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丁吃布丁?」文章的分類

1月 03, 2011 3 Comments Edit Copy Download

從這一問開始,就來談談「布丁布丁吃?」裡面大概都是什麼樣的文章吧。文章在blog裡稱之為「post」,但內容不一定是供人直接閱讀的文字,有時候也是會有讓人當做應用程式一樣使用的JavaScript程式(像是序列分析工具),但在這裡我就用「文章」作為blog中每一篇內容的統稱吧。


雜亂無章的初期

一開始建立blog的時候,我對於要放些什麼在這邊並沒有太多概念。當時社交網站的種類並不多,blog算是少數「供人在網路上發聲」的平台之一。因此我就嘗試地把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放上來。

稍微回顧了一下,我發現當時寫的文章可以大概地分成三類:

  1. 日記:記錄心情或是生活點滴的文章,一方面是為了整理、記錄當時的想法,另一方面是供未來的自己觀看。
  2. 創作:課堂的報告備考筆記考古題的答案(雖然大家比較在意的應該是考古題的題目)、面試準備或演講心得等,在各種活動時建立、撰寫的文件資料。主要的用意是供別人參考,但其實並不是這麼好閱讀。
  3. 備忘:轉載自其他網站的資料沒有答案的考古題圖片備份等等。這是為了給自己備忘用。

這時候並沒有特定的目標讀者,這時期的文章還是相當私人,在公開的地方發佈私人用或是私人做完之後順手放出來的文章的確很奇怪。而且跟著別人有樣學樣的結果就是不少資料都是網路上重複的垃圾文章,甚至還有違反版權的疑慮。

大學時期的備考筆記與考古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學時期最受歡迎的文章是考古題。

願意公開考古題題目的人不多,而我是很不怕死地在blog公開考古題的人之一。大學系所的考古題有個習慣,都是學長姊一脈相傳下來,我還記得當時學姊拿給我的考古題厚厚一疊,有些還是附有前人解答的影印答案卷。我覺得這樣子的知識傳承蠻不錯的,可是又很懶得印這麼多資料傳給後面的人,就乾脆將之數位化之後放在blog,這樣子只要跟來要考古題的學弟妹說「去看我的blog就好,網址是pulipuli.blogspot.com」就可以輕鬆打發!

當然,這種舉動也會被人當做眼中釘。有些同學並不喜歡我公開考古題,他們覺得這是用功或是善於班級交際的人才能擁有的資源。搞到後來老師也知道我在網路上公開考古題,只是並沒有明確地阻止我這樣做而已。

從一開始考古題只有題目的轉載,到接下來我逐漸地將考古題加入答案,或是在blog發表對某些考試的準備資料。然而,我並不是很會讀書的人,這些文章或多或少都有錯誤。有時候我在考前發佈了該考試的準備筆記,而之後繼續讀書時發現我有些認知錯誤,然後在考試時進行更正,似乎有些同學就因為這樣子被我誤導了。

即使是到現在,似乎也是有些輔大圖資的學弟妹會上來使用當時發表的考古題。雖然這些並不是非常原創的文章,但是能幫上很多人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現在的分類

隨著時間推移,原本會在blog的備忘資料卻隨著社交網站服務變多,大家在網路上發佈的訊息也越來越多樣化。加上受到電腦玩物等blog的影響,blog的文章會偏向介紹的方向,開始有了「模擬的讀者群」這樣的概念,而不是盡放一些只是供自己閱讀的文章。

現在的分類大致上可以作為四種:

  1. 日記:一樣是記錄心情的日記,但是語氣用詞會有意識到「這是給別人看的、而不是給自己看的內容」,所以少了肆無忌憚地心情隨筆,多了更講究架構脈絡的記事風格。不過最近越來越少在blog寫心情日記,而轉移到較為私密的Plurk上來撰寫。比起老是一堆看不懂文章的blog來說,說不定追蹤我的Plurk還比較有趣?
  2. 記事:比起日記的心情記事,我也開始針對特定事情描述來龍去脈,像是詐騙事件論文進度報告。希望比起心情隨筆的日記來說,記事是更容易閱讀、更有參考價值的文章。
  3. 創作:自己做任何活動之後所產生的產物,這時期最多的就是每次meeting報告的投影片。然而這些內容也都是目標要給同學或老師看,所以至少也不會太個人。但是一些自己撰寫給自己用的JavaScript小程式還是沒有很多說明,有時候也多少讓人難以理解。
  4. 介紹:如果說創作的部份是在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文章,「介紹」就是專以blog這個媒體來介紹的文章。我會預設讀者是對這方面有興趣、並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撰寫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圖文並茂,而且還幫程式碼加上顏色區別。

我認為網路上到處轉載的垃圾資料已經夠多了,我希望能夠在這個blog的文章能多一點獨特性、減少無意義的重複。私人的備忘資料也改用其他工具來保存,像是EvernoteSkyDrive,因此逐漸減少在blog上發佈純粹是備忘相關的資料。

電腦技巧與技術的介紹

我在大學跟研究所時皆管理大量的電腦跟伺服器,也受到電腦玩物等blog的影響,我也開始寫些自己使用電腦跟管理伺服器的技巧,像是隨身碟防毒軟體的心得SPICEWORKS—IT管理工具簡易操作教學。而實際上「布丁布丁吃?」瀏覽率最高的都是這類型的文章。之前聽老師說有人統計出blog最受歡迎的文章類別是「電腦3C資訊」之類的,雖然從我的blog瀏覽統計裡也得到了映證。

然而,電腦技巧的資料也是有熱門跟冷門的區別。娛樂性較高的電腦技巧文章很受歡迎,但是因為網路上介紹電腦技巧相關的文章實在是很多,有時候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寫完了卻發現其實不少人已經寫過之後,就會覺得有點讓人喪氣。

相較之下,「布丁布丁吃?」有許多很少人在介紹、而自己覺得像是挖到寶物來跟大家炫耀的電腦技術文章,像是DSpace系列。儘管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看不太懂,但對有需要的人來說是非常地有用,也是讓我覺得這些都是「布丁布丁吃?」的核心價值所在。

布丁的研究之路(是的,我正在繞遠路)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發現到「布丁布丁吃?」的說明是「布丁的研究之路(是的,我正在繞遠路)」。

在講講這說明跟內容的關係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這個說明的由來。在我要考研究所時跟大學學長討論未來的方向,學長認為我不考資工資管而堅持要考圖資相關研究所的這種行為就像是在繞遠路一樣,我覺得學長說的很是,所以就把原本的「布丁的研究之路」加上了「是的,我正在繞遠路」的輔助說明。而在念研究所時,不知道是受到了「我正在繞遠路」的影響還是我真的打算繞遠路,我的確在做許多看似跟論文相關又好像不太相關的事情,結果就如學長所說的真的一直在繞遠路。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研究之路」到底是什麼,也許是念研究所相關的事物吧?於是「布丁布丁吃?」中有著許多我在念大學、研究所時所做過的大小事情記事,而這些就是「布丁的研究之路」上所經歷過的事情。可是唸書唸到現在,我對於「研究」的概念逐漸具體,也知道真正的研究結果通常是發表在學術期刊,而不是像我現在這樣在blog裡發表的一些自己以為覺得不錯的文章。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在blog裡發表一些別人很少談、但是很重要的資料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可能真的就是屬於自己的「布丁的研究之路」了。


小結

反思了一下自己往年的文章分類之後,才發現右邊那些「標籤」分類其實有很多不是很正確。不過這篇文章從開始寫到現在也不過三天,而且實際上主要在寫的只有一天不到,如果花更多時間在回顧文章上,也許對內容分類會有更深入的看法。

另一方面來說,其實我也不是很在意分類究竟如何啦。就如我第一問所說的,「布丁布丁吃?」的用法並不是從分類架構來找到你需要的資料,請使用網路搜尋引擎用你的關鍵字來找資料即可。儘管我自己是圖資領域的,但對於blog這種沒有特定主題的資料集合來說,勉強給予個分類架構倒也是很奇怪。就看要什麼角度來看、進行怎樣的分析就是了吧。不過我這人沒沒無聞又無聊,我想應該也不會有人在意才是。

下一問:

「布丁布丁吃?」與讀者的互動:布丁與讀者互動的管道為何?回應讀者留言的過程與感想為何?與讀者在blog之外的互動經驗為何?甚至是實體互動?

總共3 則留言 ( 我要發問 , 隱藏留言 顯示留言 )

  1. 你好,能否分享下这个博客的HTML模板,实在是太漂亮了。多谢。
    zhqjsh@gmail.com

    回覆刪除
  2. 我觉得标签的作用是在不用搜索的情况下最快的打到需要的东西,作者是,读者也是,方便就好了。
    话说因为网络的关系,我这里博客是这样显示的,哈哈..http://cdn.spgrab.com/tad.jpg...

    总是流连于台湾的博客群啊,唉。。。

    回覆刪除
  3. 「布丁布丁吃?」的樣板範本可以從下面網址下載:
    http://cid-7113c88187767b01.office.live.com/self.aspx/public/2011/01/pulipuli.blogspot.com.template.20110104.zip

    你的瀏覽器是?我沒有做太多跨瀏覽器的檢查,至少Chrome跟Firefox讀起來很正常

    有需要的話就使用博客,也不用太在意國籍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