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檔案典範:環太平洋社群的檔案教育可以因應挑戰嗎? / Pluralizing the Archival Paradigm: Can Archival Education in Pacific Rim Communities Address the Challenge?

image

這是一篇課堂論文閱讀筆記。本論文指出環太平洋的檔案教育受到了西方殖民文化影響非常深遠,提倡檔案教育應該緊密結合當地的需求與特色。

This is a course reading note. Author points out the fact that the nature of archives is based upon Western ideas but little concerned for local cultures of Pacific Rim. So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a need to develop and deliver culturally sensitive and responsive archival curricula and associated pedagogy inclusive of local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書目 / Bibliography

Gilliland, A., McKemmish, S., White, K., Lu, Y., & Lau, A. (2008). Pluralizing the Archival Paradigm: Can Archival Education in Pacific Rim Communities Address the Challenge? American Archivist, 71(1), 87-117.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ists.metapress.com/content/781W61G4R2KH3708

摘要 / Abstract

  • 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許多國家與住民環繞在環太平洋地區,正面臨了檔案教育的概念上與法律上的挑戰。
  • 這些挑戰點醒我們,發展檔案教育時不僅得注意當地需求,還需要考量全球的檔案教育、理論與實務。
  • 本文首先討論環太平洋國家、文化與社群的多樣化特性,然後描述檔案教育需要結合當地社區的需求。
  • 接著本文報告「從教育建構檔案典範」合作計畫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分析環太平洋的檔案教育是否符合當地區域文化的需求,然而結果顯示目前仍需要發展符合文化與當地知識、實務的檔案課程。
  • 調查結果建議將當地文化的知識與實務融入全球檔案理論與實務的典範中,有助於降低被西方殖民文化影響的危險。

筆記 / Note


1. Introduction [P.1]

研究問題:

  • 檔案館員扮演了以下重要職責的中心角色
    • 形塑文化辨識與記憶、
    • 保存國家遺產、
    • 確保社會與機構的可說明性、
    • 蒐集檔案、管理、保存、並開放讓使用者取用
  • 那要如何讓任何背景的檔案館員的檔案教育反映文化觀點、信念與非主流的經驗呢?

文章結構:

  • 本文章首先基於合作計畫的第一階段成果,報告環太平洋國家檔案教育的發展
  • 再來從工作坊中匯集檔案相關人士對於檔案提供當地文化的看法
  • 接著在合作計畫中的第二階段,作者打算藉由訪談檔案館員與檔案教育的相關人士來了解他們對於檔案教育改變的看法。
環太平洋檔案館員的挑戰 Archives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Pacific Rim [P.3]
  • 環太平洋的概念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興起,這是由於國家間經濟連結網路逐漸受到重視的緣故,特別是對於先前較為貧窮的亞洲國家
  • 許多新興概念隨著環太平洋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包括全球化、國際化、後工業主義、無邊界經濟體等等
  • 對於檔案來說,一般認為都是來自西方的理論,而這些理論促使檔案具備可信度與權威性。
  • 但是很少人從文化角度來看待檔案的決策、執行、關連、甚至記憶。
  • 有些檔案並非是基於當地文化的角度來產生,甚至是從文化侵佔的角度來撰寫。
  • 殖民時期的執政者會要求檔案館員要以西班牙的市民法律、羅馬天主教、或是美國國家檔案的方式來保存檔案,而非優先考慮當地文化
  • 在後殖民的時代下,檔案館員發揮了保存文化與傳統的重要功能,其中集體回憶(collective)與個人遺忘(individual forgetting)更是國家重要的資產。
環太平洋的檔案教育 / Archival Education in the Pacific Rim: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8]

西方文化影響教育

  • 在過去,歐洲的殖民者主要是用高壓手段影響當地居民
  • 因此當地的文化、遺產、語言、種族則被西方的公民化控制
  • 儘管今日教育強調本土化,但非本土化的教育方式仍對教學帶有很大的影響

現代檔案教育有以下幾種方式:

  • 檔案教育學位:美加國家建立了檔案教育學位,以他們各自的國家檔案傳統進行教學,並讓其他國家的學生留學。但這對其他國家的學生來說,卻會造成遠離本土文化的問題
  • 遠距教學:英國等國家現在提供遠距教學,但這也是基於英國自己的角度來教學
  • 當地政府檔案教學:有些國家的檔案館提供當地檔案教育
  • 檔案研討會:有些館員會參加國家或國際檔案研討會
2. 環太平洋檔案教育調查計畫 Pluralizing the Archival Paradigm through Education [P.9]

「Pluralizing the Archival Paradigm through Education」是一個正在進行的合作計畫:

  • 由環太平洋研究計畫的加州大學辦公室、UCLA的研究者、歐洲墨爾本的Monash大學、北京的人民大學組成
  • 本計劃從2005開始
  • 一開始的目標是找出環太平洋可行的檔案教育範疇
  • 然後探索檔案教育如何發展,並因應經濟、ˋ政治、科技等全球化不同社群的需求

本計劃包含了四個分項研究,第一階段進行第一個分項研究,第二階段則是進行二到四項研究

  1. 調查教育機構的歷史發展與學程現況,包含檔案學與相關領域(博物館學、圖書館學、文化學等)
  2. 調查實務專家意見,包含檔案與其他政府文化保存者等隸屬於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Pacific Regional Branch (PARBICA)或 East Asian Regional Branch (EASTICA)等部門的人
  3. 調查熟悉當地文化的人對於保存當地檔案教育的看法
  4. 舉辦兩場研究工作坊,邀請檔案工作者與學生和當地檔案工作者等相關人士,討論檔案教育與研究的需求
3. 檔案教育調查 Survey of Archival Educators [P.1]

image

計畫以問卷調查方式調查了環太平洋17個國家中的66個檔案教育單位 :收到了38份回應(約58%),其中27份完成回應(41%)

檔案提供的學位Disciplinary Placement and Degrees Offered by the Archival Programs [P.12]:

  • 檔案教育具有跨領域的特色,通常是在資訊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資訊學(information studies)、圖資系(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歷史系(history / social history or history and culture)、哲學(philosophy)、人類學(humanities)、社會學、藝術與文獻學
  • 23/31的學位中,24個碩士學位(master’s degrees)、1個聯合大學學位(joint master)、25個提供學士學位(bachelor’s degree)、4個博士學位(PhDs)、3個認證學位(diploma)、1個認證(certificate)

檔案學程的建置起源與演變Origin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Archival Programs [P.14]:

image 

Areas of Focus and Targeted Sectors of the Archival Programs [P.17]:

image

  • 影響課程因素Curriculum Design [P.18]:影響檔案課程的因素包括部門需求(sector needs)、政府需求與活動 (government needs and initiatives)、國際標準、社會需求(social needs,特別是就業市場)
  • 考量當地社群需求Consideration of Local and Community Needs and Issues [P.18]:
    • 42%表示大多時間都很注意、25%一直很注意、33%很少注意到
    • 70%表示學程考慮到當地需求,30%則無
  • Distance Learning [P.19]:11個學程(41%)表示他們有某些遠距教學方式
  • Program Outreach and Academic Collaboration [P.19]:
    • 超過一半的學位表示他們有與其他機構交換教職員的機制,也有合作教學與透過遠距方式的教學。
    • 但是各個國家各自使用的學年行事曆差異是個問題
  • 結論:調查結果並不足以證明這些學程有注意到其他典範,特別是因應於當地社群的需求
4. 工作坊中相關人士的觀點 / Perspectives Raised in Stakeholder Workshops [P.20]
  • 2007年的兩場工作坊:Mansh大學、UCLA舉辦
  • 邀請教授、博碩士生、本土研究學、檔案實務工作者、當地居民代表出席
  • 兩場工作坊從社會正義、社群實權(empowerment)、多文化認知的角度對檔案專業與教育提出了建議
5. 進一步規畫基於文化的檔案教育 / Moving Toward More Culturally Sensitive Archival Education [P.21]

作者基於文獻探討,歸納出以下幾項可以將當地社群結合於檔案教育的方法:

  • 管理或保存非主流社群產生的檔案
  • 各種殖民文化的文件
  • 發展與當地文化結合的描述工具、本體論、參考服務等
  • 發展強調當地與本土社群的資訊服務
  • 分辨檔案生命週期中當地文化與檔案概念之間的關係
  • 檔案可取用的保證,以及檔案館員在戰爭與市民抗爭時的角色
  • 檔案在調解(reconciliation)、糾正(redress)以及強調主權(sovereignty)等動機中扮演的角色
  • 當地知識系統、法律架構與規則
  • 財務歸還(replevin)的角色與相關法律程序
  • 檢視法律的行為與口述歷史、檔案資料之間的衝突
  • 參與多樣化檔案的社群
  • 多樣化社群(diverse communities)的參考服務
  • 當地社群對於保存本土檔案、故事、文化工藝品的需求與考量
  • 檢視檔案專業在全球化與區域化中核心的假設與實務
6. Conclusion [P.24]
  • 目前環太平洋的檔案教育尚未系統化且全面化地考量當地社群的需求
  • 合作計畫下一階段打算訪談相關人士,包含社群領袖、成員、國家與公共檔案館,來蒐集對於檔案教育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