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具有 記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當科技遇見國立臺中圖書館

布丁布丁吃布丁

當科技遇見國立臺中圖書館

2008-09-21-145 2008-09-21-144

之前研討會中就聽說國立臺中圖書館(以下簡稱國中圖)有大幅度改進。在上次9月底難得回家的時候,特別跑去國中圖以及即將遷址的地方去看看,開開眼界。

上面照片中的海報「當科技遇見…圖書館」、「圖書借還大躍進」貼在國中圖一樓往二樓的樓梯中,海報上強調兩大特色:「自助借還書系統」跟「彩色書標館藏管理系統」,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2008-09-21-139

自助還書口,遠看之下跟以往的還書箱伺服沒什麼差別,還書口背後卻有著龐大的自動分類系統喔!(每次看到開放時間24小時,我總有種畫蛇添足的笑點在)

 2008-09-21-140

還書口右邊神秘的備用還書口!這並不是單純地當還書口塞住時使用的,還可以作為「借了馬上就還」的用處,我猜想這個還書口應該是配合人工作業的吧。而且

image

(圖片引自於周倩如、張惠萍。圖書館自助還書系統(2008))

在書本投入還書口之後,擋板會控制讓書本一本一本地往輸送帶上擺,然後慢慢地往右邊的掃描器下送。在掃描器偵測之後,自動登記圖書歸還,並依照分類號送至不同的書車,以方便稍後上架。

雖然流通櫃台跟自動分類器中間隔了木條隔板,當時我還是在木條隔板的隙縫間看了自動分類器好一陣子,內心感動不已。因為有隔板的關係,這樣想想拍照也不知從何拍起,只好引用文獻的圖片,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具體的概念。


2008-09-21-142

RFID自助借書機,現在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機器了吧?

2008-09-21-141

有趣的是自助借書機旁邊的這個除菌BOX(照片照不太清楚,印象也有點模糊,希望沒記錯),似乎是用紫外線殺菌,讓讀者在自助借書的同時,自助式地幫圖書進行消毒,相當注重衛生。不過不能把視聽資料放進去喔!


2008-09-21-153

2008-09-21-149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閱覽室,喜歡電腦書的我最常來的就是四樓312.9這區。

2008-09-21-152

書架之間不僅變窄了,而且裡面還堆滿了書,可以感受到國中圖館藏空間的壓力。

2008-09-21-150

書架上面可以看到彩帶般的書標,這就是「彩色書標館藏管理系統」!

 

2008-09-21-151

再來仔細看看這彩色書標是怎麼組合的,以這本「Dreamweaver/UltraDev 4網頁設計實務」為例子,由上而下代表的意義為:

  1. 黃色,分類號第一碼,「3」
  2. 綠色,分類號第二碼,「1」
  3. 藍色,分類號第三碼及小數點,「2.」
  4. 粉紅色,分類號小數點第一位,「9」
  5. 又是綠色,其餘分類號,「1695」
  6. 紅色,作者號,「0858」
  7. 白色,完整索書號,「312.91695 0858」

儘管彩色書標明顯又漂亮,但書背的下面卻也被遮了一大片,作者、出版社往往難以瀏覽找群。這也是一種管理與使用上的取捨吧。


2008-09-21-154

國中圖走廊上飄來陣陣泡麵香……泡麵!?

沒錯,照片中的那個小房間正是可以飲食的茶水間,有著桌椅、飲水機等配備,可供讀者在此飲食。繼「遊民歡迎來圖書館洗澎澎」的淋浴間之後,國中圖又有讓人驚訝不已的貼心規劃。


2008-09-21-157

國立台中圖書館新館模擬設計圖(怎麼「台」跟「臺」都沒有統一啊?),預計民國101年完成遷建。相當具有未來感的建築設計,讓我相當期待看到新館落成。

2008-09-21-155

新館預計位置在台中市五權南路與建成路交叉口。

 2008-09-21-134

2008-09-21-135

我也跑去那邊看了一下,當然,除了圍著「國立台中圖書館遷建用地」的圍欄之外,目前還是什麼都沒有。

2008-09-21-136

國中圖遷建預定地對面就是臺中高等行政法院,順手拍一張。


這篇其實我是先去看預定地,再去看國中圖。不過看了看照片,感覺逆著講回來比較有趣。

這篇遲了兩個月的遊記,就到此為止啦。

(more...)

Nielsen的10項優使性(Usability)原則

布丁布丁吃布丁

Nielsen的10項優使性(Usability)原則

Jakob Nielsen在2005年時提出了「Ten Usability Heuristics(10項優使性啟發)」,我因為報告之需,順便把翻譯好的資料貼在這邊。

1. 系統狀態可見性 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透過在合理時間內的合適回饋,系統應該讓用戶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

2. 系統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 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該系統應該以使用者熟悉的語言、文字、詞彙與概念來呈現,而不是使用系統導向。遵行現實世界的轉換,將可以讓資訊以自然與具有邏輯的方式呈現

3. 使用者的控制度與自由度 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使用者時常以嘗試錯誤來選擇系統功能,而且他們需要一個明顯的「離開系統」來離開使用者不需要的狀態。並且支援復原步驟與重複步驟。

4. 一致性和標準 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使用者不應該猜測同一種動作是否使用不同的字彙、狀態或動作。還要考慮到瀏覽器的相容性。

5. 預防錯誤 Error prevention

這是比錯誤訊息還要親切的設計,預防是發生問題最先要考慮的事情。不管是移除容易出錯的的條件,或是讓使用者確認他們接下來要做的行動皆是。

6. 讓使用者去認識系統,而非去回顧 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盡量減少使用者需要記憶的事情、行動以及可見的選項。使用者不應該記憶太多步驟。系統使用說明應該在適合的地方表現的顯眼且可輕易使用。

7. 靈活性與使用效率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專家使用者通常可以使用加速器來提昇他們的使用速度,像是滿足沒有經驗與有經驗的使用者。允許使用者設定常做的動作。

8. 美術與簡化設計 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對話框不應該包含無關緊要或很少用到的訊息。對話框的每一個額外的部份都會相對地降低主要資訊的顯眼曾度。

9. 幫助用戶認識、偵錯並從錯誤中恢復 Help users recognize, diagnose, and recover from errors

錯誤訊息應該以敘述文字呈現,而不是錯誤代碼,並且精確地指出問題以及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10. 幫助與說明文件 Help and documentation

即使是最好的系統也不能沒有說明文件,系統也需要提供幫助與說明文件。這類型的資訊應該很容易被找到,著重在使用者的工作上


※優使性Usability的用法是取自於「使用者最大:從優使性(Usability)出發的網站設計原則 (魏澤群,2005)」,我還蠻喜歡這個翻譯的。

(more...)

布丁的自我簡介(2008年版)

布丁的自我簡介(2008年版)

pudding(500px)
姓名 陳勇汀(ㄊㄧㄥ)
暱稱 布丁 (布丁布丁吃布丁)
出生年 民國74年
e-mail puddingchen.35@gmail.com
專長 以網頁程式為主:JavaScript (jQuery)、CSSPHP,略懂Java跟JSP
對於網路伺服器管理、電腦維護也頗有心得。
興趣 找些有趣的系統功能或演算法來實作。

自我期許

在這電腦、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中,圖資界對於資訊的典藏、組織、蒐集至今有許多發揮的空間。對我來說,比起資工資管等技術領域,圖資界對於資訊的觀點更讓我感興趣。秉持著「比起看書就能上手的技術,更要學習的具有意義與影響力的目標」的精神,今天也以感恩的心一邊學習、一邊將所學所得回饋給這個世界。

學歷:徹頭徹尾的社會科系圖資人

著作目錄

政大圖檔
  • Chih-Ming Chen and Yong-Ting Chen,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ing Annotation Tool for Supporting Effective Reading Learning," the 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 2009).
  • Chih-Ming Chen, Mei-Ling Wang, Ming-Yueh Tsay, Dun-Yuan Zhang and Yong-Ting Chen, "Developing a Taiwan Libraries' History Digital Library with Reader Knowledge Archiving and Sharing Services Based on DSpace Platform," Under prepare for The Electronic Library.[SSCI, EI收錄]
  • 王梅玲, 蔡明月, 陳志銘, 柯雲娥, 蔡佳縈, 陳勇汀, 林怡甄, "台灣圖書館史數位圖書館建構之研究,"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34卷1期, 頁15-38, 2008.
輔大圖資

參與計畫與成果

先寫研究所再寫大學。

政大圖檔所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 (民國96年)

第一次參加具有數十人規模團隊的數位典藏計畫,我在陳志銘老師帶領之下從學長接手DSpace系統開發,對於初學Java&JSP的我來說修改得仍不是很成熟,但大部分功能修改已經不成問題。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在作為數位圖書館的功能有張敦媛學姐的標註功能(http://0rz.tw/e34Xs)跟SRU(Search and Retrieve via URL) (http://0rz.tw/5f4V2)開放查詢檢索的結果。技術服務期末報告就探討SRU對於數位典藏開放的議題

政大圖檔所: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九十七學年度「數位典藏實務與加值服務研習班」 (民國97年)

由於台灣百年圖書館史計畫的公開,DSpace的操作遂成為本所教學內容。不僅在王梅玲老師的技術服務課堂中讓學生們操作、上傳,更在暑假期間的研習班中開班授課,我在數位典藏系統與平台設計裡面擔任DSpace的操作與設定說明,授課內容請看數位典藏系統與平台設計—以DSPACE為例 (http://0rz.tw/1e4Sd)。

政大圖檔所:教育部全國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 (民國97年)

此為開發通識教材與教師資料的典藏計畫,陳志銘老師負責此計畫中技術部份的子計畫4,底下聘有多位助理,而身為兼任助理的我則是負責以DSpace為主的技術指導兼程式開發。(在寫這篇的時候,我也還在做這些事情)

我的Blog上發佈了數篇關於DSpace的教學與開發的功能供人參考 (http://0rz.tw/5a4Uj),請各位不吝指教。

政大圖檔所: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管理員 (民國96年到97年)

陳志銘老師所領導的實驗室在今年教育部計畫3台伺服器加入之前,伺服器數量多達9台。我跟學長負責維護這些伺服器及本所的電腦,除了實驗室佈線、器材管理、IP分配、電腦安裝重灌之外,對於Windows、Linux也略有心得,熟悉操作ApacheIISApache TomcatMySQLPostgreSQL(還不敢說熟)等網頁與資料庫伺服器,安裝並修改過XOOPSMediaWikiDSpace等系統,後來更將部份伺服器規劃虛擬化運作。實驗室的伺服器就跟我的玩具一樣親密。

輔大圖資:林麗娟老師的國科會計畫 (民國92年到95年)
  • 民國92及93年,「資訊科技應用與創意教學專案 」(NSC 93-2511-S-030-001)
  • 民國93年,「資訊融入自然領域專題式學習」 (NSC 93-2520-S-030-001)
  • 民國94年,「由動機談討電腦人因網路互動學習」 (NSC 94-2520-S-030-002)
  • 民國95年,「網路學習知討論表現與不同個人特質分析」(NSC 95-2520-S-030-001)

image 大學二年級時林麗娟老師招攬我進實驗室,主要負責伺服器維護、系統架設與開發以及分析研究內容。這是我接觸網頁伺服器的開始,在此打下對於Linux、Apache、PHP等技術的基礎。在這些計畫當中,我投注心力最多的是大家e起來互動式計分討論區,除了繼承學長的系統之外,還開發了網路線上問卷功能。

輔大圖資:國科會95年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網路非同步互動引言機制之建置與分析」(民國95年)

clip_image002[1]

林麗娟老師建議我對於自己加上去的「互動引言功能」去探討其對學生非同步討論學習的影響,這是我第一次獨立進行研究。本研究使用了內容分析法、訪談法來得知此系統對於學生的影響,一邊做研究一邊跑去上研究所中邱子恆老師的質性研究課程,最後從質性與量化分析驗證互動引言機制的成效。

然而對於當時學術研究能力不足的我來說,本研究不盡如人意,但卻也成為我後來的苦膽,時時提醒我不可再犯當時的研究失誤。


在申報獎學金的時候,發現自己著作目錄不全,回頭看看自我簡介又覺得自介實在很簡略,於是又重寫了一篇,也方便以後的自介整理。在「網站典藏」(Web archive)議題逐漸抬頭的時候,我也順著這潮流,另開一篇自我介紹,舊的介紹請看這邊

就請大家多多指教囉。

(more...)

實作DC資料,Dubline Core metadata editor

布丁布丁吃布丁

實作DC資料,Dubline Core metadata editor

Dublin Core metadata editor,一個網路線上服務,可以取得指定網址的資料並生成為DC(Dublin Core)欄位,可選擇輸出為HTML的<meta>標籤或是RDF(描述網路資源的標記語言)/XML,嵌入到<head>...</head>區段內即可使用。

此metadata(詮釋資料)產生器也可以選擇輸出到其他格式,如USMARC(美國的圖書機讀格式)、SOIF、IAFA/ROADS(網路發行者使用)、TEI headersGILS(全球資訊定位服務)或是IMS(IP多媒體子系統)。

DC是一種metadata元件,目的是為了讓電子資源更容易被找到。原始的構想是提供給作者產生網站資源的敘述,它引起了正規資源描述社群的注意,包括博物館、圖書館、政府機關部門以及商業組織。

以上都是翻譯自該頁面的介紹。

講了這麼多,到底這個編輯器能夠幹麻呢?最簡單的應用如下:

  1. 取得指定網頁的資料
  2. 分析成為DC格式
  3. 修正該網頁的資料,讓網站能見度更高(例如SEO,我猜)

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做做看吧。


DC metadata editor與網頁的關係

該網頁當中就只有一欄表單,本次的實驗對象,就填進「布丁布丁吃?」的網址吧。

天啊,好多亂碼。我相信Blogger在幫我寫metadata的時候應該是用Unicode,那麼就是這個用perl寫成的編輯器是用其他編碼寫成的囉?

網頁下面可以看到他抓了網頁的資料來跟DC作配對,為了方便起見,我把它複製過來看看。

Title
Creator (author)
Subject or keywords
Description
Publisher
Contributor
Date
Type
DCMI Type:
Format
Identifier
Source
Language
Relation
Coverage
Rights management
Version: DC-dot $Id: dcdot.pl,v 1.107 2005/03/02 23:55:27 lisap Exp $

你可能會很好奇,到底他是從哪裡取得這些資料的。讓我們打開布丁布丁吃?的原始碼來瞧瞧<head>區段裡面有些什麼。排除掉一些CSS跟JavaScript連結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內容:


   <head>
   <meta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http-equiv='Content-Type'/>
   <meta content='true' name='MSSmartTagsPreventParsing'/>
   <meta content='blogger' name='generator'/>
   <link rel="alternate" type="application/atom+xml" title="布丁布丁吃&#65311; - Atom" href="http://pulipuli.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
   <link rel="alternate" type="application/rss+xml" title="布丁布丁吃&#65311; - RSS" href="http://pulipuli.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alt=rss" />
   <link rel="service.post" type="application/atom+xml" title="布丁布丁吃&#65311; - Atom"
   href="http://www.blogger.com/feeds/16607461/posts/default"
   />
   <link rel="EditURI" type="application/rsd+xml" title="RSD" href="http://www.blogger.com/rsd.g?blogID=16607461" />
   <title>布丁布丁吃&#65311;</title>
   </head>

很短,對,很短。除了那個「&#65311;」大概是「?」之外,<head>區段裡面找不到這麼多資料的樣子。好,讓我們再仔細地看一次上面有填資料的表格與該網頁之間的關連,也許可以發現什麼有趣的東西。

Title 標題,從<title>區段擷取
Subject or keywords 關鍵字,似乎是從網頁裡面資料去斷字斷詞出來的結果
Date 網頁的更新日期
Type 網頁的型態,因為是文字為主的Blog,所以他判斷成為Text吧
Format 格式分成兩個子欄位,編碼可以從<mate>標籤裡面找到,長度則是程式去計算出來的
Identifier 網址,就是你輸入的網址

其中重要的「Description」欄位無法自動產生,那麼就由作者(我)來為他撰寫吧。從下面表單填入了Description,並修正其他欄位的亂碼之後,re-submit的結果是:

<link rel="schema.DC" href="http://purl.org/dc/elements/1.1/" />
   <link rel="schema.DCTERMS" href="http://purl.org/dc/terms/" />
   <meta name="DC.title" content="布丁布丁吃?" />
   <meta name="DC.subject" content="RSS; Atom; friends; PHP5$HTTP_GET_VARS; OK; LCD; K300; Picasa; Vlog; Writer;
   11/24/2007; Inno; OK─A.R.K; Wikipedia; Sitebar; CNET; Album; Zoomify; 11/25/2007; Creator; WLW”:Zoundry; main; Albums; Loading; 2.5轉IDE;
   Google; Alpha; Engadget; Aglaia; Zoundry; Raven; Feeds; Page; 32GB,15100; SSD; Setup; LG; Blog; Caduceus; WebFTP; MUSASHI; Web; Dear;
   BBS‧RSS; Vii; Reader; sidebar; skip; ACG; GUN; Decaview; Blogger" />
   <meta name="DC.description" content="布丁個人BLOG" />
   <meta name="DC.date" scheme="DCTERMS.W3CDTF" content="2007-11-25" />
   <meta name="DC.type" scheme="DCTERMS.DCMIType" content="Text" />
   <meta name="DC.format"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meta name="DC.format" content="126737 bytes" />
   <meta name="DC.identifier" scheme="DCTERMS.URI" content="http://pulipuli.blogspot.com/" />

讓我們把這些標籤加入原本的Blog,看看有什麼不同。

外表上看不出有什麼差別的。

書籤...也沒有差別。Description欄位沒有發揮功效。其實應該是要填入<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布丁個人Blog" />才對。

好吧,讓人高興的是這編輯器總算不會呈現亂碼了(這也是他說明裡面寫到的用處)。


不同輸出格式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不同的輸出格式會有什麼結果,並比較一下它們之間的差異吧。

XHTML:單一標籤結尾加上/,這是XML的規範


   <link rel="schema.DC" href="http://purl.org/dc/elements/1.1/" />
   <link rel="schema.DCTERMS" href="http://purl.org/dc/terms/" />
   <meta name="DC.title" content="布丁布丁吃?" />
   <meta name="DC.subject" content="RSS; Atom; friends; PHP5$HTTP_GET_VARS; OK; LCD; K300; Picasa; Vlog; Writer;
   11/24/2007; Inno; OK─A.R.K; Wikipedia; Sitebar; CNET; Album; Zoomify; 11/25/2007; Creator; WLW”:Zoundry; main; Albums; Loading; 2.5轉IDE;
   Google; Alpha; Engadget; Aglaia; Zoundry; Raven; Feeds; Page; 32GB,15100; SSD; Setup; LG; Blog; Caduceus; WebFTP; MUSASHI; Web; Dear;
   BBS‧RSS; Vii; Reader; sidebar; skip; ACG; GUN; Decaview; Blogger" />
   <meta name="DC.description" content="布丁個人BLOG" />
   <meta name="DC.date" scheme="DCTERMS.W3CDTF" content="2007-11-25" />
   <meta name="DC.type" scheme="DCTERMS.DCMIType" content="Text" />
   <meta name="DC.format"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meta name="DC.format" content="126737 bytes" />
   <meta name="DC.identifier" scheme="DCTERMS.URI" content="http://pulipuli.blogspot.com/" />

HTML:跟XHTML的差別就只有結尾沒有/


<link rel="schema.DC" href="http://purl.org/dc/elements/1.1/">
   <link rel="schema.DCTERMS" href="http://purl.org/dc/terms/">
   <meta name="DC.title" content="布丁布丁吃?">
   <meta name="DC.subject" content="RSS; Atom; friends; PHP5$HTTP_GET_VARS; OK; LCD; K300; Picasa; Vlog; Writer;
   11/24/2007; Inno; OK─A.R.K; Wikipedia; Sitebar; CNET; Album; Zoomify; 11/25/2007; Creator; WLW”:Zoundry; main; Albums; Loading; 2.5轉IDE;
   Google; Alpha; Engadget; Aglaia; Zoundry; Raven; Feeds; Page; 32GB,15100; SSD; Setup; LG; Blog; Caduceus; WebFTP; MUSASHI; Web; Dear;
   BBS‧RSS; Vii; Reader; sidebar; skip; ACG; GUN; Decaview; Blogger">
   <meta name="DC.description" content="布丁個人BLOG">
   <meta name="DC.date" scheme="DCTERMS.W3CDTF" content="2007-11-25">
   <meta name="DC.type" scheme="DCTERMS.DCMIType" content="Text">
   <meta name="DC.format"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meta name="DC.format" content="126737 bytes">
   <meta name="DC.identifier" scheme="DCTERMS.URI" content="http://pulipuli.blogspot.com/">

RDF:完全是XML的架構

<?xml version="1.0"?>
<!DOCTYPE rdf:RDF SYSTEM "http://dublincore.org/documents/2002/07/31/dcmes-xml/dcmes-xml-dtd.dtd">

<rdf:RDF
  xmlns:rdf="http://www.w3.org/1999/02/22-rdf-syntax-ns#"
  xmlns:dc="http://purl.org/dc/elements/1.1/">
  <rdf:Description rdf:about="http://pulipuli.blogspot.com/">
    <dc:title>
      布丁布丁吃?
    </dc:title>
    <dc:subject>
      RSS; Atom; friends; PHP5$HTTP_GET_VARS; OK; LCD; K300;
      Picasa; Vlog; Writer; 11/24/2007; Inno; OK─A.R.K;
      Wikipedia; Sitebar; CNET; Album; Zoomify; 11/25/2007;
      Creator; WLW”:Zoundry; main; Albums; Loading; 2.5轉IDE;
      Google; Alpha; Engadget; Aglaia; Zoundry; Raven; Feeds;
      Page; 32GB,15100; SSD; Setup; LG; Blog; Caduceus; WebFTP;
      MUSASHI; Web; Dear; BBS‧RSS; Vii; Reader; sidebar; skip;
      ACG; GUN; Decaview; Blogger
    </dc:subject>
    <dc:description>
      布丁個人BLOG
    </dc:description>
    <dc:date>
      2007-11-25
    </dc:date>
    <dc:type>
      Text
    </dc:type>
    <dc:format>
      text/html; charset=UTF-8
    </dc:format>
    <dc:format>
      126737 bytes
    </dc:format>
  </rdf:Description>
</rdf:RDF>

XML:跟RDF相比的差別只有最外面幾層的標籤,XML標籤描述就很直接地使用metadata,不像rdf使用名稱空間(namespace)的rdf:RDF

<?xml version="1.0"?>
<metadata
  xmlns="http://www.ukoln.ac.uk/metadata/dcdot/"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ukoln.ac.uk/metadata/dcdot/ http://www.ukoln.ac.uk/metadata/dcdot/dcdot.xsd"
  xmlns:dc="http://purl.org/dc/elements/1.1/">
  <dc:title>
    布丁布丁吃?
  </dc:title>
  <dc:subject>
    RSS; Atom; friends; PHP5$HTTP_GET_VARS; OK; LCD; K300;
    Picasa; Vlog; Writer; 11/24/2007; Inno; OK─A.R.K;
    Wikipedia; Sitebar; CNET; Album; Zoomify; 11/25/2007;
    Creator; WLW”:Zoundry; main; Albums; Loading; 2.5轉IDE;
    Google; Alpha; Engadget; Aglaia; Zoundry; Raven; Feeds;
    Page; 32GB,15100; SSD; Setup; LG; Blog; Caduceus; WebFTP;
    MUSASHI; Web; Dear; BBS‧RSS; Vii; Reader; sidebar; skip;
    ACG; GUN; Decaview; Blogger
  </dc:subject>
  <dc:description>
    布丁個人BLOG
  </dc:description>
  <dc:date>
    2007-11-25
  </dc:date>
  <dc:type>
    Text
  </dc:type>
  <dc:format>
    text/html; charset=UTF-8
  </dc:format>
  <dc:format>
    126737 bytes
  </dc:format>
  <dc:identifier>
    http://pulipuli.blogspot.com/
  </dc:identifier>
</metadata>

但是後兩者拿來擺在HTML或XHTML裡面就很奇怪,對吧。


結論:網站設計者所關心的不是DC

這個編輯器能協助我們用統一的方式去描述網站資源,並且方便你更新資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用DC的方式描述網頁資料跟網頁平常在描述的方式不同(如前面的Description欄位與書籤),那麼這個編輯器產生的資料到底能不能對於網站有所幫助?甚至提升SEO?這就很難說了。

如果能夠再跟網頁描述做緊密結合的話,那麼相信會有更多網站會喜歡參考這個標準規範的。

(more...)

低速雲霄飛車──貓空纜車搭乘感想

布丁布丁吃布丁

低速雲霄飛車──貓空纜車搭乘感想

貓纜自夏天開通以來已經數月,經過了颱風、地震等多次停擺事件,至今仍不減人們對它的好奇心。

這週我有圖檔所大出遊以及輔漫社團出遊,剛好都選擇以搭貓纜進行,於是乎我就在這週內連續搭了我的第一次跟第二次貓纜。本回感想是以第一次搭貓纜時的照片為主。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上午10點55分1秒,貓纜前的紅龍分隔線已經有三排站滿了人龍,我忽然開始懷疑今天到底是不是非假日。然而事實證明,週六社遊時排隊的長度,則是照片中的兩倍。

我不知道是不是旁邊就是動物園的關係,這條路上的遊覽車非常的多,當然,從遊覽車下來特地來坐貓纜的人也不少。

從外面玻璃窗上貼著的票價來看,坐到貓空總站需要50元,來回則是100元。雖然這樣比較很奇怪,但這足以騎摩托車上下來回三次的油錢吧。

另一張海報,宣傳著貓纜的可靠性,但是這可靠性老是被媒體不斷抨擊。而且我相信海報這種寫法,幾乎沒幾個排隊的人看得懂它是什麼意思。

剛剛看到很長的列隊,到我排到門口之前,其實也不過花了五分鐘左右而已。其實照一般的載客量來說,貓纜是不需要這樣排隊的。然而大家都把它當作觀光景點來坐,最後演變成得拉紅龍來整隊,原本的用意都改變了。

讓我介紹一下,這位可愛的工作人員是進門後第一關的守門員。什麼意思?在踏上手扶梯之前,你還要再等一段時間,以免排隊人數過多。

貓纜動物園站有四層,就是要你排四次的意思。雖然佩服他們的控管方式,但是這樣排的確是很考驗人們的耐心。

四樓,你看到的還是一堆人。讓我們看看照片上的時間紀錄,到目前為止已經花了二十分鐘了。果然,門外只是表象,裡面排隊才真是花時間。

好吧,至少來到四樓可以遠眺景色,這是讓人覺得開心的地方。

靠近貓纜了!眼前看到的這個捷運常見的出入口並不是真正的出入口,要從右邊在繞一下才會到,不知道為何是這樣設計。

真正的出入口,隨時打開的團體票出入口表示有很多人是用團體票進來的。這層樓的工作人員特別戴著口罩,其他人卻沒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排進貓纜之前,再讓我們眺望一下遠方的景色吧。

喔喔喔!來了來了!

巨大的機械構造,身為男生通常都會對這個感到熱血十足吧。

終點(?)就在前面了!

這張照片很動態,因為貓纜是邊轉邊坐上去的,他不會停下來等你喔。還好速度很慢,老年人上去也不成問題。

搭上貓纜之後往後看。有沒有感覺到玻璃霧霧的差別啊?

風さそう木陰に俯せて泣いてる......プリン、行きます!

窗外景致...反正就是樹樹樹樹樹。

但這種角度,可就不只是樹了。這裡不是遊樂園,下面沒有籃網喔。

再來一張,有沒有像是在看衛星圖的感覺啊?

打開的氣窗。貓纜上是沒有冷氣的,溫度調節只依賴天氣。最近天氣陰陰涼涼的,貓纜內坐起來也頗為舒服,但也不是不能體會那些夏天來坐貓纜而形容它為烤箱的乘客的心情啦。

貓纜串一串,我很喜歡這種景色。

支撐點,整條路上有許多這樣子的支點,經過的時候貓纜會稍微抖動,有點恐怖。

好會撞上去的感覺!

貓纜中間會轉彎喔,圖中為轉彎的地方。

我一個人搭乘的時候,是與另一家人共乘一車。成員為兩位社會人士的姊姊,兩位小妹妹,以及一位膽子很大的老婆婆。小妹妹們一直望著窗外,十分興奮,讓大姊姊要拍照的時候都得說謊騙她們,她們才會轉過來。聊天的時候得知他們是從台中來的,是同鄉呢。

「請乘客不要在車內站立、晃動...」廣播忽然從天花板的喇叭發出聲音,嚇的小妹妹們安靜了一陣子。

窗外,霧霧的,雖然看不清楚,但也換來了涼爽的舒適感。

這邊算是文山區吧,可以找到政治大學的綜圖大樓喔。

遠方是六張犁,我不久前才去過的。

搭了好久卻才只搭到指南宮站。貓纜共有四站,個別是動物園站、動物園內站、指南宮站、貓空總站。到達指南宮站約花了二十幾分鐘。入鏡人物是同車的老婆婆,右圖則是指南宮。

再搭一下子,總算到了貓空總站。貓空站附近吃飯都不便宜,而且好吃的似乎不多,本來那家人還想說要請我帶她們去吃飯的,最後還是在站前揮手道別了。


週吃完飯之後,回程又是搭貓纜。六的時候,人群是現在的三倍之多吧。

借用吾友某誠的相片一張XD 大概是這種震撼感

照片也都貼得差不多了,本回的感想就到此為止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