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丁的WindowsXP電腦病毒防護策略

布丁布丁吃布丁

布丁的WindowsXP電腦病毒防護策略

image

之前看到Mac與PC的廣告,Mac總是不需要什麼防毒軟體,而可憐的PC卻得穿得厚厚的來防護自己。這邊的PC應該是指Windows,而不是Linux那種。

還是承認這個事實吧!Windows不更新不裝防毒軟體就是準備等死的意思。

在這邊分享一下我目前的防毒策略,儘管我仍覺得不夠全面防禦,但也算有一定的防護程度了吧。

  • Windows Update:請務必定期更新你的WindowsXP!最近出了SP3,雖然不一定會快10%,但裝一下總是比較安心。SP3發佈初期很多人安裝時發生問題,修正之後現在應該比較穩定,我安裝過數台電腦都沒遇到問題。
  • Kaspersky:主要防毒軟體,常駐在系統裡面。
  • Spybot - Search & Destroy:用「免疫」功能保護瀏覽器不上危險網站。
  • Wow! USB Protector:常駐的隨身碟防護軟體。
  • USB Cleaner:設定好Autorun.inf防護等工作,其餘就是等覺得中毒時再拿出來掃毒用。
  • Starter:管理開機程式。

除了之前在介紹隨身碟防毒軟體裡面提到過的軟體之外,以下再補充介紹KasperskySpybot - S&D


Kaspersky Anti-Virus 6.0 for Windows Workstations 卡巴司基

image

主要的防毒軟體,還具備防火牆、IE另開視窗的偵測與封鎖、隱藏自己電腦位置讓其他電腦偵測不到(可封鎖檔案共享)。大致上可說是功能齊全,電腦效能程度上,目前P4 RAM512MB以上的電腦等級還在可接受程度,但256MB的電腦即使安全防護等級調至最低防護也還是很吃力。

付費軟體,目前最新為2009年版,我還沒用過。感謝政大有買6.0的校園授權版本。

Spybot - Search & Destroy (簡稱Spybot - S&D)

image

目前為1.6版,最近版本變更相當大,最好能夠重新下載安裝,因為他的搜尋更新實在是下載很慢。

image

雖然說是掃Spybot(間諜程式、特洛伊木馬程式),但是其實他的「免疫」功能更是讓人激賞。Spybot的免疫資料庫預先封鎖了危險網站,並能夠將這些規則寫入IE、Firefox及Opera,防止使用者不小心進入這些危險的網站。


最後來談談資訊安全的概念吧。

有時候我會聽到其他人會提到他不敢打開一些來歷不明的檔案,我覺得這是很正確的概念。即使現在轉寄郵件不太盛行了(還是因為都被Gmail擋下來了?),但是碰到不清楚的檔案,像是exe、cmd、bat等副檔名的檔案,千萬不能開啟。不然也要跟熟識的朋友確認過之後再開啟,才是比較正確的作法。

此外,最近利用IM即時通軟體(像是MSNYahoo即時通)散佈的檔案或網址(即使是沒有成人字眼或亂碼的網址也一樣!),也千萬不要隨意去點開。當你收到朋友傳訊過來的檔案或網址,則請先問他這是什麼東西,如果他沒有回應,那十之八九會是他被人感染病毒、傳訊散佈的下場。

如果沒有正確的資訊安全觀念,那再完善的電腦防護都沒有意義,共勉之。

(more...)

隨身碟防毒軟體使用心得

布丁布丁吃布丁

隨身碟防毒軟體使用心得

image

每當隨身碟插入電腦,跳出類似這樣的視窗時,你會不會有所警惕呢?目前到處插來插去的隨身碟已經成為傳播電腦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防毒軟體(如Norton、Kaspersky)已經不夠防禦來自隨身碟入侵的病毒。

隨身碟正式的全名為「可攜式儲存設備」(Removable storage device),包括拇指碟(俗稱隨身碟)、記憶卡(如SD、CF卡)、數位相機、數位MP3播放器、數位行動電話,這些都是隨身碟病毒傳染的工具。事實上,當隨身碟病毒感染到電腦之後,連本機磁碟的C D E每一個都會藏有病毒。

接下來談談隨身碟病毒的運作方式。Windows作業系統中有「自動運行(autorun)」有「自動播放(autoplay)」,後者會自動跳出視窗讓使用者選擇要執行的動作,就如上方圖片顯示的視窗;而前者自動運行(autorun)會在隨身碟插入時自動執行程式,就像某些光碟在放入之後就會自動開啟對話視窗一樣,這也是隨身碟病毒的主要運作途徑。根據曾義峰在自由軟體鑄造場撰寫的「避免隨身碟病毒,只需 1 招」裡面測試了各種封鎖Autorun的方法,結論是單只調整Windows的設定是無法防禦隨身碟病毒,還是得依賴軟體。


目前網路上有很多隨身碟防毒軟體,我試過以下幾種,幾乎都是免費的

Wow! USB Protector (推薦!)

image

這也是前文中自由軟體鑄造場中的隨身碟防毒軟體,目前推出到0.70版。軟體介面跟圖示一直在修改,而且功能也有逐步改善,新版本可以正確刪除掉舊板本無法刪除的隨身碟病毒。

Wow! USB Protector只有在隨身碟插入時才會進行掃毒,而他會偵測到電腦上全部的硬碟,包括本機磁碟C或D等等(就像上圖中的C:\unknown.exe),讓我覺得防禦相當週全。此外也有自動更新的功能,即使不特別在意也可以維持最新的病毒碼防護能力。

image

附帶一題,0.70版在掃完病毒之後會顯示確認掃毒完成警告視窗,我覺得頗煩。

Wow! USB VirusKiller

Wow! USB Protector的姊妹軟體,功能類似,具備自動刪除病毒的功能。理論上自動刪除可以讓很多不會操作電腦的人省下不少功夫,但是實際安裝並掃毒時卻會當機無法運作,只好用Wow! USB Protector,希望使用者會手動刪病毒。

USB Cleaner (推薦!)

image 

綠色軟體,目前最新為6.0版。具備多種掃毒模式,就算掃不到病毒也會讓你的心裡比較有安心的感覺(咦?)。但一個很讓人不能安心的是,這是中國大陸開發的軟體,就連網站上的廣告也多到讓你覺得好像光看就會中毒的感覺。

雖然有繁體中文下載,可是沒有簡體中文版本中的自動更新功能,版本也比較舊。如果不怕的話就挑戰簡體中文下載吧。

介紹中如此敘述:

獨有的分類查殺引擎具有檢測刪除 470 餘種 U 盤病毒(他們稱隨身碟病毒為U盤病毒),U 盤病毒廣譜掃描,U 盤病毒免疫,修復顯示隱藏檔及系統檔,安全卸載移動盤盤符等功能。

功能豐富,真的可以掃出很多病毒。有幾次掃出來病毒已刪除,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刪除(可能是被鎖定了),因此在使用上必須格外小心,可能得多掃幾次、或是在Windows安全模式下掃毒,也可搭配其他軟體或手動刪除。

USB Cleaner具備修復顯示隱藏檔及系統檔的功能,可以讓Kaspersky防毒軟體把病毒揪出來,讓我十分驚豔。

image

此外也有設置Autorun.inf讓系統免疫的功能,這也是避免隨身碟病毒,只需 1 招提到似乎比較有效的方法。

image

它的USBCleaner監控程式可監視新插入的隨身碟,並進行即時的掃毒。監控程式的功能跟Wow! USB Protector類似,後者可以抓到的病毒更多,前者的病毒自動刪除跟隨身碟插入提示視窗的形式我比較喜歡。

實際使用時,我把Wow! USB Protector常駐在系統中,而USB Cleaner則是輔助設定Autorun.inf需要掃毒時再拿出來全面偵測。即使監控程式跟Wow! USB Protector搭配使用也不會有問題,就是跑這麼多提示視窗出來,使用者應該也會覺得很煩就是。(還是提示多一點會格外有安心感?)

如果不在乎他是中國大陸出產的軟體的話,USB Cleaner的確是功能強大又能夠讓人心安。

隨身碟病毒專殺 v1.07

功能並沒有前面Wow! USB Protector或USB Cleaner來得豐富。我也可能只是找來掃個心安而已。似乎找不到官方網站,這讓我找了很久,最後Kaspersky最高防護的條件認為它有毒,自動把它刪掉了。

Kavo killer 病毒殺手

image

國人開發,就如名字一樣,他主要是刪除kavo.exe隨身碟病毒,還能防禦一些其他功能。這功能在前面軟體都有,實際使用時,也掃不太出來的感覺。故最後我也不使用了。

Starter (推薦!)

image

這不是隨身碟防毒軟體,但他可以關掉那些開機時會自動執行的隨身碟病毒,以及任何你不清楚的應用程式或是服務(Services)。這是我個人在調整電腦時認為最好用的工具之一,在這邊私心推薦一下。

遺憾的是官方網站已經不知道消失到哪邊去,只好從PChome Online 下載來取得了。


到最後我只用了Wow! USB Protector常駐系統;USB Cleaner設定系統防護後,在需要時拿出來掃毒;Starter管理開機程式。

仔細想想,每次安裝Windows時都要做這些步驟,還真不是普通的麻煩。由於這篇已經夠長的了,因此我將我的電腦病毒防護策略放到另外一篇去。

(more...)

不是薪水的問題,是時間的問題

布丁布丁吃布丁

不是薪水的問題,是時間的問題

P1060299 

(感謝小頭提供照片)

雖然不太有趣,不過我還是來敘述一下我今天的暑假生活。


一早起來,繼續趕工昨晚未完成的投影片。這是老師演講上課要用的投影片,因為老師最近有點忙,所以委託比較瞭解的我跟助理小頭來做。

時間差不多九點,我的陣地移動到所上實驗室內。

處理了一下暑期研習班的課程事務,然後跟計畫助理們一起驗收、測試機器。然後討論一下DSpace跟計畫的事情。

中午下山吃完飯,到楊老師辦公室安裝防毒軟體、Office 2007跟雜七雜八的事情,下午三點多又回到實驗室。

跟小頭討論一下最近實驗室的狀況與計畫的方向,又對DSpace有了重大的突破。晚餐時間又下山吃飯,然後回到山上繼續完成投影片。

小頭先把他的部份完成,我留下來繼續統整。九點做完,發現整棟大樓只剩下二樓老師跟我,其他教室一片漆黑。

收拾打包,一邊打著NDSL太鼓達人一邊爬上陰暗的樓梯,回到宿舍。


這是我暑假生活日常的一天,對我來說很正常,也不太有意外的事情發生。要說特別忙、充實、拼命、努力、認真,倒也沒有這麼特別,只是很平常的一天。

有學妹問我一個月薪水多少,我也沒什麼好隱瞞:計畫兼任助理一個月只有四千元。

聽到這樣子的薪水,我想一定會有人想跳出來說話。先不管薪水多少啦,依我目前只有生活費的開銷來說,錢夠用就好,我不想把這事情當作真的是在「賺錢」。

別忘了,我是學生,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學習」。賺錢這種事情,等到畢業之後能全心投入在工作上再來考慮,我覺得是比較好的想法。每次當別人要用金錢衡量我實際上做的事情時,我總是很容易陷入混亂當中。

我需要的是用來學習經驗的時間,我需要的是能夠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但目前看起來,後者在這個暑假目前是排不進去的狀態。


小頭也跟我說,我太不會拒絕別人了。這是實話,很多時候我是看人情面、看情況緊急,卻常常忘記看到自己的狀況。

幫忙老師的計畫助理趕快上軌道。

研習班設備支援。

電腦教室的重灌、安裝、系統檢測。

隨身碟病毒處理。(最近有點心得了,有空再整理一下。)

實驗室設備擺置考量。

我非常討厭那種看到別人陷入困擾卻還不去幫忙的情況,所以常常不知不覺就會跑去幫忙。最後就是都在忙別人的事情,自己的研究沒什麼進度。

有些人知道我這個壞毛病,所以會盡量幫我把事情處理掉或是交由其他人處理,我很感激他們,這之中包含了我指導陳老師。

只是有一些不知道該找誰來做的事情,我還是抱著來幫忙的心態來做。危急時刻,互相幫忙渡過難關,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薪水不是賺錢,而是一種我來幫忙的鼓勵。


研究所的暑假,我沒有打工,但是有很多要幫忙的事情。

拋下這些事情不做,我不會有經濟上的影響。但是其他人則是會很頭痛。所以我在這裡。

即使如此,我還是希望能有時間,趕快把自己的研究完成。

當別人在做著更輕鬆、更好賺的工作時,無法很市儈地用金錢衡量工作量的我,在很多人眼裡就像笨蛋一樣。

我想我應該就是這樣沒救了,就讓我這樣笨下去吧。

(more...)

利用Clonezilla Live安裝Windows XP記事

布丁布丁吃布丁

利用Clonezilla Live安裝Windows XP記事

大家都知道重灌電腦是痛苦的工作,既費時又費力,因此大家都在找可以快速地弄出一台可用的電腦的方法。一直在重灌電腦的我,也渴望找到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案,能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把Windows XP以及需要使用的軟體就灌好的方案。

具體來說,我需要的Windows XP必需要有以下功能:

  • 一個完整的Windows XP作業系統
  • 安裝許多我所需要的軟體,這之中包括了需多要序號才能安裝的版權軟體——當然,我重灌到其他電腦時,也是會限定在這個使用範圍內。
  • 桌面、我的文件、我的最愛已經移至D硬碟分割區。

網路上有些全自動安裝光碟,例如大大有名的Super XP,我也看過手動打造量身訂做的Windows光碟軟體,但似乎要做一個這樣子的光碟也頗為麻煩,因此先不考慮。

現在,我已經有幾台已經安裝好作業系統以及各軟體的電腦,如果把這作業系統及軟體能夠直接複製到其他電腦上,不就輕鬆多了嗎?

因此就來研究一下用硬碟備份/還原的方式來安裝Windows XP系統的方法吧。


Windows XP的SID解決方法

在接觸到Clonezilla Live之前,我大部分是使用Ghost來做備份/還原的工作。但是Windows XP是一個很麻煩的作業系統,今天你在這台電腦安裝好Windows XP, 然後把硬碟拿出來、裝到另一台電腦上時,卻會因為Windows XP的系統識別碼(SID)不同導致無法正常開機。如果你裝在不同硬體的電腦上,更是容易因為缺少需要的驅動程式而無法運作。同樣的,硬碟備份/還原的作法,就像是把硬碟換到其他電腦一樣,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之前我們為了消除SID,在Ghost還原之後,再用Windows XP光碟進行修復的動作。但這還是挺花時間的。相較之下,Clonezilla Live的winroll就具備消除SID、更換主機名稱的drbl-winroll,在同樣機型中安裝Windows XP就顯得輕鬆許多。


目標硬碟太小的解決方法

遺憾的是,我們要管理的電腦並不只是同一種機型,而且硬碟大小也可能不盡相同,因此硬碟備份/還原的作法馬上就碰到難關。特別是我的Windows裡面將桌面、我的文件與我的最愛移到了D磁碟分割區,那就更難直接把整顆硬碟還原回去了。Clonezilla Live雖然可以還原比映像檔還要大的硬碟,但是當我要還原到比映像檔還小的硬碟時,就算實際使用空間沒有超過目標硬碟的容量,還是會出現錯誤而失敗。

舉例來說,我有一個160GB來源硬碟,實際容量約為142GB,分割成C(30GB)與D(112GB)兩個分割區,C擺放了20GB的資料,D只有資料夾。我將這整顆硬碟作成映像檔,準備還原到目標的電腦。但是目標電腦只有80GB的硬碟,實際容量約76GB。因此在操作Clonezilla Live進行還原時便會失敗。雖然這用常理也想得通,不過我還是實際去做了一遍。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我改用只備份/還原C分割區的方式進行,而不是一次備份整顆硬碟。首先,在目標電腦上利用GPARTED(免費)、Partition Magic(付費,但我相信你可以找得到免費版)等硬碟分割工具來進行分割,調整出一個30GB的C分割區以及其他剩餘空間的D分割區。由於目標硬碟中的C分割區大小跟來源映像檔中的C一樣都是30GB,因此就可以順利進行還原。

還原之後,還要使用硬碟分割工具將該分割區設為Active (啟動),電腦才會知道要從這顆硬碟來開機。

那D分割區裡面擺的桌面、我的文件與我的最愛資料夾該怎麼辦?我是用WinPE或Linux Live光碟來進入系統來幫D分割區建好資料夾。後來發現其實不建資料夾,WIndows XP還是能夠正常開機。但前提是D磁碟分割要能夠先正確建立起來。請利用工具來完成吧。


Windows修復無法讓它正常開機

就算Clonezilla Live還原硬碟成功了,但大多時候還是無法正常開機。

我推測這是由於Windows XP在更換硬體之後缺少新硬體的作業系統才會變成這樣,因此在做一次Windows XP的修復動作。

蠻意外的是,很多知道怎麼灌Windows XP的人,卻不知道怎麼作Windows XP的修復。因此在這邊大略敘述一下作法。修復可以從在Windows XP中執行與開機時在Windows XP安裝過程中執行。其實兩者都差不多,後者的作法如下:

  1. 利用Windows XP光碟開機
  2. 進入Windows XP安裝步驟
  3. 確認授權,按下F8
  4. 安裝光碟會偵測硬碟中是否有Windows XP,如果有的話,則會列出已經有的Windows XP系統。我們的修復動作也是在這邊進入的。
  5. 選擇在硬碟上得Windows XP,按Enter進行修復。

接下來安裝光碟會刪掉硬碟上Windows裡的檔案,再複製光碟上的檔案進去,然後就跟一般的Windows XP安裝差不多了。

但是修復之後,卻依然只能進到Windows XP標誌畫面,卻還是進不了修復的安裝畫面,更別說是進入Windows XP系統了。


求助於Ghost萬用硬碟的經驗

早在許久以前,就有很多人在研究用Ghost來複製Windows XP到不同電腦的方法。多次嘗試失敗之後,我也參考了「不同機型用GHOST複製XP,而且不必封裝喔!」的作法,來移除原本來源電腦裡面裝置的驅動程式。

作法大致上敘述如下,整個過程都不可以把電腦重新開機:

  1. 把電腦裝上PS2的鍵盤跟滑鼠,並確保可以運作。
  2. 將螢幕解析度調整至最小、色彩品質最低。以免還原之後基本的顯示卡無法支援。
  3. 移除網路卡驅動程式
  4. 移除音效卡驅動程式
  5. 移除顯示卡驅動程式
  6. 移除USB全部的驅動程式。
  7. 把IDE ATA/ATAPI控制器改成「選擇標準雙通道PCI IDE控制器」,P-ATA跟SATA都要改掉。
  8. 電腦的電源改成「標準PC」。 這邊跟該文章不太一樣,是網路上普遍的解法。

完成以上步驟,就可以準備拿Clonezilla來做備份了。由於Clonezilla具備移除SID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像Ghost一樣另外做封裝才能運作。要注意的是,早期版本的Clonezilla不具備SATA硬碟的讀取能力,因此盡量用新版本的Clonezilla來操作吧。

還原Clonezilla的步驟中,有許多預設參數需要調整的情況,大致上要注意的有:

  1. 先確保要還原的電腦的驅動程式存在。
  2. 只還原C磁碟分割,而不是整顆硬碟
  3. 不重新還原MBR或開機管理程式(選擇性):我不確定如果裝了Clonezilla給的開機管理程式會有什麼情況,不過開機有問題的話,我會用工具來維修MBR,所以問題應該不大。。
  4. 不重新產生分割區。
  5. 調整分割區至磁碟大小:這是呼應上方目標硬碟調整的結果。

還原之後,應該可以正常進入開機畫面。第一次、第二次開機時都需要確認、安裝驅動程式,因此會花很多時間。把所有驅動程式安裝完成之後,並自動安裝IDE ATA/ATAPI控制器與電腦的電源之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只是目前我完成的電腦運作起來速度都不是很順,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但至少不會有當機或不能啟動軟體的情況。


一邊研究一邊記下這篇,發覺也花了好多天才把這篇完成。

之後有空我會用虛擬機器寫一篇用Clonezilla Live分割與還原的教學,希望是有空啦.....

總之,瘋狂灌電腦的生活,就先告一段落了。

(more...)

回家

布丁布丁吃布丁

回家

對於離鄉出外唸書的孩子來說,回家,總是有種特別的感覺。

「我這週週末要回家喔。」只要這樣一說,好像就代表我這週末什麼都不想做,因為我要「在家裡」。

我也差不多,每次在家裏的時間,我幾乎不太讀書或寫報告。除了家裏的環境讓我工作效率事倍功半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這些事情並不是我回家的主因。

回家,當然是要陪家人啊。

就算再怎麼用MSN、手機討論事情,還是比不過親口交談來的親切。就算看得到家人去爬山、參加婚禮的照片,還是比不上跟家人一起去來得有趣。

跟老媽去大買家逛街啦、

跟老爸去家族聚餐,也看看親戚他們的近況啦(同時也是讓我給他們看看)、

跟老妹一起去租漫畫、討論劇情啦、

以及坐在餐桌前,一家人好好地享用老媽煮出來的奇怪味道晚餐。

關心家人及親戚的狀況,聊聊最近自己看到的所見所聞。這才是我回家的主要工作。


就爸媽及我這一輩裡面,念到研究所的人已經很少了。大部分人都是任為念到大學已經足夠,於是出去賺錢。

很多人都會覺得唸書是為了出外找工作可以獲得比較高的薪水。很遺憾的是,打從大學考上輔大圖資開始,我唸書只是為了培養自己去解決更大、更棘手的問題,而其實不太在意工作、薪資。講白一點,就是追求知識的樂趣。

爸媽並不太瞭解我到底實際上在做些什麼,他們也只知道「高學歷」同等於「高薪資」。儘管如此,他們也是很開放地讓我在外面到處亂玩、什麼都去嘗試。說真的,有這種父母,我真的很幸運。

因此,我也希望盡量把做研究、在學術界裡面遇到的有趣事情跟爸媽分享。除了讓他們知道我在外面到底做了什麼事情之外,也讓他們看看他們平時不太碰到的世界。


雖然是這樣說,但在家裏還真的是讓我無法專心工作。

沒有習慣的工作環境就算了,室溫、氣溫還是什麼的,總是讓我會覺得十分疲憊、提不起精神。加上鼻子會對家裏環境過敏,這些因素總讓我待在家裡也做不了什麼事情。除了陪家人之外,我大概就是修理老妹的電腦吧。(不管我到哪裡都是在修電腦。)

而且回家又花錢、花時間,太常回去還真讓人吃不消啊。

下次回家,又是哪時候的事情了呢?


0706_215145

上台北前修不完的電腦,上台北之後繼續修。希望能順利找出用Clonezilla Live將Windows XP系統直接複製到其他電腦的作法。

(more...)

Clonezilla-live(再生龍)還原Windows記事

布丁布丁吃布丁

Clonezilla-live(再生龍)還原Windows記事

clonezilla_logo_transparent

現在電腦管理已經比還原卡還要更進一步,進步到以整顆硬碟或是整個硬碟的分割區進行備份的時代。先不論備份所需空間及備份時間版本的問題,這種整顆備份的方式可以確保系統出問題時可以完整地還原,省下重灌的功夫。

眾多的備份軟體當中,我用過Ghost 8.0(很久的DOS版本,現在出到14版)、Acronis True Image Home 10版這些商用軟體,功能自有各自的好,不過我還是希望能用免費的軟體比較好。

意外之中發現了Clonezilla-live(再生龍),他是由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開發的自由軟體,功能與基本的Ghost類似,但是對Linux的支援較完整,是Linux使用者的福音。市面上也可以買得到由軟體愛用者蔡明貴老師所撰寫的「Clonezilla Live!電腦備份王」,鉅細靡遺介紹Clonezilla Live的使用方法,無論是入門或進階都相當受用。

因此,這次維修電腦教室的工作,我就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了Clonezilla Live。測試版的下載處在這邊,請花點時間幫他們填個問卷吧。


Clonezilla Live還原失敗大烏龍經驗紀錄

接下來紀錄一下這個烏龍事件的細節,必需要聲明這並不是Clonezilla Live的錯。

電腦環境是ASUS AB-P2600套裝電腦,主機板是Asus P5GD1-VM,硬碟為Hitachi的HDS722580VLSA80,80G空間。有七台相同的機型要進行佈署。使用的光碟是蔡老師書本所附的光碟,我一時間找不到版本號碼。

我先在已經安裝好Windows的電腦上以Clonezilla Live將備份檔存到遠端的SSH備份伺服器上,用的是備份整顆硬碟的「savedisk 儲存用戶端電腦的整顆硬碟」功能。

還原時,參數只勾選「-g auto 用戶端電腦重新在它的硬碟的MBR中安裝grub」跟「-hn0 PC 復原後修改用戶端硬碟中的MS win主機名稱(基於IP位址)」。完成還原工作之後,重開機卻會出現「Reboot and Select proper Boot device」的錯誤訊息。

進入BIOS設定觀察,果然硬碟並沒有被列入開機項目當中,相當讓人覺得詭異。之後把BIOS調回來之後在重新還原就可以使用了,結論是一開始BIOS就沒有把硬碟列入開機選項,是個超級大烏龍。


大量佈署電腦經驗談

以前在輔大圖資電腦教室裡,助教是採用個別單機Ghost備份的方式一台一台進行備份/還原。早期免費版本的Ghost只能單機使用,要還原到其他相同機型的話就得拆硬碟,學校也不太想要花錢買要錢的軟體,因此這個方法並不是很有效率。

DRBL是用伺服器端透過網路遠端喚醒(Wake-On-LAN,WOL)來控制多台客戶端電腦,進行Windows作業系映像檔的備份/還原,或是讓客戶端電腦以Linux開機。這種方法省下了個別操作的困擾,映像檔集中存放在伺服器端只透過網路存取,也不太有檔案搬移的問題。

看了看說明與安裝文件,總覺得建構DRBL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儘管在硬體上不太需要添購高級設備,但是架設DRBL伺服器,遷網路線等等的工作,應該就會讓人需要花上許多時間來研究。我想這就是自由軟體的麻煩之處,但也是好玩的地方吧。


實際用過Clonezilla Live還原之後,我覺得DRBL在備份/還原Windows的方案上仍有幾點要考量的:

Windows XP的系統跟資料應該分開

確實分開的話,還原系統的時候,也可以保留作業中的資料。蔡老師的書中只有教到如何更改我的文件跟Outlook,實際上這種電腦教室大家會用最多的是「桌面」資料夾。至於修改桌面資料夾路徑的方法,可以參考拙作WindowsXP改變我的文件與桌面的儲存資料夾

同樣的,Linux作業系統也可以用類似的概念,將/home/擺在其他的磁碟分割,以確保/home/底下使用者的資料不會被還原。我想這對於Linux系統管理者來說,應該是基本常識才是。

這方法很實用,但是看過大部份介紹並不會提到,應該要多多推廣。

網路授權軟體的限制

本機端的合法授權軟體在一台上安裝,還原到其他電腦上,大部分是沒有問題。但是需要網路授權才能使用的軟體可就不是這回事了。

在使用Clonezilla Live還原的經驗中,就遇到統計軟體SPSS在其他還原電腦上授權失敗的例子。讓我臨時將SPSS重灌、再進行授權,才能開始使用。

而這種授權方式另一個問題就是名額限制。在SPSS授權說明書裡面提到,如果將重灌電腦,將會視為另一個授權名額。我是不確定SPSS授權時到底是傳送了這台電腦的什麼資料作為紀錄,SPSS的客服跟我說硬碟備份/還原的方式是會讓SPSS重服計算。儘管SPSS的授權可以用寄信或打電話聯絡客服來取消,但對於這種方法前還是得三思。


Clonezilla Live玩了好幾天了,目前看起來的確是相當穩定且好用,跟其他同類型的軟體大致比較了一下,在這邊列一下Clonezilla Live目前沒有的功能:

  1. 增量備份:目前Clonezilla所製作的映像檔都是單一獨立,因此佔了相當大的空間。增量備份只會針對系統有變更的部份作調整,減少降低每次都要備份的困擾。我用過的Acronis True Image Home有這個功能,但其實增量備份還是十分地佔空間,這是由於我每次都變動很多地方的緣故嗎?
  2. 線上備份:Clonezilla必須離開Windows才能備份,但是現在很多軟體都可以直接在Windows裡面就能進行備份。目前需要進行備份/還原的頻率並不高,我想大概一學期作一次即可,而且在DRBL的架構下可以大量佈署,比起單機進行還要快速的多。

跟其他軟體比較,Clonezilla最強的還是在於網路環境相容能力吧。能藉由SSH連線存取伺服器上的印象檔,這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由於這篇文章增刪了好多次,一邊實驗一邊撰寫也花了好幾天,所以看起來有點凌亂。之後有什麼心得,會繼續補上來。

好啦,繼續來安裝D-Link DP-300U印表機伺服器吧。

(more...)

幹麼要整合?圖書館的資源,就是要開放服務

幹麼要整合?圖書館的資源,就是要開放服務

image

2008年6月6日,製造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傳技公司在台大舉辦「國際圖書館自動化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研討會。其實我只有聽到最後的2.5場,而且似乎受到熱烈歡迎,研討會論文集都已經拿不到了。在這邊我要稱讚一下傳技公司,在研討會離開的時候他留下了像我這種有報名卻拿不到資料的名單,然後之後在網站當中開放了講義下載,並通知我們可以去使用,真的很貼心。(把PDF壓縮後提供下載也很貼心,不過其實用最普遍的zip壓縮即可,不要作成自己解壓縮的exe檔會比較好。)


在最後的演講場次中,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中興大學的詹麗萍老師的「整合性圖書館系統(ILS)整合了什麼? 」跟台大圖書館項潔館長的「From OPAC to OPAIR(Open Public Access Information Resources) 」,他們談到了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問題所在,而且是為人詬病已久的問題,並提出了可能的改進方向。

我試著把自己從中聽到的內容,簡短地詮釋一下,並提出我的想法:

詹老師有講到,所謂的整合性圖書館系統,是以圖書館主要處理的書目資料為中心,將流通、編目、線上公用目錄OPAC、採訪以及其他各種相關的功能都整合在一起的大系統。

到了現在,各種不同的資源、服務、應用都紛紛出現,使用者的需求已經超越了書目資料的本身,而圖書館為了滿足使用者需求,因此想要擴大了整合性圖書館系統要整合的東西,例如把電子期刊、數位典藏、機構典藏等等不同系統的資源整合進來。然而,勉強地增加功能,反而逐漸喪失了原本整合性的意義。

項潔館長對這種現象下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大致內容是:「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有他要做的事情,像是編目、流通、採訪;數位典藏也有他要做的事情,像是專用的metadata、權限控管、瀏覽播放等等。他們就像是飛機跟汽車,都是交通工具,可是在做的事情是大不相同,那幹麼要整合在一起?勉強整合在一起是可以,可是最後那奇形怪狀的東西不是很奇怪嗎?」

詹老師點出了傳統圖書館系統擅長跟不擅長之處,項潔館長的報告後半更是有趣,他以「能夠融入使用者工作環境的服務才是有用處的服務」為觀點,提出了OPAIR(Open Public Access Integreted Resources)的概念。

讓我引用一下項館長的投影片,用圖片應該更能夠讓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image

Google DesktopYahoo奇摩Widget工具讓你在桌面環境下就可以使用許多網路上的服務(有人說這種融合現有工作環境的服務叫做Web 3.0?),請仔細看看上面的這張圖,你會發現到這裡面居然可以查詢台大圖書館的資料

這種概念是一個好消息,表示我不需要再打開圖書館那不習慣(保守說法)的介面,而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工作場合(Windows桌面環境)下就可以使用圖書館服務。更有趣的看法是,今天我只是利用了不同的瀏覽器(可能只是IE或Google Desktop的差別)來取得圖書館的服務,但明天我將可以自己利用這個服務,來發展出更進一層的應用。


詹麗萍老師說得很對:「圖書館不一定是使用者找尋資料的起點,但我們要成為他們的終點。」而開放性的服務,正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往往希望把服務跟內容整合在一起,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自我束縛的錯誤概念。例如說我們要作一個參考服務的功能,裡面可能會用到讀者資料,所以要整合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當中才能做到,於是就會在資料結構跟對映資料欄位之類的一堆技術上問題裡面打轉。

今天如果有其他系統需要取用讀者資料,那麼又要再重複一次這個痛苦的過程。而且圖書館之外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圖書館這寶庫只能看不能拿來作研究、應用,這不僅是研究者的痛,更與圖書館開放資源的原則背道而馳!

同樣的問題,幹麼要整合?而且一個是服務,一個是資源提供與管理,他們做的事情根本就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啊。

因此我們要把資源與服務「脫勾」(王梅玲老師的經典詞彙之一),資源提供就專心作資源提供的工作,服務就專心在服務的應用上。而連結他們兩者之間的工具,則需要一個統一標準的資料通訊規範。因為符合標準,所以才能讓更多人能夠進一步利用他,取得他,使用圖書館的內容。


寫到這邊,我要對於許多圖書館界的奇怪概念提出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我一定要用你圖書館的系統?」

圖書館界的人把Google視為大敵已經是常態。讀者往往喜歡用Google,而不喜歡用圖書館的OPAC,所以我們要「應用Web 2.0的概念,把讀者拉進圖書館來,讓讀者參與圖書館,在圖書館內部形成讀者社群」。我就很納悶,圖書館的功能應該是滿足使用者需求、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源,什麼時候變成非要讀者踏到你館內、使用你那不習慣(保守說法)的系統、讓你看到系統使用率上升才覺得是成功的這種扭曲觀念。

Google主要做的只是搜尋系統,而圖書館主要的任務還是在於資源提供中心,做好「讀者找尋資料的終點」(意思是你要的資料就在這邊啦)的工作。一個是服務、另一個是資源提供,兩者的目的不相衝突。如果圖書館系統做到開放服務,交給Google來作整合查詢的工能,這也何嘗不是好事?

老師會笑說Google查不到深層資料(資料庫內部的資料),我覺得諷刺的是,這問題不是Google能力差,而是根本上包括圖書館在內的資料庫就不開放給其他系統作整合的查詢。這種各自為政、各自獨立,說自己才是最好的圖書館系統,我認為這對讀者說來意義不大。讀者一點也不會在意你們系統做得如何,而只是想取得有用的資源,資料深不深層又如何?

總而言之,我希望圖書館能將館內資源提供更多開放服務。相信我,許多研究者跟網站服務作出來的延伸應用,絕對會比館員埋頭苦幹才做得出來的服務還有用得多。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