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探討互動因素對與多人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之影響
[圖資]探討互動因素對與多人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之影響
呼...隨著推甄的進行,在反省上次的失敗之後,得要表現得更好才行。
輔大的推甄是從11/28(二) 10:00~12/1(五) 15:00,網路報名的位置在輔大招生網站。系上跟政大一樣,要求考生繳交一份研究計畫。
上一份政大圖檔所推甄的研究計畫,我是想從以博碩士論文引用Wikipedia 維基百科的情況,來看看學術界對於維基百科、以及用眾人集體創作知識的價值所在,可作為用集體創作發展數位典藏方案的理論基礎架構。這篇研究計畫的詳細的目的我還得想一想,怎樣都覺得寫啊寫的就矛盾起來了。
輔大的推甄,我想把研究重心放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上,所以興起了改題目的念頭。題目就如標題所寫的:「探討互動因素對與多人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之影響」。以往的使用者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往往把使用者視為單一對象的個案來分析。然而在現今通訊發達的時代中,有著多人共同的資訊尋求行為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因為你研究的東西、想知道的東西通常很多人也會會想知道。而這些人可以透過種種管道進行交流、互動,不論是詢問他人以求幫助、或是協助他人解答疑惑,我覺得以群體的角度來看資訊尋求行為是有必要的研究的。在使用者個人對於資訊的尋求行為研究,已經是圖書資訊界常見的菜單,只是不斷地把使用者與資訊套用在不同情況做延伸。我想換個角度,試著以使用者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資訊尋求行為這點進行探討。這個研究必須釐清幾個方面的主題:
- 什麼情況叫做團體知識的創造? 也就是上述中,很多人追求共同目標的資訊尋求行為
- 什麼情況叫做互動? 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這邊我想以我自己熟悉的文字交流的互動方式。可以從文獻中探討出在以文字為主的溝通有什麼互動方式。
- 要怎樣去判斷使用者間的互動對於資訊尋求行為之影響 要從量化的方式看統計數據呢?還是要用質性的焦點團體訪談法呢?當然,也可以先從文獻探討中找到起點。
先由從文獻探討中定義好以上的主題面,然後便可以找尋研究的對象、觀察其行為是否能夠表現出互動對於資訊尋求行為之影響。研究對象必須符合:(1)群組有著共同的資訊尋求需求,通常是有著共同的目標;(2)以文字為主的互動方式,如網路討論區;這呼應到我之前所說的熟悉領域,因為林老師拿手的Progra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正好很符合我想要觀察的研究對象,而研究方法也應該與我目前在做的研究相去不大,只是著眼點不同。
嗯...大致上是這樣子的。這個研究主題的靈感其實來自於網路遊戲,為了解任務、提升自己的等級,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然後常常會有協助別人找尋攻略數據等行為發生,或是從協助者告知他人資訊位置的身分改變成資訊的產生者,而這也是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遊戲版面裡面常見的行為。
將研究回歸於自己熟悉的領域,要講這個的話,我面試的時候就很有把握了。不管怎麼說,得趕快寫成研究計畫,不要趕不上報名時間了喔。
2006.11.29 (三) 問題出現了...
如果我要推丙組的話,那麼就得把重心涉入技術層面的問題。剛剛跟宏偉討論的結果,上面這個題目我可以從兩個切入點作系統的設計:
1. 互動因素的系統設計:如果要研究的是互動對於資料尋求行為的影響,那麼就要建置出這樣子的環境。互動的方式可以從文獻分析中找到,然後想辦法把它實作出來,這部份就是需要技術實作的地方。這個部份的重點是要先釐清有什麼互動的方式、理論來源,再來進行實作。我現在腦袋裏面只有想到用AJAX提升討論區使用體驗的這種事情...
2. 事後分析的作法:在討論區使用過後必定會有紀錄檔,那麼要如何從這個記錄檔當中找出規律呢?我收到的關鍵字是「事後分析法」、「不介入觀察法」,可是實際上要怎麼操作,似乎還是很模糊...
不管怎麼說,先試著寫一份給老師看看吧。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