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all of Descriptive Information: The Roles of Presentation Format, Annotation Strateg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oreland, J. L., Dansereau, D. F., & Chmielewski, T. L. (1997). Recall of Descriptive Information: The Roles of Presentation Format, Annotation Strateg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2(4), 521-533.
- 標題:回憶敘述性資訊:呈現格式、標註策略與個別差異的角色
- 原文連結:ScienceDirect
- PDF標註資料檔案:Google Page Creator (2008年11月24日)
摘要
此研究將有助於理解的標註策略(使用劃線/框框、建立連結、問問題以及新增評論註解) ,應用到知識地圖(空間/語意的陣列)與傳統、線性的文件,來改進不同詞彙與理解能力的學習者的自由回憶分數。
研究也檢查兩種標註類型與建立的頻率在知識地圖、傳統文件兩種情境中的的效果。多重回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指出,兩種使用策略,包括問問題與建立連結的使用,能夠顯著地預測回憶分數。然而,劃底線(underlining)/框著片段(circling)、建立詳細摘要則無法預測回憶分數。
傳統文件的使用者使用劃底線/框框比較多,儘管知識地圖使用者則是比較擅長建立兩者想法之間的連結,而顯示出知識地圖可以加強標註策略,而使之更有創造力。這篇研究也檢查了詞彙能力、理解能力與自由回憶分數的相互關係。
大綱
- 摘要
- 前言
- 標註文字
- 知識地圖
- 研究設計
- 研究問題
- 研究方法
- 參與者
- 教材
- 訓練用地圖
- 刺激教材
- 個人差異
- Delta閱讀詞彙測驗
- 多重媒體理解系列(Multi-Media Comprehension Battery,MMCB)
- 相依測驗(Dependent Measures)
- 自由回憶
- 標註頻率
- 研究流程
- 研究結果
- 計分方式與預先分析
- 重要分析
- 討論
- 標註與格式
- 自由回憶
- 個別差異
- 結論跟涵義
- 參考資源
感想
原本我想要找關於標註策略的範例而找到這一篇,可惜的是還是有點差別。
此研究使用了四種不同的標註策略,並一一引用先前研究對這些策略的研究。這四種策略個別為:
- 畫底線、框框:用以辨識、分開、群組文件中的觀念,用以在之後檢查、連結、提問
- 建立連結:連結文件中的資訊
- 建立註解:建立詳細敘述的註解(elaborations)
- 提問:對不太懂的資訊提出疑問
這些策略是可以用在我的研究理論上,但這真的合適用來作教學策略嗎?我想我還需要參考其他更詳細、更有根據的標註策略。
此外,作者最後用了統計的方式來計算實驗組、對照組在自由回憶分數、標註頻率、標註類型的相關性,其中利用的Delta閱讀詞彙測驗跟MMCB也許可以拿來使用。詳細的測驗方式可能還要再調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