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丁布丁吃什麼?」變更記事

布丁布丁吃布丁

「布丁布丁吃什麼?」變更記事

image

以下記錄這段期間「布丁布丁吃什麼?」blog的零星變更。


更名為「布丁布丁吃什麼?」

有鑑於大家都不會念這個blog的原名「布丁布丁吃?(什麼)」,那我乾脆把它改成「布丁布丁吃什麼?」好了。改名字之後有好一段時間了,有人發現到這個變更嗎?

編輯網站小圖示

最近也發現到Blogger提供了編輯網站小圖示的功能,比起以前那種從語法自訂網站圖示,這個編輯網站小圖示的功能似乎更穩定。詳細內容請見這篇的介紹。

加上Google +1按鈕與Facebook的傳送

image

所謂的隨波逐流,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原本我在blog中安裝了Facebook的「讚」,而這個按鈕為我之前寫的Zotero介紹帶來相當大的點閱量。後來Facebook改版,加上了「傳送」的功能,可以讓人指定要分享的對象。我參考重灌狂人的介紹,也將他安裝到這個blog中。

後來Google模仿Facebook的讚,也推出了「+1」按鈕,而這個+1更是會影響到搜尋引擎的排行,對於時常使用Google檢索的人來說是相當實用的功能。這也是參考重灌狂人的介紹來加入的。

不過,我感到棘手的是,這兩個功能都必須要有各自的帳號登入才能啟用。沒有登入的人就不能使用+1或讚的功能,有點違背我對於網站自由平等的期望。而且引用這兩個功能,都會對網頁造成極大的負荷,這讓我時常感到難以取捨。

此外,星等評分功能我就取消了,畢竟那也是拖慢網頁速度的元兇之一。

更新AddThis功能

image

AddThis是集合許多社群網站於一身的分享功能,用簡單的方式就能建置Facebook的like、Goolge+1、分享到噗浪、推特等功能的按鈕。

由於舊版的AddThis被我搞得時常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我重新設置了AddThis功能,加入了後來才提供的「偏好按鈕」。在AddThis左邊四個按鈕會依照你使用習慣而動態改變,例如你常常分享到Plurk,那麼該按鈕就會將噗浪設置在前面。

image

如果找不到你要分享的功能,則可以按下最右邊橘黃色的「image」(+圖示),以顯示更多的分享位置。

image

如果你還是找不到你要的,則可以再按下最後的「More」,AddThis會列出它所有的全部分享位置。

取消Blogger內建的e-mail分享按鈕

image

既然有AddThis了,那麼原本的分享按鈕我就不再使用。要使用e-mail分享,請善用AddThis。

題外話,我一直無法使用Blogger內建的分享按鈕,可能是我範本改太多的問題吧orz

調整社交分享與回饋功能的顯示頁面

現在評分、反應等各種社交分享、回饋的功能,全部只會在文章全文中才會出現。首頁、搜尋等條列文章的頁面中,均不會有這類型的功能,以加快網頁的開啟速度。

範本網頁類型調整

自能從範本辨別出首頁、文章列表與文章全文等網頁類型的不同之後,「布丁布丁吃什麼?」的瀏覽速度應該比較快了。

之前測試的時候用了Dropbox的空間,可是後來發現Dropbox空間非常不穩定,樣式表時常下載失敗。後來換回Google Site的空間之後,似乎就穩定多了。儘管Google Site空間需要跳轉,在一些網站速度評比上被視為應該改善的弱點,但還是比Dropbox快上許多。

因為網頁類型可以正確辨識,所以CSS跟JavaScript的使用也更有效率了。

創用CC宣告調整

image

現在縮成一排,而且字體縮小,也比較不會影響到版面。應該是比較順眼吧。

導覽列(sidebar)修正

image

以前導覽列的標籤錯位,還傻傻地用JavaScript去調整。現在直接從範本裡面修正程式碼,整個導覽列的位置就不會錯誤了。

另外,導覽列在文章全文中將會直接隱藏,而不會像以前文章全文中導覽列是以動畫隱藏起來的。

新增功能:CSS Sprties、無限卷頁、圖片延緩載入

CSS Sprites是合併零星圖片、加速圖片下載的技術。

無限卷頁(infinite scroll)會讓使用者讀到文章列表最後的時候自動載入下一頁的內容。

圖片延緩載入則是讓圖片的讀取動作稍緩,等使用者真正要看到這張圖片時才進行載入。

這些都是近期學習並應用的功能,詳細內容請看各篇文章的介紹。

同時也加入了Selenium的功能測試,時常確認功能是否有正確運作。

CSS與JavaScript程式碼壓縮

因為一邊在作最佳化,就想起來還可以作程式碼壓縮這件事情。

程式碼壓縮之後,會刪掉多餘的空行、註解,盡可能降低字句。CSS壓縮後只剩下1/3,JavaScript也有壓縮到1/2的程度。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藉由壓縮來檢查程式碼的錯誤。很多時候寫起來,靠斷行來蒙混過關的程式碼錯誤,在壓縮之後就都造成無法執行的嚴重錯誤。這次也經由程式碼壓縮來把這些小問題修正了。

至於CSS selector最佳化什麼的……以後有空再來研究吧。

Windows Live Writer調整

image

我一向使用Windows Live Writer(以下簡稱WLW)來寫blog,儘管最新已經到WLW 2011版了,但是我現在在用的WLW 2008還是挺好用的,所以沒有升級的打算。

不過之前都很懶得調整WLW的一些細節,寫起文章來總是怪怪的。現在做了以下調整,讓寫blog的時候更有效率:

  1. 跟「布丁布丁吃什麼?」的樣式統一:「布丁布丁吃什麼?」陸陸續續有微調樣式,但是WLW並沒有跟著修正。所以其實很多時候我是在並沒有真的所見即得的情況下寫文章。但是還好,我寫的東西大多時候都結構簡單就是。
  2. 改用新的水平線。以前的水平線會寫死奇怪的樣式設定,讓人難以調整。現在用Dynamic Template Plugin for Windows Live Writer來輸出<hr />,只用class name與搭配CSS來設定,這樣管理起來就方便許多。

其他主要的調整還有:

使用Code Snippet來輸出程式碼

image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使用Plugin Collection for Windows Live Writer這個外掛來輸出程式碼。作為程式寫作愛好者的我,在文章中時常需要輸出CSS、JavaScript、HTML、Java、PHP、Shell等程式碼。

image

WLW程式碼輸出外掛很多,Code Snippet是我目前看過自訂性較高的外掛。他的主要特色是連CSS的內容都可以自訂。這些CSS樣式直接寫在程式碼中,而不需要引用外部樣式表檔案,速度上比較快,也不容易干擾其他文章的內容。

我之前也用過Syntax Highlighter,它可是相當漂亮的輸出工具,但它是以使用者端的JavaScript去剖析輸出,對使用者來說負擔不小。「布丁布丁吃什麼?」已經夠慢了,就不要再拖慢使用者的閱讀效率吧。

使用Table Plugin來製作表格

image

WLW原始的插入表格功能相當陽春,而且表格寬度只能指定px,不能用百分比來設定。因此我改用了Table Plugin,它可以設定的項目就豐富多了,請見上圖。

Dropbox備份WLW

回想起來,如果沒有WLW,我幾乎就不太想寫blog。現在甚至連Blogger既有的編輯器我都不想開,新增撰寫、草稿、修改文章,全部都仰賴WLW。因為WLW是如此重要,所以現在我還用了Dropbox來備份WLW Portable的資料。也多虧如此,前幾天當我因為多開WLW導致資料毀損之後,又可以從Dropbox輕易地復原了。

其他版面細節調整

  1. 字體大小調整到12pt:這是我自己覺得最適合閱讀的文字大小,預設的10pt讀起來有點辛苦。
  2. 有序項目符號(<ol>,ordered list)省略掉圖示。
    • 可以跟這個無序項目符號(<ul>,unordered)相比較
  3. 壓縮範本中的CSS設定,將不需要參數設定的其他CSS語法移到外部檔案。
  4. 自動目錄大綱也針對水平線進行調整。
  5. 最新回應正確地移除掉換行造成的<br />語法,但是<a>或<img>等語法則就無法移除。
  6. 表格內<p>的縮排取消,表格內字型大小為10pt。
  7. 縮減Plurk跟訪客留言板的高度,讓導覽列不要太長。
  8. JavaScript置底載入,加快網站讀取速度。


結語

這次的修整花了蠻多時間。

很多東西明明覺得只是個小問題,應該可以很快就修好,可是卻還是意外地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不過在這段期間也學了很多以前就想學的技術,也不算是在蹉跎時光啦。

這次調整之後,應該有段時間不會再大幅更動了。如果操作上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多多提出。

(more...)

臺灣百年圖書館史

臺灣百年圖書館史

THL Project

  • 題名:政大圖檔所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
  • 網址:http://tlh.lias.nccu.edu.tw
  • 負責建置時間:2007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網站的建置之後,我就接手學長建到一半的DSpace系統,也至此與DSpace結下了不解之緣。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暨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是政大圖檔所的頂尖大學計畫發展成果。該計畫典藏臺灣圖書館界大事記、各類型圖書館介紹、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館人物、建築與各類文件,以DSpace系統開發建置而成。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具有數十人規模團隊的數位典藏計畫,我在陳志銘老師帶領之下從學長接手DSpace系統開發,對於初學Java與JSP的我來說修改得仍不是很成熟,但大部分功能修改已經不成問題。

image

當時我使用Zoomify來製作無差段圖片瀏覽器,似乎頗受好評。在這個計畫中開發出的相當多技術,也造就了後來教育部全國通識教育資源平台的成就。

 

 image

台灣百年圖書館史在作為數位圖書館的功能有張敦媛學姐的標註功能跟SRU (Search and Retrieve via URL) 開放查詢檢索的結果。前者可允許讀者在典藏內容加註筆記,如上圖,這也是我碩士論文的起源;後者是嘗試實作以網址為基礎的檢索協定。


陳佳琪學姊以臺灣百年圖書館史作為碩士論文、研究其資訊架構與搜尋引擎之間的不同。而在計畫結束後幾年,所上老師仍努力想要為此網站建置資料,因此有在持續更新。

不過實際上,能管理此網站的學弟妹應該是越來越少了。跟許多學術計畫一樣,臺灣百年圖書館史計畫也會逐漸凋零吧。雖然令人落寞,但也無可奈何。

(more...)

教育部全國通識網

布丁布丁吃布丁

教育部全國通識網

getcdb 截圖

  • 題名:教育部通識教育資源平臺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 臺灣通識網
    (2010以前的舊名:教育部全國通識教育資源平台建構與永續發展計畫,簡稱全國通識網)
  • 網址:課程資料庫 http://get.nccu.edu.tw:8080/getcdb/
  • 負責建置時間:2006~2010

我在政大圖檔所的學生生涯中,有許多時間投注在這個平台上。我從此計畫剛起步的前兩年負責協助建置、開發,而之後則是擔任指導、諮詢的工作。至今大部分的工作都已經由專任助理們擔任,我也只有在他們有問題時提供詢問,並不直接參與開發。

由於我主要參與的期間,該計畫是以「全國通識網」稱之,所以以下我還是以慣用的「全國通識網」來敘述這個網站。


教育部全國通識教育資源平台是一個跨校大型計劃。內容包括典藏通識課程教材、通識教師資訊、通識實務規劃知識。陳志銘老師負責此計畫中技術部份的子計畫4(2010年之後更名為子計畫3),底下聘有多位助理,而身為兼任助理的我則是負責以DSpace為主的技術指導兼部分程式開發,後期撰寫DSpace技術專書,希望將此機構典藏的技術推廣出去。

全國通識網中分成多個子計畫,包括典藏通識課程的課程資料庫、可供通識教師交流的教室資料庫、學校整體通識計畫的通識實務全景。其中課程資料庫是我投注心力最多的地方。

image

我對DSpace的修改並不僅僅只是版面上的大幅度變動。原本只是典藏資料的DSpace,現在能夠即時在線上播放影片、投影片、文件檔案,這背後還搭配了多媒體檔案轉換的功能來實作。

image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複雜的課程結構,我設計了以XML形式來儲存metadata,突破原本系統在metadata重複資料上的限制。

大部分的技術我都直接寫在「布丁布丁吃什麼?」的blog中,請參考DSpace標籤的連結。不過後來有許多功能改良之後就沒有持續更新,而是希望未來的人可以直接參考DSpace-DLLL中的程式碼。


現在此計畫仍在持續經營中,未來仍有各種豐富的價值有待開發,也能從這上面進行相當多的研究計畫,有興趣的人請與政大圖檔所的陳志銘教授聯絡吧!

(more...)

Blogger編輯網站小圖示功能

布丁布丁吃布丁

Blogger編輯網站小圖示功能

image

大概是最近幾個星期的事情,我發現到Blogger不知不覺在設計 –> 網頁元素中新增了「網站小圖示」的功能。而http://pulipuli.blogspot.com/favicon.ico這個網址也就是我可以自訂的網站圖示囉,如下圖:

image 


強制編輯網站小圖示

網站小圖示的功能有時候在網頁元素的頁面中能看得到、有時候似乎又會被拿下來,可能是因為還是在測試中的樣子。

如果你在你的Blogger管理後台看不到網站小圖示的話,那我在這邊分享一個強制編輯網站小圖示的技巧:

從網址進入網站小圖示編輯功能

網站小圖示功能的網址如下:

http://draft.blogger.com/change-favicon.g?blogID=[blogID]

這個[blogID]可以從你管理後台的網址中看到,例如在新增及排列網頁元素的功能中,你的網址會是:

http://draft.blogger.com/rearrange?blogID=[blogID]

如下圖所示:

2011-07-06_165412

不一定會生效?

其實「布丁布丁吃什麼?」原本也沒有看到網站小圖示功能,而照上述的方式強制進入、上傳圖示之後,它也不會馬上生效。倒是過了幾個禮拜之後,忽然在不知不覺間就生效了,而網頁元素中也可以看到網站小圖示的功能。

不用在範本中設定shortcut icon

之前我寫過一篇介紹「改變你的網站圖示」的文章,這是在範本中設定<link rel=”shortcut icon” href=”圖片連結”/>的方法。不過現在因為Blogger已經允許使用者自訂網站小圖示,那麼這個方法就不需要使用囉。


結語

image

我真正發現網站小圖示生效的時候,是注意到Google閱讀器中網站圖示的改變。而後來經DeDe的詢問,才想說要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

(more...)

以Selenium IDE建立測試案例:無限捲頁

以Selenium IDE建立測試案例:無限捲頁

 image

無限捲頁是我近日在「布丁布丁吃什麼?」新增的功能。當使用者瀏覽到網頁末端時,他不需要點選「較舊的文章」連結換下一頁,無限捲頁功能就會自動載入下一頁的內容。

現在我要撰寫一個測試案例(Test Case),檢查無限捲頁功能是否能夠正確地運作。


測試目的

  1. 將瀏覽範圍移到畫面尾端,觸發無限捲動功能,然後確定文章數量有比之前更多。

測試指令大綱

無限捲頁測試指令編號清單

功能 測試指令編號
B. 無限捲頁功能  

1. 讀取網頁

B1-1 B1-2 B1-3

2. 觸發無限捲頁

B2-1 B2-2 B2-3

無限捲頁測試指令清單

測試指令編號及測試目的 初始狀態 操作 預期輸出資料或結果
B1-1
開啟首頁
使用者在瀏覽器中開啟首頁網址 瀏覽器開啟首頁網址 首頁正確載入,JavaScript皆有正確初始化
B1-2
確認讀取前文章數量
接B1-1 計算css:.post-outer的個數,存入變數postOuterBefore 變數值低於5
B1-3
顯示讀取前文章數量
接B1-2 在記錄中顯示postOuterBefore的值 變數值低於5
B2-1
捲動頁面到最下方,觸發無限捲頁功能
接B1-3 網頁捲軸往下移動到畫面末端 觸發無限捲頁功能
B2-2
確認無限捲頁功能開始讀取
接B2-1 確認無限捲頁讀取訊息顯示 無限捲頁正常顯示讀取訊息
B2-3
確認無限捲頁功能正常讀取完畢
接B2-2 等待無限捲頁讀取訊息隱藏 讀取訊息隱藏,下一頁文章已經載入
B3-1
確認讀取後文章數量
接B2-3 計算css:.post-outer的個數,存入變數postOuterAfter 變數值低於10
B3-2
顯示讀取後文章數量
接B3-1 在記錄中顯示postOuterAfter的值 變數值低於10
B3-3
確認讀取後文章數量大於讀取前文章數量
接B3-2 確認postOuterAfter大於postOuterBefore true


建立測試指令

這次的測試指令需要用到Selenium的元素計算與變數儲存,也不是單純用錄製(Record)功能就能完成。

詳細的指令內容,請參考Selenium的指令說明。在前一篇「以Selenium IDE建立測試案例:圖片延緩載入」中介紹過的指令,這邊就只會簡略敘述而已。

設定等待時間
  • Commend: setTimeout
  • Target: 60000
  • Value:

由於「布丁布丁吃什麼?」的首頁開啟速度非常慢。為了避免open指令在開啟網頁的過程中因為讀取太久而發生錯誤,所以測試案例正式開始之前,先將逾時限制時間設定為60秒。

B1-1 開啟首頁

接著使用open指令開啟「布丁布丁吃什麼?」的首頁。開啟之後的網頁畫面如下:

image 

B1-2 確認讀取前文章數量

待首頁開啟完畢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計算進行無限捲動讀取前的文章數量。Blogger版面中,文章會放在class為post-outer的元素中。而在這個指令中,我想要把讀取前的文章數量存放入postOuterBefore變數中。

既要計算元素的數量,也要存入變數,就要使用Selenium的storeXpathCount指令:

  • Command: storeXpathCount
  • Target: //*[@class="post-outer"]
  • Value: postOuterBefore
    storeXpathCount(xpath, variableName)

參數:

  • xpath - XPath表示式。不需要用XPath的count()函式,Selenium會自動產生。

回傳:

指定XPath符合的元素數量。

這似乎是目前為止第一次用到Value欄位的指令。storeXpathCount會需要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XPath表示式,寫在Target欄位中;第二個參數是變數名稱,寫在Value欄位中。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個參數只能用XPath表示式,而不能用平常習慣的CSS選擇器。不過XPath倒也沒這麼難學,我比較一下這兩者的差別。

  • CSS選擇器:css=.post-outer
  • XPath表示式:xpath=//*[@class=”post-outer”]

相信聰明的你應該能夠輕易地從CSS選擇器轉換到XPath表示式吧。

storeXpathCount指令不會發生任何錯誤,執行完畢之後就會直接執行下一個指令。

B1-3 顯示讀取前文章數量
  • Command: echo
  • Target: postOuterBefore的數量:${postOuterBefore}篇文章
  • Value:

為了確認storeXpathCount計算時讀取前文章的數量到底正不正確,在此以echo指令來輸出postOuterBefore變數。你可以注意到postOuterBefore變數在Selenium的指令中是以「${變數名稱}」的方式使用。你也可以在JavaScript中讀取Selenium的變數,用法是「storedVars[ “變數名稱]” ] 」,這在下面指令中也會用到。

echo會在Log欄位中顯示訊息,預期的訊息將會是:

[info] echo: postOuterBefore的數量:7篇文章

由於首頁的文章數量可能會變動,所以數值也會隨之改變。在此只要先記錄讀取前的文章數量即可,以方便進行比較。

B2-1 捲動頁面到最下方
  • Command: runScript
  • Target: window.scrollTo(0, $("#footer-wrapper").offset().top);
  • Value:

接下來執行一段JavaScript程式,讓頁面捲動到頁尾的位置。$(“#footer-wrapper”)是Blogger的頁尾區塊,如下圖:

image

B2-2 確認無限捲頁功能開始讀取

如果無限捲頁有正常執行,那麼此時應該會顯示讀取中的訊息,並有一個小型的動畫圖片,如下圖:

17510352447 首頁圖

這個讀取中的訊息會包含在id為infscr-loading的元素中,所以在此要先等待這個元素顯示,使用waitForVisible指令。

  • Command: waitForVisible
  • Target: css=#infscr-loading
  • Value
    waitForVisible(locator)

    參數:

  • locator - 元素定位器

    回傳

    如果該元素呈現可見狀態(visible),則回傳true;否則回傳false。

這邊使用了waitForVisible,而不是用waitForElementPresent,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特別指定該元素的狀態是「可見的」,而後者只要該元素存在這頁面中,不管是顯示或隱藏,都會回傳true。

在這邊我們要確定讀取訊息的顯示,所以是用waitForVisible,而不是用waitForElementPresent。

B2-3 確認無限捲頁功能正常讀取完畢

當無限捲頁順利讀取完之後,讀取訊息會隱藏起來。在此用waitForNotVisible來確認無限捲頁讀取訊息是否有正確地隱藏。

  • Command: waitForNotVisible
  • Target: css=#infscr-loading
  • Value:

waitForNotVisible剛好跟waitForVisible相反。當無限捲頁順利讀取完成之後,這個指令就會回傳true,然後進入下一個指令。

B3-1 確認讀取後文章數量

經過無限捲頁讀取下一頁的文章之後,在此再用storeXpathCount來記錄讀取後文章的數量,並存到變數postOuterAfter中。

  • Command: storeXpathCount
  • Target: //*[@class="post-outer"]
  • Value: postOuterAfter
B3-2 顯示讀取後文章數量

跟之前顯示讀取前文章數量一樣地,現在也用echo顯示一下postOuterAfter的結果吧。

  • Command: echo
  • Target: postOuterAfter的數量:${postOuterAfter}篇文章
  • Value:
B3-3 確認讀取後文章數量大於讀取前文章數量

如果無限捲動真的讀取了下一頁的文章,那麼變數postOuterAfter應該要大於變數postOuterBefore才對。在Selenium的指令中,可以利用JavaScript語法來撰寫表示式,並用assertExpression指令來檢查該表示式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

  • Command: assertExpression
  • Target: javascript{storedVars['postOuterAfter'] > storedVars['postOuterBefore']}
  • Value: true
assertExpression(expression, pattern)

參數:

  • expression - 一段表示式,它將會回傳一個值。
  • pattern - 預期比對的值

回傳:

expression符合pattern,則回傳true;否則回傳false。

assertExpression特別適合用來檢查JavaScript執行結果是否正確,不過在此我是用JavaScript來檢查Selenium的變數值。如果要用JavaScript表示式,那麼語法將會是「javascript{程式}」。在JavaScript中取得Selenium變數的方法則是使用「storedVars[“變數名稱"]」。

在assertExpression中的expression參數不使用JavaScript表示式的話,expression通常會被視為字串來處理,而pattern也就是字串比對的模式了。

如果無限捲頁有順利運作,postOuterAfter應該要大於postOuterBefore,而測試也會順利通過。

測試案例結束訊息

在測試案例結束時加上一個訊息,表示測試已經結束。

    • Commend: echo
    • Target: 無限捲頁測試完成
    • Value:
幫測試案例加上註解

image

最後在測試案例中寫些註解,讓人更容易理解測試的內容與目的。這樣子無限捲頁測試案例就大功告成了。


測試運作結果

image

在Selenium IDE中按下「Play current test case」按鈕,就能夠執行目前選擇的測試案例,用以檢查剛剛建立的各種測試指令是否有如預期地運作。

檔案下載
運作影片

結語

總算是寫完了。其實我還想要繼續研究一下Selenium Remote Control伺服器的架設,不過似乎沒有這麼多時間來摸索。所以這次就先學著寫測試案例,以後有機會再繼續研究吧。

(more...)

以Selenium IDE建立測試案例:圖片延緩載入

以Selenium IDE建立測試案例:圖片延緩載入

image

圖片延緩載入是我近日在「布丁布丁吃什麼?」新增的功能。在使用者開啟網頁時,此功能會停止載入瀏覽範圍外的圖片,當瀏覽範圍移至該圖片時,該圖片才正式進行載入動作。

現在我要撰寫一個測試案例(Test Case),檢查圖片延緩載入功能是否能夠正確地運作。


測試目的

  1. 確定瀏覽範圍外的某張圖片沒有載入。
  2. 將某張沒有載入的圖片移至瀏覽範圍內,確定圖片有正確載入。

測試步驟大綱

圖片延緩載入測試指令編號清單

功能 測試指令編號
A. 圖片延緩載入功能  

1. 讀取網頁與初始化

A1-1 A1-2

2. 確認瀏覽範圍外圖片沒有載入

A2-1

3. 移動瀏覽範圍到該圖片,確認圖片載入

A3-1 A3-2

圖片延緩載入測試指令清單

測試指令編號及測試目的 初始狀態 操作 預期輸出資料或結果
A1-1
開啟指定頁面
使用者在瀏覽器中開啟指定頁面網址 瀏覽器開啟指定頁面網址 指定頁面正確載入,JavaScript皆有正確初始化
A1-2
等待圖片延緩載入初始化
接A1-1 確認瀏覽範圍外的圖片出現original屬性 瀏覽範圍外的圖片出現original屬性
A2-1
確認瀏覽範圍外的圖片沒有載入
接A1-2 確認瀏覽範圍外的圖片的src屬性不是圖片正確的網址。(實際上只是佔位圖片) 瀏覽範圍外的圖片的src屬性不是正確的圖片網址
A3-1
觸發圖片延緩載入功能
接A2-1 網頁捲軸往下移動到範圍外的圖片位置 觸發圖片延緩載入功能
A3-2
確認圖片正常載入
接A3-1 等待圖片載入正確的圖片網址 圖片正確的網址順利載入


建立測試指令

由於這個功能並不是像Selenium IDE介紹影片中只是單純的網頁點擊,所以在此並不使用Selenium IDE的錄製(Record)功能,而是純手工建立一條一條的測試指令。

詳細的指令內容,請參考Selenium的指令說明。以下我僅以會使用到的部分來進行說明。

設定等待時間
  • Commend: setTimeout
  • Target: 60000
  • Value:

    下文中每條測試指令都會以上述的方式來呈現。Commend、Target、Value分別對應到Selenium IDE中的三個欄位,見下圖:

    image

    通常Target會作為指令第一個參數輸入,而Value會作為指令第二個參數來輸入。Target不一定每次都是元素定位器,要視指令需要的參數而定。

    Selenium IDE會在下方Reference裡說明指令的用途。在此我也會簡單說明初次使用的指令用法。

setTimeout(timeout)

參數:

timeout - 逾時限制時間,單位是毫秒。超過逾時限制時間的話,該指令會發生錯誤。

使用「open」(開啟網頁)與「waitFor」開頭的指令時,都會用到逾時限制時間的設定。當該指令超過逾時限制時間,則該指令會發生錯誤。預設的逾時限制時間是30秒。舉例來說,使用「open」指令開啟網頁時,當網頁開啟超過30秒仍未完成,則「open」指令會發生錯誤。

由於「布丁布丁吃什麼?」開啟網頁的速度挺沒效率的,很容易就超過預設的30秒。在整個測試正式開始之前,我先用setTimeout將逾時限制時間設定為60秒。由於setTimeout參數的單位是毫秒,60秒 x 1000 = 60000毫秒,所以輸入的參數是60000。

然後接下來就是正式開始測試了!

A1-1:開啟指定頁面
open(url)

參數:

  • url - 要開啟的網址,可以是絕對網址或相對網址(相對網址是相對於Base URL的設定)。

使用open指令就能開啟指定頁面,用法簡單易懂。開啟之後的網頁如下:

image

等待網頁開啟完成之後,就會進入下一個指令。

A1-2:等待圖片延緩載入初始化

由於我在Blog中用了一些AJAX技巧,讀完網頁之後,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載入其他的功能,所以我需要知道圖片延緩載入初始化完成的時間。

圖片延緩載入的初始化特徵是會在圖片<img>標籤加上original屬性,用於記錄原本圖片的src網址。因此我們可以藉由偵測此屬性出現的時間,得知圖片延緩載入初始化完成。

同樣的,因為這是需要等待的測試指令,在此我使用waitForElementPresent:

    • Commend: waitForElementPresent
    • Target: css=img[title="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original="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g67YcGF0_A1mj6f6TLJ_1OlxVn2AgfMBuplkdsneHfVDOpzawOzadfC4AgHqk2jvp6WIE08d6dOd5gyJOrSuVHNWNI4Ehy9F7ea5iMQSVRaxqgwFmGi08vCCHlPey2kesiFd6Vw/"]
    • Value:
waitForElementPresent(locator)

參數:

  • locator - 元素定位器

回傳:

如果元素定位器存在,則會傳true;否則回傳false。

再複習一下元素定位器的用法

  • identify=id
  • id=id
  • name=name
  • dom=javascriptExpression
  • xpath=xpathExpression
  • link=textPattern
  • css=cssSelectorSyntax

在這個例子中,我想要找的是瀏覽畫面以外的一張圖片,他帶有title屬性、值為「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看它是否有original元素出現。正確的圖片如下:

我參考CSS3選擇器的語法,制定元素選擇器的內容:

css=img[title="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original=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g67YcGF0_A1mj6f6TLJ_1OlxVn2AgfMBuplkdsneHfVDOpzawOzadfC4AgHqk2jvp6WIE08d6dOd5gyJOrSuVHNWNI4Ehy9F7ea5iMQSVRaxqgwFmGi08vCCHlPey2kesiFd6Vw/]

image

你可以用Selenium IDE的Target旁邊的Find按鈕來確認元素定位器是否正確。Find按鈕會找尋頁面中你定位的元素,並讓捲軸跳到該處。如果找不到或是語法錯誤,則會顯示錯誤訊息。

等待orginal屬性出現之後,測試就會進入下一個指令。

A2-1:確認瀏覽範圍外的圖片沒有載入

知道圖片延緩載入功能初始化成功之後,接下來我們要確認瀏覽範圍外的圖片並沒有src屬性中載入正確的網址。

  • Commend: assertElementNotPresent
  • Target: css=img[title="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src="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g67YcGF0_A1mj6f6TLJ_1OlxVn2AgfMBuplkdsneHfVDOpzawOzadfC4AgHqk2jvp6WIE08d6dOd5gyJOrSuVHNWNI4Ehy9F7ea5iMQSVRaxqgwFmGi08vCCHlPey2kesiFd6Vw/"]
  • Value:
assertElementNotPresent(locator)

參數

  • locator - 元素定位器

回傳

如果元素定位器並不存在,則回傳true;如果存在,則回傳false。

注意到這邊是以否定情況來測試,而這次元素定位器中css選擇器的屬性是src,而不是前一個指令中的original。

預期src的值會被取代為圖片佔位器的圖片,而不是原本圖片的網址。測試通過的話則進入下一個指令,否則終止測試。

A3-1:觸發圖片延緩載入功能

觸發圖片延緩載入的條件是將瀏覽範圍移動到該圖片的位置。Selenium並沒有移動捲軸的指令,但是卻可用runScript指令執行JavaScript程式碼,來達到移動捲軸的效果。

  • Commend: runScript
  • Target: window.scrollTo(0, $("img[title='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offset().top);
  • Value:
runScript(script)

    參數

    • script - JavaScript程式碼

    由於我的Blog中已經載入了jQuery框架,所以在這邊我直接用jQuery的offset()方法來取得圖片距離頁面頂部的位置。然後再用JavaScript既有的window.scrollTo(x, y)來指定瀏覽範圍的位置。

    透過runScript指令,即使你可能還不熟Selenium所有的指令,但你可能已經可以開始用任何你熟知的JavaScript方法來操作頁面的功能了。

    runScript指令實際上是在頁尾插入一段<script>標籤,以執行指令中的JavaScript程式碼。例如上述指令則會在頁面最後插入以下程式碼: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scrollTo(0, $("img[title='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offset().top);
    </script>

    但是Selenium並不能掌控JavaScript程式碼執行時發生的錯誤,runScript永遠都是正確執行,並直接進入下一個指令。

    A3-2:確認圖片正常載入

    當瀏覽畫面移到該圖片的位置時,圖片延緩載入功能應該要能順利運作,將該圖片的src屬性換回正確的網址,讓圖片順利載入正確的圖片。

    上一個指令是移動瀏覽畫面,然後還要等待圖片延緩載入替換圖片的src屬性。儘管這是人類難以察覺的短暫間隔,但這仍是要等待一小段時間。因此在此我用的是waitForElementPresent指令來確認圖片是否有正常地載入。

    • Commend: waitForElementPresent
    • Target: css=img[title="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src="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g67YcGF0_A1mj6f6TLJ_1OlxVn2AgfMBuplkdsneHfVDOpzawOzadfC4AgHqk2jvp6WIE08d6dOd5gyJOrSuVHNWNI4Ehy9F7ea5iMQSVRaxqgwFmGi08vCCHlPey2kesiFd6Vw/"]
    • Value:
    waitForElementPresent(locator)

    參數:

    • locator - 元素定位器

    回傳:

    如果元素存在,則回傳true;否則回傳false。

     

    waitForElementPresent會等待30秒鐘(可由setTimeout指令來改變預設的逾時時間),檢查該元素是否存在。如果圖片延緩載入有順利運作,那麼title為「2011-06-25_233326 設計 網頁元素」的圖片,其src屬性應該順利成為「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g67YcGF0_A1mj6f6TLJ_1OlxVn2AgfMBuplkdsneHfVDOpzawOzadfC4AgHqk2jvp6WIE08d6dOd5gyJOrSuVHNWNI4Ehy9F7ea5iMQSVRaxqgwFmGi08vCCHlPey2kesiFd6Vw/

    當圖片延緩載入順利啟動之後,這個測試指令就會成功。

    測試案例結束訊息

    Selenium IDE在測試結束之後不太會有明顯的通知。跑過幾次之後,我覺得是應該在測試案例最後加上測試結束的訊息。

    • Commend: echo
    • Target: 圖片延緩載入測試完成
    • Value:
    echo(message)

    參數:

    • message - 要顯示的訊息。

    echo的訊息會顯示在Selenium IDE下方的Log欄位,如下圖:

    image

    如果看到Log中有「圖片延緩載入測試完成」的訊息,那麼就表示這整個測試案例已經跑完了,可以來確認一下有沒有哪些指令發生了錯誤。

    幫測試案例加上註解

     image

    最後,為了讓測試案例容易閱讀,我們可以插入註解(Insert New Comment)來分隔各個測試指令。

    image

    註解的內容寫在Commend欄位裡面,如上圖。註解純粹只是在撰寫時給自己看的,並不會在測試時執行任何動作,也不會在Log中出現。

    至此,整個測試案例就大功告成了。


    測試運作結果

    image

    在Selenium IDE中按下「Play current test case」按鈕,就能夠執行目前選擇的測試案例,用以檢查剛剛建立的各種測試指令是否有如預期地運作。

    檔案下載

    Selenium IDE的測試案例(Test Case)跟測試組合(Test Suite)都是以HTML形式來儲存。

    image

    你也可以直接用瀏覽器來開啟,檢視測試案例的概要內容,如上圖所示。

    運作影片

    螢幕錄影是使用Cute Screen Recorder工具,這段影片沒有錄進聲音喔。


    結語

    這是我第一次製作Selenium測試案例。一開始草草上手,在寫這篇介紹的時候,又把測試案例的內容做過相當多修改。前前後後改了好幾次,也花了不少時間來寫,甚至比單純地學習如何操作Selenium IDE還要花上了更多時間。

    如果有人發現我哪裡講錯了、或是前後不合的話,請務必告知指教。

    image

    題外話,在寫這篇的時候,WLW的排版也變得非常奇怪。左邊的邊界時常在變動,讓我挺擔心最後輸出時是否會有問題。總之,總算是寫完啦。

    (more...)

    網頁應用程式測試工具Selenium IDE介紹

    網頁應用程式測試工具Selenium IDE介紹

    image

    最近在學習程式開發的時候,發現許多人都推崇Selenium使用者端網頁應用程式測試工具。於是我試著使用Selenium來建立最近撰寫的圖片延緩載入與無限捲動功能,並學習如何使用Selenium IDE來撰寫測試案例。


    Selenium簡介

    網頁應用程式開發中,使用者介面的功能測試一向是相當困難的工程。以手動操作進行測試會受限於人力、時間,不僅容易出錯,也難以達到自動化迴歸測試的目標。

    Selenium是用來解決上述測試問題的方案。它可以在Firefox中輕易地建立測試案例(Test Case),測試案例中一條一條的指令將會像自動機器人一樣確實地執行,並且記錄一切測試的過程與錯誤。然後測試案例可以用多種程式語言(Java、PHP、Ruby)模擬不同的瀏覽器(Firefox、IE、Safari)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下(Windows、OS X、Linux)的運作情況,並將Selenium的功能測試整合到你的專案中,成為完整的整合測試。

    下圖將說明Selenium專案如何運作,圖片來自於How Selenium Works網頁

    how-it-works(chi)2

    Selenium IDE

    image

    Selenium的功能眾多,在此篇要講的是Selenium IDE,也就是Firefox擴充套件(add-on)方式安裝、用於撰寫Selenium測試案例的工具。光是Selenium IDE,就足以寫網站自動執行機器人了。詳細的用法可以閱讀官方的Selenium IDE介紹。Gossip也有寫過Selenium Web測試工具的介紹。稍後幾篇建立測試案例的過程中,我也會一一帶過Selenium IDE的常用功能。

    安裝

    Selenium IDE可以直接從他的網站連結上安裝(SkyDrive備份:1.0.12),Firefox add-ons搜尋會找到很多其他輔助的功能。

    快速建立測試案例

    Selenium IDE製作的這段影片簡單易懂地告訴了我們要怎麼建立測試案例。真的,幾乎就跟你在Word裡面建立巨集一樣地簡單。它做了幾件事情:

    1. 開啟Selenium IDE
    2. 開啟Selenium IDE中的錄製功能
    3. 在Google搜尋selenium wikipedia
    4. 進入Selenium維基頁面
    5. 確認文字「popular」的存在
    6. 停止錄製,然後重播整個錄製過程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很簡單地建立一個測試案例,然後再來微調測試案例的指令。

    Selenium指令

    Selenium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就是指令了,所有測試都是以一條一條的指令所組成。Selenium的指令簡稱為「Selenese」。以下是摘錄Selenium 0.8 Reference的主要概述內容:

    Selenium的指令(command)是告訴Selenium要做些什麼事情。Selenium的指令有三種類型:操作(Actions)存取(Accessors)驗證(Assertions)。每一個指令都會是以下表單中測試表格中的一行:

    指令(command) 目標(target) 參數值(value)
    操作(Actions)

    操作(Actions)是用來操作應用程式(指瀏覽器及網頁)的指令。它會執行像是「點選這個連結」、「選擇那個選項」的動作。如果操作失敗(Action fails)、或是發生了錯誤,將會導致現在的測試中止。

    許多操作會伴隨著「AndWait」的後綴詞,例如「clickAndWait」。這個後綴詞是告訴Selenium這個操作將會導致瀏覽器去呼叫遠端的伺服器,而Selenium應該要等待新的頁面讀取之後再進行後續的檢查。

    存取(Accessors)

    存取(Accessors)是檢查應用程式的狀態,並將結果儲存在變數中,例如「storeTitle」(儲存網頁標題到變數中)。它們也用來自動產生驗證(Assertions)。

    驗證(Assertions)

    驗證(Assertions)就像是存取(Accessors),但它們是用來確認應用程式的狀態是否符合預期的結果。這些例子包括「確定網頁標題是否是X」(X將會寫在驗證指令中)、「確認這個核取表單(checkbox)是呈現勾選狀態」。

    Selenium中所有的驗證都有三種模式:「驗證(assert)」、「辨識(verify)」以及「等待(waitFor)」。例如,同樣是驗證網頁中是否有某段文字存在,你可以執行「assertText」、「verifyText」以及「waitForText」。

    前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處理錯誤的方式。當「驗證」發生錯誤時,測試將會終止。當「辨識」發生錯誤時,測試將會繼續執行,並在記錄中保留錯誤訊息。你可以用「驗證」來確保應用程式是在正確的網頁中,如果不在正確網頁,那麼就不執行後續的測試。而「辨識」的驗證指令則可以用於測試表單的欄位值、標題文字等細節是否正確。

    「等待(waitFor)」指令將會等待某些情況發生時才生效,這對AJAX應用來說特別好用,例如頁面等待著從伺服器回傳的資料時。當指定情況發生時,等待指令會馬上變成成功的狀態。反之,當情況一直沒有發生時,而等待時間又超過了逾時(timeout)設定,等待指令就會失敗,並終止後續的測試。

    元素定位器(Element Locators)

    元素定位器(Element Locators)是用來告訴Selenium哪些HTML元素將會用於指令中。許多指令都需要元素定位器作為「目標(target)」屬性。常見的元素定位器包括「elementId」(元素的ID屬性)、「document.forms[0].element」(文件中、第1個表單底下的元素)。

    Selenium支援多種定位器寫法:

    • identifier=id
      選擇帶有特定@id屬性的元素。如果@id沒有找到元素,則會改以選擇@name中符合 id 的值。指令需要元素定位器為參數時,大多都是以此作為預設值。
    • name=name
      選擇帶有特定@name屬性的元素。
    • dom=javascriptExpression
      以JavaScript的方式選擇DOM,開頭必定是「document.」。例如「dom=document.images[56]」。
    • xpath=xpathExpression
      以XPath表示式來定位元素。
    • link=textPattern
      選擇包含指定文字比對模式(text patterns)的連結(link)或錨點(anchor)元素,也就是<a>。
    • css=cssSelectorSyntax
      以CSS選擇器來選擇元素,請參考CSS2選擇器CSS3選擇器的說明。這應該是網頁工程師最容易使用的定位器吧。
        比對模式(Patterns)

      比對模式(Patterns)有許多用途,例如,檢查輸入欄位或是選項中是否有預期的字串出現。Selenium支援多種比對模式,包含正規表示式(regular expressions)。


    小結

    其實我本來是打算做個Selenium的簡介,然後主要是介紹以Selenium IDE建置測試案例的過程。不過光是簡介好像就足以成為一篇文章了,而Selenium令人值得一提的功能還多著呢。

    接下來兩篇文章都是介紹以Selenium IDE建置測試案例的過程,希望能以Step by Step的方式,簡單易懂地說明如何建置。讓人光看就知道怎麼建置測試案例。

    這兩篇文章是:

    請多多指教。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