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國際會議經驗分享 / How to Participate in a Conference?
我在上週受邀去ASIS&T臺北分會所舉辦的「行動裝置資料與使用者研究工作坊」的「學生參與國際活動之經驗分享」分享參與國際會議的經驗。現在學術圈大多鼓勵學者參加Call for Papers類型,以全文(full paper)發表並口頭報告(oral),因此我的重點也放在如何參與這種國際研討會上。我就參與IMLF 2014跟IFLA WLIC 2015兩場的經驗,將整個流程歸納成 1. 投稿、2. 行程安排、3. 參與會議、4. 結案報告 的四大階段,而投影片內更加著重說明投稿時選擇研討會、投稿計劃書、摘要與全文、準備投影片和講稿的做法。在上週工作坊中因時間不夠,沒有機會跟大家好好說明,我還是在這裡放上投影片,希望可以嘉惠有意參與國際研討會的莘莘學子。
大綱 / Outline
參與流程
- 投稿
- 行程安排
- 參與會議
- 結案報告
細節
- 1-2. 選擇研討會
- 1-3. 計劃書投稿
- 1-6. 摘要及全文投稿
- 1-9. 投影片準備
- 1-11. 講稿準備
- 3-4. 上臺演講
投影片 / Slide
- Google投影片 (Power Point格式、PDF格式)
- Power Point格式備份:OneDrive、Mega、MediaFire、SlideShare、Box、Google Drive
推薦書籍:英文研究論文發表 口頭報告指引 / Further Reading: Academic English Oral Presentation: Oral Presentation
(圖片來源:PChome購物.書店,但這內文簡介寫錯了)
廖柏森(2010)。英文研究論文發表:口語報告指引。臺北市:眾文圖書。(ISBN:978-957-532-374-5)
廖柏森老師推出了一系列的英文研究論文書籍,其中一本「口頭報告指引」最適合這種情況。這本書除了講解參與學術研討會的流程之外,也彙整了口頭報告的各種策略。最重要的是,該書提供了大量的口頭報告句型供讀者參考。如果不知道怎麽準備口頭報告的話,這本書會是你最好的起點。
結語 / In closing
跟幾位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人都是在未知的狀況下前往國際研討會發表。就結果來說,只要能在臺上那指定的15分鐘內bla bla bla地講完自己的研究,然後儘可能回答臺下的問題,這樣也可以算是獲得了參與國際研討會的經驗。
不過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不論是選擇研討會與準備研究以提高投稿的成功率、尋求更多經費支助、在演講上更準確地抓住聽眾的心、以及藉這個機會宣傳臺灣,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更加努力的地方。
至於旅遊跟美食什麼的嘛…你們看我blog也知道,我這個人對玩樂一竅不通,這種問題就不要問我了吧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