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具有 圖資學術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論文獲得了「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 / Receving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

論文獲得了「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 / Receving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

20131225-pudding-2-0003

陳志銘老師、其他老師以及我在內大家合力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基於臺灣百年圖書館史DSpace平台發展讀者知識典藏與分享機制」獲得了Emerald出版社底下The Electronic Library期刊的高度推薦論文獎

My teacher, Prof. Chih-Ming Chen, other teachers and I published a paper “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y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DSpace platform” in 2012. And we got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3 Highly Commended Paper Award” this year.


獲獎經過 / Receiving the Award

今年5月的時候,我收到來自Emerald Literati Network的得獎通知信件。那時候我還在想說,文章審查意見的事情主要是先由老師決定如何處理,而忽略這封信。隔幾天老師跟我報喜,我發現原來是這是獲獎通知。

信中還寫到有機會可以到國外研討會去領獎,我還挺興奮的,可惜後來並沒有如期成行。最後只有將獎狀寄出,大概12月才收到這張獎狀,就是文章開頭的那張圖片。

最後記錄一下得獎的網頁:

獲獎論文 / Awarded Paper

elcover

獲獎的論文原文是「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y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DSpace platform」,完整的APA引用文獻是:

Chen, C.-M., Chen, Y.-T., Hong, C.-M., Liao, C.-W., & Huang, C.-M. (2012). 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y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DSpace platform. Electronic Library, The, 30(3), 426–442. doi:10.1108/02640471211241681

文章網址:

摘要 / Abstact

image

研究目的 / Purpose

本研究係在台灣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中,發展一基於Web 2.0技術、可在HTML網頁進行標註的閱讀標註與知識分享工具。

研究方法 /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本研究調整了DSpace──一個開放原始碼的機構典藏系統──以此建置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並加上讀者標註工具以支援讀者知識典藏與分享機制。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設計,將受試者隨機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以該系統進行閱讀學習並評估閱讀理解成效。統計分析顯示使用閱讀標註工具的實驗組學習成效明顯較高。

研究結果 / Findings

本研究發現具閱讀標註之數位文本提供讀者有用的知識。標註的價值在於可以輔助讀者獲取深度知識與進行有效閱讀。此外,對於數位圖書館來說,數位圖書館的內容也可以隨著讀者知識典藏而動態成長。更重要的是,來自不同讀者的標註資訊將有高度潛力,可以利用資料探勘技術進行更進一步的知識加值探勘。

研究價值 / Originality/value

在圖書資訊學領域中,蒐集讀者產生的內容是一種嶄新的研究議題,而且鮮少研究發展出有效的工具以支援讀者在數位圖書館中貢獻他們的知識。本研究描述了如何實作此數位圖書館系統以及如何利用標註工具促進數位典藏的成長,並影響讀者學習成效的提昇。

系統平台 / Platform

THL Project

論文提到的系統還可以使用喔:

關於百年圖書館史,可以參考我之前的「臺灣百年圖書館史」介紹。本系統在今年被我轉移到OpenVZ上,現在是以虛擬機器的形式在運作。不過這是我早期使用DSpace的系統,所以很容易當機。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在下面反應一下。


小結:得獎不敢居功 / Can't Take The Credit for This Award

這篇論文能得獎,還是得歸功於老師們,我主要做的只有系統功能的結合而已。能跟老師們沾點光,我就覺得很幸運了。在此僅是推銷一下這篇論文的內容與系統,做個記錄而已。

不過,未來我還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寫作來得獎,到時候才能夠真的抬頭挺胸地跟大家分享這份驕傲吧。

(more...)

國立臺中圖書館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申請書 / Apply for National Taichung Library in 2009

國立臺中圖書館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申請書 / Apply for National Taichung Library in 2009

200904 國中圖書香遠傳 獎助博碩士論文報導 -1 20090610-pudding2-0038

國立臺中圖書館,現已改稱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的獎助博碩士論文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是提供各位圖資界學弟妹在完成計劃書口試之後可以嘗試挑戰的獎助學金。我當時在2008年計劃書口試完成之後也有前去申請,有幸在2009年順利被接受。後來幾位學弟妹也想要嘗試申請看看,而過來索取申請時的表格。為了鼓勵學弟妹多多挑戰,在此我簡單地分享一下當時的申請文件。

The application forms for applying the National Taichung Libraty Thesis Grants as well as my experience as a previous winner are provided in the article.


申請書下載 / Documents Download

個人資訊都已經隱蔽,文件裡面只有申請表格跟論文內文喔。

從論文計劃書縮減內文 / From Thesis Proposal to Application

國資圖的獎助申請條件中限制計劃書本身為15頁,不含前面的申請表格與後面的參考文獻。

我原本的計劃書(原本檔案連結損壞,我重新上傳了,連結放在留言中)不含封面、目錄與參考文獻共32頁。縮減成國資圖的申請書之後,內容只剩下14頁。

基本上論文的架構都不變,但是現在看來,我覺得可以再減少一些文獻探討的部份。大部分學生計劃書中都會蒐羅大量的文獻探討,在取捨這些文獻時往往會相當苦惱。我建議是如果你的論文沒用到前人研究的方法,那可以索性不提。重點在於研究方法、研究流程以及預期成果,用盡腦汁來找出你研究的價值吧。我想評審老師想要看的應該是有發展價值的題目,而不是讀了一堆文獻的心得彙整吧。

裝訂 / Binding

2009-02-05-480

製作這份申請書的時候,除了基本的推薦函、必要身分證件、電子檔光碟等資料之外,還需要把它印出之後裝訂成冊,一式六份。裝訂時我採用與計劃書相同的綠底膠裝。大概就跟上圖的計劃書類似的樣子,只有文字不同。因為頁數很薄,印象中是不需要書背的。

如果想要摸一下實體的話,我有一份申請書放在所上的圖書室書架喔。

詳細的規定請務必詳讀國立公共圖書館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作業要點喔。


結語 / Conclusion

我印象中當時計劃書口試結束之後,大概用了一個禮拜左右改去申請國中圖(當時還是叫做國中圖)的獎學金。雖然是抱著一種「反正論文計劃書都寫了,那就順便申請看看吧」的心態,沒想到還真的上了。而且當時政大圖檔所還同時通過三位,可謂風光至極。

很多學弟妹會擔心自己文筆不好、文獻探討不足,而不敢去申請。可是如果你看我的計劃書,也會發現我寫得其實也很不成熟。不成熟又如何呢?畢竟我們都還是學生啊,學生就是擁有不成熟的權力。

即使是不成熟的文筆,評審老師依然可以找出你的論文價值。但是如果不去申請的話,那就連這個機會都沒有囉。總之加油吧,祝各位學弟妹都能順利上榜。

(more...)

認知教學應用於閱讀學習 / Apply Cognitive Teaching On Reading

認知教學應用於閱讀學習 / Apply Cognitive Teaching On Reading

image

這是我個別研究的課程中提出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希望基於認知學派的觀點,以概念圖(concept map)的方式來評鑑閱讀學習成效。我藉此提出一套從閱讀過程中建構知識體系的閱讀方式。

This is my report in "Individual Study". Based on the cognitivism, I described a method that using concept map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ading. And I want to develop a annotation scaffold to help readers construct their knowledge.


參考書目 / Bibliography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 : 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

閱讀之認知教學設計 / Apply Cognitive Teaching On Reading

這份投影片先從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來看待閱讀學習,闡述我認為以認知學派看待閱讀學習的必要性。然後介紹用建構主義的方式來建構閱讀所學習的知識。而建構成果的知識體系,則可以概念圖的方式呈現。

至於閱讀過程中要如何建構知識體系,我提出了四階段的閱讀標註鷹架。學生透過四個階段鷹架的閱讀,將可以有效地深入思考文章與自身的知識,並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最後再提出合作式閱讀學習環境中利用協同過濾來設計輔助機制的方法。

數位學習與圖書資訊學的關係 / The Rel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And Library

講到這兒,我總覺得同學總是對我的報告興趣缺缺。許多圖資學的學生都覺得管好那堆館藏或是檔案就好。讀者要怎麼用,是他們的事。我對此不以為然。

讀者會來到圖書館取用資料會有著他們的需求與目的。了解讀者的需求,然後進一步幫助他們更快、更有效地取得他們要的資料,是圖書館員不斷努力的目標。

image

數位學習是一個改善圖書館的著手點。而且同樣都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式,數位學習有許多研究方法是值得圖資學效法的地方。我希望圖資的學生們不要侷限於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與框架,要找到令自己成長、也能夠帶動圖資界向前邁進的方向啊。


結論:看待研究的角度 / Conclusion: The Viewpoint Of Research

我提出希望用學習的角度來看待圖資學的這個論點,最近曾被兩個人否定。一個人認為圖資學只要把知識架構整理好,讀者自然能夠找到他們最想要的資料。至於他們是為何而找,找到之後要做什麼,那就不是館員需要去關心的範圍;另一個人則覺得我嘴上無毛,沒有實際教學經驗也不懂教學現場,竟然妄想一步跨到教育領域來做研究。

對我的指導老師──那位與其他圖資老師作法截然不同的老師來說,他自然有他的一套說詞與堅持。而對他底下的學生來說,也只要照著他的話來做,應該就能順利畢業。

不過,我沒有想這麼多。我只是在想,我要整理一個好用的讀書方法,分享給那些仍有無限可能性的孩子們。於是這樣子,我就能夠對得起,以前那位不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子讀書的自己了。

(more...)

師大圖資博士班筆試感想

師大圖資博士班筆試感想

image

隨著政大今年也成立了以檔案實務為賣點的博士班之後,圖資界的博士班已經有了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三所學校了。

我是三月中畢業,在一團焦頭爛額的事情中赫然決定要報考博士班。然而在搬家跟畢業的混亂中,準備備審資料、構思研究計畫是很麻煩的事情,而且報名費又貴(臺大2500元,師大跟政大都要筆試1500元+口試1500元),在一堆莫名其妙的考量之後,最後我只報了師大跟政大。

在師大博士班考試結束且放榜的現在,我想來聊聊筆試以及其他的一些感想。


師大圖資博班的筆試

師大筆試是在5月7日星期六舉行,而在前幾天,我才想到要去師大圖書館看一下考古題。先不論第一屆才成立的政大圖檔所並沒有考古題,臺大圖資系只有碩士班的考古題,博士班的找不到放在哪裡,師大的倒是每一屆都收錄在圖書館當中了,98年99年的考題都能夠直接讓人下載。

image

包含100年的考試在內,師大的筆試出題方式模式都很類似。大致上是三題,其中二題都是要閱讀指定附件中的英文論文或附圖,測驗你是否能夠讀懂論文或圖表的內涵。而有一題則是沒有附件,要你所知記憶中的知識來作答。三大題中又各自分成二到三個小題,而且分數分配相差很大,在短短的100分鐘內,作答時必須依據配分來規劃答案的份量。

就考試主題來看,98年考數位圖書館教育、搜尋引擎架構、後設資料Metadata與DC;99年考知識論、h-index、組織學研究;而今年100年是考美國國會圖書館員角色定位與書目世界、電子書與圖書館、社會網路分析。

閱讀型筆試

不知道是不是學校授課方向差異的關係,師大考試的內容與我在輔大、政大所學的內容有不少的差異。儘管如此,當我看完師大圖資博士班的考古題時,我卻感到非常地興奮且雀躍。因為考題設計的關係,有一部分的能力得仰賴考生的英文論文閱讀能力。不論是英文專有名詞的知識,還是圖書資訊論文架構的閱讀能力,還要考驗你在短暫的時間內將論文的內容歸納的能力。相反的,如果是不懂得閱讀論文、而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讀完再來答題,那肯定是無法在這100分鐘內寫完。

說來慚愧,我並不是很擅長記憶型的考試方式。如果考題正確答案是有六點,我通常只能背得三點,然後寫一些額外的看法,可是後者只會被評分老師扣分。因此,除非範圍很窄的傳統考試,不然大範圍、只想知道固定答案考試,我通常直接舉雙手投降了。

然而師大的考試不僅是要求記憶,也要求閱讀能力,從這個出題方式可以看得出來,師大要求的人才需要快速閱讀論文的能力,這也是身為博士班學生、研究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儘管考試議題更為刁鑽,但是卻能在閱讀論文中掌握端倪來答題,並不會直接讓人陷入一翻兩瞪眼、不知道就掰了的窘境。


系所取向反思

師大博士班的筆試跟我在大學的考試、研究所入學考試(當時我是推甄進來,這邊我就看過的他校考古題而已)相較之下可說是非常與眾不同,讓人強烈地可以感受到師大要求的是怎樣的學生。

在決定要考博士班之後,我就一直在想,到底一個系所想要的博士班,到底是怎樣的學生呢。系所到底是想要培養出一個圖書資訊學的教師?流通採編的館員?政策規劃的公務員?領導專案計畫的研究員?業界應用的技術人員?然而,這又跟研究所要求的人材究竟有何不同?

而各個系所取向,與我自身的目標──未來能夠將所學投入業界,從根本的產品來改善圖書館服務型態,支援前線館員服務廣大讀者──是否有何差別?

由於我在陳志銘老師底下學習,時常在聽陳老師對於博士班的願景。陳老師是資工領域的博士,儘管來到圖檔所之後,研究方向越來越偏社會科學,但對於博士班的規劃,仍然有濃濃的資工風格。「博士出來之後可以去帶領研發團隊」,儘管老師、或是資管的朋友們都這樣認為,但是在圖資這邊的人談到博士,到最後都是教書的教授。

如果當教授,可以有很好的研究環境、執行大型計劃、可以將理念與理想推廣到眾多的學生中,薪水、生活品質與社會地位又是相當的優渥──很多人都這樣說。不過,我總覺得這是一個需要累積更多經驗、對於各種事務有更深刻看法之後,才會想要來做的事情。

在目前我還想要學習更多知識。我想要學著撰寫期刊論文的發表,想要研究資料交換技術,想要應用學過的資料探勘到資訊系統上,想要學習更有生產力的系統開發技術,想要把未完成的碩士論文,好好地做到一個程度,然後留給後人。這些在我碩士都還沒做到的時候,我就從研究所畢業了。而這些遺憾,也造成了我想要繼續當個學生的一個原因。

回到現實層面來看,這樣子的想法與各系所所想要的人材──教師,應該是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未來缺少了什麼?

之前有老師問我這個問題,當時我並沒有回答的很好,但是日後這段日子裡,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至今仍找不到一個理想的答案,只是仍卡在實務與理論之間的矛盾。

圖書資訊學教育一直是一項實務取向的學門,而且綁定在圖書館機構、圖資系所機構上運行。在研究所中,我學習到了實務操作更高層次的理論知識,但是這是一種「馴服式的教學」,訓練一個能夠習慣在受限制環境中了解這個遊戲規則的操作人員。舉例來說,對於電子期刊作為數位館藏的管理策略,教學中是要學生在廠商的種種限制之下進行考量,而不是真正地「為讀者、為資訊服務與組織的形態」來規劃。彷彿「理論歸理論」,「實務歸實務」,這是兩碼子的事情。而理論融入實務,最直接的是幫助寫出一個漂亮的計劃書而已,至於服務到底能不能真的這樣做,那要看經費、看廠商能力、看有沒有來自澳洲的讀者

圖書資訊學的理想很大,將資訊以更便捷的方式傳遞到使用者的手上,這是大家的終極目標。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從各項細節進行研究,需要有負責實務開發的技術,需要有應用這些技術的人員。但現在的圖資教育到底要培養的,是哪方面的人材?

感覺上,目前圖資指的「實務」是指前線應用技術的館員。很多館員會認為自己「被技術拉著鼻子跑」、「被廠商限制的要死不活(然後怪罪政府沒立法規範)」,那為何不跳脫出這個框架,思考如何將學界知識與業界經驗結合,促進圖書館與出版商健全的合作關係呢?

不,老實說,其實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指摘別人。我沒有深入了解實務前線的人們需要的是什麼,也不夠認識圖書館與業界、實務與技術之間的差距,所以我認為要我談什麼圖書資訊學教育未來的方向的,我還是不夠格。

我沒有這麼大的理想與抱負,現在的我,只想在這個領域做些小小的貢獻(包括寫寫blog),做得起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學習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我想要的踏實人生吧。


結語

以前我就說過,與其對大方向泛泛而論的抱怨,我比較喜歡談談怎麼利用社會網路分析辯識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的這種踏實研究的方法。

不要抱怨,默默耕耘吧。

(more...)

國中圖找論文一遊記錄

國中圖找論文一遊記錄

CameraZOOM-20110403135829 我的論文在書架

在千鈞一髮之際畢業,趕上國立臺中圖書館(簡稱國中圖)的契約之後,我也終於回到臺中老家了。

很久沒有回到臺中逛逛了,趁著清明假期我走訪了幾個臺中的點,其中一個就是回到國中圖去參觀。

國中圖的外觀看起來沒啥改變,不過裡面似乎變了很多。我兩年之前來參觀的時候,國中圖裡面還在整修貼書標、大幅度地整架。那時館內一大部分都像是工地一樣地圍了起來,現在就變正常囉。

除此之外,國中圖裡面似乎也改了很多地方。我就一邊零碎地記錄一下所看到的國中圖服務吧。

自助式借還書系統

CameraZOOM-20110403133045 全新的自助式借還書系統

自從國中圖將傳統條碼加上了RFID標籤之後,自助式借還書系統也跟著更新了,這跟兩年前我看到的機型是不一樣的。這臺全白的新機型很漂亮,非常有未來科技感。我並沒有實際上真的借本書來看看(借書證放在家裡沒帶出來),不過看旁邊不少讀者都可以自己操作,而且操作的手續也真的很簡單。另外該系統還能叫出操作指引的示範影片來播放,也是很好用的。


數位互動區

一樓走到底原本是資訊檢索室之類的公用電腦處,不知何時已經改成了「數位互動區」跟「美國資料中心」。後者是擺一堆美國文化跟留學資訊的館藏,前者就比較有趣,有著許多像是科博館一樣的玩意兒。

數位互動區是集合了擴增實境與數位閱讀等新科技的體驗區。我看到有親子拿著像是Easy Book早期的小筆電在玩著電腦遊戲,其他附近還有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跟觸控螢幕數位閱讀的玩意兒。

AR標籤

因為學弟的論文在做AR的關係,所以我對AR還算是有點認識。國中圖數位互動區有個AR標籤的互動區,在站立位置面前有個攝影機,頭頂背後有個投影機,將攝影機看到的影像投到展示區前面(換句話說,也就是攝影機上方)。

CameraZOOM-20110403134749 AR的標籤 CameraZOOM-20110403134739 AR影片

觀眾只要拿著AR的標籤(上方左圖),擺在攝影機認得出來的位置,電腦會將攝影機接看到的標籤轉換成指定資料播放,例如國中圖的介紹影片(上方右圖),或是暴龍、天體的3D模型。互動的部份頂多就只有到播放,或是用手遮住標籤來切換影片,還沒辦法像是日本的AR模型一樣有這麼多互動。

上面是YouTube的「暴龍來了 - 國立台中圖書館擴充實境(Augmented Reality) 互動體驗區」操作影片,大致上就是這種感覺。稍微查詢了一下,這個是方碼科技的產品呢。我朋友第一個想到的是Love Plus的擴充實境,AR技術在電玩界也是一項令人期盼的新技術呢。

AR大富翁

另一個應該也算是AR應用的是大富翁遊戲。跟上面說的AR標籤互動區很像,只是這次不是用標籤來操控,而是用人站在指定位置、辨識影像是否有被遮蓋來操作。

遊戲一開始要先讓系統偵測有幾個人參與遊戲。雖然我只有一個人,但是系統不知為何判定為4人,於是我只好一人扮演4角開始遊戲。

CameraZOOM-20110403133348 大富翁

遊戲開始之後的畫面就像上面一樣,藍、紅、綠、橘四個小人偶代表四位玩家,玩家必須擲骰子決定小人偶的前進格數。擲骰子的方法是站在指定玩家的位置,蹲下再站起來,畫面上的骰子就會像是被玩家的頭頂出來一樣地擲出,然後顯示步數。

CameraZOOM-20110403133339 大富翁 蹲下

走到每一格都會有個機智問答,都是是非題,回答的方式也是用玩家身體來辨識,就像上圖一樣。如果玩家想要回答是「正確」,玩家就站著;如果玩家想要回答「錯誤」,就必須蹲下來。不知道是我站得離攝影機太近還是怎樣,就算我蹲下,還是不能達到「錯誤」的高度,結果每一題都只能回答「正確」。答對會獲得金錢,答錯就沒有。

一個人玩實在是很空虛,我一輪都沒玩完就離開了。

數位閱讀器

最讓我興奮的是有著許多各種數位閱讀器的數位閱讀區。這一區好像來到什麼3C展場一樣,桌子上百了五臺左右的電子書閱讀器,像是知名的Kindle、Kindle DX、Sony出的閱讀器,還有一些臺灣製作、沒聽過的牌子的閱讀器。

雖然在科技報導裡面看過很多次,但像這樣實際操作數位閱讀器是我第一次的體驗。這些閱讀器的共通特色是都是使用E Ink的顯示技術,俗稱電子墨水。這跟一般平板電腦使用的液晶螢幕有很大的不同,電量消耗非常低,而且是非主動發光體、因此能在太陽底下閱讀(Amazon製作了一個諷刺iPad在陽光下不能閱讀的廣告,顯然是主打的功能),但目前只能做到黑白顏色的顯示就是。

每台閱讀器都有各自的按鍵跟操作介面,不過不管是哪臺,操作起來都像是在用大型的電子翻譯機一樣。顯示是沒問題,並沒有想像中的清晰。E Ink會有奇特的淡出、淡入的換頁效果,一開始用起來很新奇,但每次都要等換頁的感覺就不是很流暢。而螢幕本身其實還是會反光,國中圖的檯燈一照就有一條白線,這應該是受限於螢幕還是很光滑的緣故。

另外有點必須要注意的是,許多臺閱讀器都有具備PDF跟Word檔案閱讀的功能,但是閱讀的時候都是一次顯示一頁為主,奇怪的是卻找不到放大與縮小的功能。PDF一次顯示一頁大小卻又不能放大,這樣文字顯示就太小、無法閱讀。不知道這是先天上的缺陷,還是我沒有找到這個功能。不過如果你也想買有PDF、Word支援的閱讀器的話,不妨注意一下是否有放大縮小的功能比較好。

展示區的閱讀器大多都有種被人使用已久的痕跡,而且有一臺閱讀器顯然已經是被玩壞,電源完全開不起來。閱讀器上面還會特別貼標籤,寫說這是非觸控螢幕、請不要按壓螢幕本身。一般來說都是觸控螢幕才會註明,但是看來時代在轉變,大家也越來越接受觸控操作了。

觸控電視

最後我回來看觸控電視,不過他被當做是大型的觸控螢幕來使用,主要展示國中圖典藏的電子書。

電子書的類型有三種。一種是PDF閱讀器,就真的是叫出PDF的閱讀器開啟PDF類型的電子書檔案,但是PDF閱讀器並沒有經過觸控介面最佳化的設計,用手指頭去拖曳右方捲軸來換頁的作法並不是很方便,特別是有些小朋友根本就搆不到這麼高的位置;第二種是Flash的介面,雖然這種自行設計的介面並不統一,有些在觸控介面上是挺好按,但是沒有統一,對使用者來說每次都是需要重新學習,製作電子書的時候也比較麻煩;第三種是網頁式,其實就是在網頁上播放Flash或是讓人用瀏覽器來閱讀,這個問題是放大縮小無法控制,操作上還是以滑鼠為主,而不是觸控的最佳化。

使用的時候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明明是看電視,但是卻要跟電腦螢幕一樣近的距離才能操控、閱讀,而且還必須站著來操作。這跟在家裡習慣用遙控器來操作電視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別。總覺得只是展示技術,但還不實用的感覺。那個電子書展示應該還是主要在電腦螢幕上使用的吧。


漫畫圖書區

CameraZOOM-20110403135502 漫畫區 - 複製

進入國中圖時,我注意到讀者借的圖書中居然出現了「漫畫書」。感覺上,有許多讀者一進來就是搭電梯前往七樓。不過似乎不是我的錯覺,七樓真的出現了漫畫圖書區。

七樓的漫畫圖書區有許多讀者在那邊看漫畫,讓我彷彿有種中崙漫畫圖書館的感覺。漫畫圖書區的書櫃與其他書櫃有很大的不同,獨立分成了「不外借區」與「外借區」。櫃子是固定的四層櫃,而且是以橫置與少數直置的方式來擺放,乍看之下實在是很亂。分類的方式是採作者分類,而不是一般租書店使用的出版社分類。看到少年漫畫與少女漫畫混雜擺在一起,感覺也是很奇怪。

漫畫圖書區的書本並不多,但是有些知名的漫畫都有典藏,像是義呆利航海王鋼之鍊金術師蜂蜜幸運草相聚一刻等等,有些甚至在不外借區跟外借區都各有一套,歡迎大家多多利用。


中部公共圖書館聯盟

2011-04-07_120333 ToREAD!首頁

不知何時,國中圖的館藏目錄查詢系統也改成了「中部公共圖書館聯盟」。這是結合了國中圖、國中圖黎明分館等共42座臺中公共圖書館的聯合館藏目錄,詳細的列表請看此網頁

2011-04-07_115715 ToREAD!

這次改用的系統叫做「ToREAD!」,對許久沒有接觸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我來說是一種新的系統。根據傳技的介紹,是以FRBR為核心,支援Marc格式架構的系統。在程式語言端是以Java、JSP為主,大型系統似乎還是以Java為主流啊。

2011-04-07_120205 ToREAD!留言

ToREAD!允許讀者給五等星的評分,也能留言評論,這就是未來館藏目錄在追求的Web 2.0功能吧。

另外我發現到有趣的一點是,早期大家叫圖書館的查詢目錄為「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但是國中圖管他叫做「WebPAC」,而像是不少圖書館也開始用WebPAC這個詞彙來取代原本的OPAC。這又是一個時代的改變啊。


我的論文:合作式閱讀標註之知識萃取機制研究

CameraZOOM-20110403135824 我的論文在書架

我在三月中繳交給國中圖獎助學金的10本論文,已經被編目上架囉。在WebPAC中已經可以找到其中的三本,一本在博碩士論文區,不能外借,其他兩本已經在架上,而且可以外借喔。

CameraZOOM-20110403141825 館藏章、書標

看到論文被貼上標籤、蓋上館藏章的樣子,忽然有種成就感。比起寫完之後放著沒人看的作品,還是要有機會給別人用,才會覺得寫得有價值吧。

我的論文的索書號為「020 7513」。被分類為「020」,也就是「圖書資訊學」的類型,實際上更接近於閱讀學習這塊,而跟「如何考試讀書」擺在一起。不過奇怪的是,附近卻沒有看到像是國中圖獎助的論文,不知道是被擺到哪邊去了?

雖然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論文,不過還是歡迎有需要的人多多借閱、多多使用囉!


結語

兩年之後再回到國中圖,館內變得好多。感覺上就是很有活力,不斷地蓬勃發展,這對圖書館來說是件好事。

IMAG0330 國中圖新館建設中

同樣的我也非常期待國中圖新館之後的樣貌,不過年初跑去看的時候還在鋼筋水泥就是了。

CameraZOOM-20110403132318 國中圖也能看到政大博班招生

附帶一題,政大博班招生的海報也能在國中圖看到囉,已經快要報名截止了呢。 (more...)

圖資界消息來源介紹: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

布丁布丁吃布丁

圖資界消息來源介紹: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

這是「布丁布丁吃?」系列問答最後一篇,是要跟大家聊聊圖資界常見的消息來源。其實本來只是要談談blog,但我發現我看的圖書館領域的blog真的不多,雖然有訂閱電子報,可是整體來說都不是很常看。

由於我慣於使用Google閱讀器來訂閱、管理提供RSS功能的blog,像是「Library Views圖書館觀點」、「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而傳統用e-mail寄的電子報,例如政大圖檔所電子報飛資得咱e報 (其實它有RSS功能)、或是國家圖書館電子報等,雖然有訂閱,但卻不太常看。

我在Google閱讀器訂閱的圖資Blog大部分都已經沒有在更新,或著是我並不是很感興趣、也不太推薦的內容。猶豫了好久,最後我只打算介紹兩個消息來源:Library Views圖書館觀點以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前者是個人blog、後者是學會電子報,就這兩個而已。


Library Views 圖書館觀點

image 

LV蒐集了他平常閱讀的圖書資訊界相關消息,並彙整張貼到「圖書館觀點」中。文章雖然沒有新聞報導寫得這麼正式,但LV收錄的圖資相關訊息都還挺有趣的。許多圖資人會在此交流、互動,包括想要訪談我的那位研究生不意外地也在此出沒。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

image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在臺灣圖資界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單位,每期電子報中會有圖資界活動訊息、徵稿公告、各系所論文與發表以及對圖資人來說最重要的工作訊息。儘管我不會詳細地去查看每一篇的內文,但是光看標題就可以獲益良多。

然而這是一個電子報,雖然他是用blog系統架設,但是並沒有任何可以跟讀者互動的功能,看起來純粹只是發佈消息之用,甚為可惜。


結語:缺乏互動

image這個題目跟原本訪談要問的問題已經相去甚遠,我在猜想訪談之所以想要問「blog」的原因,是想知道我在其他blog上跟別人的互動。很遺憾的,目前的我並沒有主動與別人互動的打算,這也表現在「布丁布丁吃?」的側欄幾乎沒有一般blog常見的一堆串連貼紙或是相關連結上。(儘管這一部分原因在於避免網頁讀取速度過慢)

一開始架設blog時,我的確是有蒐集相關資訊來源、整理在「布丁布丁吃?」的打算,就像是Library Views右方的「中文圖資部落格」(如右圖)。但是由於種種緣故,老實說,我正在研究的東西與圖書館漸行漸遠,而且某些方面來說感到厭倦,也懶得別人互動。

在讀書的這段過程中,總是會聽到有些人熱血沸騰地發表挑戰圖書館傳統的意見,像現在潮流應該是看到「iPad」就會大聲驚呼「圖資界革命新世代來臨」、「電子書即將取代紙本載體、大學圖書館何去何從」之類的議題。不過,大部分的人也都只是講一講,提出一個「這個好像很有趣」的意見,然後「希望有個人會來做」,僅此而已。

我覺得能夠有想法、點子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但是目前的我更需要的是能夠將這些點子付諸實現的技能。我比較喜歡當個學習怎麼做、規劃一個確實可以點子完成的人,而不是個「只負責提出意見」而藉此認為自己地位高尚的人而已。

換句話說,比起天馬行空的「劃時代革命新點子」,我還比較喜歡跟人聊聊很基本的技術、計畫規劃、研究設計等問題,才有那種能讓夢想成真的踏實感。不過這種互動通常也只會在我跟老師meeting時,或是正式的論文研討會上才看得到就是。

話說回來,「結語為什麼會比正文還要長啊」會為這種小事吐槽的你就是太過認真啦。總之,總算寫完了,交差了事!

(more...)

圖書館事業服務─2009青年論壇

圖書館事業服務─2009青年論壇

20090606 圖資青年論壇 與談人名牌

2009年6月6日,一群圖資部落客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2009年青年論壇,而我被點名,上台當了個與談人,跟大家談談「找尋技術新浪潮」這回事。

這個青年論壇是當時各校輪流舉辦的巡迴場中的最終場,也是最盛大的一場。老實說,當時忙於教育部計畫的我,幾乎完全沒有參與青年論壇的打算。但最後還是被點名了,這個謎底至今仍沒人告訴我答案。

我的場次是下午的「技術新浪潮——傳統再感動」,與部落格觀察創辦人洪進吉、中研院陳亞寧老師、師大圖書館謝順宏大師兄一同上台,以這個主題各自報告。

我報告的主題是「標註應用於數位典藏」,也只不過是把我論文講標註的一些相關應用拿出來講一講。而且因為時間不多,也沒講得多詳細。儘管如此,這個主題的決定讓我猶豫了好一段時間。

這篇帶有濃厚諷刺意味的投影片才是我原本想講的主題。我想要藉由諷刺現在研究生裹足於使用者研究的層次,等待別人開發技術、而無法做出創新研究。其中我提出的簡單例子,是我在2009年5月的時候,利用Plurk機器人進行參考服務的想法。我提出來給學弟妹作為論文題目的參考,可惜沒人採用。而過了不久,Plurk機器人大紅大紫,可見我當時預測的準確性。


整個青年論壇的活動其實我不是覺得很完美。與其說是第一屆,不如說來的聽眾不太青年、台上有些主題也太過青年。

「想要高談闊論自己的想法是不錯,但我寧願選擇默默地創作、研發,然後再來對我的成品高談闊論。」這是我對2009青年論壇的最大感想。其他想法太過零碎也不值得一提,就這樣吧。

(more...)

數位典藏開放檢索服務的應用與探討 ——以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為例

布丁布丁吃布丁

數位典藏開放檢索服務的應用與探討 ——以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為例

前言

數位典藏系統能藉由網際網路的便利性,讓使用者在家裏即可透過網路欣賞、瀏覽典藏的數位化內容。但是數位典藏系統的內容往往只能限定在該系統本身上進行查詢使用,而在權限控管限制了使用者的取用行為,難以進行更進一步的應用與研究。

對於習慣於Web 2.0環境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會傾向於能夠將數位典藏的資源整合進自己習慣的工作環境底下;對於想要應用數位典藏資源進行研究的學者來說,他們會希望可以用統一、標準的規範來取用,並將數位典藏的內容整合到他們研究的系統當中;從圖書館的資源整合角度來看,圖書館會傾向於使用唯一的查詢介面,即能對於包含數位典藏在內的多種系統進行檢索,並取得、展示檢索之後的結果。

為了滿足以上的需求,數位典藏需要一種標準且全面的開放服務,以支援更深層的應用。

Z39.50的發展現況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當中盛行的統一檢索標準是Z39.50。Z39.50是美國圖書館為了實現連結系統計畫(LSP)而發展,用來定義電腦之間的資訊檢索,透過規範查詢格式、簡化檢索過程,實現不同資訊系統之間的資料交流。Z39.50被NISO和ISO先後採納,多於圖書館領域內廣泛採用。

雖然Z39.50標準提供了檢索完整的功能,但是現今網際網路的環境底下卻不常看見Z39.50的應用。主要原因有幾點:一、Z39.50是基於ISO的OSI參考模型的通訊標準,並不是實做在網際網路的TCP/IP架構上,造成無法在網際網路上直接使用Z39.50,大大地降低了資料互通性的效率;二、Z39.50過於複雜,各個系統實做Z39.50的程度參差不齊,反而導致實際操作上有所侷限,難以發揮Z39.50在資料交換上的優點。

為了使Z39.50能夠在目前的網路環境中繼續發展,ZIG(Z39.50 Implementers Group)在2001年的會議上提出了建立ZING(Z39.50 International Next Generation)的。ZING作為新一代的Z39.50,在原有Z39.50的基礎上降低實做的門檻,擴大Z39.50的應用領域,以新的標準整合不同網路資源的檢索。

實際上,ZING是由許多不同目的的實驗性計畫所組成,其中SRW/SRU與CQL是其中有著緊密合作關係的幾個實驗。

SRU的發展與現況

SRU(Search Retrieve via URL)是一個以XML編碼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檢索用通訊協定,使用檢索用標準規範CQL(Contextual Query Language, 另有說法是Common Query Language)。SRU由Z39.50發展而成,在TCP/IP的架構上規範了檢索命令與查詢結果的格式。具體來說,SRU將查詢參數包含在URL(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當中,即能對支援SRU的伺服器進行查詢,並取得以XML編碼的結果,運作架構如圖1。

image

圖 1 SRU的運作模式

SRU是由美國國會圖書館負責維護管理,2004年2月發佈了SRU 1.1版本,目前已經進展到1.2版本(Library of Congress, 2004)。SRU通常會與SRW(Search Retrieve via Web)同時提到,後者是基於HTTP Request的POST方式,遵循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通訊協定,根據Web Service規範把查詢請求封裝成SOAP包,並按照SOAP資料交換機制完成資料傳遞。SRU跟SRW查詢結果均採用有著標準規範的XML編碼,以方便查詢者進行資料處理。

SRU的網路服務定義了三種基本的操作方法:

(1) Explain方法:使用者端可用此方法取得SRU網路服務的相關資訊,包括伺服器的資料、資料庫狀態、索引字段列表,metadata標準以及相關參數的預設值等資訊。第三方軟體可以依此自動配置本身系統的檢索設定,以整合提供SRU服務的伺服器。

(2) searchRetrieve方法:這是SRU服務的主要核心,可對提供SRU服務的伺服器中的資料庫進行檢索,並回傳結果集。SRU檢索規範中使用的CQL語法,必需要支援最完整的2級功能,當中必須支援欄位限制、布林邏輯以及回報語法錯誤訊息。回傳的檢索結果集必須是有結構的文字檔案,或著是以DC、MARC 21 XML Schema、MODS(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等標準描述的XML檔案。

(3) Scan方法:使用此方法可以回傳網路資料庫索引中包含各個關鍵詞及出現的機率,幫助使用者確定資料庫收錄的主題範圍,進而選擇適當的關鍵詞進行檢索。

在SRU計畫網站上註冊的SRU服務提供者已經有86個(2006),包含了美國國會圖書館(2004)、OCLC、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國際上有影響的圖書館、資訊服務機構。研究SRU新型態服務模式也成為另一種熱門趨勢,其中以歐洲圖書館TEL(The European Library)最具有代表性,它透過SRU通訊協定將歐洲各國國家圖書館相關服務結合起來,並開發一個可以嵌入到使用者工作環境或網頁的迷你檢索工具(Mini Searchbox),讓使用者可以在統一介面裡面檢索歐洲各國國家圖書館的資源,實際應用到Blog上的情況如圖2。

image

圖 2 嵌入到Blog中的歐洲圖書館的迷你檢索工具

在SRU的研究計畫之中開發出相當多支援的軟體,例如INDEX DATA的YAZ Proxy、OCLC Research的Open Source SRW/U Server、CQL-Ruby等等,都是以開放原始碼的方式供人免費取用。其中Open Source SRW/U Server是以跨平台的JAVA開發而成,並且支援MIT與HP開發的機構典藏系統DSpace。

SRU searchRetrieve實作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在2007年建置了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以DSpace機構典藏系統修改而成數位圖書館,典藏臺灣近百年來圖書館與圖書資訊領域的數位化資料。

日前在該系統的進階檢索中,也提供了SRU的searchRetrieve方法的檢索功能。使用者只要在進階檢索欄位裡面設定好檢索條件,下方會自動產生相對應的SRU檢索語法,系統運作介面如圖3,而產生出來的URL如圖4。

image

圖 3 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進階檢索介面的SRU功能

http://tlh.lias.nccu.edu.tw:8080/dspace/sru-search?operation=searchRetrieve&version=1.1&query=ANY%3D%22library%22&startRecord=1&maximumRecords=10

圖 4 SRU檢索指令以URL呈現

圖4的檢索指令當中輸入的參數如下:要求檢索的operation參數、SRU版本的version參數、CQL檢索語法再以URI編碼的query參數、設定檢索起點紀錄的startRecord參數、設定最大回傳筆數的maximumRecord參數。目前該系統的CQL僅支援到欄位檢索與布林邏輯的1級功能,尚未達到解析CQL並回傳錯誤訊息的2級完整功能。

最後的檢索訊息回傳結果以XML編碼,檢索結果的資料以Dublin Core呈現,節錄如圖5。

<searchRetrieveResponse>

<version>1.1</version>

<numberOfRecords>43</numberOfRecords>

<records>

<record>

<recordSchema>info:srw/schema/1/dc-v1.1</recordSchema>

<recordPacking>xml</recordPacking>

<recordData>

<srw_dc:dc>

<title>台北市立圖書館推廣活動彙編93年度</title>

<creator>台北市立圖書館</creator>

<type>出版品</type>

<publisher>台北市立圖書館</publisher>

<date>9 Jun 2008 13:17:47 GMT</date>

<language>中文</language>

<description>

北市圖為提升推廣活動的品質與成效,彙集該館舉辦推廣活動的經驗和紀錄,編印成冊,期使各界瞭解北市圖辦理各項活動的用心、努力與理念,並作為日後各分館設計推廣活動及各公共圖書館館際交流活動辦理經驗的參考。

</description>

<subject>台北市立圖書館</subject>

<subject>出版品</subject>

<subject>推廣活動彙編</subject> <identifier>http://tlh.lias.nccu.edu.tw:8080/dspace/handle/lias/1104</identifier>

</srw_dc:dc>

</recordData>

</record>

<searchRetrieveResponse>

圖 5 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SRU檢索結果

SRU的應用探討

基於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提供了SRU開放檢索服務,許多利用該系統資源進行應用的研究,便能夠進行更進一步的利用。

以陳佳琪(2008)正在進行的「數位圖書館資源支援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研究:以台灣百年數位圖書館為例」來說,該研究者以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典藏的數位資源為教材,評估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知識對於學習成效的差異,系統畫面如圖6。由於當時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尚未開放服務,因此實驗進行中學生只能到該系統進行瀏覽、檢視,研究者也無法對於系統內的典藏物件隨意操作、重整,而更接近自己的研究目的。

image

圖 6 數位圖書館資源支援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研究的數位學習系統 (陳佳琪,2008)

藉由SRU開放的檢索服務,研究者將可以依照SRU規範設計檢索產生器與檢索結果分析器,依照研究自己的需求對於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發出請求,然後將回傳的資料進行分析、重新再利用,將整個流程整合到該研究的系統當中。研究者可以確保受驗者的學習過程,提昇實驗控制的成效。整體的架構圖如圖7。

圖 7 藉由SRU開放服務改進研究過程的概念架構

結語

國內的數位典藏重點仍以瀏覽、展示居多,較少考慮到開放服務提供第三方再利用,封閉的系統架構拘束了內容資源的應用發展。SRU提供設計網路開放的一種標準規範參考,具有容易實作、符合主流環境等等的優點。配合各種開放原始碼的工具一起使用,更能夠輕易地開發出支援SRU的網路服務。目前的數位典藏仍沒有完全善用網路環境的優勢,而利用SRU建立開放服務,強調數位典藏作為資源提供中心的地位,將可為數位典藏帶來全新的應用模式。

參考文獻

  1. Chick Markley. CQL-Ruby. http://www.oclc.org/research/software/srw/ (最終更新:2008/4/16)
  2. CQL: the Contextual Query Language: Specifications (SRU: Search/Retrieval via URL, Standards,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www.loc.gov/standards/sru/specs/cql.html (2008/6/18)
  3. Eric Lease Morgan (2004)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earch/Retrieve URL Service (SRU). Ariadne, issue 40, july 2004. http://www.ariadne.ac.uk/issue40/morgan/ (2008/6/22)
  4. Eric Lease Morgan (2006). What is SRW/U? TechEssence.Info. http://techessence.info/node/48 (2008/6/22)
  5. Index Data. YAZ Proxy. http://www.indexdata.dk/support/ (2008/6/18)
  6. Library of Congress. LC Z39.50/SRW/SRU Server Configuration Guidelines. http://lcweb.loc.gov/z3950/lcserver.html (最終更新:2004/8/4)
  7. Library of Congress. MARC 21 XML Schema. http://www.loc.gov/standards/marcxml/ (最終更新:2007/12/14)
  8. Library of Congress. 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 MODS. http://www.loc.gov/standards/mods/ (最終更新:2008/1/24)
  9. MIT and HP. DSpace. http://www.dspace.org (2008/6/18)
  10. OCLC Research. SRW/U [OCLC - Software]. http://www.oclc.org/research/software/srw/ (最終更新:2008/6/14)
  11. Oxford Journals. Help Search. http://www.oxfordjournals.org/help/techinfo/search.html#sru (2008/6/18)
  12. Rob Sanderson (2007). SRW and CQL.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http://www.loc.gov:8081/standards/sru/pdf/robcql.pdf (2008/6/22)
  13. SRU: Search/Retrieval via URL -- SRU, CQL and ZeeRex (Standards,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www.loc.gov/standards/sru/ (2008/6/18)
  14. SRU: Search/Retrieval via URL, Standards, Library of Congress . Registered Participants: SRU Implementors Group Meeting, March 1-2, 2006. http://www.loc.gov/standards/sru/march06-meeting/registered.html (最終更新:2006/3/1)
  15. The European Library - v1.6. http://www.theeuropeanlibrary.org/portal/index.html (2008/6/18)
  16. Theo van Veen, Koninklijke Bibliotheek and Bill Oldroyd (2004). Search and Retrieval in The European Library: A New Approach. British Library. http://www.dlib.org/dlib/february04/vanveen/02vanveen.html (2008/6/22)
  17. University of Toronto. SRU explain method. http://ibridge.library.utoronto.ca:2200/unicorn?operation=explain&version=1.1 (2008/6/18)
  18. Xiaorong Xiang and Eric Lease Morgan (2005). Exploiting "Light-weight" Protocols and Open Source Tools to Implement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an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D-Lib Magazine, October 2005. http://www.dlib.org/dlib/october05/morgan/10morgan.html (2008/6/22)
  19. 李春旺、王小梅、王昉、張智雄(2007)。基於SRU的集成服務平臺設計與實現。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7年10期。
  20. 李聰、胡偉(2006)。SRW的發展和現況分析。晉圖學刊,2006年02期
  21.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http://tlh.lias.nccu.edu.tw/ (最終更新:2008/6/15)
  22. 陳佳琪(2008)。數位圖書館資源支援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研究:以台灣百年數位圖書館為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2008。(2008/6/18之前仍未結案)
(more...)

資策會資料中心2008年知識服務3.0—主動、互動、感動感想

布丁布丁吃布丁

資策會資料中心2008年知識服務3.0—主動、互動、感動感想

image 

2008年11月21日,資策會資料中心舉辦了分享會「2008年知識服務3.0-主動、互動、感動」報告資料中心的實務經驗。

由於這場分享會還是著重在於實務分享,所以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資策會資料中心是個怎麼樣的單位。

2008-11-21-072

資料中心是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當中的專門圖書館,館藏以產業市場研究報告、資通訊產業新聞資料、名錄指南年鑑統計資料等為主,提供資策會員工及對ICT產業資料有需求之產學研界人士使用。

資料中心導覽——關於我們裡面如此介紹著:

當您踏入台灣最具規模的資訊產業專門圖書館--資訊資料服務中心、面對琳瑯滿目的參考資料和巿場報告時,該如何找到所需的資料呢?除了親切的館員隨時充當您的導遊外,還可以借由本網頁的導覽,儘快取得您想要的資料

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16號9樓的資料中心儘管只有一層樓的空間,在分享會當中介紹的各種服務,卻是相當地精緻、貼近需求。


讓我們回到分享會「2008年知識服務3.0-主動、互動、感動」本身。

本次分享會共有三個講次,除了投影片十分精美之外,投影片用詞也相當偏向商業界,而非圖書館界,例如將讀者稱為「客戶」。

一開始由陳秀霞經理談談資料中心對於知識服務加值創新經營模式的看法。當中提到知識服務應與顧客整體需求整合,而顧客有三種類型的需求:「說得出來」、「說不出來」以及「不想說」,說不出來的例子有如「員工幫主管詢問問題,但員工也不知道主管真正想問的是什麼」;面對「不想說」的需求,陳經理提倡我們應以「感動」來取得客戶的信任,才能得知客戶真正的需求。

然後提到資料中新的組織創新,從人年至人月的mash up模式,館員從「等工作」到變成「搶工作」來作,著實讓人眼睛一亮。企業化的管理方式,讓資料中心的組織架構與以往在課堂中學習的圖書館組織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再來陳經理繼續分享資料中心運用網路資源進行資通訊國家年鑑編撰的案例,用以探討圖書館員新角色與新能力。專案進行中有著專案溝通平台、設計良好的專案執行方法、運作流程,讓館員在執行日常業務時,也能夠抽身專注於專案製作中。

最後一張投影片提出了圖書館員的新能力——專案服務(顧問服務),具體舉例了六種服務:「專案管理」、「資訊需求分析」、「科技運用」、「免費資源掌握與利用」、「資料判讀與分析」、「資料整理與呈現」。雖然這些能力似乎在傳統的參考館員業務當中看到過,但在這六種新能力當中,圖書館員已經由被動等待服務機會,變成主動提供專業服務。

「我本來想問說,館員們本身就有日常業務要忙了,現在還要接這個專案,不會吃不消嗎?」張淳淳老師在最後的Q&A自問自答:「但後來想到你們是採用人月工作計時制,這樣工作量能夠平均分配,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最後由林華雯館員分享八個名為「關懷故事」,但在我看來,這卻是相當切中讀者需求的「推廣服務」。這八個關懷故事各別為:

  1. 解決客戶忙碌的問題:部門巡迴
  2. 解決計畫需求及個別問題:部門駐點
  3. 解決沒時間臨櫃借還書的問題:公文車傳送
  4. 解決資源活化的問題:跨部門專案書刊借調
  5. 解決個人專屬資訊的需求:熱門專題服務 (E-mail專題選粹)
  6. 解決蒐集資料耗時的問題:專題Blog建置
  7. 解決短時間內吸收外文新知的問題:You should know (三分鐘精華簡報)
  8. 會外讀者:資策會 資料中心之友

資料中心的服務明確地以資策會同仁為對象設計,硬體面有巡迴駐點、公文車流通,軟體面有專題選粹、專題Blog、精華簡報,難以置信的是,這些皆是由資料中心不到十位館員所提供的服務。專門圖書館的服務竟能如此精深,讓我大開眼界。


短短一個早上,讓人獲益良多。也看到了輔大的同學及老師們,而Q&A綜合座談時間也是由老師們出盡鋒頭,黃元鶴老師搶著提問,還補了句「先讓老師問,學生晚一點」,讓人會心一笑。張淳淳老師幫我把疑惑問了出來,一揭資料中心製作國家年鑑背後想法與未來發展。


2008-11-21-074

分享會之後,我們也去了九樓的資料中心逛了逛,接下來就閒聊一下看到的東西吧。

2008-11-21-071

一進門就看到資策會的歷史,資料中心也有部份負擔起會史館的任務。流線型設計跟燈光能感受到資料中心營造的設計感魅力。

2008-11-21-070

中間是諮詢服務台,圓弧型的設計擺脫了傳統方方正正櫃台的嚴肅感。

image

從資料中新館藏資源配置圖可以看到,諮詢服務台並不是靠牆、角落,或是死守門口看看有沒有人偷書,而是真的擺在資料中心的中間,以便觀察任何需要服務的讀者。

2008-11-21-069

每到一個圖書館都不免俗地觀察一下該館的分類法。資料中心採用杜威十進分類系統(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跟大多數圖書館不同的是,館藏集中在社會學、語言、科技(應用科學)等較為實用取向的分類,總類中還特別強調「電腦科學」、「系統程式」、「人工智慧」等分類,而其他地方常見的8、9在此反而不多。

2008-11-21-064

圖書書標上的索書號也很特別,除了原本的「分類號」、「作者號」之外,還多了「出版年」。我想可能是因為技術的書籍注重新穎性,在書標上即可看到出版年份,這設計實在很貼心。

2008-11-21-067 

看起來很有設計感,但應該不太想久坐的公用電腦查詢處。中間擺放期刊的書架上寫著「資訊神經元」,不知道有沒有特別的涵義?

2008-11-21-068

超厚的資策會出版品,滿滿的資料都是寶藏,相當具有商業氣息啊!

2008-11-21-073

最後離開前再來拍一下這個還書箱,剛剛才寫完國中圖的自動還書分類系統,現在再回來看看這個還書箱,會不會有種比較熟悉的感覺呢?


不知不覺又寫了好久,其實我一開始真的只是想把在資料中心拍的照片介紹一下而已,就順手也把分享會感想寫一寫了。

繼續整理電腦吧

(more...)

幹麼要整合?圖書館的資源,就是要開放服務

幹麼要整合?圖書館的資源,就是要開放服務

image

2008年6月6日,製造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傳技公司在台大舉辦「國際圖書館自動化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研討會。其實我只有聽到最後的2.5場,而且似乎受到熱烈歡迎,研討會論文集都已經拿不到了。在這邊我要稱讚一下傳技公司,在研討會離開的時候他留下了像我這種有報名卻拿不到資料的名單,然後之後在網站當中開放了講義下載,並通知我們可以去使用,真的很貼心。(把PDF壓縮後提供下載也很貼心,不過其實用最普遍的zip壓縮即可,不要作成自己解壓縮的exe檔會比較好。)


在最後的演講場次中,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中興大學的詹麗萍老師的「整合性圖書館系統(ILS)整合了什麼? 」跟台大圖書館項潔館長的「From OPAC to OPAIR(Open Public Access Information Resources) 」,他們談到了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問題所在,而且是為人詬病已久的問題,並提出了可能的改進方向。

我試著把自己從中聽到的內容,簡短地詮釋一下,並提出我的想法:

詹老師有講到,所謂的整合性圖書館系統,是以圖書館主要處理的書目資料為中心,將流通、編目、線上公用目錄OPAC、採訪以及其他各種相關的功能都整合在一起的大系統。

到了現在,各種不同的資源、服務、應用都紛紛出現,使用者的需求已經超越了書目資料的本身,而圖書館為了滿足使用者需求,因此想要擴大了整合性圖書館系統要整合的東西,例如把電子期刊、數位典藏、機構典藏等等不同系統的資源整合進來。然而,勉強地增加功能,反而逐漸喪失了原本整合性的意義。

項潔館長對這種現象下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大致內容是:「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有他要做的事情,像是編目、流通、採訪;數位典藏也有他要做的事情,像是專用的metadata、權限控管、瀏覽播放等等。他們就像是飛機跟汽車,都是交通工具,可是在做的事情是大不相同,那幹麼要整合在一起?勉強整合在一起是可以,可是最後那奇形怪狀的東西不是很奇怪嗎?」

詹老師點出了傳統圖書館系統擅長跟不擅長之處,項潔館長的報告後半更是有趣,他以「能夠融入使用者工作環境的服務才是有用處的服務」為觀點,提出了OPAIR(Open Public Access Integreted Resources)的概念。

讓我引用一下項館長的投影片,用圖片應該更能夠讓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image

Google DesktopYahoo奇摩Widget工具讓你在桌面環境下就可以使用許多網路上的服務(有人說這種融合現有工作環境的服務叫做Web 3.0?),請仔細看看上面的這張圖,你會發現到這裡面居然可以查詢台大圖書館的資料

這種概念是一個好消息,表示我不需要再打開圖書館那不習慣(保守說法)的介面,而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工作場合(Windows桌面環境)下就可以使用圖書館服務。更有趣的看法是,今天我只是利用了不同的瀏覽器(可能只是IE或Google Desktop的差別)來取得圖書館的服務,但明天我將可以自己利用這個服務,來發展出更進一層的應用。


詹麗萍老師說得很對:「圖書館不一定是使用者找尋資料的起點,但我們要成為他們的終點。」而開放性的服務,正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往往希望把服務跟內容整合在一起,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自我束縛的錯誤概念。例如說我們要作一個參考服務的功能,裡面可能會用到讀者資料,所以要整合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當中才能做到,於是就會在資料結構跟對映資料欄位之類的一堆技術上問題裡面打轉。

今天如果有其他系統需要取用讀者資料,那麼又要再重複一次這個痛苦的過程。而且圖書館之外的人就更不用說了,圖書館這寶庫只能看不能拿來作研究、應用,這不僅是研究者的痛,更與圖書館開放資源的原則背道而馳!

同樣的問題,幹麼要整合?而且一個是服務,一個是資源提供與管理,他們做的事情根本就是不同層次的問題啊。

因此我們要把資源與服務「脫勾」(王梅玲老師的經典詞彙之一),資源提供就專心作資源提供的工作,服務就專心在服務的應用上。而連結他們兩者之間的工具,則需要一個統一標準的資料通訊規範。因為符合標準,所以才能讓更多人能夠進一步利用他,取得他,使用圖書館的內容。


寫到這邊,我要對於許多圖書館界的奇怪概念提出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麼我一定要用你圖書館的系統?」

圖書館界的人把Google視為大敵已經是常態。讀者往往喜歡用Google,而不喜歡用圖書館的OPAC,所以我們要「應用Web 2.0的概念,把讀者拉進圖書館來,讓讀者參與圖書館,在圖書館內部形成讀者社群」。我就很納悶,圖書館的功能應該是滿足使用者需求、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源,什麼時候變成非要讀者踏到你館內、使用你那不習慣(保守說法)的系統、讓你看到系統使用率上升才覺得是成功的這種扭曲觀念。

Google主要做的只是搜尋系統,而圖書館主要的任務還是在於資源提供中心,做好「讀者找尋資料的終點」(意思是你要的資料就在這邊啦)的工作。一個是服務、另一個是資源提供,兩者的目的不相衝突。如果圖書館系統做到開放服務,交給Google來作整合查詢的工能,這也何嘗不是好事?

老師會笑說Google查不到深層資料(資料庫內部的資料),我覺得諷刺的是,這問題不是Google能力差,而是根本上包括圖書館在內的資料庫就不開放給其他系統作整合的查詢。這種各自為政、各自獨立,說自己才是最好的圖書館系統,我認為這對讀者說來意義不大。讀者一點也不會在意你們系統做得如何,而只是想取得有用的資源,資料深不深層又如何?

總而言之,我希望圖書館能將館內資源提供更多開放服務。相信我,許多研究者跟網站服務作出來的延伸應用,絕對會比館員埋頭苦幹才做得出來的服務還有用得多。

(more...)

政大圖檔與布丁布丁吃?

政大圖檔與布丁布丁吃?

2008-05-23_233216

今天網路計量與探勘學術研討會到了溫達茂老師演講前,負責演講投影片設備的我跟著同學去跟溫老師確認他的投影片檔案是否正確。確認完之後,溫老師似乎是看到我掛在胸口的名牌,問我說:「你就是那個布丁?」我愣了一下,回答「對啊。」「我看過你的Blog。」溫老師笑著說。

然後到溫老師的演講時,我才知道溫老師的意思。


溫老師的講題「A L.I.S. Perspectives Looking Into Webometrics (圖資學門看網路計量)」中為我們介紹了網路計量與書目計量之間的關係,然後作了幾個Link Analysis(連結分析)的研究,第一個便是來看看到底有哪些網站連到政大圖檔所(NCCU LIAS),而且是非同個domain的網站。

當熟悉的「布丁布丁吃?」出現在溫老師的統計結果表格裡面時,真的是大大地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這位叫做布丁的同學為政大圖檔所貢獻很大啊!」溫老師如是說,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開這個Yahoo Site Explorer搜尋結果看看。除了受寵若驚之外,下意識地又想挖個地洞鑽進去,已經連續兩週都因為這種意外而出名了。


「你就是布丁嗎?我有看你的Blog喔。」

今天溫老師說了,前幾天來借器材的淡江學弟也說了,然後好像更早之前考研究所的考生也這樣說了。

「你的Blog被老師上課拿出來講耶。」

師大某吾友ONK說,之前期末報告做的Second Life被拿來當教材的樣子。

「就像布丁會把學習歷程放到Blog上這樣。」

連我老闆陳老師也這樣提到了Blog。老師忙著看paper之外還看了我不成熟的報告,還真是辛苦。


2008-05-24_010021

就如晚宴結束時陳老師對我說的,Blog「布丁布丁吃?」好像在我不知不覺的時候變得很有名?上圖的Google Analysis計算到5/22,好像看不太出來什麼改變,也許計算到今天之後再來看看,或許會多了很多新訪客也說不定喔?

附帶一題,原來每天都有一百多次造訪次數,原來不全都是搜尋引擎的Spider/Crawler啊。


話說回來,其實就算看得人變多了,好像也跟我打算寫什麼沒有關係。

「布丁布丁吃?」的任務是擺放可能會對大家有朝一日會用到的資源,像是為了慰勞舉辦研討會辛苦的同學們而寫的一些資訊計量學期末報告用的程式之類的東西。當然,還是會有很多錯誤的資訊(尤其是錯字)在裡面,這真的很難避免。寫的不好、不成熟的地方,就請大家多多指導指導囉。

(more...)

2008數位典藏國際會議 第一天

布丁布丁吃布丁

2008數位典藏國際會議 第一天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在2008年3月18日(二)到20日(四)舉辦了 數位典藏國際會議 。雖然說我們在報名截止日期之前知道這消息,但是要報名的時候,卻早就已經人滿截止了。一樣由於時間不足的緣故,我只參與了第一天上午的會議,議程如下:

  • 09:00-10:30 Opening Ceremony & Keynote Speech
  • 11:00-12:30 NDAP Overview Session

當天來到會場時,樓下會議廳已經客滿,只好移至樓上另一間簡報室旁聽,用遠端播放樓下看到的畫面,可惜畫面實在是很模糊。而且也無法聽到同步口譯,借了一台機器卻什麼也收不到。我們就連文件都沒拿到的情況下來聽這場國際(代表大家都講英文、投影片也都是英文)的會議。


第一場由Deanna B. Marcum開場的「Opening Ceremony & Keynote Speech」,講述了數位典藏帶來的好處、方向、作法。像是要挑選值得典藏的事物,確保一定權限之下,使用者可以取用、瀏覽,並能夠重回原件帶給人的感覺。

她也提到了一點:「more preservation, more $$$」,數位典藏除了提供學術研究作為基礎之外,還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機。

在演講的過程當中,她提到了相當多看起來像是數位典藏相關的網站,像是 Digital Preservation Network 、Preservation Amarican Creative (美國國會圖書館內)、 Digital Library FederatonCLOCKSS (出版者跟圖書館員非營利保存數位資料網站,用MediaWiki建成),可惜大部分的網站來不及紀錄,也再次讓我再次嚴重體認到英文聽力與閱讀速度太慢的弱點。

最後,她講到:「數位典藏需要國家人民共同累積知識,單一機構是難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緊接著下一場由Lewis Lancaster講解的「Digital Data in the Humanities」。他說台灣到處都是值得保存的人文相關資源,同時也提到幾個議題:lack of coding standard (缺乏Metadata共同標準)、No local preservation strategy (沒有保存的政策)、Lack of Interoperability (缺乏共同使用)。又提到Reference service as guide to overcome obstacles (參考服務有如指引人通過障礙賽跑),只是意義有點難以理解。

※ 經黃元鶴老師指正,「參考服務可做為一導引(或指引)去克服障礙」應該是比較貼切的翻譯

然後他提到建造數位圖書館,需要找到許多足以支撐的元件。他說用When, Why, Where來取代Named Time Periods,總稱為一個「Event (事件)」,下一代的搜尋引擎必定是基於「Event」,像是誰、時間、作了什麼事情,將所有元件整合起來而成為一個Event,這才是研究在做的事情。

圖書館員把館藏當成Objects(物件),而我們應該要將書籍的內容抽取出來,放入metadata,而成為「Event」。然後他舉例一個魚類的數位典藏,他說這是一個Event,不只是只有魚類的圖片,還包含了他在哪裡被拍照(catched,被捕捉?)等其他資訊,所以他是一個Event。

他接下來講到的搜尋引擎改良法,用一個簡單的循環鏈:S-A-B-C-D-C-B-A-L可以擷取出有意義的文字,但是作法光聽是難以理解的。


介紹台灣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的成果,主講者展示了一個鳥類叫聲與照片的播放平台,有點華麗到像是孩童讀物的感覺。後面陸續有許多台灣的研究者上來研講,提到數位典藏帶來的四種衝擊:文化、學術、社會-經濟、教育,以及多重數位應用加值的概念。

在「Initiating a Public Culture Network in Taiwan: Next Step for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Expansive Project(加入台灣公共文化網路:台灣數位典藏擴大計畫的下一步)」的議題中提到了「整合」、「擴大」、「品質」三循環。整合,意思是將不同的資料結合結合在一起,例如將蘭嶼、飛魚、達悟族等不同的資料結合成一個整合的知識。為了達到整合,需要整合六種不同的領域,像是生物與自然、文獻學等。擴大,就是公開整選計畫、民間典藏內容。而最後品質則是確保典藏物件具備一定的水準,就如許多研討會討論過品質上的問題,包括照片原件、metadata等設計。

接著「The Project of Academic and Social Promoti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Diigital archives & E-Learning (PASPA)」跟「Culture Heritage in the 21st Century: A New Paradgm for Collaboration」實在是難以理解,聽完之後就回所上繼續忙碌了。


上面這個就是英雄到二樓就無用武之地的口譯耳機,由於是使用紅外線傳輸(對,居然不是用無線電波),所以隔了一個天花板的二樓會議廳自然是接收不到。

由於最後幾乎是鴨子聽雷的狀況,我跟同學就聊起了「國際會議」這回事。通常冠上「國際」兩個字,代表著就是「英文演講」、「英文簡報」、「英文論文集」,這場會議還很貼心地提供了口譯機。但是奇怪的是,明明是發表我國的研究成果,來聽的也是我國的學者,我們卻要迎合外國人來用英文溝通,讓我好幾次想對著投影螢幕上的我國講者大喊:「阿鬼,你還是說中文吧!」

考量到現實的種種,其實外國學者也不僅只有來自英語國家,我們全部研究人員都只是在追求一種共通的交談語言,以便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英文只是工具,就跟禮儀一樣,是目前普遍的溝通方式而已。

不管怎麼說,每次去聽國際研討會,都還是只能嘆息聽力太差罷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