • 「檢視全部資料列」:注意,檢視的資料量過大將會導致伺服器負荷過大,不建議開啟此項
  • 「檢視已篩選資料列」:以where的條件來篩選資料。但也要注意是否篩選結果資料量會過大的問題

直接輸入SQL指令

點選主視窗的SQL查詢工具,可使用此工具快速測試你的SQL語法。如上圖所示,上方是輸入SQL的地方,下方則是輸出的結果處,但不能像「檢視資料」這樣直接修改。除了select查詢之外,你也可以使用update、delete等其他指令,而下方結果輸出處會顯示有幾筆欄位受到影響。

第五章 透過DSpace的API來操作資料庫

DSpace大部分的物件使用方式,你都可以在原始安裝檔的src目錄下找到。其中src/org/dspace/content目錄裡面皆擺放著常用的物件及方法,例如你要操作item的話,那麼可以查詢src/org/dspace/content/Item.java。當然,要記得在文件開頭import檔案。

詳細的物件使用方法我想再另外一個Dspace操作手冊裡面說明,在此就省略。

然而,Dspace提供的物件並不能滿足設計所需,有時候我們仍需要以純粹的SQL語法來進行查詢。src/org/dspace/storage/rdbms中的DatabaseManager.java、TableRow.java跟TableRowIterator.java裡面的物件可以幫助你這樣做。以下詳細說明這些物件的操作方式。

  1. 必須在開頭輸入需要的檔案路徑。在JAVA跟JSP的輸入方法不同,看你要在哪邊操作資料庫。
    JAVA:
    import org.dspace.storage.rdbms.DatabaseManager;
    import org.dspace.storage.rdbms.TableRow;
    import org.dspace.storage.rdbms.TableRowIterator;
    JSP:
    <%@ page import="org.dspace.storage.rdbms.DatabaseManager" %>
    <%@ page import="org.dspace.storage.rdbms.TableRow" %>
    <%@ page import="org.dspace.storage.rdbms.TableRowIterator" %>
  2.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 //context是DSpace定義的情境,如果你之前的文件裡面沒有context的話,那麼請用此方法建立一個空的context。當然,要記得在開頭import檔案。

  3. TableRow row = DatabaseManager.querySingle(context, "select * from collection"); //querySingle第二個參數是sql語法

  4. String temp = row.getStringColumn("name"); //這樣就能取得第一列的name欄位的值。再執行一次則是取得下一列,依此類推。

DatabaseManager.java中的操作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查詢之外也有刪除(delete)、更新(update),也有搜尋或新增等方法,相當地實用,請務必好好讀過一遍。

第六章 透過JDBC連接操作資料庫

JAVA程式語言本身也有提供連接資料庫的應用介面,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簡稱JDBC。開始之前必須再次,DSpace的API具有錯誤回報與紀錄log的功能,而且似乎較不會使系統出現問題,建議不要使用原始的JDBC進行連線。由於早期尚未熟悉DSpace的API前,我先使用了JDBC的方式,導致現在系統時常因為資料庫連線而無法回應,並不是好事。

要使用的JDBC API包裝在java.sql(之後的延伸版本則是擺在javax.sql)之中,因此在使用之前必須要import這個檔案:

JAVA:

import java.sql.*

JSP:

<%@ page import="java.sql.*" %>

接著是與資料庫進行連線。注意以下來自於ConfigurationManager的三個參數,個別代表著資料庫位置、帳號及密碼,這是使用Dspace內建的ConfigurationManger來取得與Dspace同樣設定的方法。當然,要記得import:

Class.forName("org.postgresql.Driver").newInstance();
String db_url = ConfigurationManager.getProperty("db.url");
String db_user= ConfigurationManager.getProperty("db.username");
String db_password= ConfigurationManager.getProperty("db.password");
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db_url,db_user,db_password);
Statement stmt=conn.createStatement(ResultSet.TYPE_SCROLL_SENSITIVE,ResultSet.CONCUR_UPDATABLE);

接著便可以對stmt輸入sql、傳回查詢結果,並且取出。以下是範例,請注意到sql跟rs的類型宣告:

String sql="SELECT * FROM item LIMIT 10 OFFSET 0";
//修改這邊的SQL語法!
ResultSet rs=stmt.executeQuery(sql);
while(rs.next()) {
%><br />
欄位1: <%=rs.getString(1)%>/
欄位2: <%=rs.getString(2)%>/
欄位3: <%=rs.getString(3)%>/
欄位4: <%=rs.getString(4)%>/
<%
}

在while迴圈中,你可以注意到取出rs資料的方法是用getString,而且參數是從1開始而非常見的0。

(more...)

考試懶得做弊

布丁布丁吃布丁

考試懶得做弊

「考試不做畢業,明年當學弟」、「寧願沒人格,不可不及格」這幾句話大家耳熟能詳,考試課業壓力重,看看雙修的學弟妹隨隨便便都在挑戰一學期修30學分,那麼讀書讀不完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我在文學院的關係,總覺得身邊很少看到作弊的情景,但是偶爾還是會聽到某個同學這次作了弊,作了小抄什麼的事情,不管再怎樣都要臨時抱佛腳(?)一下。

看著他們作弊的事蹟,我就會覺得,他們真拼。

以前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做「史上最大作弊戰爭」(原來是安室奈美惠的電影處女作),裡面用了各種手法來作弊,甚至看起來比背整晚講義還認真的多。

如果是我的話:「讀多少就寫多少就好啦。」說好聽一點叫做坦然接受自己的能力上限,說難聽一點就是沒讀到什麼書也不想做弊,已經連掙扎也都不想做了。這麼沒有鬥志的想法,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20080130補充:不作弊的結果

難得考這種分數,紀念一下

(more...)

Zoundry Raven 0.8.185 Alpha發佈,但問題還在

布丁布丁吃布丁

Zoundry Raven 0.8.185 Alpha發佈,但問題還在

就如之前的介紹中所說的,Zoundry Raven是個不錯的部落格離線寫作軟體。官方的討論區在2008年1月22日公佈了Alpha測試版的0.8.185,但我遇到的問題似乎還是無法解決。因此我想趁這個機會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一下,看未來是否能夠改善。

過長的開啟時間

Zoundry Raven開啟時似乎要載入相當多的程式,特別是載入zoundry.blogapp.service.mediastorage時異常地久,而且還非常吃CPU跟記憶體資源(請見上圖),這中途我連打字都會停頓很久,電腦大概會停頓在此狀態三分鐘左右。

平行線仍然不能使用

我不太能懂為什麼這個看起來應該在裝入這個所見即得編輯器之後就能夠使用的功能,到現在還是不能使用。讓我得到XHTML編輯模式下自己輸入<hr />,感覺真奇怪。

Template Manager仍無法完全解析我的部落格樣板

我得先承認這是因為我在樣板裡面使用了一些非Blogger標準規定的JavaScript,但一般在瀏覽器開啟的時候不會發生錯誤,卻在Zoundry Raven裡面就一直顯示錯誤訊息,這還真讓我頭大。

因為沒有時間去研究怎樣修改我樣板中的JavaScript才能夠適應到Zoundry Raven裡面,所以只好繼續等待有朝一日它能夠解析成功吧。

強行修改XHTML原始碼

所見即得編輯器強行修改原始碼不是第一天見到,但是只要模式切換他就立刻修改,逼的我得發佈之後在自行到Blogger上修改內文,就還是第一次看到了。

特別麻煩的是,插入的縮圖前後一定要加<p>標籤,不然縮圖馬上變成失效的程式碼,這真是頭大。

首次Publish(發佈)一定會失敗

這次的版本有改善,但第一次發佈仍然失敗。上傳圖片到一半,就跳出了上面的錯誤訊息。雖然看起來像是int()的錯誤,但我也無從著手修正,只能期待作者改進吧。

諷刺的是,雖然失敗了,但我的Blog裡面卻出現了該篇文章,所以還有下面這個問題。

無法偵測發佈錯誤的文章

注意到上圖,我的Blog出現了發佈錯誤的文章,但是Zoundry Raven卻沒有偵測到。也就是說,當我發佈第二次而且順利發佈成功之後,我的Blog上便會出現兩篇文章,讓我得手動刪去發佈錯誤的首篇。這動作讓我覺得我還蠻蠢的,你說呢?

這是發佈之後的比較圖,最新文章莫名其妙地重複發佈,真是麻煩啊。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不要僅發佈第一篇錯誤的就好?因為我常常在做發佈後修改的動作,也就是說幾乎都會做第二次發佈,演變成兩篇新舊發佈文章的情況難以避免啊。


如果能改善上述的缺點的話,我想我一定更喜歡Zoundry Raven吧。不然換到可以用WLW的環境,我應該還是會繼續用WLW才是。

(more...)

青春譜新店唱歌記行

布丁布丁吃布丁

青春譜新店唱歌記行

青春譜日文卡拉OK歡唱天地自2007年年中遷店之後,這是我第一次到新店的位置光顧。新店內部明顯地花了大筆銀兩裝潢,但是外面卻連招牌都沒有,讓我朋友看著門牌找了好一陣子。

新店分成大廳與四間包廂,但目前只開放15人包廂一間。入門右手邊是店長小六的櫃檯,進去之後映入眼簾的便是長方形開放式的大廳。再往裡面走進走廊,轉角處是15人包廂入口,走廊再進去則是廁所。整個店的感覺不太大,而且卡拉OK陰暗的氣氛也有點壓迫感,我們還自己開玩笑地說:「趕快確認逃生出口!」

我們這次訂位的是15人包廂,ㄇ字型的沙發圍繞著兩個長方形桌子併起來的大桌子,前方還有不小的舞臺空間可供表演,旁邊也有廁所。雖說是15人包廂,我認為10人左右應該是比較合宜的人數,應該比好樂迪的包廂還要大,加上折價卷大家攤一攤的價格也還算可以接受。包廂內的運作方式跟一般的KTV一樣,由我們自己操作遙控器點歌,所以像是卡歌、調key什麼的,都相當地自由。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在這些店唱久了的習慣使然,我們點歌一樣是一個一個輪流點,唱完一輪再點下一輪。許多人(包括我)事先都有準備歌單,點歌的時候也不會出現像其他在KTV時翻歌本翻老半天的情況。不過那時候來的人只有7人,每個人都唱了超過10首歌,唱到最後連歌單都沒了,大家開始翻歌本找要唱的歌。

新店採用了新的cyber DAM G50機種,可以開啟此網頁查詢歌單,機種選擇cyber DAM G50。目前青春譜的網頁上公告是更新到2007年3月,雖然跟現在差了快一年,但還是有許多讓人喜愛的經典歌曲可點。日本流行的JPOP就不說了,JAM Project的歌曲、I've(KOTOKO川田まみ島みやえい子等)的歌曲、近期的動畫、甚至連倫Game的歌也有,真讓人目不暇給、難以抉擇。

因為沒有很多時間練歌的關係,所以這次都是練唱舊歌。看到社團朋友們的歡樂表演、精湛的唱功,真的是相當地感動。雖然一學期大概只有一次的時間能跟大家一起唱歌,我還是相當地珍惜、把握,並期待下次地聚會。

(more...)

校內公車刷悠遊卡的話會怎樣?

布丁布丁吃布丁

校內公車刷悠遊卡的話會怎樣?

政治大學因為校區內有山坡,雖然大部分的學院跟女生宿舍都在山下,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學院跟男生宿舍在山上,其中我所在的圖檔所就是在山腰的文學院,而宿舍則是山頂上。

因此政大校內設有公車,分成學生乘坐的普通公車跟教職員專用的綠色小型公車。普通公車就跟外面街道在跑的沒什麼兩樣,應該也是定期改換跑政大校內的班次。校內公車只需要投一塊錢便可搭乘,所以學生常常會保留一元錢幣在身上,不過有時候沒帶錢不投好像也不會有人介意。

在台北公車上一定會有的東西,就是上圖的那個悠遊卡感應器。搭了一個學期的公車,我一直很好奇那個感應器有沒有作用。每次上車的時候,別人都只有投錢,沒人刷悠遊卡。問了其他同學,大家似乎也都是跟著別人做,沒嘗試去刷過。

如果能用悠遊卡刷一塊錢的話,那不是很方便嗎?不用再找零錢了耶。可是大家都不刷,代表刷了要不是非一塊錢,就是沒有效果。

昨晚搭車上山時,車內人少,司機在旁邊跟乘客聊天,我就拿出悠遊卡來刷刷看。「嗶嗶!」學生票的聲音,而且螢幕上面也顯示著「學生 12元」的訊息。

「唉呀!你怎麼刷悠遊卡呢?」司機驚訝地轉過頭看著我說:「你這樣讓我賺了五毛錢耶。」聽到這句話,我笑了出來。司機補充說道:「按下這個『查詢』可以抵掉你剛剛刷的12元喔?要不要按啊。」我想了想,自己很多次都是沒帶錢就坐霸王車,那這次補刷了12塊應該算補足前面的缺額吧,所以就跟司機說沒關係。

事後想想,我應該對司機跟乘客們,用很帥的語氣說「沒關係,那這些錢就當作請接下來坐車的人吧!」才對。那就留到下次投10元的時候再說吧。

(more...)

移除「我的共用資料夾」

布丁布丁吃布丁

移除「我的共用資料夾」

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 8.0)中有個新功能:「我的共用資料夾(My Sharing Folders)」,其功能是產生一個網路檔案中心,讓其他你MSN上的聯絡人都可以到你的「我的共用資料夾」來下載檔案。

可是對於頻寬不大的網路環境來說,這是個不太好用的功能,而且一不小心打開還會造成卡住的狀態,讓我蠻困擾的。

網路上有提供修改登錄檔的方式移除掉「我的共用資料夾」,其修改的方法可以參考這個網頁。另外也找到了直接修改登錄檔的指令檔,你可以下載這個檔案,直接執行,就可以移除掉「我的共用資料夾」了。

(more...)

Tagging and Metadata for Soci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研討會論文閱讀

Tagging and Metadata for Soci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研討會論文閱讀

WWW2007 Workshop:
Tagging and Metadata for Social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使用者產生的內容已經改變了整個網路的結構。這些內容──包括影片、網誌、照片等等──通常都是眾人聯手組織起來的。這可能是使用標籤(tags)或是關鍵字,都是由使用者去填寫。

標籤是一種很有用的著手點,它可以藉由搜尋、過濾、導覽及其他方法來拓展資料內容。聯合式的標籤內容資源允許他們用在知識與資訊分享,並且組成一種社會互動,而這些關鍵字之間的關聯可以被用在建立主題網路(topic network)的關係。


這個研討會中討論了七篇論文(由此網站可以下載到全文的PDF檔),而我大略地看了其中的四篇,茲將標題與摘要翻譯紀錄於下:

Learning User Profiles from Tagging Data and Leveraging them for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Access

by Elke Michlmayr, Steve Cayzer

由於社會性書籤系統(social bookmarking system)大流行,大量的metadata可以從中取用。要從一堆的使用紀錄當中找出使用者的使用行為(profile),通常是用資訊過濾(Information Filtering)。

這篇論文呈現出該怎麼去從標註資料(tagging data)的動作建立使用者的使用行為。該文用Add-A-Tag演算法找出使用行為,建立該使用者的結構性與暫存性標註資料特點。

這裡有兩個需要主要的收穫。第一,該文作了一個小範圍使用者的實驗,簡單地從一群資料中看到過往有用的標註行為。第二,使用者使用行為可以用來指引使用者,也就是說,提供使用者個人化的指引,去找到資源。

Emerging Motivations for Tagging: Expression, Performance, and Activism

by Alla Zollers

內文社會性標註系統(social tagging system)已經應用在許多個人化資訊組織與檢索上。人們使用各式各樣的網站去標注照片(Flickr)、網站(De.licio.us)、部落格(黑米)以及影片(YouTube)。最近,商業網站例如Amazon.com,也開始將標註系統應用到網站上。就連圖書館的OPAC也有標註系統了,這真是一股無法抵擋的趨勢。

這種標註的類型不只是個社會現象,讓使用者可以看到其他的標註與資源,同時也是種蒐集或合作,任何使用者可以標註任何資源。藉 由分析兩個自由標籤網站(Amazon.com與Last.fm)的實作,該篇文章敘述找出標籤的社會性動機(social motivations ofor tagging)。從系統中找出來的動機將會包括表達(expression)、呈現(performance)與行為學(activism)。

備註:

Amazon.com我想大家都很熟了,比較陌生的應該是Last.fm,所以我去找了wikipedia的資料來看看:Last.fm是一個以英國為總部的網路電台和音樂社區。有遍佈232個國家超過1500萬的活躍聽眾。2007年被CBS Interactive以2.8億美元價格收購,是目前歐洲Web 2.0網站中成交價最高的紀錄。

Applying Collaborative Tagging to E-Learning

by Scott Bateman, Christopher Brooks, Peter Brusilovsky

這篇論文概要地描述作者用合作式標籤支援數位學習的傳統metadata蒐集策略。最近10年間,學習導向示例(learning object paradigm)已經被用來在數位學習上,而且讓標準本身變成專注在於基於自由分類的情況下創造metadata保存資料庫。我們同意社會性蒐集現象與輸入可靈活改變的metadata標準將是調整線上學習所需。這篇論文將會用宏觀的角度來看標註在數位學習上的應用。

首先先看到特定領域的標註實作,透過分析學生們為學習物件分類所提供的標籤。接著看到兩個應用標註到長篇小說介面的案例。這兩個系統使用突顯重點的方式,強調標籤應用到學習內容中。因為跟老師的理念蠻接近的,所以很值得一讀

後面的案例裡面,作者用Open Annotation and Tagging System(OATS)這個開放原始碼的工具來強化學習管理系統。OATS提供了自我組織工具、標註筆記(note-takeing)到內容裡、還有畫重點的功能。如果很多人在同個地方畫重點,那個段落的背景色就會由原本的黃色漸漸變重,這種凸顯重點的方式作者稱之為social annotation support。

作者的tag跟note是分開的。tag是分類用,note則是紀錄事情用。他用tag去分將畫重點的文字與note作分類,形成一種社群。

文章後面討論到多媒體的tag,作者提到YouTube將影片切割成30秒左右的小段落去作tag,這樣有助於分享與找尋資料(畢竟一個10分鐘的影片也不是全部都是重點)。但是YouTube並沒有提供影片本身的annotate或note taking,只有簡單的開放討論版。

Network Properties of Folksonomies

by Christoph Schmitz, Miranda Grahl, Andreas Hotho, Gerd Stumme, Ciro Cattuto, Andrea Baldassarri, Vittorio Loreto, Vito D.P. Servedio

近年來,社會性資源分享系統如YouTube以及del.icio.us吸引了為數可觀的使用者。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可供資料分析、資訊檢索以及知識發掘應用。朝這方向的第一步就是對這些內容與系統架構有更好的著眼點。

在這篇論文中,我們將會分析兩種系統的網路特性。我們思考了他們的潛在資料架構──又稱為社會性分類(folksonomiy)──為第三個特性,並且為他們調整了傳統網路測量方式,例如特性路徑長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以及聚合係數(clustering coefficient)。

接著,我們介紹網路合作式標註以及它的特性統計調查,關注各節點之間的關連反映出社會性分類的語義。我們將展示簡單的統計指示模糊少量非社會性行為,例如垃圾郵件。

(more...)

由圖書館學到圖書資訊學-跨越兩個世紀

布丁布丁吃布丁

由圖書館學到圖書資訊學-跨越兩個世紀

由圖書館學到圖書資訊學-跨越兩個世紀
~ From Library Science to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Crossing Two Centuries ~

  1.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 會議日期:97年5月15日(四)~97年5月16日(五)。
  3.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會議廳。
  4. 徵文對象:國內外圖書資訊相關系所教師、碩博士班學生、館員、發表本研討會相關主題之專家學者。
  5. 截稿日期:即日起至97年1月31日(四)止。

就如你所知的,這是廣告時間。因為這是母校輔大圖資辦的研討會,希望大家多多投稿!(雖然我現在才注意到截稿日期已經快到了orz)

我們所上的畢業要求規定中,如果要進行研究的話,得先通過資格考。但是在研討會中發表論文,也可以取得同樣的資格。因此鼓勵同學們加把勁踴躍參與啊。

(more...)

Bibliomining for Automa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a Digital Library Setting: Using Data Mining to Discover Web-Based Scholarly Research Works

布丁布丁吃布丁

Bibliomining for Automa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a Digital Library Setting: Using Data Mining to Discover Web-Based Scholarly Research Works

Bibliomining for automa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a digital library setting: Using data mining to discover Web-based scholarly research works

Scott Nicholso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Syracuse University, 4-127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racuse, NY 13244
e-mail: Scott Nicholson (https://mail.google.com/mail?view=cm&tf=0&to=scott@scottnicholson.com)
http://www.bibliomining.org/

關鍵字

data mining • collection development • World Wide Web • web sites • intelligent agents (software) • digital libraries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一個智慧型代理人,用來自動地蒐集數位圖書館館藏。他使用了預測原型來選擇在網頁上的學術研究。選擇的指標是來自於學術圖書館的篩選文獻,並且透過疊慧法(Delphi)來定義出41項指標。接著設計出一套Perl的程式,用來分析網頁在指標中的分數,並且區分成為學術研究與非學術文章。

書目探勘(Bibliomining),或是說資料探勘應用於圖書館上,將會用來建立不同的分類原型。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四種技術:logistic regression、nonparametric discriminant analysis、分類樹(classification)、以及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s)。最後用來評鑑測試資料的指標是資料檢索傳統的求準率(accuracy)與求全率(return)。

最後,有一些問題頁面,那是指太過類似於學術研究導致難以分類的頁面,例如研究目的、個人履歷等等,也會拿來做探討。

這結果的原型可以用來自動地創造以網頁學術文獻為基礎的數位圖書館館藏,而且此技術可以用來延伸建立其他同樣是數位資源的數位圖書館館藏。

來源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54, Issue 12 , Pages 1081 - 1090
Published Online: 7 Jul 2003
Copyright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全文可由 Google學術搜尋找到。

報告投影片

讀後感

從網路搜尋到學術文章,現代人馬上想到的一定就是Google學術搜尋,以及在本文的文獻探討當中當中也有提到另外一個CiteSeer等網站。本文用來判斷研究文獻的指標技術跟上述兩個網站是不一樣的,他是利用這41條指標來建立判斷的依據,然後在結論提出修改的建議。

然而,關鍵的地方在於作者是如何用Perl來分析出網頁在這41條指標中的分數,可惜大概是因為收錄在SSCI,在敘述上較著重於文獻探討與指標定義的過程,而技術方面的細節就被省略了。從這裡可以看得出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與SCI(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或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的差別,的確也是很有趣的發現。

(more...)

宅男話題

布丁布丁吃布丁

宅男話題

學長:「我們好像很少聊宅的話題。」

布丁:「這樣啊,那我們來聊宅男的話題吧。」

學長:「好啊。」

聽說宅男整天都龜在家裡不出門的。

學長:「像我現在不就在外面嗎?」

布丁:「我這兩天幾乎都在騎摩托車,哪裡不出門啊?」

聽說宅男都很喜歡玩GK、轉蛋或模型。

學長:「我今天才丟掉一批模型耶。」

布丁:「我房間好像沒有這種東西。」

聽說宅男的書櫃上都是漫畫、小說。

學長:「我書櫃上的幾乎都是學術的書啊。」

布丁:「我都是電腦書,還有幾本借來的小說。」

學長:「不過其實大部分的書都拿回家了...」

布丁:「.......所以我們都不是宅男嘛!」

學長:「對啊,哈哈哈。」

(more...)

圖書資訊學研討961考古題&參考用答案

布丁布丁吃布丁

圖書資訊學研討961考古題&參考用答案

因為種種原因,所以很認真地好好讀書了。


一、簡答題

1. 請問Bush說的"As We May Think"中的"Memex"是什麼東西?

Vannevar Bush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科學研究及效益的重要性

As We May Think

  • 未來的資訊儲存
  • 高密度、低價位、可靠性
  • 乾燥攝影法、縮影技術、AI人工智慧、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

Memex

  • Memory儲存 + Index索引
  • 微縮方式
  • 儲存&複製
  • 索引→檢索
  • 顯示原件

(20071005 History of the book, library, library services, information science/1005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的遞嬗20021225.htm)

2. 圖書選擇與檢查有何差別?

檢查 cen-sor-ship

  • ALA
  • 提出異議 or 具危險性
  • 鎮壓思想與資訊
  • 拒絕本書原因→指導原則→引起反對的 特徵、缺點、誤解

選擇 selector

  • A-she-im Les-ter
  • keep 保存書本原因→指導方針
  • 價值、功效→長處 > 缺點
  • 審查者會破壞值得收藏的館藏

(20071221(到校上課) Control of information;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1221知識自由.htm)

3. 請分別寫出以下美國期刊及組織的縮寫全名

a. JOASIS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美國資訊科學與技術社會期刊

  • Journal of
  • the American
  • Society for
  •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 Technology

b. ALISE: Associ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聯盟

  • Association for
  • Library and
  • Information Science
  • Education

c. ARIST: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資訊科學與技術年度回顧

  • An-nual 年度的 Review of
  •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申論題:

1. 試舉兩位學者對資訊社會的定義與內容並加以批判;資訊社會軸心之一是資訊經濟其所指為何,談談與知識經濟有何關係,資訊社會與資訊經濟對圖書資訊業所造成的衝擊為何?如何因應?

1-1 兩位學者 對 資訊社會的定義:

1. 貝爾 Da-ni-el Bell 丹尼爾 貝爾

  • 後工業主義→服務業 經濟體→資訊社會
  • 資訊重要性 & 核心角色:
    知識技術→主要原則、
    專業與技術人員→主導地位
  • 「理論知識」→界定標準→質化的資訊特徵

2. Frank Webs-ter 法蘭克 韋伯斯特

面向
科技 定義
  • 資訊科技
  • 現代社會
  • 普及運用的程度
特色
  • ISDN加強資訊社會的基礎
  • 資訊科技被視為資訊社會的指標
批判
  • 資訊科技要普及到何種程度,才可視為資訊社會?
  • 資訊的增加不能代表與工業社會的分界點
經濟 定義 資訊業的國民生產毛額(GNP)高過其他行業時,就是進入資訊社會的時代。
特色 以GNP來衡量
批判
  • 只考慮到將資訊活動量化,沒有考慮到資訊的價值
  • 資訊產業佔GNP多少比例才算已進入資訊社會?比例如何訂定?
職業 定義 當資訊行業變成現代社會的主要行業時,我們便邁入資訊社會
特色 以職業結構的改變來衡量
批判
  • 最大的問題在於職業的分類
    難以判定誰是資訊工作者,只能依程度不同加以歸類,涉及主觀認定
空間 定義 從資訊網路在社會上的發展程度來判斷是否已經進入資訊社會
特色 由網路的普及程度來衡量
批判
  • 網際網路要普及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資訊社會?
  • 如果網路普及了,但卻缺乏可用的資訊,算不算是資訊社會?
文化 定義 不同於工業社會的文化與生活的改變,來判斷是否已邁入資訊社會
特色
  • 資訊內容較工業社會豐富,資訊也較物質居於重要的地位
  • 勞力由人力轉為電腦系統操作
  • 休閒時間增長
批判
  • 此種認知是否就是認同資訊社會是由媒體建構成的?
  • 除了量之外,仍需有定義資訊品質的方式

批判

  • 以量化為著眼點→不等於質的改變
  • 關心資訊的意義

1-2-1 資訊經濟

1. Fri-tz Machlup 馬可盧普

  • 一組建設:公司、組織、部門or小組、個體、家計單位
  • 生產知識、提供資訊服務、資訊財貨
  • 使用者:自己or他人

2. 謝清俊

  • 資訊=知識
  • 產業、職種、生態
  • 國家整體經濟影響

1-2-2 知識經濟

3. 陳雅晴

  • 知識資產 > 土地 人力 金錢
  • 知識資產:1.市場產品、2.科技組織知識、3.知識加值→4.創造利益

1-2-3 資訊經濟→知識經濟 & 資訊社會

  • 知識的經濟化:知識活動與產品要進入市場時,從經濟的角度研究資源投入和成果評估,這些活動都要受市場規律的支配和檢查。
  • 經濟的知識化:知識資源被視為(經濟)生產要素,無法從經濟生產中脫離

1-3 資訊社會與資訊經濟對圖書資訊業的衝擊與應對

Ger-tru-de Hi-mmel-farb 海 米爾 佛伯:兩種革命

  • 智能革命:結集眾人力量,放棄大館思想
  • 技術革命:活潑上進→運用缺乏人性的器材

代表學者

關注焦點及其理論概述

貝爾(Daniel Bell)
  • 後工業主義的資訊社會觀
  • 特別強調資訊的重要性及其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 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標誌了後工業的來臨,也就是資訊社會
  • 「理論知識」為界定後工業社會的標準,是一種質化的資訊特徵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
  • 資訊、民族國家與監視
  • 強調國家為監視目的而執行的資訊蒐集工作
  • 監視經由許多途徑而擴散,這可能就是造成社會資訊化的原因
史勒(Herbert I. Schiller)
  • 資訊與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
  • 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以後,為了操縱而必須仰仗資訊,使得資訊與傳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 質疑以市場為標準來決斷資訊發展的過程,是否適切?
  • 階級不平等影響資訊的生產、分配與使用
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
  • 「公共領域」的式微
  • 公共領域已見式微,因此資訊的完整性被破壞了
  • 由於公眾所得之資訊不足,致使民主過程本身已經遭受挫敗
李皮茲(Lipietz)
亞格里特(Aglietta)
玻以爾(Robert Boyer)
  • 調節學派可為代表
  • 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是從福特主義到後福特主義的過程。若要安然過渡,必須善加處理資訊
  • 彈性專殊化取代了大量生產,而資訊則以多重方式,扮演樞紐角色
布西亞(Jean Baudrillard)
  • 資訊與後現代主義
  • 特別注意符號(signs)的爆炸情形
  • 強調符號與表意、模擬與不正宗、績效原則已肆虐於資訊與知識領域
  • 宣稱資訊以取得新的最優越之地位
柯司特(Manuel Castells)
  • 資訊與都市變遷
  • 社會之轉變及隨之而來的都市與地域變遷,其動力來源是資本主義的再結構,以及科技的創新
  • 各種資訊網路及據此而來的資訊流通,使得組織越來越能夠超越空間所設定的限制
  • 資訊的流通成為資訊社會的特徵,全球城市的形成
  • 資訊生產者在數量上是少數人,但卻在文化上支配整個城市,成為具有霸權的社會階級。

(20071123 (到校上課)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課程講義.pdf)

八、資訊社會中的圖書資訊事業

面對資訊社會,圖書館應該如何自處或調適?就如Gertrude Himmelfarb所說的:「我們面對的是兩種革命--智能革命和技術革命。」就智能革命而言,革命的對象不僅是服務,還包括圖書館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必須放棄自給自足、萬事具備的大館思想走向合作策略。就技術革命而言,由於運用大量缺乏人性的科技器材,因此越需要活潑的圖書館員。

在資訊社會中,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將會越來越重要,所以的圖書館都需要將新穎電子化的資訊和儲存的圖書結合起來。高科技要能夠讓資訊使用便利,而不是製造能夠付費的特權階級。圖書館員應該關心的仍是老問題,只不過這些問題被賦予新的形式,包括:(1)在昂貴科技的使用日漸增多之際,如何保障讀者能平等的取用資訊;(2)如何激勵館員持續提升個人及專業知能;(3)圖書館如何滿足多元文化之需;(4)圖書館如何橫跨科技領域,在資訊的掌握上無主題漏失;(5)當社會舊價值日漸消失之際,如何協助重建新價值;(6)在資訊的選擇上,如何維持本國文化的平衡發展;(7)如何在讀者隱私權、資訊自由、智慧財產權之間取得平衡;(8)圖書館如何面對與其他資訊機構的競爭,又能結合技術與資訊,在資訊社會中立足?

九、資訊社會論述的批判觀點

在資訊化社會中,是否有任何事物真的是如此不同;以及那些以存在的差異,是屬於正面的改變或負面的改變。當某些人將資訊化社會視為一種獲得改善的社會環境,它使社會所得分配得更好、也讓人們能有管道去獲得更多的資訊時,卻有另外一些人懷疑資訊社會是否只是另外一種資訊導向的資本主義,他不但存在著資本主義現有的弊病,同時還可能有某些新的弊端。

或許事實上正在發展的僅是認為「資訊是一項商品」,而非公共資源的一種以資訊為導向的工業化形式罷了。席勒(Herb Schiller)注意到一件事實:以往可由公共圖書館或政府文件中免費取得的資訊,在被保存於以電腦為基礎的系統之後,事實上必須以更高的代價來獲得;因為它們通常都由私人擁有,並以獲取利潤為目標來經營。

(20071123 (到校上課)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1123知識經濟.htm)

2. 何謂典範?何謂典範變遷?以圖書資訊學研究典範為例,說明典範變遷現象的發生及其結果。


(噢!我記錯題目了!所以下面的答案也是錯誤的)

2-1 典範的定義

  • Miksa:
    1. 一組理念,
    2. 其能代表圖書資訊領域中的主要現象,
    3. 並能呈現出此領域系統性的知識與研究架構
  • Kuhn:兩種不同意義的使用方式
    1. 代表一特定社群成員所共同的信仰、價值與技術等等構成的整體
    2. 指涉那一整體中的一種元素,就是具體的問題解答

2-2 Francis L. Miksa:2種圖書資訊學研究的典範

2-2-1 圖書館作為社會機構的典範(The library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1. 定義明確、獨一無二的機構
  2. 發揮效能:a.資料、b.組織、c.知性屬性
  3. 批評:
    • 過度簡化社會與文化變遷的複雜性
    • 不是只由社會的單一階層來促進文獻的使用

2-2-2 人類資訊傳播系統中資訊流動的典範(Information movement as a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1、資訊理論及其延伸的系統導向典範

  • 1950 通訊領域與控制論
  • 重點:資訊 > 機構
  • 重要概念:
    1. 資訊可以被測量、處理與控制
    2. 資訊可以被分割、而不連續
    3. 幫助對資訊的概念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 批評:
    1. 不一定適用於人類溝通←理論核心在於電訊傳播
    2. 不了解使用者資訊需求←站在系統角度

2、Nicholas J. Bel-kin 知識異常狀態 (ASK)

  • ASK:無法處理問題與情境→無法精確描述需求
  • 資訊檢索←描述ASK
  • 中介者 幫助 使用者 描述ASK→使用者的目的&知識

3、Brenda Der-vin 意義建構論

  • 使用者→創造資訊
  • 不同之處
    1. 建構 非傳遞
    2. 由使用者 非觀察者
    3. 過程 非恆定狀態

肆、圖書資訊學的典範:

一、典範的定義:

(一)Miksa(1992):The term "paradigm"is used here for a set of ideas which represents wha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entral phenomenon of the LIS field and which serves as a framework for the field's systematic knowledge and research.
一組理念,其能代表圖書資訊學領域中主要的現象,並能呈現出此領域系統性知識與研究的架構。

(二)Kuhn(1969):典範這個詞有二種不同意義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一特定社群成員所共享的信仰、價值與技術等等構成的整體。
另一方面,它指涉那一整體中的一種元素,就是具體的問題解答。把它們當作模型或範例,可以替代規則作為常態科學其他謎題的解答基礎。

二、圖書資訊學研究的典範:

Francis L. Miksa (1992)認為有兩種不同的典範:

(一)圖書館作為社會機構的典範(The library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此典範將圖書館視為社會機構之一,它起源於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這個典範截至目前為止,對圖書館員仍具顯著的影響,尤其是圖書館
實務單位常以這個典範來指導工作的進展,更主導圖書館資訊學界在圖書館行政與規劃上的當代研究。

這個典範的焦點是圖書館本身。圖書館被視為一個社會機構,而且是一個定義明確、獨一無二的機構。圖書館有資料、組織、知性屬性(Intellectual properties)
作為工具來發揮它的功能。所謂的資料指的是蒐集的文獻,組織則是行政機構與人員,知性屬性則是觀念系統(如分類系統、編目結構、選採政策等),可作為管理
資料與驅動組織的有效基礎,以達成圖書館的功能。

但是此典範也受到一些批評:

1、過度簡化社會與文化變遷的複雜性,並不只是靠文獻可以達成知識的累積。

2、各種社會機構都在傳遞文化價值與社會知識,但不是所有的機構都是透過文獻的使用來傳遞。而且與社會及文化的變遷相關的社會知識的傳遞,也不能化約成
只有一種社會機構的責任,或甚至只由社會的單一階層來促進文獻的使用。

(二)人類資訊傳播系統中資訊流動的典範(Information movement as a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這個典範因為所強調的重點不同,又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典範:由資訊理論所

衍生的系統導向典範、Nicholas J. Belkin的知識異常狀態典範,與Brenda Dervin的意義建構論。

1、資訊理論及其衍生的系統導向典範

這個典範起源於1950年代通訊領域及控制論者的想法。此典範的焦點是人類傳播系統中資訊流動的過程,它所關注的重點已不是機構,而是資訊。這個典範
所產生的資訊系統其實是來自Claude E. Shannon與Warren Weaver的「通訊的數學模式」。如下圖:

(Shannon與Weaver的通訊傳播模式)

這個模式以很簡單的步驟,描述資訊傳播的過程。資訊源選擇出所要傳遞的訊息,經過傳輸器的轉換成信號,透過頻道的傳送,由接收器接收後再轉換成資訊端
可辨識的訊息。中間的部份則是傳送過程中所出現的雜訊。

Miksa指出這個典範在圖書資訊學界的影響表現在下述的幾個重要概念:

(1)熵的不確定性、負熵、反饋、資訊減低不確定性的說法,都在在影響將資訊視為系統中流動的事物。資訊可以被測量、處理與控制。

(2)資訊被視為可被分割,而不連續的事物。

(3)幫助對資訊的概念有了更充份的了解。

針對這個典範的批評主要在它的概念基礎:

(1)Cherry(1966):通訊的數學理論的主要核心是在電訊傳播(Telecommunication)的領域中發展出來的。因此,在技術的層次,資訊的容量可以用數學的基礎明確地
定義出來,但用在人類的溝通時,顯然有欠失當。不一定能解釋人際溝通,因此在語意上是無法測量的。

(2)Dervin:這種系統導向的研究是站在系統的角度來看資訊使用者,並不是站在資訊使用者的角度來了解其資訊需求,因為不了解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所以我們無
法設計出新的系統與新的服務。

2、Nicholas J. Belkin知識異常狀態(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 -ASK)

由於舊的典範已逐漸無法解釋資訊使用的現象,在1970年代遂出現了認知觀點的典範。

Nicholas J. Belkin認為資訊科學所關心的核心問題應該是「促進資訊生產者與資訊使用者之間,需求資訊的有效溝通。」我們不需要再試圖追求資訊的定義,
而應該是要積極尋求資訊科學所需要的「資訊概念」(information concept)。這二者的不同在於,定義是問資訊是什麼,而概念則是一種注視與解釋現象的方式。
此外,Belkin傳承自Brooks的想法,認為「資訊就是能轉換知識結構的東西」。

Belkin提出的知識的異常狀態(ASK)乃在說明,資訊需求的產生是起於使用者認識到自己知識處於異常狀態,無法處理所面對的問題與情境。一般而言,使用者
無法精確地描述需要什麼,來解決這個狀態。因此,資訊檢索的目的,最合宜的說法就是企圖描述知識的異常狀態。

經由這個模式,中介者由於對於使用者的了解,可以與使用者進行良性的互動,因而幫助使用者明確地描述自己知識的不適狀態。換言之,使用者的目的與使用者
知識的掌握,乃是資訊系統成功的核心。

3、Brenda Dervin意義建構論

認知觀點另一個較具代表性的典範乃是Dervin的意義建構論。Dervin認為資訊並非獨立於使用者之外,而是由使用者所創造。

意義建構論與其他傳統資訊理論的不同:

(1)資訊使用是一種建構,它並不是一種傳遞。

(2)我們應該由使用者來看資訊使用,而不是自觀察者來看資訊使用。

(3)資訊使用應該被視為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恆定的狀態。

(三)詮釋學典範

1980年代以後,詮釋學典範的出現,強調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透過歷史與傳統文化進行知識的傳遞。詮釋學強調一個文本的任何部份,必須作為整體的一個部份來了解,
而整體要全部被了解,則必須各部份都被了解以後才有可能。詮釋學認為人類的經驗不只是感官的經驗而已,而是與歷史實體、歷史的過程息息相關,經驗是在歷史過程中成形的。
人類的生活世界是個人整體經驗的總合,新經驗總是在舊經驗的氛圍中形成。這個氛圍就是生活世界,而這個生活世界則會因為資訊的吸收而產生變化。

(四)多元典範

在社會學科中,不像自然學科,具有很高的學科同質性。以社會學而論,不同的典範同時並存,互有其解釋的範圍。因此,乃有多元典範學科稱呼。

圖書資訊界也有這樣的現象,不同的典範仍各有其解釋的功能,並沒有因為新典範的興起,而讓舊典範被淘汰。Saracevic(1996)認為如果真有圖書資訊的典範變遷,應該是
系統導向與使用者導向這兩個典範整合,研究結果的互相應用。但是如何克服典範之間的「不可通約性」,恐怖是整合理念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3. 試從library econnomy, library science, document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詳細說明圖書資訊學之發展與演變。

(答案待查)

4. 何謂literacy?請問文化素養、科學素養、媒體素養、資訊素養的意義及其關係?圖書館該如何培養讀者資訊素養的能力?

4-1 素養的定義

  • 狹義:讀read & 寫write
  • 廣義:受教狀況 & 一般技能
  • 識字
  • 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文隨機房子字典)
    1. 受教養的狀況或品質,特別是指讀與寫的能力
    2. 教育的內涵
    3. 個人具備某一特殊主題或學科的知識

4-2-1 文化素養

  • 「文化素養」是用優勢文化中的習語隱喻非正式內容流利交談的能力。
  • 包含3項:
    1. 文化之知識水準
    2. 文化之科技水準
    3. 文化之道德水準(社會貢獻及社會參與)

「文化素養」是用優勢文化中的習語隱喻和非正式內容流利交談的能力。從熟悉的街道路標,到歷史出處的知識,再到理解最近的俚語。文化素養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響並作出反應。社會成員約定,如果正規的文學知識停留在某個點上,便失去其價值。因為生活是由藝術、表達、歷史和經驗所交織,文化素養要求在創造公眾語言和「群體思考」上對瑣事及其用途有範圍廣泛的理解。文化素養強調這些片段信息的知識的創造者假定聽眾們已經掌握了這些內容。此外, 文化素養是呈現文化成果的最佳表徵。包括下列三項:1、.文化之知識水準;2、文化之道德水準(社會貢獻及社會參與);3、文化之科技水準。

4-2-2 科學素養

  • 由文化素養引申而來
  • scientific literacy
  • 有無=定義、界定→不統一
  • OECD:
    1. 運用科學基本觀點
    2. 理解自然界
    3. 相應決定
  • 另一個說法
    1. 確認科學問題
    2. 使用證據
    3. 做出科學結論
    4. 他人交流

科學素養是由文化素養引申而來的。科學素養一詞譯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判別一個人是否具備科學素養,這個問題與如何給科學素養下定義、如何界定科學素養的內涵密切相關。然而,迄今為止,學者們對科學素養的理解仍然是不統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科學素養包括運用科學基本觀點理解自然界並能做出相應決定的能力。科學素養還包括能夠確認科學問題、使用證據、做出科學結論並就結論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

4-2-3 媒體素養

  • 使用後印刷媒體(Post-point Media)的能力
  • 資訊素養→
    使用 印刷 & 電子媒體→
    解讀、評估、分析與製作

國民具有使用後印刷媒體(Post-point Media)的能力,即了解如何使用能產生影像、文字與聲音的媒體,從事相關訊息的傳播與溝通的能力。凡是具備資訊素養的國民,能同時使用印刷與電子媒體,從事資訊的解讀、評估、分析與製作。

4-2-4 資訊素養

  • McClure
  • 解決資訊問題,包含4方面
    1. 傳統素養:說讀寫計算的能力
    2. 媒體素養:透過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使用資訊的能力
    3. 電腦素養:透過電腦取得資訊的能力
    4. 網路素養:操作網路使用網路的能力

McClure:資訊素養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能夠解決資訊問題的能力,他涵蓋了四方面的素養--傳統素養:說讀寫計算的能力、媒體素養:透過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使用資訊的能力、電腦素養:透過電腦取得資訊的能力、網路素養:操作網路使用網路的能力

4-3 圖書館培育資訊素養:5點

  1. 充足的經費充實館藏與設備
  2. 推廣圖書館利用與使用者教育
  3. 與其他學校或單位進行建教合作,提供課程
  4. 提升館員的專業能力
  5. 為圖書館進行行銷,表達其重要性

參、素養的定義

「素養」(literacy)這個名詞來自拉丁字"literatus",從中世紀起,便有學者對其有不同層面的解釋,最普遍的解釋是素養是一種讀、寫、算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基本能力。以美國為例,19世紀中葉(1894),會簽名就是有「素養」的人,20世紀中葉(1940),受教育的年限成為評定「素養」程度的標準。一百年的演進,使「素養」由「有」、「無」的二分法,演進為「程度」上的差異。

此外,素養(literacy)在國內被翻譯成「識字」,是指十五歲以上的國民,具備基本讀、寫、算的能力,並足以應付日常所需。而各國政府也體認到,國民識字能力的提升,對國家經濟、工業、社會、政治發展都產生重大的影響。由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對素養的解釋為:

一、受教養的狀況或品質,特別是指讀與寫的能力。

二、教育的內涵。

三、個人具備某一特殊主題或學科的知識。

由此可知素養是個具變化性概念的用字,他的意思包含從個人最基本的讀寫

能力,到某個人擁有某種學科的知識。而美國國家素養法案(P.L. 102-173,The National Literacy Art of 1991,Section 3) 對於素養的定義是:一個人有能力讀、寫、說英語,與熟練某種層次必備的能力從事計算與解決問題,已達成個人的目標,發展個人的知識與潛能。此外,在1977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資訊部」主任Lee G. Burchinal則認為應該給予「素養」一個新的時代意義,他說:不論過去傳統的素養定義如何成功,我們需要往前看,以達到一個新的國家素養-資訊素養。

素養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通常分為三類:

一、傳統素養:最早的傳統定義重在讀、寫和文章主題,以便了解其符號標示、指引的功能。

二、功能素養:重點在要求溝通效能的技巧。包括數字與口頭技巧,寫與聲音。它包括三種不同定義。一是自我抉擇的能力:Hunter和Harman定義素養是特殊個人或團體所擁有的技巧,以實施其自我抉擇的能力,如對家人、社會、民眾、社會工作者、宗教團體等。引申之,此詞可依個人需求而加以擴及其定義,如照顧小孩、閱讀及駕馭技術的能力。另一為經濟成功的要素:1975年德克薩斯大學的成人執行階段(Adult Performance Level, APL) 針對此功能性技巧提供訓練,包括讀、寫、計算、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確定其相關範圍,如社會資源、工作知能、消費經濟、健康、政府與法律。最後一項為研究等級或完全高中學級:此類素養多用於高中時期或一般學歷之文憑,其目的是做較高深的研究。

三、素養層次:前兩者為定義素養,但此者為研究其層次。其概念超越了傳統與功能性,她的特殊範疇為:工作場所素養、數學素養、家庭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公民素養、英文為第二語文素養、讀的權利與文化素養等。而每個素養都是重要因素。

(一)資訊素養之定義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由「素養」(literacy)一詞依時代需要演進而來。資訊素養一詞出現至今,有許多國內外學者為其下定義,國外學者方面,L.B. Jones認為資訊素養包括覺知到需要資訊、同時知道需求的內容、以致能有效地尋求資訊、評估資訊、組織資訊、並使用資訊。K.E McHenry引用葛來契的看法認為資訊素養有四個部分:第一是能體認資訊價值與力量的態度;第二是能覺知資訊形式與種類的多樣性;第三是能理解到資訊並非是知識,除非資訊已被分析、被探討、被整合到現存的知識體之中;第四是除檢索的過程外,要有效率且具有批判性的檢索資訊。H.B. Rader定義資訊為:了解獲取及時性與回溯性資訊的過程與系統,例如資訊便是與傳輸系統與服務;針對不同的資訊需求,有能力評估不同管道與來源的效度及可靠性;以及熟悉許多徵及與儲存自己所擁有資訊的基本技巧,例如資料庫、試算表、文書處理與資訊處理系統等。

(3)圖書館推展資訊素養活動之方向

以長遠觀點而言,公共圖書館從事資訊素養教育活動時,不僅能提升民眾的資訊素養,也能改變讀者對公共圖書館館員的印象,將圖書館視為一個學習的重要機構。公共圖書館可朝以下方向來推展其資訊素養活動:

A、以任務編組方式,增設教學館員:若在人力允許下,圖書館可採取任務編組方式,選擇合適的參考或閱覽部門的館員,從事資訊素養活動的設計與教學服務。此外,若能設立專職館員從事此項工作,將是最佳的方式,否則在人力不足之下,採任務編組方式亦是一個變通的方法。

B、公共圖書館應主動與學校發展合作教學計畫:當前資訊素養教育的推廣雖大都集中於學校及大學圖書館,但對成人或社會教育而言,公共圖書館不僅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也可系統性協助與支援鄰近社區的學校圖書館,共同推展學生的資訊素養教育。

C、針對不同讀者開授「資訊蒐集與研究」相關課程:公共圖書館可針對不同年齡層與職業的讀者,開授「資訊蒐集與研究」等相關課程,教導民眾有系統搜尋、過濾、整理與應用資訊。

D、與社區大學或社區學院共同發展課程:目前由於終身教育理念逐漸深入地方,許多社區大學或學院逐漸在地方發展。此種具有濃厚社會教育功能的社區大學或學院,大都需要借用當地圖書館或民眾活動中心作為上課的地點。圖書館若能適時與社區大學共同合作,發展一系列資訊素養課程,透過館員有系統介紹圖書館資源與運用,則無論對提升圖書館的專業服務或民眾的資訊素養,都將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由莊老師所提出的觀點可以看出未來圖書館在實施資訊素養教育時,與社區的學校、社區大學相互結合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透過正式的教育管道結合資訊素養教育,不僅能減少圖書館員的工作負擔,也能提昇資訊素養教育的成效。然而,與正視的教育管道結合時還是有其障礙,例如:學校的升學壓力,或者要與校方一再溝通,使校方能夠認同等因素,相形之下,如果圖書館與其他的社教機構合作,或許能減少其中的溝通障礙,也能使資訊素養教育更融入民眾的生活之中。

(20071130 Literacy and its consequences/1130素養.htm)


以下是歷屆考古題及其不完整的參考答案。

1. Paul Otlet與La Fontaine為何人?其貢獻為何?

Paul Otlet:Objects as Documents
Otlet延伸了文件的定義,圖畫和紀錄被重新定義為文件。
(20070928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投影片)

La Fontaine不知道是誰

2. 試舉兩位學者對資訊社會的定義與內容並加以批判;資訊社會軸心之一是資訊經濟其所指為何,談談與知識經濟有何關係,資訊社會與資訊經濟對圖書資訊業所造成的衝擊為何?如何因應?

代表學者

關注焦點及其理論概述

貝爾(Daniel Bell)
  • 後工業主義的資訊社會觀
  • 特別強調資訊的重要性及其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 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標誌了後工業的來臨,也就是資訊社會
  • 「理論知識」為界定後工業社會的標準,是一種質化的資訊特徵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
  • 資訊、民族國家與監視
  • 強調國家為監視目的而執行的資訊蒐集工作
  • 監視經由許多途徑而擴散,這可能就是造成社會資訊化的原因
史勒(Herbert I. Schiller)
  • 資訊與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
  • 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以後,為了操縱而必須仰仗資訊,使得資訊與傳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 質疑以市場為標準來決斷資訊發展的過程,是否適切?
  • 階級不平等影響資訊的生產、分配與使用
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
  • 「公共領域」的式微
  • 公共領域已見式微,因此資訊的完整性被破壞了
  • 由於公眾所得之資訊不足,致使民主過程本身已經遭受挫敗
李皮茲(Lipietz)
亞格里特(Aglietta)
玻以爾(Robert Boyer)
  • 調節學派可為代表
  • 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是從福特主義到後福特主義的過程。若要安然過渡,必須善加處理資訊
  • 彈性專殊化取代了大量生產,而資訊則以多重方式,扮演樞紐角色
布西亞(Jean Baudrillard)
  • 資訊與後現代主義
  • 特別注意符號(signs)的爆炸情形
  • 強調符號與表意、模擬與不正宗、績效原則已肆虐於資訊與知識領域
  • 宣稱資訊以取得新的最優越之地位
柯司特(Manuel Castells)
  • 資訊與都市變遷
  • 社會之轉變及隨之而來的都市與地域變遷,其動力來源是資本主義的再結構,以及科技的創新
  • 各種資訊網路及據此而來的資訊流通,使得組織越來越能夠超越空間所設定的限制
  • 資訊的流通成為資訊社會的特徵,全球城市的形成
  • 資訊生產者在數量上是少數人,但卻在文化上支配整個城市,成為具有霸權的社會階級。

(20071123 (到校上課)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課程講義.pdf)

八、資訊社會中的圖書資訊事業

面對資訊社會,圖書館應該如何自處或調適?就如Gertrude Himmelfarb所說的:「我們面對的是兩種革命--智能革命和技術革命。」就智能革命而言,革命的對象不僅是服務,還包括圖書館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必須放棄自給自足、萬事具備的大館思想走向合作策略。就技術革命而言,由於運用大量缺乏人性的科技器材,因此越需要活潑的圖書館員。

在資訊社會中,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將會越來越重要,所以的圖書館都需要將新穎電子化的資訊和儲存的圖書結合起來。高科技要能夠讓資訊使用便利,而不是製造能夠付費的特權階級。圖書館員應該關心的仍是老問題,只不過這些問題被賦予新的形式,包括:(1)在昂貴科技的使用日漸增多之際,如何保障讀者能平等的取用資訊;(2)如何激勵館員持續提升個人及專業知能;(3)圖書館如何滿足多元文化之需;(4)圖書館如何橫跨科技領域,在資訊的掌握上無主題漏失;(5)當社會舊價值日漸消失之際,如何協助重建新價值;(6)在資訊的選擇上,如何維持本國文化的平衡發展;(7)如何在讀者隱私權、資訊自由、智慧財產權之間取得平衡;(8)圖書館如何面對與其他資訊機構的競爭,又能結合技術與資訊,在資訊社會中立足?

九、資訊社會論述的批判觀點

在資訊化社會中,是否有任何事物真的是如此不同;以及那些以存在的差異,是屬於正面的改變或負面的改變。當某些人將資訊化社會視為一種獲得改善的社會環境,它使社會所得分配得更好、也讓人們能有管道去獲得更多的資訊時,卻有另外一些人懷疑資訊社會是否只是另外一種資訊導向的資本主義,他不但存在著資本主義現有的弊病,同時還可能有某些新的弊端。

或許事實上正在發展的僅是認為「資訊是一項商品」,而非公共資源的一種以資訊為導向的工業化形式罷了。席勒(Herb Schiller)注意到一件事實:以往可由公共圖書館或政府文件中免費取得的資訊,在被保存於以電腦為基礎的系統之後,事實上必須以更高的代價來獲得;因為它們通常都由私人擁有,並以獲取利潤為目標來經營。

(20071123 (到校上課)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1123知識經濟.htm)

3. 何謂電子圖書館?

此詞最早出現在 1975 年。克利斯蒂安(R.W.Christian)在《電子圖書館:書目資料庫 :1975~1976》一書中首次提出。但這本書中所指的電子圖書館只是「以電子形式出版的資料庫」。

1984 年,道林(Kenneth E.Dowlin)在其著作《電子圖書館:前景與進程》中對電子圖書館給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描述:「電子圖書館是一個盡最大可能提供資訊存取的並通過電子技術擴大和管理資訊資源的機構。」,表現出了技術層面的意涵。

(20071019 Redefining the library the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1019 重新定義圖書館.htm)

4. 圖書選擇與檢查有何差別?

(一) 圖書檢查的定義

圖書檢查(Censorship)一詞,有人翻譯成「檢查制度」,也有人翻成「書刊檢查制度」。其定義,根據「赫洛德圖書館詞彙」的解釋為:「禁止因政治、宗教、淫穢或輕視神祇等理由被認為持有異議的作品之出版、傳播、流通或銷售,這些行動通常是在聯邦、國家、州或地方法律之下,預防其從海關或郵局流通,或採取法院的行動來預防其銷售。」而美國圖書館學會(ALA)則將圖書檢查定義為:「禁止或反對含有攻擊性資料作品的出版、傳播、流通或陳列。」

此外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將圖書檢查(Censorship)解釋為:「傳統上所謂的檢查制度,通常指政府機構、宗教團體、民間社團,以及社會上一些個人,基於國家安全與公共道德的主觀認定,對於一般民眾在資訊取得、閱讀與聽聞各方面加以限制與防止。」而根據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 Encyclopedia)的解釋是:「改變、扣留或禁止演說與寫作,即被宣告是破壞善良風俗者。就現代角度而言,其主要的特色在於其與政府之關係並受法律規範。」由此可見圖書檢查制度和社會道德、法律及政治的發展都是息息相關的。

(五) IFLA-圖書館與知識自由宣言(Statement on Libraries and Intellectual Freedom)
5. 圖書館應保證其藏書和服務項目的選擇和展示,係出自專業考慮,而非出自政治、道德和宗教觀點。

(20071221(到校上課) Control of information;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1221知識自由.htm)

5. 試述美國與技術服務相關之重要組織及其出版品

(無內文)

6. 試舉三種metadata簡述之

Metadata 議題的核心本質便是格式標準本身的發展與訂定,此方面的相關探討,所包含的類型屬性相當多樣化,可以歸納為「資料結構標準」、「資料內容標準」、「概念模型與架構標準」、「標示語言標準」及「互通協訂標準」等五種類型。其中的資料結構標準依應用的性質可以包括「一般性」(如:DC的探討)、「特定社群」(如:圖書館社群的MARC,檔案館社群的EAD,教育社群的LOM),以及「整合性」(如:編碼資源物件的描述型、結構型與管理型metadata 的METS)。資料內容標準方面,則開始出現博物館社群的編目標準CCO(Cataloguing Cultural Objects)。Metadata 互通協訂標準OAI是此類型文獻中出現最多的主題,通常與DC 標準一起搭配應用。可以觀察到,metadata 格式標準的發展,資料結構類型仍為主軸,但探討的格式除了經典的DC 外,在圖書資訊學領域也關心機讀編目格式(MARC)、檔案館(EAD)、數位學習(LOM)、多媒體(MPEG),以及(MODS)等相關社群的metadata 標準。此外,也開始突破過去較為關注的描述性型metadata,轉而開始發展本社群改良式或整合式(如:MODS, METS)的資料結構標準。

詳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Metadata 格式標準類型

內容

資料結構標準

一般性

DC

特定社群

MARC, EAD, LOM, MODS, MPEG

整合性

METS

資料內容標準

CCO

概念模型與架構

FRBR, RDF

標誌語言

XML

互通協訂

DOI, OAI, Z39.50

(20071019 Redefining the library the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1019 重新定義圖書館.htm)

7. 何謂素養?種類?試說明之,舉一學者為資訊素養所下定義與內容,圖書館該如何培養讀者資訊素養的能力?

參、素養的定義

「素養」(literacy)這個名詞來自拉丁字"literatus",從中世紀起,便有學者對其有不同層面的解釋,最普遍的解釋是素養是一種讀、寫、算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基本能力。以美國為例,19世紀中葉(1894),會簽名就是有「素養」的人,20世紀中葉(1940),受教育的年限成為評定「素養」程度的標準。一百年的演進,使「素養」由「有」、「無」的二分法,演進為「程度」上的差異。

此外,素養(literacy)在國內被翻譯成「識字」,是指十五歲以上的國民,具備基本讀、寫、算的能力,並足以應付日常所需。而各國政府也體認到,國民識字能力的提升,對國家經濟、工業、社會、政治發展都產生重大的影響。由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對素養的解釋為:

一、受教養的狀況或品質,特別是指讀與寫的能力。

二、教育的內涵。

三、個人具備某一特殊主題或學科的知識。

由此可知素養是個具變化性概念的用字,他的意思包含從個人最基本的讀寫

能力,到某個人擁有某種學科的知識。而美國國家素養法案(P.L. 102-173,The National Literacy Art of 1991,Section 3) 對於素養的定義是:一個人有能力讀、寫、說英語,與熟練某種層次必備的能力從事計算與解決問題,已達成個人的目標,發展個人的知識與潛能。此外,在1977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學資訊部」主任Lee G. Burchinal則認為應該給予「素養」一個新的時代意義,他說:不論過去傳統的素養定義如何成功,我們需要往前看,以達到一個新的國家素養-資訊素養。

素養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通常分為三類:

一、傳統素養:最早的傳統定義重在讀、寫和文章主題,以便了解其符號標示、指引的功能。

二、功能素養:重點在要求溝通效能的技巧。包括數字與口頭技巧,寫與聲音。它包括三種不同定義。一是自我抉擇的能力:Hunter和Harman定義素養是特殊個人或團體所擁有的技巧,以實施其自我抉擇的能力,如對家人、社會、民眾、社會工作者、宗教團體等。引申之,此詞可依個人需求而加以擴及其定義,如照顧小孩、閱讀及駕馭技術的能力。另一為經濟成功的要素:1975年德克薩斯大學的成人執行階段(Adult Performance Level, APL) 針對此功能性技巧提供訓練,包括讀、寫、計算、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確定其相關範圍,如社會資源、工作知能、消費經濟、健康、政府與法律。最後一項為研究等級或完全高中學級:此類素養多用於高中時期或一般學歷之文憑,其目的是做較高深的研究。

三、素養層次:前兩者為定義素養,但此者為研究其層次。其概念超越了傳統與功能性,她的特殊範疇為:工作場所素養、數學素養、家庭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公民素養、英文為第二語文素養、讀的權利與文化素養等。而每個素養都是重要因素。

(一)資訊素養之定義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由「素養」(literacy)一詞依時代需要演進而來。資訊素養一詞出現至今,有許多國內外學者為其下定義,國外學者方面,L.B. Jones認為資訊素養包括覺知到需要資訊、同時知道需求的內容、以致能有效地尋求資訊、評估資訊、組織資訊、並使用資訊。K.E McHenry引用葛來契的看法認為資訊素養有四個部分:第一是能體認資訊價值與力量的態度;第二是能覺知資訊形式與種類的多樣性;第三是能理解到資訊並非是知識,除非資訊已被分析、被探討、被整合到現存的知識體之中;第四是除檢索的過程外,要有效率且具有批判性的檢索資訊。H.B. Rader定義資訊為:了解獲取及時性與回溯性資訊的過程與系統,例如資訊便是與傳輸系統與服務;針對不同的資訊需求,有能力評估不同管道與來源的效度及可靠性;以及熟悉許多徵及與儲存自己所擁有資訊的基本技巧,例如資料庫、試算表、文書處理與資訊處理系統等。

(3)圖書館推展資訊素養活動之方向

以長遠觀點而言,公共圖書館從事資訊素養教育活動時,不僅能提升民眾的資訊素養,也能改變讀者對公共圖書館館員的印象,將圖書館視為一個學習的重要機構。公共圖書館可朝以下方向來推展其資訊素養活動:

A、以任務編組方式,增設教學館員:若在人力允許下,圖書館可採取任務編組方式,選擇合適的參考或閱覽部門的館員,從事資訊素養活動的設計與教學服務。此外,若能設立專職館員從事此項工作,將是最佳的方式,否則在人力不足之下,採任務編組方式亦是一個變通的方法。

B、公共圖書館應主動與學校發展合作教學計畫:當前資訊素養教育的推廣雖大都集中於學校及大學圖書館,但對成人或社會教育而言,公共圖書館不僅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也可系統性協助與支援鄰近社區的學校圖書館,共同推展學生的資訊素養教育。

C、針對不同讀者開授「資訊蒐集與研究」相關課程:公共圖書館可針對不同年齡層與職業的讀者,開授「資訊蒐集與研究」等相關課程,教導民眾有系統搜尋、過濾、整理與應用資訊。

D、與社區大學或社區學院共同發展課程:目前由於終身教育理念逐漸深入地方,許多社區大學或學院逐漸在地方發展。此種具有濃厚社會教育功能的社區大學或學院,大都需要借用當地圖書館或民眾活動中心作為上課的地點。圖書館若能適時與社區大學共同合作,發展一系列資訊素養課程,透過館員有系統介紹圖書館資源與運用,則無論對提升圖書館的專業服務或民眾的資訊素養,都將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由莊老師所提出的觀點可以看出未來圖書館在實施資訊素養教育時,與社區的學校、社區大學相互結合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透過正式的教育管道結合資訊素養教育,不僅能減少圖書館員的工作負擔,也能提昇資訊素養教育的成效。然而,與正視的教育管道結合時還是有其障礙,例如:學校的升學壓力,或者要與校方一再溝通,使校方能夠認同等因素,相形之下,如果圖書館與其他的社教機構合作,或許能減少其中的溝通障礙,也能使資訊素養教育更融入民眾的生活之中。

(20071130 Literacy and its consequences/1130素養.htm)

8. 試論述技術服務組織結構之發展趨勢,並列述網路資源編目計畫

(無內文)

9. 試述Web 2.0與Library 2.0的關係,並說明其意涵。

(無內文)

10. 請論述圖書館學是否為專業?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昇專業?

何謂專業?

專業是一種職業組織之理想形式,並非存於現實表面之上,當職業團體專業化時,及形成這種專業模式,與一般職業有所不同,專業有其特質,是具備下列要項的職業:

1. 必須奠基於通識教育;

2. 需要於專門學校提供長時間訓練;

3. 涵蓋一套比技能更為重要且有組織條理的知識體系;

4. 將專業應用於實際工作;

5. 為社會提供服務比獲得收入更為重要;

6. 關心人類社會之需求;

7. 藉由倫理守則規範其會員行為;

8. 組織全國性社團或專業學會以代表該專業;

9. 勞心甚於勞力;

10. 對角色定位認同;

11. 立法保障;

12. 有專業術語。

圖書館如何提升專業?

1. 調整課程規劃

2. 專業人員訓練

3. 強化中華圖書館學會功能

4. 展現圖書館法效能

(神秘助拳人提供)

11. 請舉例學者專家的定義來說明資訊跟知識。

(無內文)

12. 現今圖書館皆面臨從重視「擁有」(ownership)到重視「通道」(access)的基本觀念變遷,請你就結構、人力、程序與服務等方面討論上述觀念改變對圖書館所造成的影響。

(無內文)

13. 何謂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它在管理學上有何重要 性?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來自於1927年至1932年埃爾頓·梅奧在霍桑(Hawthorne)工廠進行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

實驗內容

研究是在1924年至1933年進行的。Fritz J. Roethlisberger 和 William J. Dickson給出了大量實驗細節,但是很少解釋。1927年哈佛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埃爾頓·梅奧作了簡短總結,包括表述了不管照明條件等因素如何,只要給予工人積極關注和自我管理權都可以因創造了積極的群體氛圍而提高產量。霍桑研究是一系列對工人在改善各種條件下(薪酬、照明條件、工間休息等)其生產效率變化情況的研究,但在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些條件的改善並未對生產率上升產生明顯效果,有些甚至回到初始的狀況。 這個現象在單個工人以及群體測試中都存在。實驗者設計的變數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顯著的主導生產率變化的因素。由梅奧教授等作出的一個解釋是:「六個個人組成了一支團隊,這個團隊在實驗中誠心且自發的進行了合作 。」此即後來提出的「非正式群體」概念。 1955年 landsberger重新解釋了實驗成果並定名為「霍桑效應」。

實驗結論

1. 改變工作條件和勞動效率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2. 提高生產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員工情緒,而不是工作條件;
3. 關心員工的情感和員工的不滿情緒,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C%8D%E6%A1%91%E6%95%88%E5%BA%94&variant=zh-tw)

14. 被譽為管理學理論創始者為哪兩位?他們的管理理論有何不同?

(無內文)

15. 何謂目標管理?你認為如何運用它在圖書館經營?

(無內文)

16. 長期規劃有其困難處,但圖書館為何需要作長期規劃?

(無內文)

17. 圖書館欲利用e-mail方式提供讀者Current Contents Service,請你擬定其服務之目標並以行銷管理方式擬出推廣策略。

(無內文)

18. 何謂行銷管理?圖書館如何應用它?

(無內文)

19. 圖書館的經費來源有哪些?圖書館預算編制項應包含哪些?

(無內文)

20. 使用於圖像索引的方法主要有text-based與content-based兩種,試比較說明之。

(無內文)

21. 何謂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與索引及摘要有何相關?

(無內文)

22. 使用AACR2/MARC與DC組織網路資源各有何困難?

(無內文)

23. 刊的新知服務(Current Awareness Service)可分為哪些類型?

(無內文)

24. 請說明期刊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個有何優點?

(無內文)

25. 文獻老化的研究對於圖書館有何參考價值?

(無內文)

26. 電子版期刊的供應模式有哪些?

(無內文)

27. 圖書館提供電子期刊供讀者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無內文)

28. 你認為圖書館要不要使用RFID?為什麼?

(無內文)

29. 試論論述資訊系統對組織主要支援的目標為何?

(無內文)

30. 何謂引文索引?製作原理及應用價值為何?國內外有哪些機構發展有引文索引?

(無內文)

(more...)

臺北市立圖書館《My Librarian個人化資訊服務》介紹與探討

布丁布丁吃布丁

臺北市立圖書館《My Librarian個人化資訊服務》介紹與探討

聯合新聞網在2006年以「付30元 臺北市圖變書僮」為標題,報導了臺北市立圖書館My Librarian 個人化資訊服務

目前這個服務主要有兩類,分別是「研究資料服務」和「新知通報服務」:

研究資料服務

圖書館使用研究資訊服務:

若想要查詢相關的專題研究、媒體報導或市場分析、統計資料內容,就可以使用該服務,這項服務能提供圖書館中,館藏資料內容分析,及其被讀者利用的情形等相關資料,所呈現的服務報告內容,僅包含各申請條件基本的統計表或摘要說明。

專題研究資訊服務:

此項服務主要針對專題研究或工作研究者,以提供回溯性主題文獻資料。讀者只要自行設定好研究主題的關鍵字,傳送給市圖,館員便會幫忙從報紙、國內外期刊、百科全書、博碩士論文等資料庫中蒐集相關資料,再將文章標題及摘要以電子郵件寄給讀者。可以在清單上勾選需要複印全文的條目後,即會以文獻傳遞服務方式提供全文。

新知通報服務

新書通報服務:

讀者可以在《新到館圖書資料》或《全國新書出版資訊》中勾選您想要閱讀的主題或作者,而後在每個月10號,就會收到新書通報的電子郵件通報。

專題資訊選粹服務:

這是可以依照讀者指定查詢詞,所建立的興趣檔,長期提供符合您需求的圖書、期刊、論文……等新出版資訊的服務。甚至還可以勾選需要複印全文的條目後,就可以收到以文獻傳遞服務方式提供全文。

報紙剪輯服務:

則是依據所欲剪輯的事件或查詢詞、報刊別……等查詢條件,所建立的興趣檔,提供給您的剪輯清單和全文的服務。

除了新書通報服務免費之外,其他的服務都是要收費的。


上述的服務中大多數都會需要讀者的興趣表,這是由讀者手動填寫。以My Librarian專題資訊選粹興趣表來說,詢問的項目有:

  • 敘述興趣主題、範圍、需要資料的目的
  • 該主題的常用術語:包括主要用語、同義字或相關與,以及說明
  • 該主題讀者必讀的期刊、著作、網站、電子資源、專業組織、學會出版品
  • 最近曾經閱讀過的該主題資料
  • 需要的語文類型:只能選擇中文或英文
  • 需要的資料類型:圖書、期刊、博碩士論文、報紙、研究報告等等
  • 服務頻率
  • 資料提供方式

這些項目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填寫完成的,對於沒有時常搜集自己讀書記錄的讀者來說,光是這一關就讓人難以跨越。

如果該服務以線上表單的方式呈現,並且能夠輔以即時的館藏查詢、讓讀者知道北市圖有什麼館藏,或是其他參考資料,那麼這個表格應該會好填許多。


My Librarian個人化資訊服務的申請及傳遞主要是靠親自到館、e-mail以及寄信傳送。

在強調無所不在行動式的時代中,讓我們來看看新加坡圖書館提供的簡訊參考服務。詢問館員、獲得解答,只要經由手機的簡訊即可進行。有興趣的人可以觀看以下的短片:


再來看看My Librarian 新書通報興趣表,表格很簡單,僅能選擇5個圖書主題類別及5名作者。

也許這個服務可以參考資料庫常見的專題選粹服務(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amtion,SDI),以自動化的觀點整合到OPAC之中,而不是只有擺個連結而已(如右圖)。

然而除了e-mail之外,目前網路世界盛行的則是RSS訂閱。TailsNorthumbira University Library合作以提供讀者個人化的RSS。

讀者可自行選擇要訂閱的圖書館各項通知,如借閱到期前的通知、預約借書到館通知、逾期罰款通知等等。讀者也可以直接從訂閱內容的連結直接連到館藏系統,不需要輸入帳號及密碼。

OPAC的數位典藏系統e-print還提供了館藏查詢的RSS,也就是將SDI的服務以RSS的型態提供訂閱,這也是一種方法。


來為這篇介紹下點結語吧。以我自身來說,北市圖推出的服務其實並不是很實用。

我已經習慣於使用網路上的電子資源,而這些資源提供的自動化服務,遠比手動填表還來得方便許多。在Web 2.0的時代,越來越多網站提供的個人化服務,讓這多年的策劃有點趕不上時代的感覺。

另一方面是對於尚為學生的我來說,這個服務的收費也會讓我卻步。

課堂上討論了這麼多新穎的技術,網路上也可以看得到許多有趣的議題,但是實際上國內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北市圖,在這方面卻還要繼續努力。

我想,這就是學界與業界的現實吧。


參考資料:

(more...)

圖書館為學習場域支援情境感知遊戲互動之行動英語學習系統影片觀後感

布丁布丁吃布丁

圖書館為學習場域支援情境感知遊戲互動之行動英語學習系統影片觀後感


圖一:圖書館為學習場域支援情境感知遊戲互動之行動英語學習系統影片。

圖書館要怎麼支援數位學習?我想這是大家都在研究的議題。

日前老師展示了他指導的大專生的專題成果,名稱叫做「圖書館為學習場域支援情境感知遊戲互動之行動英語學習系統」,就如你知道的,學術界總是喜歡這種又長又拗口的標題。

這段影片的重點有幾個:

  1. 使用PDA為教學媒介。
  2. 圖書館為學習場域:他使用無線網路做位置定位,走到哪邊,就觸發什麼事件。
  3. 遊戲式互動:他們設計了一個劇本,學習者就像玩家一樣,跟著劇本東奔西跑、解決問題。
  4. 英語學習:對,都是英文題目。


圖二:語音導覽系統,引用自佐賀城本丸歷史館

這種方式頗有像博物館參觀時使用到的「語音導覽」。語音導覽是拿一個類似MP3播放器的機器,走到特定位置,你需要聽聽該展覽的介紹時,輸入該展覽的號碼,或是使用RFID的技術與感應點接觸,這樣就可以聽到該展覽的介紹。


圖三:Aigo愛國者的愛國翻譯筆,引用自癮科技

這些都是以人站的所在位置的應用,最近我也看到一個以書本上的應用:Aigo愛國者的愛國翻譯筆。它長得像一隻筆,但是一台MP3播放器。筆頭具備讀取刻痕的功能,只要搭配具備刻痕的書籍或書版品,以筆頭去接觸,那麼就可以聽到相對應的聲音介紹。

當科技技術都在致力於無線定位、感知的時候,Aigo愛國翻譯筆還在用刻痕觸控來感應,頗有科技倒退走的感覺。

我們關注的應該是他的應用層面。有在研讀語言相關書籍的人,通常都會買「有聲書」,就是除了書本之外,還搭配著記錄聲音的媒體。早期是錄音帶,後期是CD,甚至演變到MP3。雖然有聲書的體積不在像錄音帶時期這麼大,但他仍沒辦法做到隨選隨聽的地步,讀者只能從書本來手動選擇要播放的段落,或著是由播放的進度來翻到指定頁數,讀個書還要這麼多動作,並不是很方便。

Aigo愛國者能夠在特定的段落播放相對應的聲音,這跟很多語文學習的數位教材的特色一樣,而它卻是用在可以帶著走的書本上。


不管是愛國翻譯筆也好、RFID也好、無線網路定位也好,這些都是「無所不在的學習」所必要的技術。但是身為一個圖書館員,我們不應該把眼光只侷限於技術層面,而是要發揮這些技術來做應用。

回到最上面的主題,該專題以圖書館為學習場域、使用圖書館的資源,這是一種方法沒錯。但是「使用圖書館資源」並不代表「一定要在圖書館內」,為了讓人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圖書館的服務,所以我們要發展數位圖書館來達成這個目的。

近年來3G、3.5G的普及,月租費及手機的價格也逐漸調降到人們可接受的合理範圍,想必人人進行數位學習不必綁在桌子前的這種日子,也不會很遠了吧。從這個觀點來看,圖書館除了實體的服務、網路的服務之外,也會越來越需要開發行動學習的服務。

有趣的議題永遠都做不完,加油吧!

(more...)

近代名人暨外交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參觀心得

布丁布丁吃布丁

近代名人暨外交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參觀心得

近代名人暨外交經濟檔案數位典藏 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digital/

檔案,指的是政府機關處理公務時所產生的文書,經過歸檔、彙整等程序之後,所保留下來的珍貴資料。因此檔案的數位典藏跟一般的數位典藏不同,就讓我們來觀賞該網站,一邊看看中研院是怎麼把檔案的特色呈現出來的吧。


前言

首先先來看看關於本站,讓我們大致上了解該站在做些什麼:

近史所於2002年以館藏清末至民國外交部門與經濟部門檔案,加入國科會推動的第一期五年「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工作內容主要為影像的製作、後設資料庫(metadata)的建置與分析、階層式檢索系統的開發。2007年起第二期五年計畫的工作目標,除繼續進行政府檔案之數位典藏外,另加入館藏民間資料,以建立「近代名人知識庫」。本網站的設置,旨在呈現計劃的工作成果,除含有檔案簡介、相關論著、數典流程規範、檔案影像及近代外交人名權威檢索系統外,並在檔案選粹中,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簡述個別檔案的部分歷史意義,期能由檔案利用效率的提升,進而推廣普化中國近代史的研究。

網站地圖(為什麼是HTML?)裡面可以看到整個網站的架構,我把它分成四大部分來看:

  1. 典藏主題介紹:以靜態網頁的介紹該數位典藏的內容
  2. 檢索系統:數位典藏的檢索系統,同時在此探討其metadata架構
  3. 計畫介紹:完整記錄該數位典藏計畫的各種文件
  4. 研究成果:以此數位典藏為基礎所發展的研究成果

以下一一介紹


典藏主題介紹

檔案簡介、主題展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各種不同的典藏主題,可以讓我們了解典藏內容的架構。各個頁面展示方式皆不相同,應該是一頁一頁去撰寫的。另外導覽介面做得不是很好,得依賴瀏覽器的控制鈕,這是整個網站的通病。

檔案簡介的部會沿革圖呈現出整個政府機關的架構圖,也是有別於其他圖文介紹的特殊頁面。此沿革圖相當適合拿來導覽,使用者按著Ctrl點選沿革圖中任何一個單位,便會自動開啟該單位的檔案介紹。因此使用者可以了解各單位的關連,也可以進一步觀看詳細的介紹。可惜我覺得目前以這種方式呈現在網頁中,並不是很合宜。

主題展覽中的檔案選粹是個以大型圖片為主的瀏覽界面。似乎是用了FlashPic Viewer v2這個以Flash為基礎的相簿程式,提供了無段式的放大、縮小、縮圖導覽,操作介面完善且精緻,串流下載也使得瀏覽速度讓人不至於等待太久。其中上面圖片中的第三張圖片的高級模式(大陸用語?)瀏覽圖片很不錯,是個令人讚賞的瀏覽界面。只是修改的程度不夠完整,很多用語都是簡體字或大陸的用語,看起來有點突兀。


檢索系統

包含館藏檔案資料庫檢索以及人名權威資料庫檢索。但是連結過去之後居然都跳出原本的頁面,而到了其他數位典藏系統,造成使用者的混亂。

館藏檔案資料庫檢索打開之後,連結到的是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網站的內部頁面,介紹資料庫的內容。

再點進去,才是真正的近史所檔案館《館藏目錄》。該資料庫分成目錄檢索系統及需要申請才能登入的影像檢索系統,目前我們只能看到前者。

全宗瀏覽以部門、全宗、系列、宗、冊、件等層級呈現出檔案的複雜架構,這是一般數位典藏往往欠缺的部份。點選左方導覽列的各個項目,右邊即會顯示其詳細內容。

關鍵詞檢索提供布林邏輯的多欄位條件檢索,查詢後結果也按照資料架構分類,並可再查詢已縮小檢索範圍,算是頗為完善。只是點進去之後就回不去檢索畫面了,連瀏覽器的回到上一頁也完全失效,他到底是怎麼做的?

除了全宗瀏覽關鍵詞檢索之外,也可以靠人名索引來查詢。人名的瀏覽是依照筆劃排序。這部分另一個人名權威資料庫不一樣,不是查人名用的。

人名權威資料庫查詢,這是另外一個資訊檢索系統。查詢介面相當地豐富,有簡單地不限欄位查詢,也可以針對姓名、國籍、職稱等特定欄位限定查詢。此外似乎有影像看圖程式,但是我找不到該程式的連結,讓人頗為困惑。

流程規範>技術文件>Metadata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詮釋資料的分析表及範例。

  • Dublin Core(DC) Mapping:檔案的各個欄位與DC的對應表。DC是描述資料的一種常見的metadata,大多數數位典藏的metadata設計都會以此為基礎,許多系統(如DSpace)也都是如此。雖然在檢索系統中難以察覺使用到DC的地方,但這在資料轉換或是傳播時,將會是很有用的規範。
  • EAD Mapping:近史所外交檔案數位典藏最終使用的是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這是描述檔案資源的metadata標準。除了對應到EAD之外,也對應到了MARC 21。
  • EAD SGML編碼:EAD作為SGML(標準通用標示語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格式時的編碼方式,方便檔案交換。
  • 欄位需求分析表:詳細敘述各個metadata欄位的中文名稱、英文名稱、資料型態(似乎只有可變動長度的Varchar跟大量文字的Text兩種)、大小(沒註明是中文或英文)、必填、多值(還可以多欄位一起)、屬性(如下拉式選單)、提供者(系統或填表者給定)。
    meatadata是兩層式架構,搭配結合多個欄位的多值屬性,這讓資料庫設計上需要點技巧。另外,他並沒有註明格式或權威來源,這可能會造成實際建檔過程的混亂。
    不管怎麼說,這些文件是該檢索系統的菁華啊!

計劃介紹

這部份搭配影片的方式介紹進行計畫的過程,上述提到的metadata文件也屬於該區域。

數位化流程中介紹了檔案整理檔案目錄建置檔案目錄校對權威控制數位影像製作影像檢驗圖文比對及影像備份建立電子資料庫網站建置系統開放。撰文長度適宜,影片搭配字幕長度約2~3分鐘(上圖黑色的部份是影片,截圖截不下來),十分適合作為教學素材。

技術文件包含數位化標準Metadata相關文件,都是整個計畫的菁華,上面我只分析了一下metadata的部份,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

包括史料彙整專書論文檔案介紹等四個部份,都是書目格式的出版品。

相關連結分成數位典藏技術檔案典藏單位研究主題三部份,都是連到外部網站的連結。


結語

看完了整個網站,讓我們來討論一下該數位典藏的完成度如何。

值得讚賞的是其數位化的流程與架構十分完整,因此檢索系統便相當完善、讓人滿意。而撰文也都有保持適當的長度,適合網頁瀏覽。計畫流程規範的介紹與技術文件更是讓我這技術人員看得相當過癮,獲益良多。

就網站設計來說,雖然版面漂亮,但是導覽介面我並不是很滿意,這讓我在瀏覽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

檢索系統與介紹文章分開進行,這是大多數數位典藏的作法。老實說我也不太喜歡這樣做,這表示我沒辦法檢索這些介紹文章,特別是該網站又沒有將介面整合,更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混亂。

介面看起來很漂亮的檔案選粹,其實也跟檢索系統扯不太上邊(目前我還沒辦法看到影像系統)的感覺。

檢索系統適合查詢,但似乎難以進行更進一步的延伸應用。對於看慣Web 2.0的各種網路服務的我們來說,單純檢索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的胃口,希望這方面能再加強。

整體而言,只能說是一個學術界的成果發表,仍沒有到達商業水準,需要繼續努力。

以上,介紹完畢。

(more...)

簡單連線遠端遙控 TeamViewer

布丁布丁吃布丁

簡單連線遠端遙控 TeamViewer

遠端遙控,就是可以透過網路直接操控對方的電腦。遠端遙控的軟體中,Windows內建的遠端桌面或是VNC都是知名已久的軟體。但是這類型的遠端遙控軟體有幾種限制:

  1. 得知道對方的IP位置才能進行連線:這對浮動型的ADSL使用者來說是很不方便的。
  2. 容易受到路由器的防火牆、代理伺服器的阻擋

最近發現一個暫時遠端遙控用的軟體Team Viewer,他突破了這些限制,只要簡單的幾個動作就可以讓兩台電腦進行遠端遙控。


在Team Viewer中有兩種角色,一個是要幫助控制他人的Supporter,另一個是需要遙控支援的Partner,不要搞混囉。Team Viewer的使用方法如下 (也可以看操作影片,英文發音無字幕喔):

1. Support、Partner下載TeamViewer。

除了從製作團隊的網站下載之外,你也可以從我的Google Page Creator下載

這是不需要安裝的綠色軟體,下載之後請直接開啟吧。

2. Partner:告訴Supporter你的Team Viewer中的ID與Password

當Team Viewer連到他們的伺服器之後,你就會收到一組ID跟Password。ID會是以空格隔開的八個數字,例如28 488 803。Password則會從ID去計算出來的四個數字,你也可以在[Extras]裡面設定固定的密碼。

3. Supporter:連線到Partner的電腦

在右邊的Create session裡面輸入Partner的ID,然後選擇遙控的模式,連線成功之後會要求你輸入Partner的密碼,就完成遠端連線了。三個模式個別是:

  1. Remote support 遠端支援

    Partner的螢幕會以一個視窗的方式顯示在Supporter的電腦裡面,Supporter可以控制用自己的鍵盤、滑鼠來控制Partner的電腦。Partner仍保有操控權,看得到自己的畫面,也可以操作電腦,隨時中斷來自Supporter的連線。此模式之下也可以使用檔案傳輸的功能,下面會提到。
  2. Presentation 遠端展示

    將Supporter的電腦畫面展示給Partner看。很像是反向的遠端支援,但Partner並不能操縱Supporter的電腦。
  3. File transfer 檔案傳輸

    介面類似FTP,臨時傳輸檔案相當便利。

Team Viewer的原理不難理解,它主要是解決了不容易得知對方電腦位置的這個問題。在開啟程式的時候,Team Viewer會將你的網路資訊傳送給伺服器,在伺服器上以ID的方式暫時保留你的網路位置,因此另一個人就可以用這組ID查到你電腦的位置,再以Password登入。由於資料的傳送都有經過加密,所以安全性上也比較讓人放心(製作團隊的安全性說明)。

不管怎麼說,要幫人修電腦、調整設定的時候,這個軟體實在是非常方便,請大家多多使用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