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畫書準備期間,每週Meeting報告投影片

image

回頭看看,我大概是10月中才開始正式地準備計畫書,到目前大概一個月多了,到昨天meeting時陳老師才覺得可以開始撰寫計畫書。雖然老師都這樣說了,我還是覺得少了點東西,遲遲一直無法下筆(壞毛病)。想說乾脆來整理一下之前為計畫書而製作的投影片,不知道是否會有些較為具體的想法出現。

一開始,我的論文題目是「數位圖書館閱讀標註知識萃取方法之研究」。到最後不僅變成「讀者閱讀標註知識萃取方法之研究與應用」,而內容也跟圖書館脫節了。究竟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以下就回顧看看吧。

2008年11月6日 研究方向確認與計畫書撰寫

當時我打算直接一次就把計畫書寫完,於是閱讀了標註應用於數位圖書館的相關文獻,規劃了一套數位圖書館上應該有的標註功能,結合協同過濾的方法,將適合讀者的標註推薦給讀者,以節省讀者自行標註的時間。

老師跟學長的評語是「這樣讀者收到的標註,都是差不多興趣的標註,無法開闊眼界,這樣子不叫做『知識萃取』。」

好個知識萃取!但這種概念太過抽象,當晚跟老師討論到半夜12點才離開(我們都是晚上6點開始meeting的),這之間我們交換了許多可行及不可行的想法。

討論的結論是,我需要閱讀更多文獻,來看看大家認為標註中的「知識」到底是什麼。

2008年11月13日 數位圖書館社會指引式段落推薦系統究

在找尋文獻的時候,我發現有一些人在研究不同人的標註與標註之間重疊的情況,他們稱之為「標註共識(Annotation consensus)」,可用於指出文獻重點、萃取文獻重要知識。而這種大家意見相同、做同樣的事情的情形,有種專有名詞統稱為「社會指引支援(Social Navigation Support,簡稱SNS)」。而SNS常見應用於推薦之用,我也找了幾篇相關文獻來看看大家是怎麼用SNS的。

最後的結論,就是將標註共識發展成段落推薦系統,並以社會指引支援的研究方法,來幫助數位圖書館提供資訊過濾、資源推薦的功能。

陳老師的評語是:「要先有教學成效,再來評估使用行為。」而否定了這個提案。我與老師討論了一下教學與圖書館典藏傳播概念之矛盾之處,不過老師仍執意往教學成效發展。

於是我的論文從一開始資工的自然語言分析,逐漸橫跨到了教育學的領域。

2008年11月19日 研究方法論文報告進度回顧

當天我們上的是研究方法課程,在楊老師的課表當中,我們這幾個碩二的學生負責報告自己的研究內容,以供學弟妹們參考。計畫書連一個字都還沒開始寫的我,還是把對於標註的了解、知識,以及跟陳老師討論的狀況,做了一個簡單的分享。儘管最後因為時間不足而沒有報告,不過這一個投影片還是簡單扼要地把之前的想法整理了一下。

2008年11月20日 由學習理論看標註學習

當時我先找尋了社會指引支援相關文獻,讀了讀發現大家著眼點不同,難以聚焦。接著想到之前提案中,有提到把大家的知識當同儕比較,於是又看了一下同儕比較教學法,但細節牽涉太多人與人的互動,系統難以實作。於是我又往更上層看下去,最後來看看認知心理學裡面的「後設認知」,以此找到了「閱讀策略」這個概念。

如果說,標註能夠保存一個人的閱讀策略,那麼我把大家相同的閱讀策略取出來,作為教導其他人的依據,也可以成為一個有趣的教學系統。

大概是因為談到教學成效的關係,陳老師很中意這種想法。只是詳細的閱讀策略,有待更多的文獻探討。使用標註來教學的文獻這麼多,應該可以讓我找到幾篇經典的吧?

喔、對了,做完這份投影片的感想是,這版型有夠難用,不要用!連擺到Google文件上版型都會跑掉,實在是……

2008年11月27日 研究進度之標註應用學習策略

這份是昨天的報告。我找了一些使用標註策略來進行教學的文獻,其中一篇「教科書標註:一種對大學生有效果且省時的閱讀策略(Textbook Annotation: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tudy Strategy for College Students)」談到了較為具體的標註策略,以及評鑑用的查核表(checklist)。只是當時作者Simpson跟Nist是用口頭教學,評鑑的方式是由老師說明、學生配對彼此評鑑進行,如果能把這個流程以系統化方式進行,把大家的標註萃取成為評鑑的依據,那麼理論上也能夠提昇學習的成效——當然,我知道Simpson他們的研究重點中,「教師的說明跟引導」其實是決定標註策略成功的關鍵,單靠一個查核表,實際成效有限。而要怎麼把大家的標註轉換成評鑑的依據,我也只有想到幾個簡單的概念,實在是稱不上令人拍案叫絕的資料抽取方法(陳老師很愛這種創新的東西)。

儘管有以上缺憾,陳老師也覺得可以開始進行撰寫計畫書了。最後一張投影片,我把這個教學過程跟數位圖書館的目的做了一些比較,強調了矛盾點與隱憂,老師意外地接受了不適合用於數位圖書館的事實,於是我的論文題目也改成了「讀者閱讀標註知識萃取方法之研究與應用」,變成一個教學策略研究,而跟數位圖書館脫勾。


方法雖然有了,但實際上要如何撰寫,反而讓我感到困惑。不從熟悉的圖書館開始,我要怎麼去陳述我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呢?

我究竟是為什麼要寫這篇論文呢?

我到底是不是圖書館學領域的人呢?

算了,就當作我萬般全能,從圖書館、資料探勘到剛剛接觸不久的教育學領域都可以通吃,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