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心得:用社會資訊觀點來看圖書館資訊服務

11月 24, 2007 0 Comments Edit Copy Download

2007年11月8日,讀者服務研討課程邀請了台大圖資的林奇秀老師來演講,主題是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from A Social Informatics Perspectives(用社會資訊觀點來看圖書館資訊服務)。

老師從社會資訊開始講起,解釋何謂社會資訊學、社會資訊學有何特色。社會資訊學強調的是觀察出系統化的行為模式,社會資訊學在意的是「資訊的內容」。

接著林老師把社會資訊學做更明確的區隔,列舉非社會資訊學的範疇,例如它非資訊使用或是資訊行為研究;它並非認知心理學的一部份,不是研究過於內隱的行為;也不是預測未來,只是歸納出到目前為止觀察的結果。

社會資訊學討厭什麼呢?一個是躺椅學者(Armchair scholars),他們只談理論不實作,而社會資訊學最重視實作呈現;另一個是凡事往壞方向去想而卻步,結果如何是其次,重要的是要看出整個前因後果;最後就是單純的回答,只有「是」或「否」的答案實在太過單調,社會資訊學要的是更多的資料、數據。

那麼,社會資訊學喜歡什麼呢?社會理論、更難的社會理論、只有外星人教授才懂得的社會理論!老師列了幾個理論出來,包括:

  • Actor Network Theory (B. Latour et al.)
  • Structuration Theory (A. Giddens)
  • "Habitus," "Cultural Capital," & Reflexive Sociology (P. Bourdieu)
  •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Pinch & Bijker)
  • Socio-Technical Interaction Networks (STIN) (R. Kling)
  • Critical Theory (J. Habermas et al.)
  • Social Constructionism (Berger & Luckmann)

林老師簡單地解釋了幾個理論,的確是很難懂,也難怪老師自嘲著光是聽懂他的教授的理論,就讓他頭髮白了起來。

講完了社會資訊學,接下來林老師提到圖書館與它的關係。例如技術與資訊知識是如何影響彼此的?它也可以描述出一個資訊生態學(ininformation ecology, Nardi & O'Day)的變化。

最後老師以他的論文來給我們看一個社會資訊學的研究: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n the World Wide Web: A Genre Theory Inspired Investigation (概念性的政府網路出版品:體裁理論研究)。由於現在政府出版品已經由原來的紙本發行越來越走向網路化發展,消息公佈快速,但也有缺乏把關的缺點在。網路化對圖書館典藏政府出版品有很大的影響,典藏的工作變得複雜了起來。礙於技術限制,動態網站是難以被完整地典藏起來,而同時也得考慮到儲存空間等因素,使得圖書館典藏政府網路出版品的方式有了極端與保守等不同作法。該研究就是探討這個現象的前因後果,呈現出圖書館典藏政府出版品的整體樣貌,並提出改進的建議。理論搭配實地探訪的研究方法十分豐富,是個相當有趣的研究。


這次老師講的主題:社會資訊學,老實說我還是分不太清楚它與社會科學的差別在哪裡。Wikipedia定義的社會科學是:「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廣義的「社會科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統稱,包括了人文學科。」這樣看起來似乎他們是層級關係:社會科學包括了社會資訊學。

認清楚社會資訊學有什麼好處呢?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就如林老師講到社會資訊學在圖書館上的助益,這些研究工作往往是圖書館員本身難以去做到的,而是由學界的研究者們去執行,以幫助實務工作的館員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前學長常會譏諷:「圖資界的老師跟館員幾乎是不同世界的人」,現在看來,應該說是研究與實務的分工合作,是比較合理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