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具有 輔大圖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獲得了蘇諼教授清寒獎學金

布丁布丁吃布丁

獲得了蘇諼教授清寒獎學金

IMAG3831_BURST006
感謝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的肯定,我在去年年底時獲得了103年度蘇諼教授清寒優秀獎學金
在輔大圖資系唸書的時候,沒能有機會來上蘇諼老師的課,倒是在畢業之後受到了老師的幫助。這種彷彿一日為師、終身為師的聯繫,讓我對圖資領域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表示感激。
藉這個機會,我想在此緬懷蘇諼老師,回顧一下老師的生平與事蹟吧。
(more...)

英文導讀 Guided Reading on the Web

布丁布丁吃布丁

英文導讀 Guided Reading on the Web

image

我大學三年級是接下英文導讀的網站架設與維護工作。這是一個以PHP、MySQL組成的網站。當時該計畫是將英文導讀網站由外包公司設計,然後交貨到計畫,聘請工讀生來維護,我就是擔任這個工作。

課程典藏

image

英文導讀是一個數位多媒體課程典藏的網站。典藏內容以英文文章為主,能夠典藏靜態文字、影音、圖片等資料。

文章註解

image

在數位學習的支援上,除了基本的公告欄、討論區、留言板、線上辭典之外,學生還可以在文章每個段落撰寫標註、為每篇文章撰寫筆記,並彼此分享、觀摩。

初次碰觸大型系統

這是我第一次修改別人寫好的大型系統,而且其實該外包公司偷工減料不少,我的工作不僅僅只是維護,還額外地寫了許多功能進去,像是資料排序、搜尋、刪除與修改功能的補強。除此之外,我將phpMyAdmin整合英文導讀的計畫中,教導老師用更簡單的方式管理資料庫,並且將資料庫匯入、匯出的功能整合進英文導讀網站中,即使我離開了,接手的工讀生也能夠輕易地管理與備份網站。

後話

我在2007年大學畢業之後,該網站轉交其他工讀生維護。後來李老師也有幾次找我幫忙處理一些修正工作,不過目前似乎是沒有在使用中的樣子。

現在回頭看看這個網站,發現他有許多在數位學習上的用心。不僅課程教材提供了認知理解支援,讓學生不僅僅只有文字閱讀,還有圖片與語音等多媒體的輔助。註解與作業分享也是相當前瞻的功能,內涵了許多數位學習中值得深入探討議題呢。

(more...)

輔大圖資系系友與學生互動網

布丁布丁吃布丁

輔大圖資系系友與學生互動網

image

2007年的時候,我在輔大圖資系當工讀生,負責維護電腦教室、做做雜事。當時擔任系主任的林麗娟老師指示要架設一個新的系友與學生互動網,而要我來完成這個任務。


基於XOOPS的修改

image 
XOOPS的登入介面

當時我用XOOPS的CBB論壇功能來進行修改,網站中幾乎所有功能都是論壇的「一篇文章」。因此管理者基本上就是在撰寫論壇文章、修改論壇文章。對於當時還算挺盛行的CBB論壇來說,這種操作經驗應該是很容易讓人接受的。

特製的輪播照片與標語

image 為了顯示首頁中特殊的資料,包括輪播照片與標語,我為幾篇文章加入表格的限制,讓程式容易從文章定制的資料中擷取特定內容。

標語還利用跑馬燈的形式,讓字一個一個顯示出來。附帶一提,那個飄香的咖啡小圖示中,我切割了咖啡杯跟上面飄香的圖片,並利用背景圖示y軸移動來製作飄香的動畫……即使在AJAX盛行的現代中,這種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技術,也是我剛開始學習AJAX的一個初步成果呢。

被捨棄的XOOPS系網站

之後林主任又要我來改系網站,於是我又同樣地利用XOOPS來進行修改。由於有了系友網站的經驗,所以這次改起來更順了點。

image

改用Drupal來建置的輔大圖資系網站

即使如此,XOOPS的論壇終究只是XOOPS的論壇,而我那無可救藥的設計感也仍然是沒有任何長進,因此系網站大概在一年之後就不知不覺消失了,改成利用Drupal來建設起新的輔大圖資系網站。現在想要回去找找當時的網站也已經找不到了,連截圖都沒有留下,倍感遺憾。


小結

說真的,當時架好之後,其實我不是很敢跟別人說這是我架的──因為網站真的不太好看。所以之前的Blog似乎也都沒有提起這段過去,直到現在才拿出來講。

然而經過這些建置過程之後,還是學到了不少XOOPS跟Smarty樣板等PHP程設經驗。儘管當時並沒有設計模式的概念,所以學到的也都是相當枝微末節的小技巧,但是也算是第一次碰觸大型「完整」的系統吧。

不過,相較於後來新盛JoomlaDrupal內容管理系統來說,我覺得XOOPS還是頗難上手,甚至有人已經在預言XOOPS的倒閉了。看著現在所上老師還在教XOOPS架站,不禁有種淡淡的哀傷就是。

(more...)

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

布丁布丁吃布丁

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

image

題名: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

網址:http://pbl.lins.fju.edu.tw/news/


「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是輔仁大學林麗娟老師授課學習平台兼研究工具。這是一個以PHP與MySQL寫成的討論區系統,原始程式是由學長開發,而我接手維護。

這個討論區的功能相當基本,管理者可以設置多個討論群組,而學生就在各群組之中進行討論。原本僅能擺放純文字,我在此加上了回應、排序,也設計了自動辨識出http網址的分析器,豐富討論區的功能。林麗娟老師看中回應功能的研究價值,鼓勵我以「網路非同步互動引言機制之建置與分析」申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開啟了我的研究之路。

image

討論區的回應功能

之後我也設計了一個線上問卷調查系統,方便老師進行使用者問卷調查。該系統可以讓使用者填寫5點量表及開放式填答,管理者可以輕易地建置題目、設定問卷開放與關閉的期限。系統建置時,用了特殊的資料結構來記錄問卷的題目與順序。可惜網站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已經關閉,沒辦法記錄這個功能的樣貌。


由於之前在整理博士班推甄的文件,其中我介紹了幾個自己做過的系統。回頭來看看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在blog中好好介紹過他們的樣子,這個系統甚至已經不能連線了。甚是可惜。

因此藉此機會,我寫一下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介紹,為自己做個記錄。

(more...)

布丁的自我簡介(2010年版)

布丁的自我簡介(2010年版)

pudding(500px)
姓名 陳勇汀(ㄊㄧㄥ)
暱稱 布丁 (布丁布丁吃布丁)
e-mail puddingchen.35@gmail.com
專長 以網頁程式為主:JavaScript (jQuery)、CSSPHP,略懂Java跟JSP
對於網路伺服器管理、電腦維護也頗有心得。
興趣 找些有趣的系統功能或演算法來實作。

自我期許

研究所已經唸到第四年了,回首過往種種,還真是做了一堆其他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我一直不是以「畢業」為目標在念書,「學習」的成就才是驅動我的動力。而學習之後連帶的就是「分享」的行為,不僅是在「布丁布丁吃?」、在其他的期刊上,甚至我也跟老師一起寫書,將我所學得、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物,不斷地與大家分享,回饋給這個世界。

我很感激這個世界能讓我學習到各種知識,而今後我也會抱持著感激的心情,努力地將畢業論文做好而畢業。

學歷:該不會這輩子都是社會科系圖資人吧?

著作目錄

政大圖檔
  • Chih-Ming Chen;Yong-Ting Chen, 2010.09, "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y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DSpace Platform," The Electronic Library,.(SSCI) (本論著未刊登但已被接受)
  • 陳志銘;陳勇汀;林筱芳, 2010.07, "通識教育開放式課程數位典藏建置之研究," 大學圖書館,.(THCI)(本論著未刊登但已被接受)
  • Chih-Ming Chen and Yong-Ting Chen,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ing Annotation Tool for Supporting Effective Reading Learning," the 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 2009). (研討會論文)
  • 王梅玲, 蔡明月, 陳志銘, 柯雲娥, 蔡佳縈, 陳勇汀, 林怡甄, "台灣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建構之研究,"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4卷1期, 頁15-38, 2008.
  • 陳勇汀, "基於閱讀標註策略之知識萃取在支援數位學習上的應用研究", 第一屆圖資系所論文聯合發表暨觀摩研討會, 頁155-165, 2009.
輔大圖資

參與活動、計畫與成果

從最近發生的到最早發生的順序來撰寫。

DSpace開放源碼數位典藏系統建置理論與實務」專書撰寫(民國98年到99年)

這是我與陳志銘老師將在研究所鑽研DSpace,以及老師們教授數位典藏的課堂內容結合而成的一本結合理論與實務的DSpace專書。由陳志銘老師實驗室中老師、學生、助理們共同撰寫的努力成果。本書從理論、實務到案例研討,深入淺出完整介紹數位典藏系統建置所需的相關觀念與技術,為一本適合於數位典藏實作教學與有志於建置數位典藏系統之單位或個人專業用書。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內附一功能強大的開放源碼數位典藏系統DSpace-DLLL,可以利用虛擬機器方式架設於Microsoft Windows的作業系統環境中,安裝程序快速而簡單。DSpace-DLLL除了具備一般數位典藏系統所具有的典藏、搜尋功能外,主要功能特色在於可以依據典藏需求彈性的設計後設資料與規劃後設資料遞交工作流程;也具有支援高達四十幾種數位媒體格式的展示介面,可以針對目前常用的不同型態數位典藏內容進行線上展示,為建置數位典藏系統之絕佳利器。本書也針對如何修改DSpace-DLLL的使用者介面進行介紹,俾利讀者依據典藏內容展示需求,設計美觀之使用者介面。

本書預定民國99年9月底或10月初出版,希望能對有興趣學習數位典藏、DSpace系統的人有所幫助。撰寫本書的經過與心得我寫在「寫書初稿完成!」這一篇中,書中內容不斷校改之後,刪去部分章節與文章內容,是為小小的遺憾。

圖書館事業服務2009青年論壇與談人(民國98年)
20090606 圖資青年論壇 與談人名牌

2009年6月6日國圖服務年,一群年輕有為的圖資部落客、圖資學生、圖書館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齊聚一堂,為各校輪流舉辦的圖資青年論壇畫下句點。而我則是跟洪先生、陳老師、謝學長等人一同上台,以「技術新浪潮──傳統再感動」這個主題進行報告。我報告的題目是「標註應用於數位典藏」,簡短的投影片介紹各種標註相關應用,希望帶給圖書館一些新的應用面向。

國中圖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獲選(民國98年)

我在2008年底完成論文計劃書口試之後,馬上將計劃書修正,並寄去申請獎助國中圖博碩士論文,沒想到居然獲選了。評審的意見給了我的論文很大的信心,例如:「論文題目新穎、前衛,未來的研究成果對數位圖書資訊的應用將呈現新風貌。」在2009年三月時我前往國中圖簽訂獎助契約並接受採訪,期限是一年之內要完成學位論文,但可再多延期一年。而現今撰寫這段介紹的我已經經過當時的一年半以上了,真的能夠如期完成嗎?

教育部全國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 (民國97年到99年)

此為開發通識教材與教師資料的典藏計畫,陳志銘老師負責此計畫中技術部份的子計畫4,底下聘有多位助理,而身為兼任助理的我則是負責以DSpace為主的技術指導兼部分程式開發。

民國98年時我進入碩三時期,教育部計畫人事大為變更,走了舊人來了新人,與其他子計畫之間的合作也有許多變化。因為眼看當時的助理無法完成DSpace平台的計畫開發,我乾脆捲起袖子來撐起計畫的系統,並讓後半年的期中報告安然過關。

而後至民國99年,我決定開始專心於之前與老師決定的DSpace技術專書,指導助理們與實驗室的學弟妹一起來參與書本的各章節撰寫。撰寫專書的同時,我也將DSpace的相關技術回饋到教育部計畫當中,同時偶爾也作為DSpace技術顧問,回答DSpace的技術問題。

我的Blog上發佈了數篇關於DSpace的教學與開發的功能供人參考 (http://0rz.tw/5a4Uj),這些技術不僅與陳志銘老師、林筱芳助理一同發表在大學圖書館、民國99年底也要匯集成為DSpace的專書,請各位不吝指教。

政大圖檔所: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管理員 (民國96年到97年)

陳志銘老師所領導的實驗室在今年教育部計畫3台伺服器加入之前,伺服器數量多達9台。當時我跟學長負責維護這些伺服器及本所的電腦,除了實驗室佈線、器材管理、IP分配、電腦安裝重灌之外,對於Windows、Linux也略有心得,熟悉操作ApacheIISApache TomcatMySQLPostgreSQL(還不敢說熟)等網頁與資料庫伺服器,安裝並修改過XOOPSMediaWikiDSpace等系統,後來更將部份伺服器規劃虛擬化運作。實驗室的伺服器就跟我的玩具一樣親密。

政大圖檔所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九十七學年度「數位典藏實務與加值服務研習班」 (民國97年)

由於台灣百年圖書館史計畫的公開,DSpace的操作遂成為本所教學內容。不僅在王梅玲老師的技術服務課堂中讓學生們操作、上傳,更在暑假期間的研習班中開班授課,我在數位典藏系統與平台設計裡面擔任DSpace的操作與設定說明,授課內容請看數位典藏系統與平台設計—以DSPACE為例 (http://0rz.tw/1e4Sd)。

政大圖檔所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 (民國96年)

第一次參加具有數十人規模團隊的數位典藏計畫,我在陳志銘老師帶領之下從學長接手DSpace系統開發,對於初學Java&JSP的我來說修改得仍不是很成熟,但大部分功能修改已經不成問題。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在作為數位圖書館的功能有張敦媛學姐的標註功能(http://0rz.tw/e34Xs)跟SRU(Search and Retrieve via URL) (http://0rz.tw/5f4V2)開放查詢檢索的結果。技術服務期末報告就探討SRU對於數位典藏開放的議題

之後陳志銘老師與我將此系統加入了張敦媛學姊標註功能,並發表了「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ing Annotation Tool for Supporting Effective Reading Learning」跟「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y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DSpace Platform」兩篇期刊論文。書目請見上方的著作目錄。

輔大圖資林麗娟老師的國科會計畫 (民國92年到95年)
  • 民國92及93年,「資訊科技應用與創意教學專案 」(NSC 93-2511-S-030-001)
  • 民國93年,「資訊融入自然領域專題式學習」 (NSC 93-2520-S-030-001)
  • 民國94年,「由動機談討電腦人因網路互動學習」 (NSC 94-2520-S-030-002)
  • 民國95年,「網路學習知討論表現與不同個人特質分析」(NSC 95-2520-S-030-001)

image 大學二年級時林麗娟老師招攬我進實驗室,主要負責伺服器維護、系統架設與開發以及分析研究內容。這是我接觸網頁伺服器的開始,在此打下對於Linux、Apache、PHP等技術的基礎。在這些計畫當中,我投注心力最多的是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除了繼承學長的系統之外,還開發了網路線上問卷功能。

輔大圖資國科會95年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網路非同步互動引言機制之建置與分析」(民國95年)

clip_image002[1]

林麗娟老師建議我對於自己加上去的「互動引言功能」去探討其對學生非同步討論學習的影響,這是我第一次獨立進行研究。本研究使用了內容分析法、訪談法來得知此系統對於學生的影響,一邊做研究一邊跑去上研究所中邱子恆老師的質性研究課程,最後從質性與量化分析驗證互動引言機制的成效。

然而對於當時學術研究能力不足的我來說,本研究不盡如人意,但卻也成為我後來的苦膽,時時提醒我不可再犯當時的研究失誤。


相隔兩年以來的自我簡介更新,這次加入了一些著作目錄與參與計畫的經驗,也算是作為自己這幾年來的一個回顧。2008年舊版的自我簡介請看這篇。那麼就請大家多多指教囉。

(more...)

輔仁大學2010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第一天感想

布丁布丁吃布丁

輔仁大學2010圖書館與資訊社會研討會第一天感想

  •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輔仁大學圖書館
  • 會議日期:99年5月6日(四)〜99年5月7日(五)
  •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會議廳
  • 會議主旨:研討會的目的在於藉由多元化知識的角度探討圖書資訊相關之理論、研究、開發與實務,讓與會人士能夠在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務、管理與服務、不同科技在圖書資訊經營、服務與開發設計相關議題上,進行知識的交流與學術的對話。
  • 議程網址

輔大圖資自從林麗娟老師開始創立了這個活動開始,我也就當作每年回娘家一樣,回去看看大家,順便從研討會中吸收點知識。今年由陳舜德老師接任所長之後,研討會仍如節慶般地在五月初舉行,各校的學生、老師們也都來響應這場參雜各種主題的「大拜拜」。

我參加的是5/6(四)的行程。以下也就對印象較深的場次,簡單地記錄感想。一部分感想也寫在Plurk,而這篇則是一個較完整的匯整。


數位典藏如何著手?「從簡單的做起」

早上聽王梅玲老師描述(抱怨?)去年校長交待她的「藍海計畫」——研究如何從智慧財產管理中進行獲益,也就是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現在一直在想的,要怎麼從數位典藏中賺錢。 半個多小時介紹下來,問題看到的比解決方法還要多,王老師還頻頻關切著台灣百年圖書館史 (遮臉)。

由於政大是公共機關,賺錢的方法雖沒有,但把數位典藏用於教學的這條方法則是被一再強調。具體來說,也就是不把數位典藏的成品當作商業資料庫販售、或是作什麼商品化的加值應用,而應該是把成果用於教學活動上,包括數位課程的教材豐富化。反過來說,這也就是建置數位典藏的一項指標:支援教學目的。

從上述的過程中推論,要擺脫智慧財產的束縛,最基本的方法還是「低調自己用」,就如教學單位政大之於課堂教學一樣。但話說回來,許多資料庫好像本來就是為了「要用」而建,只是想知道能不能更進一步地「賣錢」。這種結論不就是請建置者不要癡心妄想,建完自己用就好的意思嗎?

除此之外,數位典藏建置的優先順序中,「擺脫智慧財產權是否棘手」也變成了考量因素之一。柯學姐認為故宮擁有的資產大多都沒有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因此他的數位典藏商業化經驗從根本就讓一般機構無從借鏡。這也是大家的無奈吧。

對了,DSpace不具備商業授權機制,數位典藏要賣錢請找其他系統,謝謝。


圖書資訊哲學課題的震撼教育

接著我跑到了第一場場地A,去聽聽靜宜助教畢業論文「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之研究」。有鑑於報考圖資研究所的人數逐年下降,靜宜助教的研究對於各個相關系所都很有幫助。分析結果主要指出學生的求學目的在於「就業」,而學校名氣比課程發展更為重要(這好像是一般人普遍的想法啊)。此外,也對學生、學會提出了一些建議。

image 

(表引用自靜宜助教的論文!寫個Blog就沒很打算很認真地寫參考來源了orz)

有趣的是,問卷分析結論中指出,全職學生與較已畢業學生容易有逃避生活中的某項事務情形發生。是的,全職學生&非已畢業學生就是我,而寫這個Blog就是逃避論文的一段小插曲。(意義不明)

接著是師大博士班吳寂絹學姐的論文「圖書資訊學的哲學課題」。她介紹了何謂資訊(形上學)、社會認識論(認識學)、資訊倫理(倫理學)這三塊議題,並建議圖資系所的課程發展可以納入哲學。雖然圖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實證科學或是應用為主,較少人在探討抽象的、概念的哲學問題。但其實我還蠻羨慕那種以理論來解析事物原理的技術,如果自己也懂得這麼多道理的話,寫起論文應該就不會只有系統技術這麼無聊了XD

最後是吳泓慕學弟的「電腦科學文獻分佈與主題於不同傳播管道之比較:以P2P 為例」。套句黃元鶴老師的掩護:「這只是期末報告修改過來的。」大家就請手下留情,不要猛轟學弟了吧orz


資料探勘研究,資料才是最重要的

下午第二場我跑去場地A,主要是想聽聽郭俊桔老師跟曾元顯老師的研究。

image

郭老師作的「自動建構中文MeSH標題同義詞及其檢索效益之研究」,也就是把英文的MeSH翻譯成中文之後,再以文字探勘的方式從CEPS資料庫中的繁體醫學文獻取出同義關鍵字。中間涉及多資訊技術的處理,總之就是從摘要中取出了關鍵字就是。最後出來的結果似乎不盡理想,郭老師推估可能是由於CEPS資料庫中PDF文獻的品質不佳。我記得CEPS的PDF要嘛是只有影像,要嘛是用OCR文字辨識影像(辨識率可想而知),較少是真的原生數位文件的典藏。結果不良的資料來源,自然也探不出理想的成果,不禁令人感嘆。

image

曾元顯老師的論文是「數位時代之自動化主題分析與資訊組織─內容探勘技術在教育評鑑研究發展趨勢分析之應用」。名字有點長,但其實是介紹曾老師如何使用他開發的文字探勘系統,用於分析主題概念上。那是一種文字探勘工具,可以對文字進行斷詞、詞幹去除,接著以「共現詞」作為關聯,將各文件進行分群。最後則用這些詞作為該群的代表詞彙。在此論文中,曾老師尚利用WoS提供大量參考書目資訊的特色,以「書目對」作為另一種關聯的方法來分群。透過用這兩種分群方式的結果,並探討這種分群方法是否符合專家認為的看法,而真的有效。

事實上,由於文件量不多、我的專業知識也不足,分析的結果說來也頗差強人意。但曾老師這種文字探勘的方法卻是擁有非常多種應用,可以幫助研究者在茫茫的文字之海中,大略地辨識出文件的脈絡。作為一個起點,或是與其他方法的比較,都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一種技術。


Koha居然有公司開始提供服務了

2010-05-06-710

想起前幾年我好像也在搞Koha,沒想到這次居然看到碩陽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居然開始提供Koha服務了!

Koha是一種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簡單來說,就是超級複雜的巨大系統就對了!),特色是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可讓人以低成本的方式安裝。事實上,輔大圖資系的圖書館服務隊也多次採用Koha,來協助偏遠地區圖書館建立自動化系統。

雖然Koha是免費的,但他也相當地難上手。安裝時技術門檻高,儘管龍山學長撰寫的自動化安裝已經行之有年,但不及現今系統硬體架構更換的速度。2008年我嘗試安裝Koha時,也是弄得灰頭土臉,到最後只得求助VirtualBox的幫忙。

看到現在有廠商可以支援Koha的服務,這就是當年毛慶禎老師認為的開放原始碼獲利的理想方法之一。Coffe Break時我與毛老師聊起這件事情,老師笑著說:「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沒想到後來做得還不錯。」應該也是美事一樁。

我也非常期待開放原始碼的Koha能夠不讓其他高昂費用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專美於前,大家加油吧!


除了研討會之外,其他事情包括靜宜助教也畢業了、小童助教也大肚子了、學弟們還是非常有精神,跟林麗娟老師報告了一下我的研究題目云云。也看到阿凎與會,休息時一堆人打PSP什麼的。就是一些生活雜事了XD

(more...)

布丁的自我簡介(2008年版)

布丁的自我簡介(2008年版)

pudding(500px)
姓名 陳勇汀(ㄊㄧㄥ)
暱稱 布丁 (布丁布丁吃布丁)
出生年 民國74年
e-mail puddingchen.35@gmail.com
專長 以網頁程式為主:JavaScript (jQuery)、CSSPHP,略懂Java跟JSP
對於網路伺服器管理、電腦維護也頗有心得。
興趣 找些有趣的系統功能或演算法來實作。

自我期許

在這電腦、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中,圖資界對於資訊的典藏、組織、蒐集至今有許多發揮的空間。對我來說,比起資工資管等技術領域,圖資界對於資訊的觀點更讓我感興趣。秉持著「比起看書就能上手的技術,更要學習的具有意義與影響力的目標」的精神,今天也以感恩的心一邊學習、一邊將所學所得回饋給這個世界。

學歷:徹頭徹尾的社會科系圖資人

著作目錄

政大圖檔
  • Chih-Ming Chen and Yong-Ting Chen,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ing Annotation Tool for Supporting Effective Reading Learning," the 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 2009).
  • Chih-Ming Chen, Mei-Ling Wang, Ming-Yueh Tsay, Dun-Yuan Zhang and Yong-Ting Chen, "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ies'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Services Based on DSpace Platform," Under prepare for The Electronic Library.[SSCI, EI收錄]
  • 王梅玲, 蔡明月, 陳志銘, 柯雲娥, 蔡佳縈, 陳勇汀, 林怡甄, "台灣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建構之研究,"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4卷1期, 頁15-38, 2008.
輔大圖資

參與計畫與成果

先寫研究所再寫大學。

政大圖檔所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 (民國96年)

第一次參加具有數十人規模團隊的數位典藏計畫,我在陳志銘老師帶領之下從學長接手DSpace系統開發,對於初學Java&JSP的我來說修改得仍不是很成熟,但大部分功能修改已經不成問題。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在作為數位圖書館的功能有張敦媛學姐的標註功能(http://0rz.tw/e34Xs)跟SRU(Search and Retrieve via URL) (http://0rz.tw/5f4V2)開放查詢檢索的結果。技術服務期末報告就探討SRU對於數位典藏開放的議題

政大圖檔所: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九十七學年度「數位典藏實務與加值服務研習班」 (民國97年)

由於台灣百年圖書館史計畫的公開,DSpace的操作遂成為本所教學內容。不僅在王梅玲老師的技術服務課堂中讓學生們操作、上傳,更在暑假期間的研習班中開班授課,我在數位典藏系統與平台設計裡面擔任DSpace的操作與設定說明,授課內容請看數位典藏系統與平台設計—以DSPACE為例 (http://0rz.tw/1e4Sd)。

政大圖檔所:教育部全國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 (民國97年)

此為開發通識教材與教師資料的典藏計畫,陳志銘老師負責此計畫中技術部份的子計畫4,底下聘有多位助理,而身為兼任助理的我則是負責以DSpace為主的技術指導兼程式開發。(在寫這篇的時候,我也還在做這些事情)

我的Blog上發佈了數篇關於DSpace的教學與開發的功能供人參考 (http://0rz.tw/5a4Uj),請各位不吝指教。

政大圖檔所: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管理員 (民國96年到97年)

陳志銘老師所領導的實驗室在今年教育部計畫3台伺服器加入之前,伺服器數量多達9台。我跟學長負責維護這些伺服器及本所的電腦,除了實驗室佈線、器材管理、IP分配、電腦安裝重灌之外,對於Windows、Linux也略有心得,熟悉操作ApacheIISApache TomcatMySQLPostgreSQL(還不敢說熟)等網頁與資料庫伺服器,安裝並修改過XOOPSMediaWikiDSpace等系統,後來更將部份伺服器規劃虛擬化運作。實驗室的伺服器就跟我的玩具一樣親密。

輔大圖資:林麗娟老師的國科會計畫 (民國92年到95年)
  • 民國92及93年,「資訊科技應用與創意教學專案 」(NSC 93-2511-S-030-001)
  • 民國93年,「資訊融入自然領域專題式學習」 (NSC 93-2520-S-030-001)
  • 民國94年,「由動機談討電腦人因網路互動學習」 (NSC 94-2520-S-030-002)
  • 民國95年,「網路學習知討論表現與不同個人特質分析」(NSC 95-2520-S-030-001)

image 大學二年級時林麗娟老師招攬我進實驗室,主要負責伺服器維護、系統架設與開發以及分析研究內容。這是我接觸網頁伺服器的開始,在此打下對於Linux、Apache、PHP等技術的基礎。在這些計畫當中,我投注心力最多的是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除了繼承學長的系統之外,還開發了網路線上問卷功能。

輔大圖資:國科會95年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網路非同步互動引言機制之建置與分析」(民國95年)

clip_image002[1]

林麗娟老師建議我對於自己加上去的「互動引言功能」去探討其對學生非同步討論學習的影響,這是我第一次獨立進行研究。本研究使用了內容分析法、訪談法來得知此系統對於學生的影響,一邊做研究一邊跑去上研究所中邱子恆老師的質性研究課程,最後從質性與量化分析驗證互動引言機制的成效。

然而對於當時學術研究能力不足的我來說,本研究不盡如人意,但卻也成為我後來的苦膽,時時提醒我不可再犯當時的研究失誤。


在申報獎學金的時候,發現自己著作目錄不全,回頭看看自我簡介又覺得自介實在很簡略,於是又重寫了一篇,也方便以後的自介整理。在「網站典藏」(Web archive)議題逐漸抬頭的時候,我也順著這潮流,另開一篇自我介紹,舊的介紹請看這邊

就請大家多多指教囉。

(more...)

以VirtualBox架設Koha的緣由、過程與感想

以VirtualBox架設Koha的緣由、過程與感想

架設圖書館自動化系統Koha的方法,一般是從安裝作業系統、安裝並確認模組、設定資料庫、再來安裝Koha,整個安裝過程十分複雜且容易失敗(至少我灌了好幾台Linux都還沒成功過)。

儘管我國在毛慶偵教授、long_sam.tw 龍山與Thomas 育欽等人的努力之下,在網路上釋出了Koha 中文 WIKI 文件區 (技術文件)、Koha臺灣Google網上論壇KOHA 中文開發網站等資源,安裝檔過程也有自動設定的程式,然而我研究了好久卻還是裝不起來。

在這時候,Koha臺灣Google網上論壇裡面找到了一篇用虛擬機器VirtualBox架設的點子,Thomas也釋出了一個 VDI檔案(VirtualBox給虛擬機器使用的硬碟檔),讓正在使用VirtualBox架設Linux的我相當地感興趣。當然,VirtualBox是免費且跨平台的應用程式。

然而,之前也有看過用虛擬機器VMware Server或VMware Player架設Koha的介紹,這兩種的VMware也是免費軟體,但VMware Server需要免費註冊取得授權帳號。然而實際架起VMware之後,卻因為網路設定過於複雜,苦於不知該如何將虛擬機器(Guest)的網路與實體機器(Host)的網路連接而放棄。

話說回來,下載了Thomas的VDI檔之後,儘管是可以用VirtualBox成功開啟,然而卻遇到了網路卡找不到、需要修改koha-http.conf的設定等問題,再經過幾回跟Thomas通信請教與自己研究之下,終於一一克服。

在取得Thomas同意之下,我將修改過後的VDI檔再釋放出來供人下載,並撰寫修改過程與在Windows上的安裝方法,將從網路所學所得、回饋給網路社會。


好,在把Koha虛擬機器的架設方法說明完畢之後,我才打算要發佈這一篇。我本來是想說,應該要先把連結加上去再發佈,但其實先發佈也無所謂,有需要的人應該是一下子就能找到了,也不會特地來看這一篇感想。

Koha,從在輔大圖資的時候就常常聽得到這個名詞,跟毛慶禎老師上過課,也跟龍山學長見過面,Koha是個很常聽見、卻又不太熟悉的名詞。這次由於政大圖檔所授課編目教學,想效法毛老師用Koha來上資訊組織;另一方面是所上圖書室內的書目資料庫僅有儲存、查詢的功能,與現行圖書館所使用的自動化系統相距甚遠,因此希望改以Open Source的Koha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取代之;再加上其實之前就有同學跟學長有需要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這些就是我這次研究Koha架設的原因。

剛開始,我需要一台伺服器安裝Linux,然而光這點就讓我為了調配電腦而煩惱半天。後來改用VirtualBox架設,安裝了不下數十次的Linux,每每卡在Perl模組遺失,至今這個問題還在Koha臺灣論壇等著解決。接著改嘗試以VMware架設,卻苦於網路設定搞不定而放棄。此時看到Thosmas釋出的VirtualBox VDI,解決了系統自身的網路問題之後,就順利運作了!此時才是我正式碰觸Koha的開始,雖然我目前還是不能成功安裝Koha。

接著熟悉系統操作,發現有許多不太習慣的設定,我從資料庫、從Perl程式一一地去修改,最後再把這些調整整理之後釋出。前前後後,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搞定。

我想說的有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架設Koha這件事情,很難嗎?老實說,一再重灌Linux、安裝Koha,這過程很讓人絕望。有好幾天我都是過著一邊等安裝、一邊Google找解答、一邊整理問題狀況去問Koha臺灣的前輩們這種不斷重複的生活。架設Koha的過程,並不是努力做同一件事情就能夠成功,我用同種方法灌100次Linux,應該都架不起Koha。因此得要不斷地去找其他方法、詢問別人、再嘗試新的方法來解決。所以我也期許共同努力的同學、朋友們,不要懼怕這種連架都不知道能不能夠架起來的任務,其實我多少也抱著架不起來也沒關係的心態在做,即使架不起來,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在碰Koha之前,我連Perl都還沒寫過呢。

另一件事情,Koha我目前只有碰觸讀者、編目、系統設定這些部份,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系統。特別是編目的機讀格式功能,我感到與以往自己寫資料庫結構或是DSpace用的Dublin Core有著很大的差別。機讀格式這種複雜到讓人難過的Metadata,真的不能用普通的資料庫就草草了事。機讀格式的指標、分欄、資料代碼等處理,光是一個欄位就得花上好多功夫,這也只有Koha這種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才有量身打造。然而,Koha不能用預設值(允許値的選單又太過限制)、不能用自由填寫搭配選單、說明欄位太過簡短等缺點也是需要繼續改進的地方,期許毛老師與學長們繼續努力。即使如此,我希望我這次研究的結果能幫助其他人能夠更順利地架設Koha,推廣Koha的應用。

話說回來,研究Koha這件事情,我是把它當作所上事務在看,而不是個人研究。老闆也在跟我說,希望我能把所上事務脫手,儘可能回到自己研究。其實不只如此,這段時間沉溺於Koha,又好久沒讀paper了,不振作不行啊......

(more...)

以VirtualBox架設Koha

以VirtualBox架設Koha

Koha,自動化圖書館系統,以Opne Source的形式讓人使用。以目前穩定的2.2.9版本來說,架設方式是從1. 作業系統安裝、2. 安裝運作環境、3. Koha系統安裝、4. Koha系統設定,最後才能開始使用。繁雜的安裝步驟容易失敗,此時可以藉由虛擬機器VirtualBox的技術,將前三個步驟建立成可以立即使用的虛擬機Koha系統。

使用虛擬機器架設Koha能夠解決以下問題:

  • 省略從作業系統到Koha安裝等步驟,節省掉大量的時間。
  • 運行環境皆已經設定妥善,幾乎可以立即使用。
  • 虛擬機器VirtualBox可架設在現有的作業系統上,包括Windows、Linux,而不需要再佔用另一臺電腦。
  • 軟體部分皆是Open Source或免費使用,不需要花費額外的經費。

然而這方法並不是完美的,缺點如下:

  • 虛擬機器必須依附主作業系統(以下皆稱為Host OS)一起運行
  • Host OS必須切割自己的記憶體(RAM)給虛擬機器使用,建議最少能給虛擬機器512MB。虛擬機器需要的硬體等級,可以參考koha 2.2.9 繁體中文版安裝手冊(ubuntu 6.10)硬體一節。
  • 虛擬機器需要常駐在Host OS當中,跟一般個人使用的電腦一起運作時,硬體等即不足會讓操作速度延緩。例如開著虛擬機器、一邊玩遊戲等。

本篇教學主要著重在以VirtualBox架設起Koha系統,以Windows XP SP2 (Windows 2003 Server也一樣)為操作環境,介紹VirtualBox取得、安裝、架設虛擬機器、網路設定到開機自動啟動虛擬機器等步驟。

本篇核心虛擬機器的硬碟請點選下面下載,該硬碟的來源請參考Thomas的VDI修改記事

koha-vdi-20080408 (分流1)

koha-vdi-20080411(分流2)

koha-vdi-20080411(分流3) SkyDrive下載:下載1下載2下載3下載4下載5下載6下載7下載8下載9下載10下載11下載12下載13下載14下載15。推薦用7-Zip Portable解壓縮。


VirtualBox取得

VirtualBox是SUN開發的跨平台虛擬機器,以Open Source的方式發佈,在Windows、Linux皆能安裝運行。

本次教學使用的是VirtualBox 1.5.6版本,此版本已經具有繁體中文版(雖然有些翻譯還是有點怪),圖形化介面的操作環境讓人容易上手,也可以命令列執行(伺服器管理人員的最愛)。


VirtualBox安裝

執行檔安裝步驟很容易,一直按下一步就可以安裝完成,不太需要額外說明。


VirtualBox架設虛擬機器

安裝好的介面如下,接下來我們一步一步來新增虛擬機器。

選取「新增」。

下一步。

輸入名稱,選取作業系統為Linux 2.6。

記憶體,在此示範當中僅給虛擬機器128MB,建議是給他512MB。

使用現有的虛擬硬碟。

加入現有的虛擬硬碟。

選取已經配置好的虛擬機器硬碟,網頁上方可以下載

加入完成,選取。

下一步。

完成。

可以看到新增的虛擬機器,選取該機器並按下開始就可以啟動。但是在這之前,還得要調整完網路。


設定VirtualBox的網路

為了讓外面電腦能夠連線到虛擬機器,必須要給予虛擬機器一個IP。詳細的作法請參考VirtualBox用網路橋接器設定虛擬機器的固定IP。(至於用撥接連線搭配動態DN的方法我倒還沒研究,其實我比較想要本機端就能用NAT連線到虛擬機器orz)

網路設定完成之後,就可以用遠端登入SSH或是用網頁來開啟Koha系統了。

SSH遠端登入:可以用Pietty開啟,帳號為root,密碼為ilovekoha。

網頁OPAC:直接用http://虛擬機器的網址/開啟Koha的OPAC。

內部網頁:用http://虛擬機器的網址:8080/開啟Koha內部網路。預設的帳號密碼是kohaadmin、ilovekoha。

也可以用http://虛擬機器的網址/phpmyadmin開啟phpymymin了。一樣附帶一提,預設的帳號密碼是root、ilovekoha。


自動啟動虛擬機器

作為伺服器服務,就應該要能夠自動啟動。關於這部分的方法可以參考另一篇Windows開機自動開啟VirtualBox虛擬機器──用延後啟動。


網站資源

(more...)

Thomas的VDI修改記事

Thomas的VDI修改記事

前言

繼以VirtualBox架設Koha的緣由,這一篇記錄從Thomas取得的VDI檔案之後修改的過程。原本該討論主題主張以trac + svn聯合多人共同開發koha軟體,但是我其實只求能架設、使用Koha即可,並沒有準備要到參與開發的程度。

在修改Thomas原始的VDI檔時,恐怕有破壞原有計畫的疑慮,因此才打算撰寫本篇以茲說明。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摸索Linux (Thomas是使用Debian發行版)的過程留下記錄。

最後修改過的VDI檔案在下方。使用的時候,除了網路設定(/etc/network/interfaces)保留以DHCP開啟之外,其他的修改都不需要再修改。之後我會以此檔案再寫一篇以VirtualBox架設Koha的方法作為詳細說明。

koha-vdi-20080408 (分流1)

koha-vdi-20080411(分流2)

※註:內有VirtualBox 5.6.1與虛擬機器設定檔

關於虛擬機器VirtualBox與VDI動態擴充映像檔

VDI是VirtualBox架設虛擬機器時的硬碟檔案,透過以VDI架設起的VirtualBox虛擬機器,你可以快速地在任何作業系統上重現一台已經架設完成的伺服器,而不需要再從無到有第一步一步安裝設定。

然而這只是理論,實際上我也只嘗試在WindowsXP跟Windows 2003上成功架設過,尚未測試各種的情況,不能給予完美的保證。至於詳細的架設過程,請參考另一篇虛擬機器VirtualBox架設Koha。

關於Thomas的VDI硬碟檔案

Thomas架設的環境如下:

  • Linux debian 2.6.18
  • Koha 2.2.9 (已經預設是zh_TW中文環境)
  • 硬碟虛擬空間4.88GB
  • 硬碟檔案實際大小2.09GB:VDI動態擴充映像檔會隨著映像檔內安裝的實際檔案大小來改變,而不會強求一定要虛擬空間這麼大。
  • Linux登入
    帳號:koha (也可用root登入)
    密碼:ilovekoha

也許有人會對於硬碟不到3GB的剩餘空間感到憂心,但我想對於中小型圖書館來說應該已經是綽綽有餘,因此這個問題先不在研究範圍內。

以Thomas的VDI架設起的Koha,我遇到了以下問題:

  1. 鍵盤配置錯誤:執行dpkg-reconfigure console-data修正
  2. 抓不到網路卡:停止udev自動新增網路卡
  3. 語系錯誤:修改語系為zh_TW.UTF-8
  4. Koha的OPAC非預設的80 port:重新設定/etc/Koha-http.conf
  5. 修改Koha OPAC與Intranet的一些程式

以下將各問題與處理方式一一詳述。

操作方法及使用軟體

以下操作剛開始是以root身分登入本機電腦。網路可以連線之後,則改用SSH遠端登入、FileZillar上傳檔案。


鍵盤配置錯誤

一開始以root登入Linux的時候,是完全以命令列來操作,必須要依靠鍵盤輸入指令。如果你發現你打的字跟你的鍵盤不吻合,那麼得先調整鍵盤配置。

  1. 輸入「dpkg-reconfigure console-data」,開啟藍底設定畫面
  2. 按「tab」跳到「ok」,「enter」進到下一頁
  3. 選擇最後一項「Select keymap from full list」,按「enter」
  4. 選擇「pc / qwerty / US american / Standard / US Internation (ISO 8859-1)」,按「enter」

如果您連怎麼輸入「dpkg-reconfigure console-data」都做不到,那請試著按「↑」回溯一下之前的指令找找看吧。

我安裝在第二台電腦的時候才發生了這個問題,即使現在設定過配置,之後可能設定還會跑掉,這時就得照著這個步驟重做一次。


解決抓不到網路卡的問題

開機的過程中,預設的eth0並沒有被抓到,這是由於網路卡的MAC碼並不相同的緣故。

接下來修改設定我是使用vim,這個文字編輯器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不太友善,詳細的操作方式請參考基本 VIM 操作指令

debian:~#vim /etc/udev/rules.d/z25_persistent-net.rules

在udev的管理之下,從這邊會記錄著該台虛擬機器曾經安裝過的網路卡,而你目前安裝的網路卡應該會被排到最後一個去,可能被當成eth1或eth2。預設/etc/network/interface僅有自動啟動eth0,故其他的eth1或eth2自然是無法啟動了。

因此,我打算把udev自動增加網路卡的功能取消掉,方法如下。

debian:~#vim /etc/udev/rules.d/z45_persistent-net-generator.rules

將以下兩行註解掉(在該行前面加上「#」(井字號),這樣程式就不會去執行這行指令)。

#ACTION!="add", GOTO="persistent_net_generator_end"

#KERNEL=="eth*|ath*|wlan*|ra*|sta*", DRIVERS=="?*",\

接著清空vim /etc/udev/rules.d/z25_persistent-net.rules網路卡的資料。清空之後只會剩下以下五行註解文字:

# This file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the /lib/udev/write_net_rules
# program, probably run by the persistent-net-generator.rules rules file.
#
# You can modify it, as long as you keep each rule on a single line.
# MAC addresses must be written in lowercase.

以上方法可以解決udev自動增加網路卡的問題。

接著是設定網路,預設是將eth0以DHCP(動態主機設定協定)啟動,這是只有在VitualBox網路設定為NAT的情況下才需要用的。如果要作為伺服器,最好給予網路卡一個靜態的IP,關於VirtualBox的網路設定請參考另一篇「 VirtualBox用網路橋接器設定虛擬機器的固定IP」,以下則是示範在Linux debian裡面設定網路的步驟。

先用VIM開啟/etc/network/interfaces/

debian:~# vim /etc/network/interfaces

將原本的DHCP註解掉,然後取消靜態網路的註解(刪掉行前的#),設定如下:

#iface eth0 inet dhcp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72.20.0.15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72.20.0.1

以上的adress、netmask、gateway請改成您網路環境所使用的設定。關於network interface的詳細解說,可以參考「/etc/network/interfaces 集網路設定之大成」。

修改完成之後,請執行以下指令或重開機以重新啟動網路:

debian:~#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改用PieTTY遠端操控虛擬機器

網路設定完成之後,您應該可以用PieTTY之類的軟體來連線到虛擬機器了。由於PieTTY操作起來比起在虛擬機器VirtualBox上操作更為順手,所以接下來我們的操作都改在PieTTY上進行(我是使用PieTTY 0.3.27版本)。當然,這並非必要步驟,你也可以繼續在虛擬機器上操作Linux。

在開始之前,要記得修改字元編碼為UTF,步驟在上方工具列「選項 / 字元編碼 / Unicode UTF-8」。


修改語系

有些Koha的設定檔(如/etc/koha-http.conf)寫入了中文字,然而這在預設的狀態下會變成亂碼,因此得修改語系以正確顯示才行。

請輸入以下指令:

debian:~# export LC_ALL=zh_TW.UTF-8

接著再開啟/etc/koha-http.conf的時候,就能夠顯示正確的編碼了。

但是在虛擬機器上看起來還都是亂碼,這個我就沒有繼續研究了。


用80 port開啟Opac

預設的設定中,開啟虛擬機器的網址,只會跑出一個「It works!」的字樣。根據/etc/koha-http.conf的說明,還需要修改很多部份才能順利開啟,因此我想改成直接以80 port(如此一來,網址就不需要加上:80連接埠),並能夠保持phpmyadmin的功能。

用vim開啟/etc/koha-http.conf

debian:~# vim /etc/koha-httpd.conf

全部檔案內容設定如下,紅字的部份是我修改過的,e-mail記得要改成自己的喔:

# Koha 2.2 阿帕契(Apache)虛擬主機設定檔
#
# 在你的阿帕契(Apache)設定,包含這個檔案。
# 最好的方法依據你的網站設定。
# 有一些像是一個 Include 加到 /etc/apache/httpd.conf
# 且有一些寧願一個 symlink 從一些目錄到這個檔案。
# 請參考你的系統手冊。

# 針對 Koha 監聽埠號
# 無法評論這些,假如它們已經不在主要 httpd.conf
#
Listen 8080
#Listen 8081

# NameVirtualHost 被用在其中一個設定檔,詳細如下:
# 還沒註解以前,請確認這行是否正確。
# 參考 http://httpd.apache.org/docs/vhosts/ 一些手冊。

#NameVirtualHost 11.22.33.44
NameVirtualHost *:80
NameVirtualHost *:8080


# KOHA's OPAC 設定

ServerAdmin administrator@email DocumentRoot /usr/local/koha/opac/htdocs
ServerName *:80
ScriptAlias /cgi-bin/koha/ /usr/local/koha/opac/cgi-bin/
Redirect permanent index.html http://*/cgi-bin/koha/opac-main.pl
ErrorLog /usr/local/koha/log/opac-error_log
TransferLog /usr/local/koha/log/opac-access_log
SetEnv PERL5LIB "/usr/local/koha/intranet/modules"
SetEnv KOHA_CONF "/etc/koha.conf"
Alias /phpmyadmin /usr/share/phpmyadmin/

Options Indexes MultiViews
AllowOverride None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 KOHA's INTRANET 設定

ServerAdmin administrator@email
DocumentRoot /usr/local/koha/intranet/htdocs
ServerName *:8080
ScriptAlias /cgi-bin/koha/ "/usr/local/koha/intranet/cgi-bin/"
Redirect permanent index.html http://*:8080/cgi-bin/koha/mainpage.pl
ErrorLog /usr/local/koha/log/koha-error_log
TransferLog /usr/local/koha/log/koha-access_log
SetEnv PERL5LIB "/usr/local/koha/intranet/modules"
SetEnv KOHA_CONF "/etc/koha.conf"


# 假如你想要使用虛擬主機(Virtual Hosting):
# 1. 移除兩個監聽行(Listen lines)
# 2. 取代 *:80 成為你的 opac 領域名稱(domainname)埠號
# 3. 取代主機名稱(ServerName) * 你的 opac 領域名稱(domainname)
# 4. 取代 *:8080 你的 intranet 領域名稱(domainname)埠號
# 5. 取代主機名稱 * 你的 intranet 領域名稱(domainname)
#
# 假如你想要使用 NameVirtualHost'ing (一個 ip 使用兩個名稱):
# 1. 依照以上 1-5 的步驟
# 2. 沒有註解 NameVirtualHost 行並解設定正確 ip 位址

修改完成之後,重新啟動Apache 2才會生效,請輸入以下指令:

debian:~# /etc/init.d/apache2 reload

如果沒有出現錯誤訊息的話,那麼就成功了。

可以直接用http://虛擬機器的網址/開啟Koha的OPAC。

用http://虛擬機器的網址:8080/開啟Koha內部網路。附帶一提,預設的帳號密碼是kohaadmin、ilovekoha。

也可以用http://虛擬機器的網址/phpmyadmin開啟phpymymin了。一樣附帶一提,預設的帳號密碼是root、ilovekoha。


修改Koha的機讀格式

這版本的Koha似乎是使用中國機讀格式CMARC3,隱藏了許多欄位,最後僅剩24段。我做了以下修改:

  • 有顯示名稱的欄名,皆加上國家圖書館CMARC3的說明連結,作為編目人員的快速參考。
    例如:
    700
    人名-主要著者

    其中惟有856電子資源位址及取得方法並非CMARC3擁有的欄位,故改以CMARC民國90年修訂版的說明連結。
  • 700$a標目主體使用了權威記錄PER,在尚未釐清權威記錄的用法之前,我先將之拿掉,變成可以自由輸入的欄位。
  • 606 主體標題欄位改成可重複,610非控制主題詞彙分欄$a標目主體改成可重複。
  • 995$o改以允許値,因為只有流通與不流通兩種
  • 修正欄位名稱200$h 編次(Number of a part)

修改OPAC顯示

檔案是/home/koha/svn/trunk/opac-html/opac-tmpl/npl/zh_TW/opac-detail.tmpl跟/home/koha/svn/trunk/opac-html/opac-tmpl/npl/zh_TW/images/ BOOK.gif,詳細內容我就省略了。

修改外掛程式

  • 欄位100:日期修正、設定預設值
    /home/koha/svn/trunk/intranet-cgi/value_builder/unimarc_field_100.pl
    /home/koha/svn/trunk/intranet-html/intranet-tmpl/npl/zh_TW/value_builder/unimarc_field_100.tmpl
  • 欄位105:修正錯字
    /home/koha/svn/trunk/intranet-html/intranet-tmpl/npl/zh_TW/value_builder/unimarc_field_105.tmpl

修正z39.50無法使用的問題

因為沒有Perl模組的Text::Trim,我在Koha臺灣論壇裡面有提問過,已經獲得解決,請在Linux命令列輸入以下指令安裝缺失的模組:

perl -MCPAN -e 'install "Text::Trim"'

修改無法查詢沒有前後切截的問題

關鍵在於koha/intranet/modules/C4/SearchMarc.pm的create_request函式,裡面查詢MySQL的語法是使用like,規則是「低於4個字元長度以下,則把%去掉」(%是切截功能的萬用字元),但是這規則並沒有自動加上%的功能,因此我加了「高於4個字元長度,則在前後加上%」,以方便查詢的進行。再把這個4的參數改成Koha的系統設定變數「truncation」,以方便管理者控制。需要精確查詢的時候,建議改用新增機讀格式(MARC)欄位查詢吧。

此外,加上了查詢結果顯示查詢字的功能,因此要修改的有三個檔案。

/home/koha/svn/trunk/modules/C4/SearchMarc.pm
/home/koha/svn/trunk/intranet-cgi/search.marc/search.pl
/home/koha/svn/trunk/intranet-html/intranet-tmpl/npl/zh_TW/search.marc/result.tmpl


Thomas VDI內Koha系統的SVN版本控制系統

檔案位置看起來不太像是Koha的安裝位置(/usr/local/koha/),這是由於Thomas的VDI裡面的系統是用SVN版本控制系統,但是我對這方面沒有研究,故沒有參與,僅僅只有說明。


小結與感言

從取得VDI檔案、摸索Koha系統、到操作,甚至是修改程式碼,這些過程真的是花了不少功夫, 也讓這一篇修修改改地拖了好久才寫完。跟上次玩DSpace一樣,這次玩Koha也個老師沒教的摸索過程,不同的是,這次有個可以問的前輩們,再次感謝Koha Taiwan的毛老師、龍山與Thomas等人的努力與幫助!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