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ra Mini 4 捷徑安裝法

布丁布丁吃布丁

Opera Mini 4 捷徑安裝法

image

Opera Mini是Windows Mobile手機上的一款瀏覽器。不論是快速播號、密碼儲存、友善的觸控功能等各方面,比起Windows Mobile 6手機內建的Internet Explorer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Opera Mini並非Windows Mobile的專用程式,而是必須在Java模擬器(如:Esmertec Jbed)中執行才能使用。實際上在使用時,便需要經過1. 先開啟Java模擬器;2. 選擇Opera Mini;3. 開啟Opera Mini等三個步驟才能真正開啟Opera Mini,這總是會讓使用的方便性上打了一些折扣。

還好從Mobile01xda開發者論壇上找到了直接建立Opera Mini捷徑的方法,從此便能直接從程式集開啟Opera Mini,更能利用其他程式來將之設為快速鍵以方便啟動。

我在此將之整理成一篇操作說明,希望大家都能夠藉此多多使用Opera Mini!


1. 安裝Java模擬器

image

我使用的是Java Esmertec Jbed Build ID: 20071119.3.1,英文版本。由於經過人家修改過後的版本,因此似乎沒有網路連線需要詢問的問題,十分地好用。可惜來源不明。

請先下載此檔案之後直接安裝即可。

2. 安裝Opera Mini 4

安裝方式請直接開啟即可,安裝程式會自動呼叫Java模擬器繼續進行安裝。

image

安裝完成之後,您可以在您的Java模擬器中看到Opera Mini的選項。儘管直接點下去也是能開啟啦,不過這樣總是多了幾道手續,用起來頗不順手。接下來就是要教你怎麼建立捷徑囉!

3. 建立捷徑檔案的準備

部份Java模擬器可以藉由參數來呼叫裡面的程式,而我使用的JBed3dMod_HeapSizeFix_12.02.2008.cab就是可以這樣做。

您必須先知道Java模擬器的安裝位置,預設為手機上的「\Program Files\Jbed3DMod」,而包含執行檔案的路徑即為「\Program Files\Jbed3DMod\jbed.exe」。

此外,還需要知道安裝到Opera Mini 4的編號。如果你安裝完Java模擬器之後就安裝Opera Mini,那麼編號為0

image

如果之前已經安裝過數個程式的話,您可以到Java模擬器的安裝目錄底下的「appdb」目錄查閱「s0__……」、「s1__……」等開頭的檔案。注意紅字的編號,這表示Java模擬器當中安裝的程式編號。如果您最近才安裝Opera Mini 4,那麼編號應該是最後一個。以此可以判斷出Opera Mini 4的編號。

4. 建立Opera Mini的捷徑檔案

然後先在電腦上以筆記本建立一個檔案。檔案內容如下:

28#"\Program Files\Jbed3DMod\jbed.exe" -run s0_

其中,「\Program Files\Jbed3DMod\jbed.exe」是Java模擬器的安裝位置與執行檔案「jbed.exe」。而「s0_」就是指程式的編號了。

然後請把此檔案儲存為檔名「Opera Mini 4.lnk」。由於儲存完成之後就會被Windows當成捷徑檔案而無法修改,所以請確認好內容是否正確再儲存,否則就只能另外建立一個檔案重來了。

5. 將捷徑檔案擺在Windows Mobile程式集當中

image

接下來請把此捷徑檔複製到手機上的「\Windows\「開始」功能表\程式集」目錄,即可在手機的程式集中找到「Opera Mini 4」的圖示。點下去之後如果能順利開啟,那麼就大功告成啦!

反之,如果沒有順利啟動,那麼可能是Java模擬器的安裝位置或是Opera Mini 4的程式編號錯誤,請回到前面的步驟,重新建立捷徑檔案吧。


image

這篇介紹就到此為止,以下是題外話。

是說更好用、更強大的Opera Mini 5現在正在beta 2版本。儘管現在苦於無法輸入中文語系而對我來說無法使用,但我還是非常希望Opera Mini 5趕快推出吧!另外Opera Mobile 10因為對手機負荷太大了所以無法使用,真是遺憾。

(more...)

臺中大坑九號、十號步道

布丁布丁吃布丁

臺中大坑九號、十號步道

2010-01-10-330

這個月中回家的時候,與爸媽跟其他親戚們一同去臺中大坑爬山。我們從十號步道走樓梯上去,在終點歇會、喝茶聊天之後,再走九號步道的斜坡下山。

由於我爬到一半才想到要記事,所以沒有留很多照片,隨意寫寫心得而已。


大坑步道九號、十號登山口是和平里地震公園。有趣的是,他有一個以壓克力製成的透明天台,讓遊客可以站在天台上透過透明的壓克力看到腳底下的景物。原本是要讓人看看那因為地震而裂開的樣子,不過總覺得試膽成份是比較高的。

由於我們與人有約,地震公園沒有特別去逛一逛就急忙登山了。

大坑十號步道幾乎全部都是人造的木製樓梯與柵欄,令人驚訝地十分地用心維護。這篇開頭的照片即是大坑步道十號的樓梯樣貌。整個十號步道又上又下,爬起來也十分地考驗體力。距離終點的距離大概一公里,但因為爬上爬下,耗費時間大概也要三十~四十分鐘左右,不算長但也夠累的了。


2010-01-10-327 

大坑十號步道最有趣的應該就是花圃與澆水了。十號步道旁有著許多義工栽種的花圃,有些盛開了漂亮的花,讓登山過程中添加了許多樂去。但是因為澆水不易,所以登山客們會帶著這些裝滿了水的大型寶特瓶登山,並將水置於步道旁。

2010-01-10-3282010-01-10-329

如上圖中一排的寶特瓶,都是許多位登山客辛苦運水上來的成果。有些登山客可以舉手之勞地利用這些水為花圃澆水,或是塞點錢資助花圃栽種。


大坑步道九號與十號的終點相連。終點是類似公園般地廣場,有喝茶的桌椅、有給小孩子玩得遊樂器材,甚至連賣水果、零嘴的攤販也不少。儘管那裡配置了飲水機,但因為喝茶的人太多,總是不夠人使用。喝茶處的架子上擺滿了公用的杯子,不知道是不是登山客的愛心呢?不過仔細想想,這種私人的用具這樣會不會不太衛生啊?

我們就這樣在公園廣場裡面喝茶聊天,每家都帶了各自製作的零食,像是毛豆、水果,沒帶吃的的山友還特地去攤販買了豆干來跟大家分享。剛好我們家爸媽跟阿姨家都做了毛豆,彼此開心地分享製作的心得。下午上山,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都黃昏了才準備下山。

這讓我回想起之前跟國圖的人去爬山,登山一小時、吃飯就三個小時。與其說爬山是健身,其實這種交流活動才是大家主要的目的吧XD


下山走的九號步道則是斜坡的產業道路,販售東西的小販非常地多,親戚甚至被賣鞋的攤販吸引,試了好多雙鞋子之後買了一雙才滿意地離開。

2010-01-10-338

到最後幾乎都天黑啦。樹林與黃昏的剪影感覺很有趣,所以我拍了一張下來。當然,手機的夜拍能力就不要太期待了。

大坑步道九號、十號的感想,就到此為止啦。

(more...)

後掛式耳機的選擇考量

布丁布丁吃布丁

後掛式耳機的選擇考量

2010-01-13-344

後掛式耳機,是掛在兩耳上,而中間的連接線則是固定的U型環繞在腦後方。我偏好後掛式耳機的原因在於他容易「掛」,不僅是掛在耳朵上(一隻手就可以左耳、右耳,掛完!)、還可以掛在旁邊的物品上而容易拿取(如下圖)。

2010-01-25-366

雖然我在好幾年前我已經有寫過了類似文章,但是在那隻耳機壞掉之後,我就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後掛式耳機。然而,在最近終於在光華找到了一個很適合的TWO.M EP600MV立體聲後掛式耳麥(以下簡稱TWO.M)。經過多天的測試,儘管250元的耳機音質不太能期望,但至少戴起來感覺良好,這就是我最滿意的事情了。

趁這個機會,我想來聊一下什麼叫做「戴起來」感覺良好的後掛式耳機。如果你也喜歡戴後掛式耳機的話,不妨也可以參考一下這些標準喔!


1. 不夾耳朵

 2010-01-13-345_2(TWO.M)

後掛式耳機最怕的就是夾耳朵!如上圖中的紅框所示,TWO.M留了很大的距離,讓你的耳朵可以「掛」上去而不會被夾到。

2010-01-25-368 (他牌耳機)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錯誤的例子,這也是大部分後掛式耳機會犯的錯。耳朵放音樂與後掛的桿子之間的距離光是這樣子,就足以讓你耳朵夾到發疼。

不要小看耳朵被夾的痛苦,夾個一小時左右就很難受了。買耳機是聽音樂的,不是來自我虐待的!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後掛式耳機都沒有考慮到這點。相較之下,TWO.M有考慮到這點,相當令人讚賞。

2. 不夾頭

後掛式耳機跟頭戴式耳機一樣會有這個困擾,既要中間的桿子固定、又不能讓他像金箍圈一樣地夾頭。

2010-01-13-346 (TMO.W)

如上圖所示,TMO.W的耳機是很明顯的U字型,通常比較不會夾頭。

image (其他牌耳機)

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例子。上圖的耳機呈現了近Ω的弧度,就很可能會變成針對你太陽穴攻擊的金箍圈。

有些耳機戴久之後寬度會漸漸變鬆、變得好戴,但有些後面桿子做得特別硬、怎麼拉都還是一樣緊,那就真的是沒辦法了。總之,TMO.W的U字型讓人感覺寬度適宜、不會太緊,就是讓人讚賞。

3. 隱藏式麥克風

2010-01-25-366_2 (TMO.W)

大部分耳麥都是旁邊一根,TMO.W也不例外。儘管可以調整角度,但這對我這種很少用麥克風的來說是蠻困擾的。

 

2010-01-25-369 (其他牌)

隱藏式麥克風就是把麥克風作在線控上,省去那一根的困擾。只是這樣要用麥克風時也變得不太方便,如果線控上有夾子可以讓人夾在領子上得話就好多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認為的後掛式耳機選擇的三大考量,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more...)

學弟妹計劃書口試旁聽心得

布丁布丁吃布丁

學弟妹計劃書口試旁聽心得

2010-01-07-308

研究所上學期期末,也就是計劃書口試的旺季。本實驗室的學弟妹四人進度雖然比其他人慢了一點,但也終於在上週完成了計劃書口試,並且全部順利通過了。在此也特別恭賀他們一下!

四位學弟妹分成兩組,各找了兩位口委,分成兩場舉辦。而這兩場計劃書口試,我也跑過去參了一腳。除了過去幫忙做點紀錄之外,也聽一聽其他老師到底是怎樣批評學生的論文、怎樣才是好的論文。


四位老師中雖然有幾位是在圖書館領域,但我認為他們更傾向於教育這塊領域。而這四位的論文題目,也多少都跟教育有關,但很巧的是,四位學生的背景也都跟教育無關XD

在這兩場口試當中,我看到了很漂亮的研究架構圖、很認真的實驗過程;也看到口委老師是如何從研究目的、研究問題,一路提出修正的建議;然後口試結束後,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修正的方向、可行性等議題。因為實驗室的學弟妹們都蠻認真的(講這話多少抱有期許的意味),這兩場下來,真讓我獲益不少。

他們的論文我在之前meeting時都有聽過,但是寫得好的我沒什麼意見就算了,寫得混亂不已的,我也是提不出什麼中肯的建議。所以當口委老師提出他們的看法時,總讓我有種「喔!原來也可以這樣做」的感嘆。

有些老師意見不多、有些老師一字一句都有意見,整本計劃書到處都是摺角(表示這一頁有問題)。以前會聽同學老是會抱怨口委問題太多,「你有沒有要大改?哈~好可憐喔~」的這種態度我頗不以為然。有人幫你修正論文方向、讓你論文寫得更好,特別是幫方向未明的題目討論出一個較為明確、可行的作法,反而當老師沒有提出我困惑的地方時,就會不禁覺得有點遺憾——也就是學生仍是得獨自面對這些問題,而沒有個方向。

老實說,在聽學弟報告時,好多地方都看得到以往我的影子。有些顯而易見的錯誤,現在也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聽完這兩場之後,有種恨不得把論文計劃書重寫的衝動。不過先不說那些論文的寫法,在我系統架構確定之後,整本論文勢必得要重寫,倒也是理所當然的功課啦。


從大前年的學姐,前年的我自己,到今年的學弟妹,我以寫論文之前、自己的論文、正在寫論文中這三種不同的角度,經歷了三回論文計劃書口試。

我也不是喜歡研究、想讀博士班,只是想把自己的論文寫得更好,就這樣而已。

就在這研究所裡面,繼續掙扎吧。

(more...)

模糊理論應用於標註知識萃取

布丁布丁吃布丁

模糊理論應用於標註知識萃取

image 

這是在2010年1月7日的論文進度報告,

我的論文不僅僅只是要做一個網頁標註工具,更重要的是從眾人的標註當中萃取出知識的作法。在論文計話書當中,我只有提到幾個可能的作法,但是細節並不是很明確。系統的設計連帶會影響到實驗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方式,也就是說,整個研究仍不是很明確。

之前聽了學長用模糊理論來處理新聞首頁,所以我也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來研究一下模糊理論,想試著以模糊理論來判斷標註的優劣。不過畢竟我不是資工背景,對於模糊理論這種資料探勘技術並不是很熟,老師上課教模糊理論也不會教到足以實做的細節步驟,就只能靠自己去探索。

這份投影片是我把對於模糊理論應用於標註知識的做法介紹一下,也讓老師檢查一下我對於模糊理論的認知是否有錯誤,然後把萃取出來的標註應用到幫助閱讀的過程中。

老師建議我採用模糊綜合評判法來建立規則庫,這是將各個輸入參數給予權重、用來計算最後分數的方法,比起一條一條規則的設計來說簡單很多,我也認為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這次報告大家對於提示規則的部份有很多疑問,也就是利用萃取出來的標註輔助閱讀的部份,於是下次報告的重點在於釐清以下議題:

  1. 提示規則的訂定,包括提示詞、搜尋規則(範圍、向度)。
  2. 輸入參數與計算過程,加入模糊綜合評判法來試作看看。
  3. 擬定模糊統計法問卷。
    繼續努力吧,模糊理論我還是好多不懂啊 OTL
(more...)

研究生的畢業典禮

布丁布丁吃布丁

研究生的畢業典禮

tn_IMG_3097

某位研究所唸了四年的學長老是在說:「研究生的畢業典禮不會讓你真的畢業。」儘管如此,這對我來說,依然是人生階段中的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所以我說要參加畢業典禮,我是非常開心的。

這一篇要講的,是對於在2009年6月13日政治大學舉辦的畢業典禮的一些感想。


由於人數過多的原因,政大舉辦畢業典禮時將學生分成兩群,大學部在山下舉辦,而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則是在山上的大禮堂舉辦。

畢業典禮過程就普普通通,但讓我感到興趣的活動則是「撥穗」:

畢業典禮過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頒發「畢業証書」以及「撥穗禮」;據了解,撥穗的意義,代表稻穗或麥穗成熟,象徵畢業生已學有所成,可以展翅高飛。

引自國家圖書館 - 參考諮詢服務

這篇頁首的照片,就是撥穗及領取畢業證書的過程。一個學院一個學院輪流每個人上台,由該所或該系的主任、所長來幫同學撥穗,並授予畢業證書。撥穗的動作是將學士帽上的「穗」(就是金色那根)從學生的右側撥到左側,即是代表該生已經成熟、學有所成之意。然後拿著畢業證書與校長合照,最後轉身下台。

此儀式只是做個意義,手上假的畢業證書在轉身之後隨即回收,瞬間有種畢業脫手而飛的錯覺。(誤)


畢業典禮另外一件大事,是我家人的參與。

 

當天,我家人遠從台中驅車來到政大與我一同參加畢業典禮,而這也是我在政大待了快兩年之後,他們的第一次來訪。

自從上台北唸書之後,我回家的次數跟時間逐漸地縮短中。(對了,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剛好在家裏喔。家裏真超冷的啦!)因此,有時候家裏並不太知道我在遙遠的台北到底在幹麼、做了什麼事情、在什麼樣的地方過活。每次在不長的回家時間中,總覺得很難把這些事情說明得很清楚。

這次他們過來,我帶他們爬上層層樓梯,到了九舍餐廳吃了自助餐跟芒果牛奶;也待他們到所上看看、逛逛,還遇到了所長,講了講客套話。這樣下來,他們會比較知道我在幹什麼嗎?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讓家人比較放心一點呢?

最後,他們參加完畢業典禮之後,匆匆忙忙地又趕著回家。畢竟那時間回到台中大概也已經天黑,真是辛苦大家了。


我覺得,研究所畢業典禮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對每個人來說,意義都不盡相同。

對有些人來說,他是真的畢業典禮,因為他已經完成了論文。很快地可以把手上假的那張畢業證書,換成一個真正的畢業證書。

對另一些人來說,那只是個象徵意義的儀式—— 既不會讓他真的畢業,歡樂的氣氛中,也帶上了幾分諷刺。而我也屬於這些人當中。

 

我延畢了。

 

是的,當別人高興於畢業時,我也確定延畢。對我來說,儘管這是歡慶的典禮,但更是自我警惕的一個警示。

而當我寫這篇的時候,班上幾乎只剩下我還沒畢業(把工作看得比學業還重,跑去工作的同學不在此限)。因為我跟同學們選擇不一樣的路,雖然都是在念研究所,但我選擇了一條非常辛苦的方法再進行我的學業。所以我走得很慢、走得很久。

走著走著,身邊的人,也都一個一個離開了。

 

即使如此,我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繼續把論文、寫書完成。

然後再好好地拿這張畢業證書吧。

(more...)

行動離線噗浪:Plurk + Pixelpipe + e-mail

布丁布丁吃布丁

行動離線噗浪:Plurk + Pixelpipe + e-mail

image

 

Plurk,在台灣熱門的微型網誌。可以寫個140字以內的心得、可以附個圖片、YouTube影片,可以插入個表情符號。他比Twitter更棒的地方,在於更可以更容易地跟朋友一起聊天。

我沉溺於噗浪已久,連計算得分的Karma都封頂了,可見我有多常待在噗浪。噗浪噗到最後,連走在路上都想把隨時看到的東西一起分享到噗浪上,也因此,我需要一個可以離線噗浪的工具。

本篇就是要跟大家介紹這個行動離線噗浪組合:Plurk + Piexlpipe + e-mail。

  • e-mail我是用Windows Mobile手機版的outlook,相信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都已經內建可用的e-mail收發軟體了

適用情境

大部分噗浪專用軟體都必需要隨時跟網際網路連線才能發揮功用。除了Plurk本身的手機網頁版之外,連104公司這個Windows Mobile專用Plurk軟體也是如此。

對我這種貧窮小民來說,買台智慧型手機已經很奢侈了,更別說是手機3G或3.5G上網這種事情。我只能用用免費的Wifi,或是到有電腦的地方用ActiveSync,那些時候手機才具備網際網路的連線能力。因此,要我隨時在連線狀態用手機Plurk,那是不太實際的要求。我需要的是離線噗浪的手機應用!

Pixelpipe

image

這是一個很棒的中介代發的第三方免費服務。只要在Pixelpipe免費註冊帳號,並登錄Plurk的帳號之後,只要在Pixelpipe發文章,就能夠自動轉到噗浪去。這個動作在Pixelpipe當中稱之為「pipe」(管線傳送之意)。此外,Pixelpipe接受用e-mail發文的功能。您也可以在e-mail中加入一張圖片作為附件,他會連帶地把圖一起貼出來,十分方便!缺點是用e-mail傳送時,有時候中文字會變成亂碼,只能發出之後再手動到噗浪修正。

在此稍微說明一下Pixelpipe註冊跟設定的過程吧!

註冊Pixelpipe

image

首先,先到Pixelpipe註冊,需要輸入名字(name)、電子信箱(email)、密碼(password)並勾選我同意服務條款(I agree to the tearms of service),最後按下右下角的註冊(sign up)之後就能完成註冊!

image

輸入e-mail跟密碼之後,按右下角的登入(Sign In)便可進入。

image

登入之後首頁如上所示。接下來我們來設定Plurk作為傳送的目的吧。請從左邊的「Add Pipes」進入。

image

在名字搜尋(Search By Name)欄位中輸入「Plurk」,就能找到Plurk服務。請點選Plurk服務的Logo進入設定。

image

請輸入你在噗浪的帳號與密碼。因為Pixelpipe是第三方服務,具有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如果你不放心把你的帳號密碼交給他的話,也可以不要使用此服務。

image

這樣就設定完成了,請按右下角的遞交(Submit)以儲存這個動作。

設定e-mail上傳

如前文所述,Pixelpipe接受用e-mail發文的方式。請在登入後點選左邊導覽列的設定(Settings)進入。

image

設定頁面最下方的電子郵件上傳(Upload by Email)就是你可以上傳的位置。一般來說會是以「應用程式金鑰@upload.pixelpipe.com」的組合。請勿將此金鑰告訴別人,否則別人就可以用此金鑰來冒用你發文!

image

接下來請把這組e-mail加入你手機的聯絡人吧。我建議在名稱前面加上0或特殊符號,以確保他能夠在聯絡人列表最前面,讓我不用搜尋就可以直接點選使用。

行動離線噗浪模式

基於Pixelpipe提供的功能,我便能作到離線噗浪。大致上操作方式如下:

2010-01-03-299 

1. 手機拍照!

image

2. 簡單地編輯一下。例如讓圖片轉正。這些都是Windows Mobile內建功能。然後就按下「傳送」吧!

3. 開啟你的e-mail程式,利用你設定好的e-mail帳號進行傳送

image

4. 發送信件,寄件人填寫你自己的e-mail設定;收件者填入Pixelpipe的電子郵件上傳位置;主旨填寫你要噗的內容;附件可以附上一張圖片,Pixelpipe會幫你自動貼圖。此外,在內文寫文字不會有任何作用。完成後,請按下「傳送」寄信。有連上網際網路的話就會直接發噗,沒有的話則會保存在草稿匣,等待下次傳送。

5. 等待手機可以連上網際網路時再把這些訊息送出去。

image

6. 完成發噗。噗後的網址則是Pixelpipe提供的短網址,點入後可以看到附上的圖片,請見以下網頁。

image 


我一直有個夢想,可以隨時隨地記錄身邊周遭發生的人、事、物。這也是之所以我喜歡多功能智慧型手機,而不喜歡多帶一台相機可以拍照的原因——那樣就不能連文字也一起記錄起來了。

雖然Pixelpipe還是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像是圖片沒辦法直接貼到噗上,讓讀者必須多點開一層才能看到圖片。但比起其他的第三方服務來說,Pixelpipe已經很方便了!

image

最近在嘗試搭配Windows Mobile上的語音輸入工具:賽微輕鬆說,讓發噗更容易、更快速。

讓我們一起努力地把生活點滴都記錄下來吧!

(more...)

Google Sidewiki網頁註解

布丁布丁吃布丁

Google Sidewiki網頁註解

image

Google Sidewiki在網路上掀起了一股龐大的討論風潮。他是一種在網頁上添增實用資訊的標註工具。是的,就跟我的論文是很類似的主題。而且因為製作者是Google,許多人更是重視。

投影片中我稍微分析了一下Google Sidewiki的功能。當然,這些功能可能在之後有所改變,但目前為止,並沒有殺手級的應用出現,因為他受限於最大的門檻——要裝Google Toolbar。

另一方面,在網頁中添增註解也只是我論文的基本功能,並不是研究的主題,所以看到最後我還是繼續埋頭於自己的系統吧。

(more...)

DSpace建置數位典藏資料 投影片

布丁布丁吃布丁

DSpace建置數位典藏資料 投影片

image

這一份是給陳志銘老師在政大圖檔所數位典藏學程上課時使用的投影片。改進了以前DSpace資料結構的講法,加上一些簡單的例子,應該會比較容易理解。

2010-01-02_230149

特別的是,編輯遞交表單是我另外設計的功能。它改良了原始DSpace在編輯input-forms.xml的門檻,用圖形化介面來編輯input-forms.xml的內容。至於程式的部份,我想等到寫書告一段落,到程式穩定之後,再行公開。

(more...)

圖書館事業服務─2009青年論壇

圖書館事業服務─2009青年論壇

20090606 圖資青年論壇 與談人名牌

2009年6月6日,一群圖資部落客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2009年青年論壇,而我被點名,上台當了個與談人,跟大家談談「找尋技術新浪潮」這回事。

這個青年論壇是當時各校輪流舉辦的巡迴場中的最終場,也是最盛大的一場。老實說,當時忙於教育部計畫的我,幾乎完全沒有參與青年論壇的打算。但最後還是被點名了,這個謎底至今仍沒人告訴我答案。

我的場次是下午的「技術新浪潮——傳統再感動」,與部落格觀察創辦人洪進吉、中研院陳亞寧老師、師大圖書館謝順宏大師兄一同上台,以這個主題各自報告。

我報告的主題是「標註應用於數位典藏」,也只不過是把我論文講標註的一些相關應用拿出來講一講。而且因為時間不多,也沒講得多詳細。儘管如此,這個主題的決定讓我猶豫了好一段時間。

這篇帶有濃厚諷刺意味的投影片才是我原本想講的主題。我想要藉由諷刺現在研究生裹足於使用者研究的層次,等待別人開發技術、而無法做出創新研究。其中我提出的簡單例子,是我在2009年5月的時候,利用Plurk機器人進行參考服務的想法。我提出來給學弟妹作為論文題目的參考,可惜沒人採用。而過了不久,Plurk機器人大紅大紫,可見我當時預測的準確性。


整個青年論壇的活動其實我不是覺得很完美。與其說是第一屆,不如說來的聽眾不太青年、台上有些主題也太過青年。

「想要高談闊論自己的想法是不錯,但我寧願選擇默默地創作、研發,然後再來對我的成品高談闊論。」這是我對2009青年論壇的最大感想。其他想法太過零碎也不值得一提,就這樣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