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 建置手冊

布丁布丁吃布丁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 建置手冊

image

大多數人對於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的印象都是DSpace系統,但該計畫在執行前期的時候,其實是用我架設的計畫網站來存放計畫相關文件。架設這個網站的時間點是繼系友網站與輔大圖資系網站之後,一樣都是以XOOPS技術建置而成,並有更進一步的長進。

以下是當時計畫告一段落的時候撰寫的建置手冊,描述一些建置的細節以及操作畫面。特別是管理介面的操作過程跟編輯畫面,當時實在是用了很多心力在修改啊。然而比較私密的部分,我也做了些修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當初匆促寫完這份文件,語氣上似乎也很不嚴謹,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感到有趣啊。


摘要

計劃說明網站(以下稱為本系統)跟主要的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典藏網站(以下稱為Dspace系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系統,本篇技術文件在敘述前者的建置過程及重點。本系統是由XOOPS建置而成,用XOOPS的CBB論壇提供的編輯器及管理功能,修改而成為一個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進行編修、上傳檔案的網站系統。然而本系統卻因為之後將重心轉移到Dspace系統上,導致本系統在內容或是系統維護上逐漸荒廢。本系統的網頁管理功能可以彌補Dspace系統的不足,整合兩個系統是未來可以考慮的方向。

一、建置目的

原本計畫的說明應該要跟網站本身結合在一起,但是為了先做到宣傳效果,而決定另外先架起一個網站,負責擺置計畫的宣傳文宣。只是內容並沒有按照時程更新,導致本網站頗有被擺置荒廢的傾向。(實際上,2011年的時候,該網站已經消失了)

計畫網站的網址為http://top.lias.nccu.edu.tw/,與DSpace系統是在不同的伺服器上運作,是獨立的系統。

二、內容架構

計畫網站大致上是截取本計劃的總體計劃書內容,再加上近期的活動而建構而成。網站的架構圖大致如下:

  1. 首頁:包括近期活動廣告、會議記錄、參訪記錄、最新消息、網站搜尋、網站訂閱
  2. 最新消息:發佈最近的消息,但因為缺乏維護,所以消息過時。
  3. 使命:總體計劃書內容擷取,包括計畫緣起、計畫目標、執行團隊與分工、工作時程。不過有些資料在計畫後期有所改變,例如執行團隊與分工,還有實際進行的工作時程,這些是需要更新的項目。
  4. 參與人員:同上,多了e-mail連絡位址。一樣是有需要更新的問題。
  5. 會議記錄:放置每次開會的會議記錄,那是Word檔轉加密過後的PDF檔案。
  6. 參訪記錄:目前總共有兩次參訪記錄,各別是「交通大學楊英風數位美術館參訪紀錄」、「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參訪記錄」。格式同上。
  7. 演講記錄:目前沒有資料。這個論壇的定位與研討會的定位頗有混淆的感覺。
  8. 相關資料:關於本計劃的相關書目及網站列表,特別是有些技術文件是來自於參訪單位所提供的私家資料。
  9. 臺灣圖書館事業與教育史研討會:研討會的相關資料。在該研討會開始之前,此頁面是拿來做廣告的用途。研討會結束之後,就只是擺放資料而已。

三、系統建置過程

伺服器及系統

本系統是以PHP&MySQL為基礎的XOOPS之CBB論壇模組修改而成。PHP伺服器端程式語言與MySQL皆是跨平台開放原始碼軟體,Windows需要另外安裝軟體,大部分Linux都有內建安裝。本系統是架設在Linux伺服器上,以XAMPP這個包含了PHP、MySQL以及資料庫管理程式PhpMyAdmin多合一的包裝程式做為網路伺服器。XOOPS是一種資源入口網站,提供基本平台,再由使用者自行安裝各種不同的模組程式,而有不同的應用。其中CBB論壇便是模組的一種,主要是用來作為討論區使用,網路上十分盛行。

版本及各別說明
  • Linux:雖然本身已經安裝了PHP與MySQL,但我們另外安裝XAMPP,方便整合管理。在Linux上的XAMPP,會改稱為lampp。
  • XAMPP 1.6.4套件控制首頁在http://140.119.61.142/
  • XOOPS 2.13:已經包括以下的CBB論壇。注意,要使用Unicode編碼,不要再回頭用Big-5了。
    • CBB論壇 2.3:以下的修改並沒有作成XOOPS模組,所以如果要照下面的方式修改,必須要搭配相對應的版本。
    調整php.ini增加檔案上傳大小上限

    本系統要提供一些檔案給人下載,但是PHP預設的檔案上傳上限僅有2MB,必須要修改php.ini中的參數以提供大檔案的上傳。

    參數有三個,用搜尋就可以找到了:

    • upload_max_filesize:上傳檔案最大上限。
    • post_max_size:POST最大傳遞檔案,因為檔案上傳是用POST方式傳送的,所以這個也要設定。
    • max_execution_time:最大執行時間,為避免檔案上傳耗時過久而伺服器將他斷線,所以調高一點會比較保險。

    修改完php.ini之後要記得將伺服器重新啟動才會生效。

    安裝XOOPS前,先做過UTF8化

    安裝XOOPS本身並不是很困難,所以可是在安裝前卻有幾點要注意的。

    MySQL建立資料庫的校對

    即使XOOPS本身的程式是用PHP撰寫,這也要MySQL資料庫是以Unicode編碼建置才能夠搭配。MySQL在後來的版本裏面加入了「校正」的功能,這就是指資料存入資料庫時的編碼,資料庫的編碼與資料的編碼必須要相符,才能在phpMyAdmin看到正確的資料呈現。可惜MySQL預設校對的編碼是很奇怪的拉丁語系(明明Unicode都盛行這麼久了),所以在建立資料庫,必須要手動將校正調整成為「uft8_general_ci」,請參考下圖:

    image

    XOOPS資料庫連線的編碼

    然後必須要調整XOOPS資料庫連線的編碼設定為utf-8。請手動修改以下兩支程式:

    1. XOOP建置資料庫(CREATE DATABASE)時,設定語系為utf8、校對為utf8_general_ci

    • 檔案位置:/html/install/class/dbmanager.php
    • 行數:62
    • 原程式:
      $result = $this->db->query("CREATE DATABASE ".XOOPS_DB_NAME);
    • 修正後:
      $result = $this->db->query("CREATE DATABASE ".XOOPS_DB_NAME."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資料庫連線(mysql connect)時,修改它連線的語系為uft8。

    • 檔案位置:/html/class/database/mysqldatabase.php
    • 行數:78~82
    • 原程式:
      if (XOOPS_DB_PCONNECT == 1)
      {
      $this->conn = @mysql_pconnect(XOOPS_DB_HOST, XOOPS_DB_USER, XOOPS_DB_PASS);
      }
      else
      {
      $this->conn = @mysql_connect(XOOPS_DB_HOST, XOOPS_DB_USER, XOOPS_DB_PASS);
      }
    • 修正後:
      if (XOOPS_DB_PCONNECT == 1)
      {
      $this->conn = @mysql_pconnect(XOOPS_DB_HOST, XOOPS_DB_USER, XOOPS_DB_PASS);
      }
      else
      {
      $this->conn = @mysql_connect(XOOPS_DB_HOST, XOOPS_DB_USER, XOOPS_DB_PASS);
      }
      mysql_query("SET NAMES utf8");

    修改完成之後再進行安裝即可。

    安裝之後再修改XOOPS參數設定

    如果在安裝過程之後,卻發生資料庫或是網址變更的情況,請修改/html/mainfile.php這個檔案的設定。但是變更此檔案會導致範本快取的hash碼修改,可能會導致之後的修改無法套用,下面會再提到。

    目前的參數設定:

    • 資料庫名稱digilib_xoops
    • 資料表前置詞{prefix}為digilib
    • XOOPS的網址為http://top.lias.nccu.edu.tw/,連入之後會自動導到CBB論壇的首頁
    修改CBB論壇

    由於CBB論壇具備發言、附件、權限控管等功能,所以我將CBB論壇調整成僅供管理者發言、修改及刪除,增加FCKeditor這個與Word較為相容的所見即得編輯器(但仍難以完全相容,這問題下面會再提到),再將整個系統改成以CBB為主體呈現的網站。

    修改權限這功能在XOOPS裡面即有提供,故省略不提。以下我想講的是需要手動修改的部份。

    增加FCKeditor,提供較容易上手的Word編輯環境

    image

    CBB論壇本身即有提供Koivi Editor編輯器,如上圖。然而這個編輯器僅能提供基本的編輯功能,不堪使用。

    image

    FCKeditor是一個網頁上使用的所見即得編輯器,網站在http://www.fckeditor.net/,裡面有試用版本。比起Koivi Editor,多了幾個重要的功能:

    1. 具備檔案上傳功能

    提供整合性插入圖片、插入檔案的功能,在編輯上更為順手。然而檔案上傳管理功能還是十分陽春,如果檔案量過多將會難以管理,需要搭配FTP管理較佳。

    2. 具備Word標籤清除功能

    FCKeditor會在複製貼上文字時,自動偵測Microsoft Word的標籤,然後另外有個Word標籤清除功能。跟HTML格式標籤一樣,Word也有自己專屬的標籤。在從Word複製出來的文字內便會自動嵌入,貼到所見即得編輯器時將會轉換成網頁語法呈現,一般使用是難以察覺的。但是Word標籤有很多是多餘限制的贅碼,會導致在網頁顯示時會有錯誤的格式呈現,網頁HTML語法跟Word格式語法是有很大的差異,所以FCKeditor才提供這功能,讓使用者先把Word的標籤清空,再到FCKeditor編輯器設定格式。然而這功能並不能算十分完善,建議最好還是直接寫原生的HTML碼比較好,從Word複製貼上而來的資料只能算是權宜之計。

    FCKeditor並不是專為XOOPS而設計,所以要將FCKeditor安裝上去要花一番功夫。需要手動修改的程式碼在/html/class/xoopseditor/裡面,詳細請自行研究程式碼。

    如果後來的CBB論壇版本已經具備FCKeditor的話是比較好的,但是這會對我們在CBB論壇的修改上造成版本不合的問題。

    XOOPS與CBB論壇模組

    XOOPS及其外掛的輸出流程如下:

    image

    模組範本及CSS範本個別位於/html/modules/及/html/themes/裡面。由於要範本是使用XOOPS的特定語法,故我們不從這邊修改,而是修改後面流程的程式。

    先從範本快取開始談起。範本快取的程式碼在於/html/templates_c/,這是最終輸出之前的PHP程式碼,因為是我們熟悉的PHP語言,所以在修改上較為容易,這也包括與資料庫連線、取用資料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範本快取所產生的檔名,他是由原本外掛的範本檔檔名加上XOOPS系統所計算出的hash碼而成,而這個hash碼會因為XOOPS對於伺服器設定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變化。例如我想修改一個來自於/html/themes/7dana-soft/theme.html的範本,這是7dana-soft樣板的範本,會影響到XOOPS的外觀,那麼最後輸出到/html/templates_c/檔名則會是「%%23^23B^23BB62A0%%theme.html.php」,但如果移到其他伺服器、而修改XOOPS本身的設定,那麼XOOPS會重新產生範本快取,檔名則會改成「%%8D^8DC^8DCD7BBD%%theme.html.php」,導致之前的修改失效。

    CBB論壇修改要點

    主要要修改的有兩個部份,一個是PHP主程式碼,另一個是session、cookie等記錄身分用的程式。

    PHP主程式碼

    主要是修改範本快取,位於/html/templates_c/裡面。修改最多的是{hash}_theme.html.php這支程式。然而範本快取可以讀取session或cookie中的身分資料,但卻無法設定,必須要透過/html/include/裡面的程式來控制。

    記錄身分資訊

    位於/html/include/common.php裡面有詳細記錄XOOPS所使用的大部分session與cookie資料,他將這些資料設定成常數(語法是define("NAME", "VALUE"))及物件,而修改時也只能從這個地方著手。

    請在此或同個資料的其他程式直接設定session或cookie,以供範本快取使用。

    其他較常使用的常數有:

    • XOOPS_ROOT_PATH:XOOPS在伺服器上的根目錄位置
    • XOOPS_URL:XOOPS的網址

    下面是我另外加入的,方便控制現在的顯示層級:

    • XOOPS_FORUM_ID:論壇的ID
    • XOOPS_TOPIC_ID:主題的ID
    • XOOPS_POST_ID:留言的ID

    物件主要是儲存身分資訊的$xoopsUser,用$xoopsUser->getVar('欄位名稱')以取得登入的資料,欄位名稱可以參考MySQL中的{prefix}_users資料表。 如果沒有登入,則$xoopsUser會等於null。

    CBB論壇與網站對應

    CBB論壇的架構有四層:類別、論壇、主題、留言。為了將這個CBB論壇的架構轉為網站型式,所以我將這個架構重新定義。

    類別

    我將類別分為網站目錄與系統管理。網站目錄類別裡面的論壇標題會顯示在網頁頂端的導覽列,包括最新消息、使命等等,如下圖。而系統管理則包含一些其他頁面使用的欄位,包括管理者登入介面、網站地圖編輯以及連絡方式,同樣包括在CBB論壇裡面以方便編輯。

    論壇

    image

    主要是導覽列的標題。

    主題

    主題是在論壇裡面的個別主題,主題裡面包含了許多留言,其中有開新主題的首篇留言以及之後的回應留言,但是我們只取用到主題層級裡面的第一篇留言。

    image

    如上圖,「最新消息」是論壇層級,而「臺灣圖書館事業與教育史研討會順利結束」與「計畫網站開始運作」則是主題層次,點進去右邊的內容則是首篇留言的內容。

    CBB論壇層級在資料庫裡面的架構對應如下表,其{prefix}則是資料庫名稱的前置詞,是在XOOPS安裝時即可設定的內容,目前是digilib:

    CBB論壇層級 資料庫名稱
    類別 {prefix}_bb_categories
    論壇 {prefix}_bb_forums
    主題 {prefix}_bb_topics
    留言 {prefix}_bb_posts
    留言的內文:跟留言是分開的,很特別的設計 {prefix}_bb_posts_text

    XOOPS程式移殖注意事項

    目前修改完成的XOOPS程式碼位於附件的xoops_top_html.zip。

    如果要將此程式碼移植到其他伺服器,必須要注意以上的重新產生範本快取之外,還要注意權限開放。以下將重點重新整理列表:

    1. 增加php.ini的檔案上傳上限
    2. 修改/html/mainfile.php的資料庫連線與網址設定
    3. 要將原本修改的程式碼,對應到重新產生的範本快取
    4. 開放全部權限:
      1. /html/cache
      2. /html/templates_c
      3. /html/uploads:這是FCKeditor檔案上傳所使用的空間

    四、內容維護

    為了方便理解,以下以Step by Step圖文解說方式,幾個管理內容的方式。

    管理者登入

    不管進行任何動作,都必須要先登入管理者才行。

    1. 位於每個網頁的下方,皆有一個 管理者登入 的連結。
      image 
    2. 輸入帳號密碼。
      image 
    3. 在允許編輯或是可以新增主題的地方,便會出現相對應的按鈕
      image
    發新主題

    每個論壇都可以作發新主題的功能,以增加該論壇的內容。以下以「最新消息」做為示範。

    1. 登入管理者後,到「最新消息」
      image
    2. 預設是使用FCKeditor編輯器,畫面如下,大部分功能應該看圖示就知道怎麼操作了。
      image
    3. 上傳並插入圖片:將游標移到插入點,接著請參考下圖,按下「插入/.編輯影像」的圖示,網頁會跳出一個視窗,你可以按「瀏覽伺服器端」來選擇已經上傳的檔案,或是按「上傳」來另外上傳一個新的檔案。
      image
      上傳檔案的視窗如下圖:
      image
    4. 插入任意檔案:步驟同上,只是要點選「插入/編輯超連結」,位置請看下圖:
      image
    5. 從word複製貼上到FCKeditor:先隨便找一段Word文字來做測試,附帶一提,我是用Word 2003
      image
      將這些文字用複製起來,到FCKeditor點選「自Word貼上」的功能
      image
      FCKeditor便會開啟一個「自Word貼上」的編輯視窗,請在此選擇是否要「移除字型設定」或「移除樣式設定」(反正都是Word的格式啦),編輯完成之後按下「確定」,就會把內容貼到 FCKeditor裡面供你繼續編輯。
      image
      但是這個功能並不保證能夠清除Word的格式,建議還是用FCKeditor內建的功能重新撰寫文件吧。
    6. 上傳附件的方法:雖然FCKeditor有提供上傳檔案的功能,但是要讓使用者下載的檔案,最好統一用附件的方式放上去。附件上傳的位置在編輯區下方,可允許多個檔案上傳。
      image 
      但問題是上傳檔案的檔名並不會經過編碼處理,如果你使用非英數的中文字,IE6以前的使用者下載的檔名將會是亂碼。
    新增會議記錄

    這邊示範新增一篇會議記錄的過程,由於會議紀錄有固定的摘要表格,所以是從不同路徑進入的。

    1. 登入管理者後,到「會議記錄」的討論區中,找到「新增會議記錄」按紐,請看下圖:
      image
    2. 開啟FCKeditor,不同的是,這邊已經有預設的摘要表格,為方便程式抓取資料,請按照表格填寫。
      image 
    3. 該論壇的首頁便是從表格抓取而來的結果。
      image
    檔案要經過PDF加密

    為了著作權等等爭議的問題,提供給瀏覽者下載的檔案必須為轉換並加密過後的PDF檔,而不能是Word或JPEG圖片檔。

    PDF的轉換與加密必須使用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之類的軟體,礙於版權所以這邊也無法提供,但是大多數學校應該都有購買才是。

    PDF中加密稱之為「保全」,詳細操作請直接查閱Acrobat說明,最終保全設定必須如下:

    image

    其他功能

    以下功能是具備的,請自行摸索吧。

    • 每個論壇的首頁都可以用PHP程式碼來自定,方便進行資料庫連線取得資料的動作。
    • 論壇的順序、名稱等管理,可使用XOOPS中CBB論壇的模組管理介面

    在系統層級好像還有很多修改的細節,詳細也無法一一敘述,請見諒。

    五、建置成果

    首頁

    image

    論壇首頁──最新消息

    image

    編輯畫面

    image

    會議記錄頁面

    image

    研討會說明頁面

    image

    六、未來發展

    與Dspace整合

    一個頂尖大學計劃,卻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這一個XOOPS系統,負責計畫內容說明,另一個則是主要的Dspace系統。然而這兩個系統之間並沒有密切的整合在一起,僅提供簡單的幾個連結,這是為人所詬病的地方。

    在公告管理上,XOOPS有較佳的管理能力,能夠取代Dspace貧乏的新聞功能(等同於公告),FCKeditor功能完善的編輯器也可以加入Dspace當中,而不要讓管理人員每次都要看原始碼進行作業。

    但是XOOPS是用PHP&MySQL,Dspace則是用JAVA&JSP&PostgreSQL,兩個系統使用的程式語言及資料庫迴然不同,增加了在整合上的困難度。還好FCKeditor也有提供JSP版本,有機會未來可以繼續研究。

    需要專職的內容維護人員

    之前的工作中,程式設計師被分派到內容維護的工作,但是後來程式設計師的精力就專注在系統的修改及維護上,導致內容維護的荒廢。

    建議系統建置人員及內容維護人員的工作應該要分工進行,才不會變成現在的慘狀。 (more...)

    輔大圖資系系友與學生互動網

    布丁布丁吃布丁

    輔大圖資系系友與學生互動網

    image

    2007年的時候,我在輔大圖資系當工讀生,負責維護電腦教室、做做雜事。當時擔任系主任的林麗娟老師指示要架設一個新的系友與學生互動網,而要我來完成這個任務。


    基於XOOPS的修改

    image 
    XOOPS的登入介面

    當時我用XOOPS的CBB論壇功能來進行修改,網站中幾乎所有功能都是論壇的「一篇文章」。因此管理者基本上就是在撰寫論壇文章、修改論壇文章。對於當時還算挺盛行的CBB論壇來說,這種操作經驗應該是很容易讓人接受的。

    特製的輪播照片與標語

    image 為了顯示首頁中特殊的資料,包括輪播照片與標語,我為幾篇文章加入表格的限制,讓程式容易從文章定制的資料中擷取特定內容。

    標語還利用跑馬燈的形式,讓字一個一個顯示出來。附帶一提,那個飄香的咖啡小圖示中,我切割了咖啡杯跟上面飄香的圖片,並利用背景圖示y軸移動來製作飄香的動畫……即使在AJAX盛行的現代中,這種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技術,也是我剛開始學習AJAX的一個初步成果呢。

    被捨棄的XOOPS系網站

    之後林主任又要我來改系網站,於是我又同樣地利用XOOPS來進行修改。由於有了系友網站的經驗,所以這次改起來更順了點。

    image

    改用Drupal來建置的輔大圖資系網站

    即使如此,XOOPS的論壇終究只是XOOPS的論壇,而我那無可救藥的設計感也仍然是沒有任何長進,因此系網站大概在一年之後就不知不覺消失了,改成利用Drupal來建設起新的輔大圖資系網站。現在想要回去找找當時的網站也已經找不到了,連截圖都沒有留下,倍感遺憾。


    小結

    說真的,當時架好之後,其實我不是很敢跟別人說這是我架的──因為網站真的不太好看。所以之前的Blog似乎也都沒有提起這段過去,直到現在才拿出來講。

    然而經過這些建置過程之後,還是學到了不少XOOPS跟Smarty樣板等PHP程設經驗。儘管當時並沒有設計模式的概念,所以學到的也都是相當枝微末節的小技巧,但是也算是第一次碰觸大型「完整」的系統吧。

    不過,相較於後來新盛JoomlaDrupal內容管理系統來說,我覺得XOOPS還是頗難上手,甚至有人已經在預言XOOPS的倒閉了。看著現在所上老師還在教XOOPS架站,不禁有種淡淡的哀傷就是。

    (more...)

    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

    布丁布丁吃布丁

    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

    image

    題名: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

    網址:http://pbl.lins.fju.edu.tw/news/


    「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是輔仁大學林麗娟老師授課學習平台兼研究工具。這是一個以PHP與MySQL寫成的討論區系統,原始程式是由學長開發,而我接手維護。

    這個討論區的功能相當基本,管理者可以設置多個討論群組,而學生就在各群組之中進行討論。原本僅能擺放純文字,我在此加上了回應、排序,也設計了自動辨識出http網址的分析器,豐富討論區的功能。林麗娟老師看中回應功能的研究價值,鼓勵我以「網路非同步互動引言機制之建置與分析」申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開啟了我的研究之路。

    image

    討論區的回應功能

    之後我也設計了一個線上問卷調查系統,方便老師進行使用者問卷調查。該系統可以讓使用者填寫5點量表及開放式填答,管理者可以輕易地建置題目、設定問卷開放與關閉的期限。系統建置時,用了特殊的資料結構來記錄問卷的題目與順序。可惜網站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已經關閉,沒辦法記錄這個功能的樣貌。


    由於之前在整理博士班推甄的文件,其中我介紹了幾個自己做過的系統。回頭來看看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在blog中好好介紹過他們的樣子,這個系統甚至已經不能連線了。甚是可惜。

    因此藉此機會,我寫一下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介紹,為自己做個記錄。

    (more...)

    談DSpace-DLLL系統

    談DSpace-DLLL系統

    image

    政大圖檔所於2011年5越27日舉辦了「數位檔案加值與教學應用研討會」。早上的場次中,我的指導老師陳志銘教授(真‧教授囉!)參與主講「DSpace-DLLL開放源碼數位典藏系統建置與應用」,講述我們實驗室DSpace改良開發成DSpace-DLLL,並應用於臺灣百年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全國通識網課程資料庫的內容。

    以下是演講時的投影片:(SkyDrive下載)


    關於DSpace-DLLL

    如果常常閱讀這個Blog的人,一定知道這個「DSpace-DLLL」就是我在寫書中做出來的系統。這個演講底下的意義是為了書的出版鋪路,老師也很有良心,不把研討會當廣告臺,所以演講中並沒有提到書的事情,而是私下詢問時才會透漏給有興趣的人知道。


    由於之前我在準備博士班的考試,老師並沒有特別告知我要進行這篇的演講,而是在我博士班筆試都考完之後才請我做投影片,所以我是最近才知道這篇文章的內文在講些什麼。儘管作為一個熟悉者,可以看得出學弟妹整理的文章中有很多破綻,不過將自己做的作品分享出去這件事情,還是挺令人驕傲的。而且這篇文章的發表也能幫學弟妹抵免資格考,這對學生來說才是數位典藏系統的「加值應用」啊。

    關於DSpace-DLLL的細節,我在書本中已經有詳細地說明。目前書本正在二校中,博士班筆試結束之後,我也比較能夠專心投入這塊。希望能儘快出版呢。


    回應項潔館長的問題

    在議程結束前的發問期間,項潔館長質疑我們做DSpace-DLLL是否有其必要性,應該是多跟臺大圖書館合作,這樣才是真正的「不必自行重複開發」。王梅玲老師認為小型團體仍有建置獨立數位典藏系統的需求,但項館長則反駁說,那應該是去購買雲端服務即可。而會議議程時間不夠,實際上的主講者陳老師卻沒有參與這個討論,就結束了這段議程。

    說實話,我不是很清楚跟臺大合作的方式是如何。感覺上應該是類似企業外包委託案那種方式進行吧?如果真的要做大的話,臺大圖書館也的確可以用雲端運作模式來提供合作服務也說不定。

    DSpace-DLLL的「不必重複建置數位典藏系統」,是真的只是在講這個技術平台。在數位典藏計畫裡面,技術平台只是一個環節,無法取代委託整個數位典藏計畫的作法。不過即使如此,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很有意義。舉例來說,教師在教數位典藏課程時,就能夠讓學生真的有一個系統平台可以去架設、管理、自行建置,讓他們真的體驗到「如何規劃、建置一個數位典藏計畫」的經驗。這種價值在政大圖檔所中也時常體現,我也從老師們教學使用上的回饋來修正DSpace-DLLL的缺點。另一方面,DSpace-DLLL可以成為想要獨自架設數位典藏系統的單位有一個比原始DSpace更好上手的起點。

    尤其是後者,對我來說有著更深遠的含義。DSpace-DLLL是以開放原始碼的模式分享技術,我們站在DSpace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往理想的方向踏出了一步,然後再成為其他人的基石,幫助他人更進一步。就像DSpace仍有許多缺點,而我們改善之後以DSpace-DLLL釋出一樣,未來也希望會有人再改進DSpace-DLLL,而釋出更好的開放原始碼數位典藏系統。

    以一個系統開發者的角度來說,讓技術在開放原始碼的環境下自由地成長,這是很有意義的貢獻。


    未來的方向

    作為DSpace-DLLL的開發者,先不論老師在接手之後怎麼繼續改進,我必須補充一下老師在影片中尚未提及的幾個注意事項。

    大前提是,這不是企業化、大團隊製作的成品,因此請勿期待不太會成為完美的方案,只能成為備選方案之一。

    虛擬機器的限制
    image

    DSpace-DLLL封裝在虛擬機器VirtualBox進行安裝。我寫了一個Windows XP的安裝精靈,方便Windowx XP使用者來架設。而VirtualBox是跨平台的虛擬機器,因此熟悉的使用者也可以拿著硬碟檔架設在Linux平台上。

    使用虛擬機器封裝的理由很單純:安裝簡易。DSpace的原始安裝方式是以Java Servlet來進行配置,但是技術難度高,而太多外部依賴元件需要額外下載。在DSpace-DLLL中加入的多媒體轉檔功能,也需要依賴非DSpace原始檔中的OpenOfficeFFmpegMEncoder套件。為了避免大家光是安裝就弄昏了頭,所以我把它通通打包在虛擬機器中,方便轉移與應用。這種概念可是雲端模式的基礎呢。

    虛擬機器的意思是在電腦上再模擬一個電腦,對於效能不佳的電腦來說,虛擬機器的負荷很大,因此穩定度跟服務負荷量有待評估。

    理論上,若將DSpace-DLLL裡面的系統移植到實體電腦上,應該是會有比較好的運作效能。不過各元件是否能夠順利搭配這點我就不敢保證,Linux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套件相依性太高,要完美地安裝一個系統,我一直都沒有確切的把握。

    大量資料的處理

    繼承前一點,虛擬機器的DSpace-DLLL在大量資料的存取下是否能夠正常運作,這是需要評估的。除此之外,在系統功能上也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對於數位典藏工作人員來說,最需要的就是批次匯入機制。DSpace有提供後台的匯入,但是批次檔的撰寫對一般人來說並不友善。同樣的,對於大量資料的修改、調整,DSpace也沒有批次修改的功能。因此在大量資料的管理上,還有很多的不便。

    這是DSpace尚未達到的境界,而DSpace-DLLL也繼承下來,一樣有這種問題。

    但是這並不是做不到:DSpace的批次匯入其實真的很好用,只是不太友善。有心要修改的人,應該是能夠輕易地將他實作成前臺網頁可以直接執行的功能吧。

    權限控管與付費機制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未解決問題,如果你的計畫想要以DSpace-DLLL作為起點,那麼權限是不得不考量的一個議題。

    DSpace提供以帳號來控管權限功能,可以控制內容層級每一層的新增、遞交、編輯、刪除權限,控管上非常詳盡。但是就跟大量資料管理缺乏批次處理功能一樣,大量的權限設定也就變成一個難題。另一個問題,就是權限控管的需求不只有帳號這一種方式,常見的還有IP、國家等限制,而DSpace還沒考量到這點。

    DSpace已經有良好的權限控管基礎,但仍需要有人進一步地改良,這也是DSpace-DLLL未解決的問題。

    至於付費機制上,原本是為公開取用的DSpace就離這個功能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請營利公司自行加油吧。

    分類與介面
    image

    作為一個泛用型典藏系統,DSpace的預設範本很樸實。我在DSpace-DLLL中修改了一些小細節,但是並沒有去調整他的設計,因此介面依然是很單調。

    今天研討會時王老師提問說能不能更簡單地調整網頁的樣式,並且建立漂亮的分類架構。這也是她長久以來的一個疑惑。

    用簡單的方式來修改網頁介面,例如拖曳、新增網頁元素、套用簡易範本,這在大多數CMS當中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不過DSpace在介面調整支援上,還不能簡單地使用。提示是XMLUI,但至今我仍未參透這個功能就是。

    至於分類架構上,這可是一塊非常、非常、非常大的研究議題了。原本作為機構典藏之用的DSpace,將內容層級架構分成community、collection、item等層級,許多國外數位典藏系統也都是依照此架構在使用。但是數位典藏不像檔案管理有一套全宗原則,往往還是以客製化的方式設計分類架構為多。

    這個客製化的要求並不是說DSpace的內容層級架構不能實作出來,事實上,像林巧敏老師負責的教育部中綱計畫成果資訊網就是一個很適合的例子。不過系統技術人員眼中的分類架構跟數位典藏人員來說有很大的差別。對於數位典藏人員來說,他們更在意的是對於每一種分類導覽功能的客製化。

    image

    以中綱計畫成果資訊網來說,在一個子計畫瀏覽中又可以依照藏品的類型來分類。若以DSpace實作,一個子計畫則是一個community,每一種藏品的類型是各自的collection,而底下每一筆資料則就是一筆item。那麼DSpace在介面呈現上能不能做到像中綱計畫成果資訊網一樣呈現?作為技術人員的我一定會跟你說:可以,但是要自己改。而這對許多不懂技術的人來說來說,其意義就與DSpace無法做到這種分類架構是同樣的答案。

    總而言之,到頭來還是介面上的問題。而且這對泛用型典藏系統的DSpace來說,都已經快要是非戰之罪了。

    然而,我認為DSpace在介面功能上的強大,對技術人員來說會有直接的感受。受惠於DSpace嚴謹地設計模式、詳盡的註解說明,技術人員可以輕易地利用DSpace的內容層級架構、瀏覽、搜尋功能做出各種客製化的分類架構,就像全國通識網課程資料庫一樣。我看過一些商用軟體的程式碼都還沒DSpace漂亮,這是真的。DSpace的程式非常嚴謹且靈活,不僅是容易使用,也很值得學習。


    全文檢索的中文斷詞改善

    在全文檢索的功能中,DSpace會依據檔案內文製作倒置索引檔,以此來達到全文檢索的功能。然而MIT與HP為西方人設計的DSpace並沒有很完美地考慮到各國的國情,中文斷詞只用二字詞的方式來切截。這會影響搜尋結果並不是十分漂亮。

    中文斷詞全文檢索是一塊門檻不低的議題,DSpace-DLLL也沒有解決這個議題,但是未來仍可以從DSpace提供的plugin機制來進行修改,讓中文斷詞更為漂亮。


    PDF的HTML網頁化

    儘管現在PDF已經如此盛行,但我們真正要使用的時候,還是會希望他是以HTML網頁的方式呈現。只有網頁,才能讓我們能夠為他加上更多的服務,例如標註功能。

    其實這幾乎脫離了DSpace原本的要求,但這也的確是我想做的一個功能。未來有機會的話再來挑戰看看吧。



    DSpace-DLLL與我

    如果有人欣賞DSpace-DLLL,那我會感到非常欣慰,辛苦努力總算有了代價。而DSpace-DLLL會不會像上述的未來發展一樣繼續改進,我希望會,但我也希望會有人來接手。至於我自己,也希望能有這個機緣能夠繼續改進。

    機緣,那是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有沒有繼續做下去的價值。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有!」,但那是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來說的。作為開發者的我來說,有沒有價值,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興趣來做的DSpace-DLLL,是以延畢換來的

    我在政大圖檔所念了快要四年才完成學業,不瞞大家說,因為我都在玩──最後玩出這個DSpace-DLLL。

    在幫忙百年圖書館史、教育部計畫、甚至是寫書的時候,儘管老師並沒有要求很多,但我卻仍會任性地挑戰自我。於是後設資料編輯功能出來了、虛擬機器出來了、更簡單的系統管理方式出來了、一本介紹DSpace的專書也快要出來了。

    這並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名聲、也不是為了他人(包括老師或是計畫助理),而是為了自己的興趣。那種「想看看跨越山丘之後的景色」是我持續前進的動力,這也往往讓我沉迷在此、樂在其中而不可自拔。

    儘管學習的過程讓我感到開心,但我也知道,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當我每天在實驗室修改程式碼的時候,有些老師則是直接對我嘆氣:「唉,你怎麼都在搞這個,幹嘛還不畢業。」

    我大概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專搞DSpace,論文幾乎是寫完計劃書之後就放置不理了。每次陳老師想拿我來當學弟妹借鏡的時候,我內心其實都會為這種不顧學生畢業本分而玩樂於DSpace的行為感到汗顏。

    在金錢上,因為幫忙計畫事宜,所以當時老師給的人事費仍可以補足日常生活所需。儘管如此,每學期的學雜住宿費仍得仰賴父母的支援。這對一個當時的年紀是應該在外面工作、養活自己的人來說,我這種為了興趣不顧一切的行為並不可取。


    只是為了自我成就

    DSpace-DLLL的發展並不像是國科會、教育部計畫一樣,是有實質的經費支援。它也不是我的畢業論文,對我的畢業也沒有實質的助力。這種基礎的系統建設並沒有太多學術上值得一提的研究價值,這也不是我想做的研究題目。

    它就真的,只是我的興趣,只是一種自我成就,是幫忙計畫專案之後,學習了Java Servlet、AJAX、Linux、虛擬機器、自動安裝之後的一個成果產出與分享,就只是如此。


    不能一直玩下去

    人不去面對現實也要有個限度,至少這點我還是知道的。為自己設定一個折返點,做到一個程度就該收手,不能一輩子這樣玩下去。我想,這才是一個社會人應有的常識。

    我玩得很開心,但是差不多了。

    儘管如此,不會對DSpace-DLLL感到滿足的人總是會期望我或實驗室能夠繼續開發下去。我也希望如此,不過我更希望的是看到有人能接手,基於現在的基礎上,繼續深入開發。所以我寫書,我釋出系統,這是我的願望。

    至於我自己能不能繼續做,那麼就要回歸現實問題,有沒有經費支援?對於我未來學業、工作上有沒有幫助?有多少經費做多少事情,這才是一種正常的運作模式。在沒有經費、憑著熱情來開發、供人自由取用的火柴人行為,這是可以拿來自己說笑的故事,但卻不是作為要求別人的條件。

    所以誰誰誰快來聘我去工作吧,我就能名正言順地繼續玩DSpace了!!


    結語

    原本只是想記錄一下DSpace-DLLL的介紹投影片,沒想到越寫越多,就變成這樣落落長的一篇了。原本是打算花一個小時來寫,不過實際上似乎是寫了快三個小的樣子。都已經半夜兩點了,好睏。

    那麼接下來就是努力讓DSpace-DLLL可以順利出版啦,加油~

    (more...)

    Evenote擷取應用:Add to Evernote書籤

    布丁布丁吃布丁

    Evenote擷取應用:Add to Evernote書籤

    image

    Evernote有很多種方式擷取網頁資料,這種是利用Evernote指定網址擷取功能來實作的Add to Evernote書籤。


    Add to Evernote書籤

    安裝與使用
    1. 請將底下的書籤拖曳至您的瀏覽器上,就像上圖一樣的位置Add to Evernote
    2. 在你要擷取到Evernote的網頁中,按下Add to Evernote書籤,就像上圖一樣,點下去就對了。
    3. Evernote擷取視窗會另外開啟,並讓你指定要保存此網頁的「記事本」與「標籤」
      image
      如果你沒有登入Evernote的話,他才會問你帳號密碼。
    使用限制
    • 如果是需要登入才能觀看的網頁,就無法透過Evernote伺服器來擷取。例如Pixiv
    • 擷取下來的網頁會參雜大量導覽訊息,導致記事太多多餘的內容,如下圖。
      image

    因此,此功能適合擷取公開、簡單的頁面,或是先儲存之後再來整理。至少他的擷取方式很簡單,連安裝擴充功能都不需要。

    書籤補充擴充功能的不足

    image

    Google Chrome的Evernote擴充功能最近十分熱門,我自己也有安裝使用。只是擴充功能麻煩的地方在於Evernote時常會詢問你的登入狀態,Evernote預設7天就要重新登入,對於不常使用的我來說,每次要擷取都要先登入,而且擷取的時候千萬不能操控滑鼠點選其他地方,否則擴充功能會被取消、擷取也會失敗。往往是按下擷取,等待個5分鐘,然後看到Evernote擷取失敗的訊息,實在令人灰心。

    儘管Evernote的擴充功能在擷取網頁上的方式上能夠智慧選擇,但對我來說只是要快速地備份這個網頁的內容、之後再修改的時候,在擴充功能操作限制之下,我會比較喜歡用Add to Evernote書籤。這也是我想寫這功能的原因之一。


    結語:Bookmarklet練習

    最近在看AJAX設計模式,看到Bookmarklet(或稱為favelet)技巧,忽然想到很多人都會在Google Reader加入傳送到Evernote功能,卻很少看到有人把此功能加到書籤去,於是我就自己寫了一個Add to Evernote書籤來用。

    當然,現在這個Add to Evernote書籤還不夠漂亮,指定網址給Evernote伺服器去擷取,記事內容多餘的東西實在太多,只能作為記錄、備份之用而已。

    不過這個技巧激發出許多我對AJAX應用的靈感。這是一種簡單的Plugin,是有需要才使用的userscript,簡單直覺又跨瀏覽器。(說到跨瀏覽器,在IE上運作時,開新視窗功能倒是一直被IE跟Google Toolbar擋下來,實在很煩耶XD)

    之後有機會再用Bookmarklet做點什麼來玩玩吧。

    參考資料

    (more...)

    JSONP跨網域傳送檔案:以POST方法實作

    JSONP跨網域傳送檔案:以POST方法實作

    image

    網頁應用設計中的JSONP技巧可以做到跨網域資料傳送的功能,但它卻只能傳送純文字資料,而我希望能在跨網域的環境下開發AJAX上傳檔案的功能,那麼就需要一些小技巧才能進行。

    雖然我想應該也有人提出這個作法了,不過實際上在之前我並沒有找到過。因此我把這個在論文中實作的技巧在此記錄、分享。

    這篇用到大量的網頁設計專有名詞,主要是以AJAX設計網頁應用的人為主要對象撰寫的。


    範例

    image

    這個範例網頁中,你可以上傳一個檔案,並填寫下面的敘述Description,再按下UPLOAD按鈕上傳。伺服器會回傳給你檔案的上傳結果、檔案名稱、檔案大小。檔案上傳最大是1MB,超過1MB的檔案,伺服器會回傳錯誤結果。

    原本我是將HTML網頁放在Dropbox空間(http://dl.dropbox.com/),而伺服器則是放在You Hosting的空間(http://pulipuli.co.cc/),想用兩個不同網域來呈現透過POST方式實作JSONP跨網域檔案上傳的範例。但是因為You Hosting放著一陣子就被強制關閉了,所以很遺憾的,在此無法看到線上即時的成果。(2011/9/19更新)

    此範例中用了三個檔案,請直接下載研究、並自行配置使用吧:

    應用背景

    使用AJAX開發網頁應用的程式設計師,大多時候都是在同個網域之下處理client(使用者端電腦)與server(伺服器)之間的訊息傳遞。更進一步的,利用jQuery框架,以JSON物件、GET方式傳遞資料的jQuery.getJSON()函數,讓處理AJAX資料傳遞更為簡單。

    但是我的論文中需要使用的AJAX跟上述常見情況有個很大的差別。第一個是跨網域,client端呼叫server端資料,這兩者是位於不同的網域,因此普通的GET或POST方式都無法讓client端取得server端的資料,必須仰賴JSONP(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with Padding)技巧;其二,這次要傳送的資料並非純文字或可以用JSON來組織的資料,而是需要上傳二進位的檔案,或是超過GET資料傳送上限的資料量。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單純使用JSONP,必須使用POST方式與form表單傳送資料才行。

    因此,我將POST的傳送優勢與JSONP的跨網域AJAX特色融合,寫成以POST方式實作的JSONP跨網域檔案傳送。

    角色

    在此應用中是以前端的瀏覽器與遠端的伺服器進行溝通合作,因此我先簡單敘述這兩種角色。

    「C」 client

    在這篇文章中,我以「C」表示「client」(客戶端)瀏覽器中執行的程式語言,主要是HTML跟JavaScript,這也是AJAX的基礎。多虧了jQuery框架克服了相容性問題,因此在Chorme、Firefox或IE都可以使用。

    在此範例中,「C」是擺在Dropbox的空間,他並不具備伺服器端的功能,不能判斷檔案大小。此外,我將「C」的HTML外觀寫在client.html當中,而JavaScript的邏輯運作寫在client.js當中。稍候會再敘述他們的功用。

    「S」 server

    另外「S」代表「server」(伺服器),在此範例中我以PHP寫成,擺在You Hosting空間。伺服器端的程式語言具備了處理檔案的能力,可以判斷檔案大小。在此利用AJAX架構,讓「C」能夠與「S」進行溝通。

    為了利用POST傳送檔案,並能以JSONP進行跨網域溝通,「S」必須判斷請求方式(request method)是POST還是GET。並以session來暫存狀態。

    稍微有點概念之後,接下來就是實際看看這方法要怎麼運作了。


    Step1. C1:資料準備

     image

    為了讓大家好理解,此範例中的檔案上傳做得跟傳統網頁一樣。這是一個<form>表單,裡面有個可以選擇檔案上傳的input,並限制只能上傳1MB大小的檔案,還有一個可以撰寫「Description」(敘述)的input,最後則是一個submit(遞交)的「UPLOAD」按鈕。

    在這個表單前面,引用了大家的好朋友jQuery以及我另外寫的client.js;表單後面則有個<div>容器,負責顯示待會跟伺服器溝通的結果。

    原始碼很簡單,寫在client.html中,摘錄如下:

    <script src='http://www.google.com/jsapi'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load("jquery","1.2.6");</script>
    <script src="client.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form id="form" method="post" action="http://pulipuli.co.cc/20110517-jsonp-post/server.php"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input type="hidden" name="max_file_size" value="1048576">
        <label>File: <input type="file" name="file" /> * Max File Size: 1MB</label>
        <br />
        <label>Description: <input type="text" name="description" value="The description of this file."></label>
        <br />    
        <button type="submit">UPLOAD</button>
    </form>
    <div id="output"></div>

    另外,為了讓這個form表單能具備AJAX跨網域上傳的功能,我利用JavaScript幫他做了些初始化的調整,讓form的遞交會以AJAX方式進行,並設定回傳資料時所要執行的回呼函數(callback)。

    這部份寫在client.js開頭,程式碼如下:

    /**
     * Initialize Form
     */
    $(function () {
        
        $("#form").submit(function () {
            
            if ($(this).attr("jsonp_by_post") == null)
            {
                $.jsonp_by_post(this, function (_result) {
                    //...Step7時再講解... 
    }); return false; } }); });

    Step2. C2:AJAX式的POST遞交

    當form的UPLOAD按鈕被按下時,就會開始一連串的AJAX式的POST遞交作業。

    在此步驟中,JavaScript會做以下事情:

    1. 以timestamp作為辨識每次檔案上傳作業的代號。
    2. 讀取form的資料,並將timestamp設定到action的網址中,提供伺服器辨識每次檔案上傳作業的代號。
    3. 建立一個接收資料的iframe,隱藏之,並設定name。
    4. 調整form的action跟name,讓form的遞交會傳送到iframe去,而不是把整個網頁都替換掉。
    5. 給form做個記號(此範例用jsonp_by_post屬性),以免跟Step1初始化form的submit事件相衝突。
    6. 設定iframe遞交完成之後的後續動作。
    7. form執行遞交作業。

    程式碼寫在client.js,摘錄如下,其中6.設定iframe遞交完成之後的動作,我會在下面的Step4詳細敘述,這邊先以略過。

    $.jsonp_by_post = function (_form_ele, _callback) {
        
        var _timestamp = (new Date()).getTime();
        
        var _form_obj = $(_form_ele);
        
        var _action = _form_obj.attr("action");
        var _action_post = _action + "?timestamp=" + _timestamp;
        
        //建立接收資料的iframe
        var _iframe_name = _action + _timestamp;
        
        var _iframe_obj = $('<iframe></iframe>')
            .attr('name', _iframe_name)
            .appendTo($('body'));
            
        //隱藏iframe
        _iframe_obj.css('width', '0').css('height', '0')
            .css('position', 'absolute').css('left', '-1000px').css('top', '-1000px');
        
        //調整傳送資料的form
        _form_obj.attr('action', _action_post)
            .attr('target', _iframe_name)
            .attr('method', 'post')
            .attr('enctype', 'multipart/form-data');
        
        //防止重複觸發初始化的事件
        _form_obj.attr('jsonp_by_post', 'true');
            
        //設定iframe讀取完畢之後的動作
        
        _iframe_obj.load(function () {
            
            //...Step4時再講解...
            
        });
        
        //執行遞交
        _form_obj.submit();
    };

    Step3. S1:伺服器接收POST資料

    伺服器端的程式會依照請求方式的不同,決定此程式是要接收檔案上傳,還是要回報檔案上傳的結果。

    在Step3中,form以POST方式呼叫了位於另一個伺服器的server.php,並執行以下動作:

    1. 接收$timestamp,作為判斷這次作業的辨識代號,並與一個特定的$header組成session使用的$index。
    2. 透過透過PHP的$_SERVER['REQUEST_METHOD']來判斷請求方式。
    3. 如果是POST,則將檔案的檔名、大小、以及從POST過來的description資料儲存在session當中。
    4. 判斷檔案上傳的狀態,失敗就是「error」,成功則是「sussesful」。
    5. 顯示一些資料,作為簡單偵錯。但其實可以省略。

    以下程式碼寫在server.php中,摘錄如下。請求方式是GET的情況,我會在下面的Step6再來講解。

    <?php
    $header = "data";
    $timestamp = $_GET["timestamp"];
    $index = $header . $timestamp;
    
    session_start();
    
    if ($_SERVER['REQUEST_METHOD'] == "POST")
    {
        $description = $_POST["description"];
        
        $_SESSION[$index]['name'] = $_FILES['file']['name'];
        $_SESSION[$index]['size'] = $_FILES['file']['size'];
        $_SESSION[$index]['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if ($_FILES['file']['size'] == 0)
        {
            $_SESSION[$index]['state'] = 'error';
            echo "false";
        }
        else
        {
            $_SESSION[$index]['state'] = "sussesful";
            echo "true";
        }
    }
    else
    {
        // ...Step5時再講解...
    }

    Step4. C3:以JSONP取得檔案上傳結果

    當iframe讀取完畢之後,「C」就可以知道檔案上傳動作已經結束。但是因為POST在跨網域的狀況下是無法取得iframe裡面的資料,所以必須要改用JSONP的方式來跟「S」取得結果。

    這些動作寫在Step2中省略的iframe onload事件中,大概動作如下:

    1. 設定JSONP的網址,加入jQuery.getJSON()特有的callback=?參數。
    2. 執行jQuery.getJSON(),並設定執行完後的回呼函數。

    這些程式碼寫在client.js中,摘錄如下。執行完getJSON()的回呼函數會在Step6講解。

        //設定iframe讀取完畢之後的動作
        
        _iframe_obj.load(function () {
            
            //設定get方法JSONP的網址,要注意加入了JSONP特有的callback參數
            var _action_get = _action + "?timestamp=" + _timestamp 
                + "&callback=?";
              
            $.getJSON(_action_get, function (_result) {
                // ...Step6時再講解...
            });
            
        });

    Step5. S2:伺服器回傳檔案上傳的結果

    以JSONP方式呼叫伺服器時,「S」是以GET方式運作,他會做以下動作:

    1. 接收$timestamp,並與$header組成$index。這跟Step3做的事情一樣。
    2. 判斷請求方法為GET。
    3. 取得回呼函數的代號$callback,這是搭配jQuery.getJSON的作法。
    4. 從$index取得session資料,將檔案上傳結果存進$output字串。
    5. 刪除session資料,避免後來有心人再利用同樣的timestamp取得資料。
    6. 以JSONP方式輸出。

    以下程式碼寫在server.php中,摘錄如下:

    <?php
    $header = "data";
    $timestamp = $_GET["timestamp"];
    $index = $header . $timestamp;
    
    session_start();
    
    if ($_SERVER['REQUEST_METHOD'] == "POST")
    {
        // ...Step3講解...
    }
    else
    {
        $callback = $_GET['callback'];
    
        $output = '';
        if (isset($_SESSION[$index]))
        {
            $output = $_SESSION[$index]['state'].'; ' 
                .$_SESSION[$index]['name'].'; '
                .$_SESSION[$index]['size'].'; '
                .$_SESSION[$index]['description'];
                
            unset($_SESSION[$index]);
        }
    
        if (is_null($callback))
            echo $output;
        else
            echo $callback."('".$output."');";    
        
    }


    Step6. C4:接收資料,復原form,呼叫回呼函數

    以jQuery的getJSON取得資料之後,接下來就是復原form、刪除臨時建立的iframe,然後呼叫回呼函數。

    這段程式碼也很簡單,寫在client.js中,摘錄如下:

            $.getJSON(_action_get, function (_result) {
                
                //復原form
                _form_obj.attr('action', _action)
                    .removeAttr('target')
                    .removeAttr('jsonp_by_post');
                
                //移除iframe
                _iframe_obj.remove();
                
                _callback(_result);
            });

    Step7. C5:結果輸出

    在Step1初始化時設定好的回乎函數會在最後接收資料,然後將結果輸出到div容器中。程式碼寫在client.js的上方,摘錄如下:

                $.jsonp_by_post(this, function (_result) {
                    $("#output").html("Message: " + _result);
                });

    如果檔案正常上傳,你會看到以下畫面:

    image

    如果你上傳超過1MB的檔案,則伺服器會記錄錯誤狀態,於是會看到以下畫面:

    image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


    變化與應用

    範例中的講解很簡單,身為能夠舉一反三的程式設計師,腦袋裡面應該已經呈現出很多不同的應用方式吧。這邊我大略提一下幾個變化的重點,還有最後應該注意的安全性問題。

    資料的輸入

    在此範例中,我所有資料都是來自於撰寫好的form表單。實作時,我們的原始資料不一定是真的來自form表單,通常會以JSON、陣列、變數形式存在記憶體中,以方便JavaScript進行處理。

    如果是以JSON等非form的資料型態,想要進行跨網域的AJAX傳輸,那麼你還是得要自己將這些資料寫成form,這樣才能以POST進行遞交。雖然多了點步驟,但相信對於熟悉jQuery的你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安全性問題

    網頁之間有很多跨網域的限制,而本篇旨在於打破這個跨網域限制來做到更多功能,但相對的就會負擔起更多安全性問題。

    提供JSONP的服務,很容易就會受到跨網域指令碼(Cross-site Script)的攻擊,而被找漏洞、挖出使用者的資料。我並不是資安專家,對這方面研究還不夠深入,只能提供幾個簡單的安全性加強方向。大致上,我建議搭配身分認證的session、來源IP或網址,來判斷這個C是否有跟S溝通的資格,S再決定是否接受C的POST或GET請求。這樣應該會安全許多吧。

    範例程式中為了講解方便,所以並沒有加上這些措施。如果你要將這個方法放到自己的應用程式中,請務必做好安全性的防範措施。


    結語

    這是我論文系統中實作的一個技巧,但因為論文無法寫出這些細節,所以我以寫blog的方式,記錄這個技巧的細節,供有需要的人參考。實際上這篇從想寫、擬完心智圖、寫了一半覺得不滿意、又改了好多次,到現在才完成。

    這只是一個很基礎的AJAX技巧,可以應用到很多地方,可以進一步寫成更漂亮的framework或library。也許已經有人發表過這種方法了也說不定,不過,我另一個目的也只是給未來的自己留下一個參考而已,就作為一篇記錄吧。

    (more...)

    桌面離線也可動作的AutoIt指令:ControlSend跟ControlClick

    桌面離線也可動作的AutoIt指令:ControlSend跟ControlClick

    image

    使用AutoIt撰寫的機器人可以幫Windows環境下的使用者省下很多手動操作的工作。但是有時候我們不在電腦前,也想要利用AutoIt來在特定時間排程進行工作,這時候就不能用常見的SendMouseClick函數(function)指令,而應該要用ControlSendControlClick等Control系列的函數,直接對要被控制的對話視窗送出指令。


    桌面離線的情況

    切換使用者

    image

    Windows除了「關機」、「登出」之外,還可以在不關閉現在執行中的程式的情況下,切換成其他使用者,讓其他使用者使用。

    上圖是以Windows 7為例,Windows XP也有這個選項,在「開始 > 登出 > 切換使用者」裡面。

    遠端桌面連線中斷

    image

    另一種情況是遠端桌面連線中,不進行登出或關機,而是直接將遠端桌面連線關閉。這樣子執行中的程式依舊會繼續執行。

    AutoIt的Send跟MouseClick無法作用

    以前我使用AutoIt來做自動安裝VirtualBox機器人的時候,是在桌面連線的前提下,讓AutoIt模仿使用者的動作,進行Send(模擬鍵盤指令輸入)MouseClick(模擬滑鼠按鍵輸入)的動作。

    但是在桌面離線的情況下,AutoIt的Send跟MouseClick就會失效,這時候必須改用另外更精確的指定Control系列函數才行。

    使用方法

    AutoIt中以Control開頭的函數有十幾種,對製作自動操作機器人的我來說,主要使用ControlSend跟ControlClick這兩種。這兩種的使用方法都很類似,以下進一步說明:

    ControlSend

    對指定視窗中的指定元件輸出鍵盤的指令。

    ControlSend ( "title", "text", controlID, "string" [, flag] )
    • "title":要控制的視窗標題。不必輸入完整標題,AutoIt只有開頭部分的文字也能搜尋得到。
    • "text":要控制的視窗內文。如果沒有內文,可以輸入空字串""
    • controlID:要控制的元件代號。稍後介紹。
    • "string":要輸入的指令。指令的內容詳細請參考Send
    • flag:如何處理要輸入的指令。flag = 0(預設),允許指令包含特殊字元;flag = 1,指令以原始資料輸入。這也跟Send是一樣的。
    ControlClick

    對指定視窗中的指定元件輸出滑鼠點擊的指令。

    ControlClick ( "title", "text", controlID [, button [, clicks [, x [, y ]]]] )

    "title""text"、controlID跟ControlSend是一樣的。其實Control系列函數幾乎都會有這些參數。

    以下是其他選擇性的參數。

    • button:模擬滑鼠輸出的指令,預設是"left"(滑鼠左鍵),詳細按鍵列表請看ControlClick的說明
    • clicks:要點選的次數,預設是1次。
    • x:要點選元件的水平位置,預設是"center"(中間)。
    • y:要點選元件的垂直位置,預設是"center"(中間)。

    擷取controlID

    剛剛提到了Control系列函數中都需要有controlID參數。controlID並不像是title或text可直接從表面觀察判斷,它是軟體設計時的內部代號,對於初次使用Control系列函數的人來說,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取得controlID。對於這個無法直接觀察的controlID,可以使用AutoIt v3 Window Info工具來擷取。

    AutoIt v3 Window Info位置

    AutoIt v3 Window Info會隨著AutoIt一同安裝,位於安裝目錄底下。預設安裝位置為:

    C:\Program Files\AutoIt3\Au3Info.exe

    C:\Program Files\AutoIt3\Au3Info_x64.exe

    其中Au3Info_x64.exe是給64位元的作業系統使用的。

    擷取controlID方法

    image

    開啟AutoIt v3 Window Info(以下簡稱Au3Info)的主視窗之後如上圖。Au3Info會自動維持最上層的狀態。

    image

    接著請打開你要指定的視窗,在此我以Windows的「我的文件」對話視窗為例。請把Au3Info中的「Finder Tool」準心拖曳到你要觀察的對話視窗元件,如上圖,我把Finder Tool拖曳到了「我的文件」中的網址輸入元件上,而原本沒有任何資料的Au3Info,這時也顯示出了元件的詳細資料。

    image

    在Au3Info眾多資料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Control分頁中的Advanced Mode的值,這就是controlID參數。在此例中,「我的文件」的網址輸入元件,其controlID為"[CLASS:Edit; INSTANCE:1]"(請注意大小寫跟空白喔)。

    從Send修改成ControlSend的範例

    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Send跟ControlSend的差異,在這邊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Send的例子

    以下是利用Send來開啟「我的文件」,並將網址切換到「桌面」的例子:

    Run("explorer.exe")
    WinWait("我的文件")
    If Not WinActive("我的文件") Then WinActivate("我的文件")
    Send("{ALTDOWN}d{ALTUP}")
    Send("{SHIFTDOWN}{END}{SHIFTUP}桌面{Enter}")

    這支程式第一行是開啟"explorer.exe",預設啟動時會打開「我的文件」。第二行跟第三行則是等待「我的文件」啟動,並且將它置於焦點。第四行則是跳到網址輸入元件,第五行輸入桌面,最後就能跳到桌面的畫面。

    這個例子在桌面連線的情況下可以順利執行,但在桌面離線的情況下,第四行開始將會無法順利執行。

    ControlSend的例子

    以下是利用ControlSend來開啟「我的文件」,並將網址切換到「桌面」的例子:

    Run("explorer.exe")
    WinWait("我的文件")
    If Not WinActive("我的文件") Then WinActivate("我的文件")
    ControlSend("我的文件", "", "[CLASS:Edit;INSTANCE:1]", "{SHIFTDOWN}{END}{SHIFTUP}桌面{Enter}")

    這個例子的功能跟前面的例子大致上相同。只有第四行之後改用ControlSend來輸入指令,因此它不僅能夠在桌面連線時執行,也能在桌面離線下執行。


    結語

    image

    AutoIt的網站不知不覺地更改了網頁設計,害我以為我找錯網站orz

    總之,未來有機會再繼續挖掘AutoIt的價值吧。

    (more...)

    學習的責任

    布丁布丁吃布丁

    學習的責任

    趁著睡覺之前,來聊聊最近的事情吧。

    讀書

    蔡明月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會感慨地對我們說:「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我也深深地表示贊同。

    畢業之後,總算能夠放開心胸地讀起自己想要看的書。這段期間陸陸續續地讀了超越Java操作介面設計模式Ruby on Rails建置與執行等程式語言的書籍。讓我回想起以前數度跑去書店就是會拿起一本程式的書、找個地方坐下來就這樣看白書欣賞的往事。

    另外因為要準備博士班的考試,所以一邊也在閱讀圖書資訊學方面的教科書與期刊,像是圖書資訊學概論資訊時代的圖書館:新敎育思潮與圖書資訊情報科學原理大學圖書館圖書資訊學刊、以及傳說中的圖書資訊學年鑑ARIST

    由於從寫論文開始,我就幾乎沒有在繼續碰圖書資訊學相關的事情,本來我以為我看圖資的書應該會覺得很無聊。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讀書的過程卻是讓我樂在其中。

    舉例來說,圖書資訊學概論其實是我大學一年級圖書資訊學導論的指定教科書,理論上我應該看過,但是這次拿起來看的時候卻倍感陌生。而翻閱的過程中,呼應著章節的內容,大學與研究所的授課過程彷彿走馬燈般地歷歷在目。更勝者,以前在讀書時匆忙撇過的名詞、定義、作法,現在可以照自己興趣地深入鑽研。

    幾乎每本書都會探討圖書資訊學領域的定位。傳統圖書館學是依附在機構底下,但現在則是更鑽研人們是如何獲得、吸收資訊的學問,這也是我喜歡圖資的主要理由。回頭反省待在陳志銘老師底下做數位學習的定位,我赫然發現「學習」正是資訊傳播的最末端,也就是探究使用者是如何吸收資訊、成為知識一部分的過程。

    另一方面,圖資領域是結合多種研究領域的綜合體,儘管情報科學原理一書早在民國80年代就已經出版,但書中探究了資工的資訊檢索、數學的機率統計、社會學的最小努力原則、馬太效應等等,至今仍是非常受用的知識主題。

    越是深讀,越是覺得圖資這塊領域既廣闊又實用,讓人覺得身在此領域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不過也許某方面來說,只是我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樂在其中的個性使然,才會讓我有這種錯覺吧。

    令人欽佩的實務經驗

    在閱讀期刊論文的時候,可以看到許多知名的老師(因為圖資界不大,所以總是看到那幾位老師的名字)發表各種不同主題的論文。除了專門為了某個主題進行研究的論文之外,也有許多將圖書館、圖資系所實務工作使用的方法與結果撰寫而成的論文。

    特別是後者,我感到非常地敬佩。由於老師擔任館長、或是內部組員等員工,才得以進行一些一般研究生無法取得權限、資料的研究,因此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很難得的實務經驗。但另一方面,身為工作者,「我很忙,沒空」的理由是家常便飯,而他們卻仍然能在進行日常業務之餘,還能夠完成這些論文。以吳政叡館長敘述輔大圖書館引進RapidILL一文來說,如果只是一般技術人員,大概只會懂得敘述如何引進的細節。然而吳館長不僅僅只是敘述過程,最後還以期刊價位成長率與RapidILL會費兩種不同方案所需要的經費做比較分析,將RapidILL的優勢具體地表現成數據資料。這對其它圖書館來說,將會是非常值得參考的實務成果。

    學習的責任

    看看其它老師的論文研究,有人做質性分析,有人做技術探討,都各有各的深度、一樣都有各自的精采。然而,在欽佩之餘,我開始想到一件事情:

     

    我未來也是要這樣做嗎?

     

    唸書唸到現在,老實說我還是不太能夠想像未來跟實務經驗結合在一起的樣子,也不覺得自己能夠做到像老師們筆下的這些研究結果。

    儘管論文已經寫完了,實驗也做過了,但是別說是老師,就算最近看到學弟妹積極地進行實驗的樣子,我還是會有一種「我絕對做不到那樣的」的無力感。

    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我還想要繼續唸書,是想要以後去當教授嗎?老實說,我並沒有想這麼多。我真的只是覺得學得還不夠,還有一些想嘗試的事情還沒去做,所以才繼續唸書、繼續學習。

    最近才意識到,在學習之後是會伴隨著「責任」的到來。

    我家風很自由,爸媽並沒有給我什麼具體的期望,只要我健健康康地活著即可。所以我照自己的興趣讀書,研究喜歡的程式,寫一些無關痛癢的blog文章自娛娛人。但對別人來說,這可就不一樣了。指導教授陳老師一直希望我唸完之後能夠當個教授,而有些公司也會希望學生讀完之後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工作上。

    以我之前做的教育部通識課程計畫為例,我實作了多媒體轉檔功能,其實只是一種自我挑戰性質的行為,沒做好就算了,不要太認真;但對其它計畫的夥伴來說,卻把它視為該平台的主打功能,而對此功能抱有相當大的期待。對此期待,呼應的不是我,而是專任助理們。我就像是拿「寫論文」當做藉口一般,逃避了後續繁雜的debug工作。

    我知道當時我的確是該寫論文,但我也覺得自己不敢對自己所作所為負起責任的態度感到心寒。我沒有想到,自己隨便做一做、只是想跟別人炫耀一下的小玩意兒,到最後居然影響會這麼大。

    因為我學習,所以別人加上了期待;因為我實作,所以別人要求了責任。在碩士畢業之後,我越來越能具體地感受到「學習的責任」的存在。

    我的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不能負起責任、保證成果的實作,對別人來說還有意義嗎?我不是為了「能更快、更好地做到更多的事情」而學習了程式語言,但為何不敢像其它接外包案的人一樣地實作呢?我喜歡在blog分享所得所學,那為什麼覺得在期刊上發表,是一件搖不可期的事情呢?

    我沒有自信,是因為沒有做過。

    我沒有做過,是因為沒有機會去做。

    我沒有機會,是因為沒有去把握。

    我沒有把握,是因為沒有理由。

    我沒有理由,所以繼續學習,繼續思考,究竟未來該怎麼做才好。

    (more...)

    雲端同步待辦事項工具:RTM + Astrid

    布丁布丁吃布丁

    雲端同步待辦事項工具:RTM + Astrid

    image

    你有在用待辦事項(todo)嗎?以往大家常常會拿個3M浮貼紙,貼在顯眼的書桌旁;或是拿個隨身記事本,把待辦事項記著、劃掉。現在時代來到了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以及雲端服務的技術盛行,我也打算使用電腦與手機來處理待辦事項。經過一番研究,最後我找到的方案是以知名的RTM (Remember The Milk)Android上的軟體Astrid來搭配的雲端同步待辦事項工具。


    記得喝牛奶:Remember The Milk (RTM)

    image

    Remember The Milk,簡稱RTM,這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待辦事項」網頁服務。基本使用是免費的,只要透過網路連上RTM的網頁,就能夠像是Gmail一樣地簡單使用。只有需要透過手機同步需求的人才要付費購買額外的服務。

    豐富的功能

    image

    RTM的功能之豐富,根本就不只是拿來應付「記得喝牛奶」這種小事情。舉例來說,RTM除了清單、地點、3等級的優先順序、筆記(多行的任意純文字記事)、日期提醒(跟Google行事曆整合)等基本功能之外,還有可離線使用、多重筆記、標籤分類、延期、清單封存等很棒的功能可以使用。特別是多重筆記功能,允許一項待辦事項記錄多篇筆記,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另一項隨著Gmail而廣為人知的Google Task只有RTM的基本功能水準,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附帶一提,RTM並沒有夾帶附檔的功能。儘管RTM能夠附上純文字的筆記,但是他並沒有提供像是ProducteeV的附檔功能。這部份似乎已經超過了一個待辦事項服務基本的能力,就算是ProducteeV也只有提供100MB的空間,其實也不是很堪用。我通常會利用Google DocSkyDriveDropbox的Public Link來保存待辦事項的檔案,然後將檔案的網址記錄在RTM中方便查閱。

    同步付費限制

    儘管RTM功能豐富,但是它僅能靠電腦網路連線使用,對手機同步有付費的這個限制讓我望之卻步。就如我之前利用XMind與Thinking Space寫論文中提到過的,在電腦前面的時候是專心作事,而離開電腦時卻比較容易想「要做什麼事」。而想到什麼就隨手記下,這是我對待辦事項的一個很重要的需求。也因此,有段期間我改用Google Task來記錄待辦事項,但卻常常苦於它功能的不足。

    還好,Astrid的出現,又讓我回到了RTM的懷抱。

    Android的待辦事項工具:Astrid小章魚

    image

    Astrid,由於他的圖示就像是上圖一樣,所以也不少人將之暱稱小章魚。

    同樣豐富的功能

    20110505202033

    這是Android智慧型手機系統上面的一個工具,提供了幾乎能與RTM並駕齊驅的豐富功能:清單與標籤分類、分級、筆記,也能夠以2x2的Widget呈現在手機的Home畫面中。

    遺憾的是它的操作並不是很流暢,而且並不支援RTM的多重筆記編輯(雖然能看到每一篇筆記內容,但僅有第一篇可以編輯而已。)

    RTM同步

    20110505201827

    縱使Android上的待辦事項多到不勝枚舉,但是Astrid能與RTMGoogle TaskProducteeV等有名的待辦事項服務同步的功能,仍讓我對他愛不釋手(就像他的網址一樣,We Love Astrid)。 

    你可能會發現到有點怪怪的,可以跟RTM同步?是的,這是讓我最驚艷的地方,Astrid可以跟RTM同步,而且沒有RTM的付費限制。似乎是RTM有開放部分的API,而Astrid應用了他的API來實作同步功能,因此我們可以在手機離線時使用Astrid增加待辦事項,連上網路時再進行同步整合資料。

    不過由於RTM的使用限制,Astrid的RTM同步版本跟主要版本是分頭進行。實際上,一開始Astrid雖然把RTM同步當做主打功能之一,但是同步的結果卻有很多bug,直到現在才比較穩定。如果你是以RTM同步需求為主,請下載Astrid – RTM (No Add-ons) Version,或是我備份到SkyDrive的檔案來安裝。


    RTM+Astrid新增待辦事項作法

    接下來,我就以實際的說明,介紹我是怎麼利用RTM+Astrid的待辦事項來完成我日常生活中的工作。

    1. 建立清單

    image

    RTM跟Astrid都支援了「清單」的功能,他就是一個待辦事項的列表。通常我會將一項計畫獨立一個清單,然後在該計畫完成之後,利用RTM的「清單封存」功能來封存該清單。

    image

    接著在Android手機中加入Astrid的widget(HTC翻譯為「小工具」)。Astrid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為widget設定「篩選條件」。除了指定單一清單之外,也可以指定多個清單混合,或是指定標籤、未列入標籤的待辦事項,並且允許使用者設定顯示待辦事項的排列順序,功能十分強大。

    我以「2011碩士論文」清單為篩選條件,在HOME畫面中建立了一個2x2的Astrid widget,直接點選的話就會開啟該清單。

    這樣子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2. 新增待辦事項

    image

    平常生活中,待辦事項的需求總是隨時隨地會出現。如果在電腦前,我會直接使用RTM網站中的功能來新增;如果不在電腦前,那就是用Astrid來新增囉。

    20110505205430

    進入Astrid清單後,可以直接從最下面的快速新增列輸入文字來新增待辦事項。

    20110505205243

    由於手機並不適合打字,所以我通常都會用簡短、不要求正確的方法來輸入,只要自己看得懂即可。

    20110505205556

    Astrid的編輯功能非常豐富,但我通常只會用到「主旨」、「重要性」跟「備註」(對應到RTM的「待辦事項」、「優先順序」跟「筆記」)而已。

    3. 手機同步與電腦上編輯

    20110505205750

    設定好Astrid與RTM的同步功能之後,以後如果在網路可以連接的地方,Astrid的menu就會出現「Sync Now!」的立即同步功能。同步速度很快,馬上就可以同步完成。但如果網路有問題導致Astrid同步失敗的話,卻也不會出現提示畫面,這讓我有點困擾。

    image

    同步之後,RTM很快地就會顯示剛剛新增的待辦事項。同樣的,在RTM這邊修改、新增的待辦事項,也會同步到Astrid去喔。

    image

    我通常會利用「筆記」的功能,幫待辦事項寫上更詳細的內容。而之後如果該事項還有需要補充的東西,則可以繼續寫在「筆記」當中。

    4. 待辦導向工作法

    image

    每天一早起來,我還是昏昏沉沉,不知道該先做什麼的時候,一天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打開待辦事項啦。

    這是我在寫論文程式KALS系統時使用待辦事項的列表內容。我在撰寫程式的過程中常常使用待辦事項來管理要做的事情:

    image

    目前進度:我會將此待辦事項設為最高優先度,這樣每次檢視待辦事項清單時,我就可以知道我的進度到哪裡。每次做到一個段落,我就會更新這個待辦事項,並把進度的細節寫在筆記當中。

    image

    利用標籤分類:寫程式時也有不同的待辦事項分類,「todo」是預備要做的功能、「bug」是程式中需要修復的問題、「coding_style」則是撰寫程式時需要注意的規則。

    image

    每當完成一個項目時,就可以將該待辦事項設定為「完成」。每次完成一個待辦事項,並把它勾選完成的這個瞬間總是讓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5. 回顧已完成的待辦事項

    image

    RTM中你可以回顧該清單已經完成的待辦事項,也可以將已完成的事項再切換回「未完成」的狀況。

    對我來說,回顧已完成功能就像是日記一樣,可以讓我回顧我到底做了些什麼、當初到底怎麼做的。這也讓RTM待辦事項添增了許多額外的價值。


    結語

    其實我很久之前就想寫RTM+Astrid的介紹,只是一開始我在等待Astrid對RTM同步功能的穩定,然後後來又投入寫程式、寫論文的工作中,這一篇就一直被耽擱到現在。

    其實RTM的應用方式非常地多樣化,常常可以看到別人在宣揚他使用RTM的心得。不過對我來說,能隨時隨地地新增、查閱待辦事項,這才是我使用RTM+Astrid的主要目的。

    在meeting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老師唸同學「你們常常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上禮拜說過的事情這週就忘了,這樣子很糟糕」,然後就會拿出他記滿待辦事項的Word給同學參考。老師的苦口婆心甚是中肯,不過我覺得用RTM+Astrid會是一個更好的待辦事項方案。

    希望大家也能做好個人管理。不知道要做什麼、或是閒閒沒事的時候,就順手打開RTM,看一看未來該前進的方向吧。

    image

    p.s. BLOG POST的待辦事項又可以減少一項,爽!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