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具有 研究方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循序樣式探勘: 以R的arulesSequences實作 /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in R

循序樣式探勘: 以R的arulesSequences實作 /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in R

image

循序樣式探勘是一種用來找出「大部分的人都有的行為模式」的有效方法。我以前用過JavaScript寫過循序樣式探勘工具,也用Weka的GSP來實作過,最近我又發現可以用R的arulesSequences來輕鬆完成循序樣式探勘的工作。以下我會介紹循序樣式探勘的概念,並分享用R來實作的腳本。

(more...)

如何用Word在方程式右邊加上標號? / Insert a right aligned Caption next to an Equation

布丁布丁吃布丁

如何用Word在方程式右邊加上標號? / Insert a right aligned Caption next to an Equation

image

如果要在方程式右邊加入「式1」、「式2」的標號,一般教學都是教人用定位點插入標號。但是這種做法會在使用交互參照的時候出問題。這篇我改用簡單的表格來為方程式跟標號排版,這樣子也能夠正常使用交互參照功能。推薦會在論文中使用方程式的同學們使用。

(more...)

Weka的K Means分群演算法使用教學:SimpleKMeans / Clustering with Weka: SimpleKMeans

Weka的K Means分群演算法使用教學:SimpleKMeans / Clustering with Weka: SimpleKMeans

image

用資料探勘的分群演算法來為樣本分群是一種基本的分析方式。本篇就以「Data mining with WEKA, Part 2: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這篇為例子,介紹如何使用K Means演算法來分群。

(more...)

序列分析工作坊問答記錄 / Sequential Analysis’s Q&A

序列分析工作坊問答記錄 / Sequential Analysis’s Q&A

image

我之前寫過一篇「行為編碼與序列分析演講和PHP版本序列分析工具」,裡面介紹了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不過很多細節並沒有在投影片上直接描述。以下我就根據讀者的提問來一一回答。

(more...)

SPSS列聯表轉換成可分析資料:觀察值加權 / How to convert Contingency Table into analyzable data in SPSS: Weight Cases

布丁布丁吃布丁

SPSS列聯表轉換成可分析資料:觀察值加權 / How to convert Contingency Table into analyzable data in SPSS: Weight Cases

image

我們在研究報告上看到的數據資料通常都是已經整理好的列聯表 (contingency table),這些已經整理好的資料又稱為邊際分佈。如果我們要在SPSS中以這些資料進行次級分析的話,就得使用「觀察值加權」的功能,將資料調整成可分析的資料格式,再來繼續SPSS的分析。以下就SPSS 21的操作介面來說明如何設定「觀察值加權」。

(more...)

行為編碼與序列分析演講和PHP版本序列分析工具 / Introduction of Behavior Coding and Sequential Analysis & PHP Version Tool

布丁布丁吃布丁

行為編碼與序列分析演講和PHP版本序列分析工具 / Introduction of Behavior Coding and Sequential Analysis & PHP Version Tool

image

今年9月的時候,我到新竹教育大學學習與科技研究所跟同學們分享序列分析的心得。這一份投影片基於「行為編碼與序列分析」這篇的修改,再加入了Alison & Liker的算法來計算z分數。因為加入了Alison & Liker的計算方式,我重新做了PHP版本的序列分析計算器,在此也一樣開放原始碼供大家使用。

(more...)

用Excel實作指數平滑法 / Exponential Smoothing in Excel

用Excel實作指數平滑法 / Exponential Smoothing in Excel

image

指數平滑法是時間序列分析中用來預測的一種常用的做法。該做法是改良自移動平均法,將越久遠的觀察值對預測的影響降低。指數平滑法可以直接用Excel的「資料分析」工具來計算,我就根據「数据建模与决策」中「第11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的介紹來練習一下吧。

(more...)

用R實作時間序列的交叉相關分析 / Cross Correlation with R

布丁布丁吃布丁

用R實作時間序列的交叉相關分析 / Cross Correlation with R

image

如果要看兩個時間序列之間是否彼此有所影響,例如X序列可能會是Y序列的領先指標。這樣子我們可以用R的ccf()函數來進行交互分析。做法參考自「Intuition behind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interpretation vs. correlation of lagged time series」跟「Melbourne’s Weather and Cross Correlations」這篇,以下簡單記錄一下做法。

(more...)

如何用推論統計驗證「PokeStop左轉可以提升寶貝球出現率」:使用R雲端資料分析暨引導系統 / How to Test “Get More Balls while Turning PokeStop Left” with R-web

布丁布丁吃布丁

如何用推論統計驗證「PokeStop左轉可以提升寶貝球出現率」:使用R雲端資料分析暨引導系統 / How to Test “Get More Balls while Turning PokeStop Left” with R-web

image

許多文組的學生都對統計敬而遠之,但其實統計不僅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我們可以輕易使用統計來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而使用統計也不需要安裝SPSS,我們只要用免費的「雲端資料分析暨引導系統」(R-Web)就能夠做完大部分的工作。

這次藉著寶可夢熱潮,我們來就來實際驗證看看「PokeStop左轉可以提升寶貝球出現率」這個消息吧。

(more...)

圖資學研究的內容分析 / A Content Analysis of Librarianship Research

圖資學研究的內容分析 / A Content Analysis of Librarianship Research

image

這是圖書資訊學研究趨勢的一篇課堂論文閱讀。這篇研究雖然是一種書目計量研究,但是卻採用內容分析法,更深入地將各篇論文進行編碼,找出跟「研究」相關的期刊論文。因此這篇研究雖然分析文章的數量不多,但是卻可以得到更有意思的研究結果。題外話,這種將論文分類為研究型或非研究型的方式,也許可以作為一種機器學習分類的訓練樣本,用於數位人文研究也說不定呢?

(more...)

Weka決策樹分類法使用教學 / Weka J48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Tutorial

Weka決策樹分類法使用教學 / Weka J48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Tutorial

image

決策樹是資料探勘(data mining) 分類 (classifition)中的代表性演算法。它是一種監督式演算法,一般是用於預測、建立模型上。它可以協助我們將多維度的大量資料分析成為一些簡單易懂的規則。舉例來說,我們要如何判斷一個職缺好不好呢?我們可以從合約期間、薪資、工時、休假等候選屬性來判斷。決策樹可以幫你分析出第一年薪資會是判斷工作好壞的重要屬性,其次是法定假日。

這兒先不談決策樹背後複雜的演算法,我們可以直接使用開放原始碼的Weka就能簡單地建置一顆決策樹。這篇就是教大家如何使用Weka來建置決策樹的操作教學。

(more...)

論文計劃書寫作心得 / How to Write an Research Proposal

布丁布丁吃布丁

論文計劃書寫作心得 / How to Write an Research Proposal

image

這一份是三年前我在跟老師們一起撰寫研究計劃時整理的寫作心得。即使已經過了三年,我還是覺得這份投影片裡面有很多值得跟同學分享的論文寫作技巧。當然,這篇裡面談到的寫作風格完全是以我的指導老師為對象的原則。每一位老師會有各自的寫作方法,這篇僅供參考而已。

總歸來說,學術寫作唯一的準則就是:模仿你的指導老師與學術領域論文的寫作方式,那就是最好的論文了。

(more...)

內容分析、文本分析、敘說分析的差異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ent Analysis, Textual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布丁布丁吃布丁

內容分析、文本分析、敘說分析的差異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ent Analysis, Textual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image

做訪談就是質性研究?做問卷就是量化研究?其實訪談跟問卷都是研究方法(Method),研究的類型應該是基於他們背後的哲學背景,也就是方法論(Methodoloy)。儘管都是文本型資料(註),但是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以下介紹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敘說分析的差異,歡迎底下大家來討論。

註:電腦界喜歡稱之為「非結構性資料」(unstructured / textual data),也是現在巨量資料議題中主要研究的對象。


書目資料 / Bibliography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上網日期:2014年4月21日,檢自: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281649-200008-201207230020-201207230020-5-42

關鍵字 / Keywords

  • 內容分析
  • 文本分析
  • 論述分析 (我的筆記中翻譯為敘說分析,又有人稱為言談分析)

摘要 / Abstract

image

(由於是中文論文,我想就沒必要擺上全部的摘要,僅摘錄第一段)

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輿論述分析這類的研究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視,然而現今台灣的社會研究,對世這方面的討論與實際運用,明顯不足;但本文也並不打算全面地解說在社會研究中進行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輿論述分析的方法與步驟,筆者寫作本文的問意,其實是於欲強調現今的社會研究,在今日多元方法交叉撿證 ( triangulation) 的研究策略已漸受重視之際,除了主流的社會調查方法以及質化取向的訪談或民族誌田野工作之外,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與技術,其實都應納入基礎訓練之中,以便使研究者能善用研究工具與不同的方法取徑,並對蒐集得來的資料有更進一步的掌握與分析,以臻研究之精進。


筆記全文 / Note Fulltext

Content Analysis 內容分析

哲學背景:Positivism 實證主義,知識存在於文本本身,拒絕先備知識與思辨

內容分析特色:

  • 客觀性: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進行都必須基於釐訂明確的規則和秩序;
  • 系統性:內容或領目的採用和捨棄,必須符合始終一致的法則;
  • 定量性:分析內容可按規則對擬訂之類目和分析單位加以計量,用數字比較符號文字出現的次數,以達到準確的要求

批評:

  • 內容分析難以反映研究對象的真實:當分析者企圖由先拆解文本,將文本視為可供測量的單位(字眼、表現、陳述等) ,從而建立文本的意義時,事實上便已經搗毀他們所要研究的客體(Jensen & J ankowski, 1996)
  • 將大量資料量化為概念(概念化)的過程容易受人質疑:因此需要特別描述編碼者(coder)與編碼表的製作過程
  • 量化分析結果不一定與情境配合,而無法產生合理且具說服力的解釋:因此不應只統計字數頻率,而忽略了情境脈絡(context)
  • 內容分析僅對明顯訊息加以分析,不去處理潛隱的內容

(布丁註:任何以編碼來描述特定族群對象的概括行為的研究,以及序列分析都是這個類型的研究方法)

Textual Analysis文本分析

哲學背景:Social Constructivism 社會建構主義,知識是由集體產生的

文本分析特色:

  • 拆解與關連文本分析是將一文學作品拆解,觀察其部份之間是如何拼湊相合在一起 (seeing how the parts fit together)
  • 搭配社會價值的詮釋則是將與某()知識傳統相連的價值(理論架構),如心理分析思想、符號學理論、馬克思思想、社會學和人類學理論或女性主義思想等,文本進行詮釋
    image
  • 文本分析反映歷史意識型態趨勢
  • 互為正文性 (intertextuality) :欲掌握社會的因素及其與文本的互動,或者說欲連結社會結構與文本結構。
  • 語境分析 [(con)textual analysis]:考量到上下文脈絡與社會情境脈絡,適切地詮釋文本的社會意涵,避免斷章取義。 例如電影與文化研究中,著重分析文化、政治、制度或機構方面對於電影的影響,也就是關心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

批評:

  • 缺乏系統化的方法論與分析方式,較難為人信服:可透過Griswold (1994)的文化鑽石(the cultural diamond)來進行分析:
    image
  • 詮釋方式容易受研究者的意識型態而造成主觀的一面之詞

(布丁註:國際比較研究通常是這個類型)

Discourse Analysis 敘說分析

哲學背景:Social Constructionism 社會建構論,世界是由敘說所建立的

敘說分析的特色

  • 不限於文本本身,還要分析文本建構情境:避免單純檢視「文本本身」,而應該將具有建構作用論述的社會歷史都納入分析,讓分析立論更有根據,且能提供更多洞見(insights)。因此文本分析是敘說分析的一部分
  • 敘說文件不僅反映規範,也形塑規範:人類的行為是基於社會結構中產生,但反過來也建構了社會結構(Smart, 1997)
    • 拒絕因果性:但是需注意敘說分析容易將歷史與社會拆解成隨機與不確定性,拒斥歷史與社會的可理解性、因果的規律性、解釋性的機制(Best & Kellner, 1992)
  • 兼顧微觀與鉅觀的連結 (the micro-macro link):若能將文本與社會脈絡都廣泛且有系統地加以分析,便能深刻地掌握其社會意涵與運作機制,達到其他研究方法難以兼顧的成果
  • 著重敘說上的重現(權力架構、社會情境),而不像實證主義把文本作為管道或媒介

批評:

  • 與文本分析相同,許多研究都缺乏方法論的說明,只有分析結果,而主觀、直覺的詮釋分析常引來批評:
    • 應是基於可信的實證資料,之間的交叉驗證 (triangulated empirical materials that are trustworthy, Denzin, 1994)

(布丁註:個案分析屬於這一類型。)


內容分析、文本分析、敘說分析的比較 / Analysis of Content Analysis, Textual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內容分析 Textual Analysis 文本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 敘說分析
哲學背景 Positivism 實證主義 Social Constructivism 社會建構主義 Social Constructionism 社會建構論
特性
  • 量化分析
  • 拆解與關連
  • 搭配社會價值的詮釋
  • 互為正文性
  • 語境分析
  • 分析文本的建構情境
  • 敘說形塑規範
  • 拒絕因果論
  • 兼顧圍觀與鉅觀的連結
批評
  •  無法精確反映情境脈絡
  • 缺乏系統化的方法論
方法論上的問題與改進
  • 概念化不易:需規範編碼者與編碼表
  • 可搭配文化鑽石架構進行分析
  • 應基於可信實證資料的交互驗證
研究目的:探索 透過文本反映的知識表徵,來理解外部世界 以文本對某社會價值互為正文的關係,來補強某社會價值的世界 文本及其相關建構脈絡,及能建構世界
分析對象 文本拆解:字句、概念 文本與社會價值的關聯 文本與建構脈絡

布丁補充

適用資料 抽樣資料 反映社會價值的資料 獨特性資料
示意圖 image image image
可推論對象 (適用於大部分的外部世界) (適用於與社會價值上) (獨特無法推論)
推論適用時間 (世界時常改變,抽樣代表性逐漸下降) (社會價值存在就持續有用) (歷史地位上獨特地位)
題目舉例 發展社運中的參考服務 從社運中的參考服務反思政府公開資訊 太陽花學運中的參考服務
研究目的 探討在社運進行參考服務的重要性與實施方式 規劃先導性服務,以蒐集改進建議 探討政府公開資訊的定義 從社運中的參考問答對政府公開資訊進行反思 對於政府公開資訊重新定義 探討太陽花學運的來龍去脈 探討在太陽花學運中實施參考服務的緣由與進行方式 探討在太陽花學運中參考服務問答的來龍去脈
(more...)

行為編碼與序列分析 / Introduction of Behavior Coding and Sequential Analysis

行為編碼與序列分析 / Introduction of Behavior Coding and Sequential Analysis

image

這是我在今年六月時應台科大高老師的邀約,到她實驗室跟同學介紹數位學習中質性行為的編碼、編碼者一致性信度計算以及序列分析的原理。以下分享投影片與相關工具給大家使用。


什麼是序列分析? / What’s Sequential Analysis

image

序列分析,或說是行為序列分析(Behavior Sequential Analysis)是將研究對象的行為資料進行編碼,並以二項式檢定(bionomial distribution)計算編碼與編碼之間的轉換是否有達到顯著性的一種方法。

必須先聲明的是,本篇在講的是行為序列分析,跟統計的時間序列分析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Method) 以及資料探勘的循序樣式分析(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是不同的方法喔。雖然名稱很像,但是計算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請不要搞錯了。


投影片 / Slide

下載:Google DriveOneDriveMegaSlideShare

這份投影片算是之前序列分析簡介中投影片的完整版本。原本的投影片只有介紹後面的序列分析,這次連前面的行為編碼也一併介紹了。

相關工具 / Tools

投影片中會使用到一些工具。質性行為編碼的工具包括:

編碼 階段 運作
1 定義問題 具體描繪問題或釐清問題的定義
2 尋求解決方法 針對問題提供(詳細/簡略的)資訊或解決方法
3 分析與歸納 分析、比較與評論他人提出的意見、解決方法以及資訊
4 統整與結論 歸納先前的提議或意 見,並提出結論
5 其他 與主題無關的討論

序列分析會使用到的工具包括:

一般化序列查詢器 / GSEQ

GSEQ5big

除了以上我自己開發的工具之外,序列分析的作者Bakeman等人也開發了專門做序列分析的工具:Generalized Sequential Querier。現在已經是免費下載了:

我的工具畢竟還不算是十分完美,只能說是入門基本款而已,有些Bug到現在也還沒有時間好好研究。未來應該要更深入來研究GSEQ的使用才對。


結語:結合質性與量化的研究方法 / Conclusion: The mixed research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一般都認為質性研究跟量化研究是水火不容的兩種方法。這是由於兩種方法所站的哲學角度是有所不同:質性研究是基於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ism),認為這個世界是由獨立的個體組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世界是由微觀的行為與鉅觀的社會脈絡所建構而成;量化研究相信實證主義(positivism),認為這個世界一定存在唯一不變的真理,而我們可以利用取樣來由小見大。

而序列分析則是將這種兩者方法結合在一起:我們記錄質性的行為資料,然後進行編碼分析,再來使用量化的推論統計來解釋行為序列的轉換。一般的質性研究大概十人上下各30分鐘的訪談就是一篇碩士論文,但是數位學習的序列分析通常是取兩個班級、共約60人左右,而且是做兩個小時以上的行為觀察。一般的量化研究通常是跑獨立樣本t檢定(兩組平均數比較)、變異數分析(三組以上的平均數比較)、共變數分析(考量前測的平均數比較)、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但是序列分析則是使用二項式檢定 (其實統計課都會教,沒印象的人回去跟統計老師道歉) 。不管是從質性研究還是量化研究的角度來看,序列分析要做得事情都不比前兩種還少。

由於序列分析工具做起來很簡單,我本來以為兩個小時就能講完序列分析的內涵。結果講到最後竟然用了快三個半小時,越講越覺得序列分析真是博大精深。不過序列分析依然有其侷限:只能呈現行為之間的轉換,而非建模。在研究分析上應結合其他方法一起應用。

話說回來,從哲學觀點來看,序列分析其實比較偏向量化研究,也就就是實證主義的哲學觀點。因為他是希望從大量資料中歸納出具有推論性的結論。就這個就觀點來看,如果分析質性資料的時候腦袋裡面還想著「在受訪對象中有一半人都發生這樣的行為」,那其實這是一種量化研究的思維,而不是質性研究喔。很多人都以為做訪談就是質性研究、問卷就是量化研究,其實並非如此,有必要跟大家釐清一下。

總之經過這次的歷練,如果下次還有誰想要認識序列分析的話,歡迎來找我去介紹。預計下次就會再加入GSEQ的介紹了吧XD

(more...)

編碼結果轉序列編碼工具 / Coding Result to Sequence Convertor

編碼結果轉序列編碼工具 / Coding Result to Sequence Convertor

image

這一篇是為編碼結果與序列分析工具之間的資料轉換工具。因為我們通常都是用Google試算表或是Excel類型的工具來做編碼,可是序列分析工具卻輸入需要一連串的文字,因此我製作一個轉換工具來介接兩者。


操作方法 / Usage Guide

  1. 在Google試算表(Sheet)或是Excel上選取要轉換的編碼結果。如下圖:
    image
  2. 貼在下面的「coding result」表單欄位中。
    image
  3. 按下「Convert」按鈕,轉換結果就會出現在「coding sequence」欄位中。
    image

(more...)

Zotero引用文獻樣式:中文、英文APA 5th資料來源註 / Zotero Citation Style: Chinese & English APA 5th Tables & Figures from Another Source

Zotero引用文獻樣式:中文、英文APA 5th資料來源註 / Zotero Citation Style: Chinese & English APA 5th Tables & Figures from Another Source

2014-08-12_215600

在論文中引用的圖表如果是來自於其他的論文,那麼應於圖表之後註明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註與文中引用或文後參考文獻格式不同,為此我特別設計了Zotero的APA資料來源引用文獻樣式,以下介紹如何使用。

In research paper, if you want to cite table or figure from another paper, you have to note the source at foot of the table or the figure. I developed a citation style of Zotero to create the source not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use it.

(more...)

Zotero引用文獻樣式:中文、英文APA合併版本 / Zotero Citation Style: APA Chinese & English Edition

Zotero引用文獻樣式:中文、英文APA合併版本 / Zotero Citation Style: APA Chinese & English Edition

2014-08-12_193102

之前我寫過Zotero引用文獻樣式的中文版本,後來在更熟悉CSL程式語言的格式之後,我完成了可同時輸出中英文的Zotero引用文獻樣式(以下簡稱中英APA)。只要在書目的「語言」(language)設定為「zh-tw」或「zh-cn」,該書目就會以中文輸出喔。

I developed a citation style of Zotero for Chinese researcher. This citation style could based on bibliography's language field to display APA style in Chinese or in English. Following are Chinese & English APA citation style’s installation and usage.

(more...)

Zotero如何記錄引用網頁的時間 / How to Find Date of Web Page in Zotero

Zotero如何記錄引用網頁的時間 / How to Find Date of Web Page in Zotero

image

使用Zotero記錄網頁時,Zotero常常不會自動帶入網頁的「日期」,而要我們自己手動輸入。這篇文章教你如何找尋網頁的日期。

When you use Zotero to cite current web page, Zotero usually doesn’t fill the date field. So you have to fill date by yourself. This article teach you how to find the date of web page.

(more...)

設計研究法介紹 / Introduce Design-based Research

設計研究法介紹 / Introduce Design-based Research

image

這是我在個別研究中的課堂報告。繼上次我提出了建構取向的閱讀教學鷹架之後,這次想要試著以設計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的方式來規劃實驗,並且提出這次實驗在我整體研究中的定位。

This is my report in "Individual Study". Continued the reading scaffolding of constructive teaching, I tried to use design-based research approach to plan a experiment, and presented the progress of my overall research.


參考文獻 / Bibliography

翁穎哲、譚克平(2008)。設計研究法簡介及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範例。科學教育,(307),15–30。

設計研究法與研究規劃 / 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My Research Planning

這份投影片先介紹設計研究法跟我們實驗室常見的準實驗研究法的不同。我覺得設計研究法是站在比較大的角度來看待研究的整體歷程,而準實驗研究法則是小部分、但是較為確實的研究方法,兩者的關係是上下位的互補,而非衝突。

image

投影片後半部則是介紹我想要如何規畫這份研究,以及後面仍需要進行的工作。


結論:被誇大的設計研究法 / Conclusion: Exaggerated Design-based Research

自從CSCL & CSPL 2013聽完翁老師報告設計研究法之後,我的指導老師就開始熱衷於探究設計研究法。基於這股風潮,我也來看一下何謂設計研究法。看了幾篇以設計研究法之名進行的研究,總覺得設計研究法有點被誇大其詞。有些時候只是設計不良、要觀察什麼都不知道的單組實驗研究法,也被說是一種設計研究法。我自己是覺得有點微妙,可能是我對於設計研究法的認識仍不夠透徹。

設計研究法基於理論建立產品,進行實驗蒐集資料以改善產品的這種研究週期,這是適用於長期、大型、多人的研究方式。也許對希望能夠在兩年之內就能畢業的研究生來說,沒有必要把自己的論文擴大到短時間難以掌控的份量。不過對我來說,用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每一次的研究,的確是有其必要性的。

(more...)

認知教學應用於閱讀學習 / Apply Cognitive Teaching On Reading

認知教學應用於閱讀學習 / Apply Cognitive Teaching On Reading

image

這是我個別研究的課程中提出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希望基於認知學派的觀點,以概念圖(concept map)的方式來評鑑閱讀學習成效。我藉此提出一套從閱讀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的閱讀方式。

This is my report in "Individual Study". Based on the cognitivism, I described a method that using concept map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ading. And I want to develop a annotation scaffold to help readers construct their knowledge.


參考書目 / Bibliography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 : 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

閱讀之認知教學設計 / Apply Cognitive Teaching On Reading

這份投影片先從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來看待閱讀學習,闡述我認為以認知學派看待閱讀學習的必要性。然後介紹用建構主義的方式來建構閱讀所學習的知識。而建構成果的知識體系,則可以概念圖的方式呈現。

至於閱讀過程中要如何建構知識體系,我提出了四階段的閱讀標註鷹架。學生透過四個階段鷹架的閱讀,將可以有效地深入思考文章與自身的知識,並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最後再提出合作式閱讀學習環境中利用協同過濾來設計輔助機制的方法。

數位學習與圖書資訊學的關係 / The Rel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Library

講到這兒,我總覺得同學總是對我的報告興趣缺缺。許多圖資學的學生都覺得管好那堆館藏或是檔案就好。讀者要怎麼用,是他們的事。我對此不以為然。

讀者會來到圖書館取用資料會有著他們的需求與目的。了解讀者的需求,然後進一步幫助他們更快、更有效地取得他們要的資料,是圖書館員不斷努力的目標。

image

數位學習是一個改善圖書館的著手點。而且同樣都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式,數位學習有許多研究方法是值得圖資學效法的地方。我希望圖資的學生們不要侷限於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與框架,要找到令自己成長、也能夠帶動圖資界向前邁進的方向啊。


結論:看待研究的角度 / Conclusion: The Viewpoint Of Research

我提出希望用學習的角度來看待圖資學的這個論點,最近曾被兩個人否定。一個人認為圖資學只要把知識架構整理好,讀者自然能夠找到他們最想要的資料。至於他們是為何而找,找到之後要做什麼,那就不是館員需要去關心的範圍;另一個人則覺得我嘴上無毛,沒有實際教學經驗也不懂教學現場,竟然妄想一步跨到教育領域來做研究。

對我的指導老師──那位與其他圖資老師作法截然不同的老師來說,他自然有他的一套說詞與堅持。而對他底下的學生來說,也只要照著他的話來做,應該就能順利畢業。

不過,我沒有想這麼多。我只是在想,我要整理一個好用的讀書方法,分享給那些仍有無限可能性的孩子們。於是這樣子,我就能夠對得起,以前那位不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子讀書的自己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