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Zoundry圖片上傳問題──改用LiveJournal ScrapBook

布丁布丁吃布丁

解決Zoundry圖片上傳問題──改用LiveJournal ScrapBook

你可能會覺得標題很白痴,不過這的確是困擾我已久的問題。

就如我之前所寫的Zoundry問題抱怨,就算重灌電腦之後用了0.9.223beta,結果還是一樣。檢查一下Picasa,剩餘空間還很多,倒是相簿數量已經高達500張,而且就這麼漂亮的停在了500張,我在猜想這會不會是Picasa的限制。不過即使開了另外一個相簿,上傳還是會遇到一樣的錯誤訊息,讓我相當苦惱。

其實在這之前我又重拾WLW,它的圖片編輯功能跟外觀呈現都比Zoundry好用得多,可是當我隔很久之後想要寫個Blog的今晚,也遇到了圖片傳不上去的困境。

好吧,WLW不行,重灌了Zoundry也不行,腦羞就用Blogger的編輯介面上傳總行了吧。

勉強發佈了一篇之後,腦羞歸腦羞,還是得好好研究離線撰寫功能才行,不然我恐怕連Blog都要一起荒廢了。

因此這念頭改打到上傳圖片的位置──我不用Picasa總行了吧!


首先是WLW的Flickr外掛,由搖擺天平開發的Friendly.Flickr。他結合了上傳、搜尋以及插入圖片的功能,讓你輕鬆插入Flickr的圖片。

作者說他是用WLW加上這個外掛來離線撰寫Blog,不過我怎麼看都覺得圖片不能離線插入,只能連線時才能編輯,那離線的意義就少了大半啦。


那麼念頭又打回到了Zoundry的Media Storage上, 還記得他除了Picasa之外,還有其他的上傳類型嗎?以下是簡單的評估:

Custom FTP,自訂上傳FTP的空間,要自行架站這點有違我的原則。

Image Shack,知名的圖片上傳空間,好像改成會員制了。不過我倒是愈到很多次圖片被砍掉只剩下青蛙圖的慘狀,看到青蛙頭就讓我觸目心驚,想要長久保存圖片的話,這一個應該不是可行之道。

LiveJournal ScrapBook,LiveJournal也是一個行動BLog平台,而Srapbook是LiveJournal裡面其中一個功能,只是國內似乎很少人在討論。免費登入會員之後只有Basic等級,雖然找不太到Basic的流量限制,不過看起來空間至少也有1GB,足夠我用到沒有為止吧。

Picasa Web Album,Google的相簿,Blogger預設是搭配這個相簿在運作的,1GB免費空間,原本我用得很順,不過現在Blog離線編輯軟體似乎不太適應了。

Ripway FTP,其實他就是一個免費的FTP空間,30MB空間,每日15MB流量,可惜可用空間太少了,不夠實用。

因此我目前圖片是上傳到LiveJournal ScrapBook,測試了五六次之後,上傳都沒什麼問題,Zoundry也不會傳出錯誤訊息,讓我安心了不少。


最後,這篇Blog寫到這邊就差不多了。在發佈之前,請先祝我順利上傳吧!

(more...)

2008數位典藏國際會議 第一天

布丁布丁吃布丁

2008數位典藏國際會議 第一天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在2008年3月18日(二)到20日(四)舉辦了 數位典藏國際會議 。雖然說我們在報名截止日期之前知道這消息,但是要報名的時候,卻早就已經人滿截止了。一樣由於時間不足的緣故,我只參與了第一天上午的會議,議程如下:

  • 09:00-10:30 Opening Ceremony & Keynote Speech
  • 11:00-12:30 NDAP Overview Session

當天來到會場時,樓下會議廳已經客滿,只好移至樓上另一間簡報室旁聽,用遠端播放樓下看到的畫面,可惜畫面實在是很模糊。而且也無法聽到同步口譯,借了一台機器卻什麼也收不到。我們就連文件都沒拿到的情況下來聽這場國際(代表大家都講英文、投影片也都是英文)的會議。


第一場由Deanna B. Marcum開場的「Opening Ceremony & Keynote Speech」,講述了數位典藏帶來的好處、方向、作法。像是要挑選值得典藏的事物,確保一定權限之下,使用者可以取用、瀏覽,並能夠重回原件帶給人的感覺。

她也提到了一點:「more preservation, more $$$」,數位典藏除了提供學術研究作為基礎之外,還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機。

在演講的過程當中,她提到了相當多看起來像是數位典藏相關的網站,像是 Digital Preservation Network 、Preservation Amarican Creative (美國國會圖書館內)、 Digital Library FederatonCLOCKSS (出版者跟圖書館員非營利保存數位資料網站,用MediaWiki建成),可惜大部分的網站來不及紀錄,也再次讓我再次嚴重體認到英文聽力與閱讀速度太慢的弱點。

最後,她講到:「數位典藏需要國家人民共同累積知識,單一機構是難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緊接著下一場由Lewis Lancaster講解的「Digital Data in the Humanities」。他說台灣到處都是值得保存的人文相關資源,同時也提到幾個議題:lack of coding standard (缺乏Metadata共同標準)、No local preservation strategy (沒有保存的政策)、Lack of Interoperability (缺乏共同使用)。又提到Reference service as guide to overcome obstacles (參考服務有如指引人通過障礙賽跑),只是意義有點難以理解。

※ 經黃元鶴老師指正,「參考服務可做為一導引(或指引)去克服障礙」應該是比較貼切的翻譯

然後他提到建造數位圖書館,需要找到許多足以支撐的元件。他說用When, Why, Where來取代Named Time Periods,總稱為一個「Event (事件)」,下一代的搜尋引擎必定是基於「Event」,像是誰、時間、作了什麼事情,將所有元件整合起來而成為一個Event,這才是研究在做的事情。

圖書館員把館藏當成Objects(物件),而我們應該要將書籍的內容抽取出來,放入metadata,而成為「Event」。然後他舉例一個魚類的數位典藏,他說這是一個Event,不只是只有魚類的圖片,還包含了他在哪裡被拍照(catched,被捕捉?)等其他資訊,所以他是一個Event。

他接下來講到的搜尋引擎改良法,用一個簡單的循環鏈:S-A-B-C-D-C-B-A-L可以擷取出有意義的文字,但是作法光聽是難以理解的。


介紹台灣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的成果,主講者展示了一個鳥類叫聲與照片的播放平台,有點華麗到像是孩童讀物的感覺。後面陸續有許多台灣的研究者上來研講,提到數位典藏帶來的四種衝擊:文化、學術、社會-經濟、教育,以及多重數位應用加值的概念。

在「Initiating a Public Culture Network in Taiwan: Next Step for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Expansive Project(加入台灣公共文化網路:台灣數位典藏擴大計畫的下一步)」的議題中提到了「整合」、「擴大」、「品質」三循環。整合,意思是將不同的資料結合結合在一起,例如將蘭嶼、飛魚、達悟族等不同的資料結合成一個整合的知識。為了達到整合,需要整合六種不同的領域,像是生物與自然、文獻學等。擴大,就是公開整選計畫、民間典藏內容。而最後品質則是確保典藏物件具備一定的水準,就如許多研討會討論過品質上的問題,包括照片原件、metadata等設計。

接著「The Project of Academic and Social Promoti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Diigital archives & E-Learning (PASPA)」跟「Culture Heritage in the 21st Century: A New Paradgm for Collaboration」實在是難以理解,聽完之後就回所上繼續忙碌了。


上面這個就是英雄到二樓就無用武之地的口譯耳機,由於是使用紅外線傳輸(對,居然不是用無線電波),所以隔了一個天花板的二樓會議廳自然是接收不到。

由於最後幾乎是鴨子聽雷的狀況,我跟同學就聊起了「國際會議」這回事。通常冠上「國際」兩個字,代表著就是「英文演講」、「英文簡報」、「英文論文集」,這場會議還很貼心地提供了口譯機。但是奇怪的是,明明是發表我國的研究成果,來聽的也是我國的學者,我們卻要迎合外國人來用英文溝通,讓我好幾次想對著投影螢幕上的我國講者大喊:「阿鬼,你還是說中文吧!」

考量到現實的種種,其實外國學者也不僅只有來自英語國家,我們全部研究人員都只是在追求一種共通的交談語言,以便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英文只是工具,就跟禮儀一樣,是目前普遍的溝通方式而已。

不管怎麼說,每次去聽國際研討會,都還是只能嘆息聽力太差罷了......

(more...)

當「布丁布丁吃?」的讀者變多的時候

布丁布丁吃布丁

當「布丁布丁吃?」的讀者變多的時候

作為一個Blog的主人,想知道有誰來看自己的Blog,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不例外。眼尖的讀者應該有發現到我用了Google Analytics (分析)來取得匿名的網站流量資訊,然而設是設了,我卻很少看,只有發生事件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瞧瞧。

回歸正題,自從寫了一些卡拉OK分享、軟體教學之後,回應的人開始多了起來。當然,有軟體的問題則回應在該篇之下是很正常的,不過有時候卻會在不相關主題之下被人當作學姊來問,這就有點文不對題了。

因此我申請了Cbox來玩玩看,有注意到右邊類似留言板的小區域了嗎?這邊就是給人打招呼留言用的。我將Cbox設定為每天把新的留言寄到我的信箱,因此我雖然不會隨時盯著Blog上的Cbox看,但是每天還是會看到新的留言。Cbox的上限是100篇,超過100篇之後之前的留言會被洗掉。想要長時間保留的問題跟答覆,還是請多多利用Blogger的回應功能吧。

(more...)

修電腦、重灌、修電腦、重灌

布丁布丁吃布丁

修電腦、重灌、修電腦、重灌

0309_224310

我這一個禮拜的時間幾乎都投在這一台桌上型電腦上面。

筆電的80G硬碟是很不夠用的,我原本是用IDE to USB轉換的方式來傳遞檔案,到要燒錄的時候再搬過去實驗室那邊借用光碟機,後來檔案越來越多,我發現我花越來越多時間在管理這些資料上,實在是很不智的行為。暑假時從友人ONK那邊買來二手主機一台,後來一直沒有時間處理,就這樣放著、隨我來到了政大宿舍,直到上週基於需求才想到要把它裝起來,作為資料儲存取用以及網路服務的簡易伺服器。

話說裝這台電腦可真是困難重重,且聽我道來。

它的機殼(case)在搬宿舍時不慎墜地,前置面板摔到裝不回去,只好在光華買下二手機殼為他換個新家,舊機殼跟換下來的電源供應器則擺實驗室方便做機器測試。

0309_233750

換了機殼,裝了作業系統,跑的也頗順暢,正當我鬆了一口氣時,重開機卻開不起來。經過在能力範圍內的檢測之後,判定是主機板掛點,同學建議我在亞拍買二手即可,但想到還要做功課、等拍賣運送的時間,我寧願多花點錢跟力氣。就這樣抱著整台機器騎到光華八德路上的一家二手販賣店,請他們檢測並買了另一個二手主機板,似乎是原本的第二版,但是主機板變小了?請他們組裝還要另外多收錢,於是就抱著回到宿舍自己拿螺絲起子組裝主機板。有了換機殼時組裝的經驗,這次裝起來也是非常順利,能夠正常開機時感動了一下。

.0309_233843

可惜,事情還沒結束。我買了一台Lite-ON的DVD 20X光雕機,想說終於可以用高速燒錄DVD了,測試之後卻是一片又一片的飛盤。我擔心是機器的問題,趁七天之內又跑去光華換了一台新的,回來之後卻還是一樣的狀況。之後又做了幾個測試,我所得到的結論是:電腦速度無法支援燒錄速度。因此只好以4x低速燒錄,加上製作映像檔的時間,一片4.5G的DVD約要燒錄將近1小時。剛剛又燒了一片2.4x的也失敗,這強烈的失落感讓我回想起Intel Pentium 4HT 2400 MHz其實已經是數年前的產品這回事。

0309_231327

還好光雕的功能運作還順利,這是這一連串噩夢之下唯一讓我欣慰的事情。

2008-03-09_234353

最後還有一個大魔王,那就是Kaspersky(卡巴斯基) Anti-Virus 6.0 for Windows Workstations。

卡巴斯基在第六版之後加入了更嚴密的防護機制,從開機、關機到網路連線,他全部都要管。結果他管得我連網路上的芳鄰都開啟不了,真是有夠難過的。必須要先關閉卡巴斯基的連線,才能偵測到網路上的芳鄰,接下來就簡短說一下作法:

2008-03-09_235339

網路連線當中,把要分享的網路連線按右鍵,選擇內容

2008-03-09_235527

看到那個Kaspersky Anti-Virus NDIS Filter沒有?取消他前面的打勾,接下來就可以順利偵測到網路上的芳鄰了!至於設定網路上的芳鄰的方法,Windows XP的精靈很好用、說明也很多,網路上有更多圖文並茂的實例,我就不說明了。

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在這之間我的筆電還重灌過(因為再也忍受不了開機要10分鐘之久的速度,畢竟一年多沒重灌了),整個弄下來搞得我烏煙瘴氣的,做什麼都覺得不順,真是難過。

0309_224343

最後總算是設置完成,雖然要適應一下新的檔案管理方式,不過有兩台電腦在,作業速度也增加了很多,可喜可賀。

(more...)

生蝦煮成熟蝦

布丁布丁吃布丁

生蝦煮成熟蝦

0225_001711

閃光友人從台南帶回來特產。雖然它是隻蝦子沒錯,但這是模型蝦。

0225_001720

仔細一看,還發現這原來是情侶吊飾,另一隻煮熟的紅色蝦子則是送給了友人小逼。

0225_001745

這東西太寫實了,與其說是吊飾,不如說是恐怖箱裡面摸到的獎項之一吧。

雖然是這樣說,還是拍照留念一下。


0222_224851

說到拍照留念,讓我想到日前在家樂福新店城裡面發現威力棒Vii,售價兩千多,真是太有威力了!

0222_224905

網球、高爾夫、保齡球、棒球,該說是擺明要跟Wii Sport打對台,還是抄襲呢?

0222_224920 

要詳細知道Vii的歡樂之處,請務必延伸閱讀Engadget隱科技Vii實測報導,尤其是最後一個拆機影片更是歡樂十足!

(more...)

我要去基隆流浪,不要來找我

布丁布丁吃布丁

我要去基隆流浪,不要來找我

0225_153956

事情決定得很突然。

心血來潮地問了基隆海洋大學的學長純他的住處能不能多睡人,隔天下午我就騎著摩托車從政大來到基隆了。

老實說,心情很複雜。

延續走完未完成的道路

上學期期末,班上同學邀約前往十分大瀑布,卻因為下雨阻擋的關係,只有騎到菁銅車站附近,在煤味道咖啡廳玩抽抽樂為終點。

而在更久之前,應該是在大三暑假的時候,海大學長帶著我跑去十分大瀑布的入口晃過(因為要收費,就沒進去了),兩人還差點騎到了深坑去。

不論是從木柵還是從基隆,這條路都是走到一半就回頭,真是不夠乾脆。因此,我就出發了。

2008-03-06_003416

上圖是路線示意圖,綠色圓圈是起點政大,藍色圓圈是終點海洋大學,紅色的線就是我走的路。

路中有遇到飄雨,山路稍冷,戴上手套、拉高外套,倒也還過得去。到十分之前其實都算上山下山的普通山路,過十分之後便是路窄且崎嶇的髮夾彎,而且有上坡也有下坡、非常危險。到了瑞芳的中正路之後忽然有種安心的熟悉感,繼續沿著濱海公路騎,就很順利地到了海大了。

整個路程約花了兩個小時。路上有遊玩景點,是個適合遊玩的路程,可是還是省道五號騎起來較為舒適。


接著是照片:

0225_144544

石碇鄉路牌,其實這張照片是我同學那時候拍照的封面圖。這張照片跟她的照片作為時空不同的對照,留作紀念。

0225_1451012

看到白石村的時候,我腦袋就想起了某個姓白石的聲優。這張照片是意像圖,看不懂的人也請不要介意。

0225_145349

平溪老街入口,這是上次的終點。

0225_145542

嶺腳遊憩區地圖。我國中朋友柏青很喜歡拍地圖,他認為這比風景更具意義,因為忽然想起了他的話,所以折回來拍了這張。

0225_150235

十分到了。前方是一個很窄的道路,設置紅綠燈,一次只能讓一個方向的車子行走。在這邊也能看到紅燈倒數裝置,有種這邊也不會很偏僻嘛的感覺。

0225_150300

繼續剛剛那張照片,遙遠的對面是十分車站。手機的拍照只能做到數位縮放,因此拍成這樣也算是極限了。

0225_150759

再往前走很長一段距離,才是真正的十分大瀑布入口。入口的轉彎處有個大眾廟,頗為顯眼。

0225_151839

繼續往下走,可以看到一個涼亭。當年我也是在這個位置拍了照片,現在我又過來了。

接下來的瑞芳、基隆就沒啥好講了,雖然不熟,但也不太陌生的道路就是。

SSM10039

本次陪伴我旅程的夥伴。

  • 負責播放音樂的NDSL
  • 負責傳送音樂的雙收線SONY耳機
  • 負責拍照、聯絡的Motorola 明手機

因為用手機播放音樂很快就會沒電,所以這次改用NDSL來負責這個任務。雖然沒有手機搭配藍芽耳機來得方便,但也可以打發一路上的無聊時光。


在學長的實驗室待了一整個晚上,又在他的宿舍那邊打地鋪過夜,NDS連線玩了新老馬、聊了很多研究生活與感情的事情。雖然距離上一次看到學長還不到一個月而已,但在海大看到他,又覺得格外地不同。

隔天吃了厚蛋餅加三個煎餃的早餐之後,改走省道五號回政大,到研究院路不走忠孝東路而繼續往中研院方向前進,上山到六張犁之後再下山到木柵,整個回家行程僅花一個小時,果然是快很多。

很久沒有一個人騎長程了,自己親身去繪製旅遊地圖是很有趣的經驗。而且也只有這時候,特別是騎這種偏僻的山路時,才會強烈地感覺到自己一個人的孤寂感,沒有人可以講話,只是聽著用來計時的音樂(我習慣用聽音樂來計算騎車時程)。

並不是難受、難過,而是很特別、難得,所以我很珍惜這種時光。

(more...)

2001-2005年中國大陸情報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布丁布丁吃布丁

2001-2005年中國大陸情報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資訊計量學課堂NOTE

2001-2005年我國情報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張明, 仲東亭,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情報科學,第25卷第11期,2007年11月,頁1746-1750。

該文對《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哲社版)》在2001到2005年間屬於G350圖書資訊學(情報學)類目底下的所有文章進行統計,總共檢索到950篇論文 (截止至2007年1月12日)。並對檢索到相關論文進行文獻量、著者、出版分佈和文獻主題四個面向進行統計分析。

1 文獻量分析

文獻量是指某一學科研究者在某一段時間內所發表論文數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該領域的研究水準跟發展狀況。圖表統計顯示文獻量從2001年至2005年保持穩定中略有增長的趨勢,但是增長率逐漸變小。

  1. 該領域進入成熟期:文獻成長率變小,並非發展停滯,而是取得一定的發展後,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
  2. 意味著圖書資訊學正在面臨新的突破

2 著者分析

對於著者的分析,以其確定圖書資訊學理論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從而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研究現狀跟發展趨勢。近五年中,按照第一著者統計,共660作者在142種刊物上發表950篇有關於圖書資訊學理論方面的論文。

2.1 核心作者
  1. 從發表數量來看核心作者群組:發表5篇以上的20名作者是近五年圖書資訊學理論研究的核心隊伍,人數佔作者總數3.03%,發表數量卻高達164篇,佔論文總數17.26%。
  2. 分析核心作者的組成:作者從核心作者的身分來分析中國大陸的圖書資訊學理論研究隊伍,具有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知識層次高,還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推論未來該領域研究能健全發展。
2.2 作者所屬單位分析

可以了解圖書資訊研究團隊在其理論研究領域的活躍程度,又可以了解在該領域具備較強研究能力的部門和單位。分析結果顯示:

  1. 最多來自於大學(高等院校)的圖書資訊工作者與教師
  2. 論文產生主要來源:作者從5年間發表15篇以上的六個單位──武漢大學(32篇)、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32篇)、南京大學(30篇)、中國科學院(24篇)、北京大學(19篇)、南開大學(17篇)──看出以上單位的人才密集、研究活躍、研究條件跟環境較好,所以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多。
2.3 著者地區分析
  1. 論文著者分布區域範圍廣泛:遍布全國包括港澳臺共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 分布不均衡現象:華北、華東、中南地區所佔比例較高,而東北、西北、西南地區所佔比例相對較小,這也說明了在不同地區的研究人群對於情報學領域的關注程度的差異。
  3. 五個核心地區:作者排出發表比例較高的十個地區,其中北京、湖北、江蘇、天津、上海這五個地區就佔了全國發表論文數量的53.15%。推論原因是:一、大學、科學研究機構、圖書資訊部門較多、人才集中;二、研究起步早;三、地區綜合經濟能力強。
2.4 著者合作率分析

著者合作率是指在調查統計時限內,作者合著的論文占論文總數的百分比,它一方面能反映作者的獨立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能反映作者的研究合作程度和研究水準。作者文統計的篇論文中,合著有398篇,總合著率爲41.89%,幾乎一半的論文出自合作撰寫。並統計950篇論文合作度1.44(合作度爲某依時間內各篇平均作者的人數)。

  • 缺乏三人及三人以上合作:作者將此統計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情報學報》與美國圖書資訊學論文著作人數等統計相較之下,發現中國大陸圖書資訊學領域的三人和三人以上共同發表的數值明顯偏低。
  • 由於圖書資訊學研究涉及學科範圍廣泛,今後必然形成多人合作研究的趨勢。

3 期刊分布分析

對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情况進行分析,不僅可以確定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同時可以爲圖書資訊學文獻搜集、整理和研究提供依據。統計說明,近五年中, 圖書資訊學研究的950篇論文分別發表在142種學術期刊上,平均每種期刊發表6.69篇論文。

  1. 跨學科性:在142種期刊中,圖書資訊領域的期刊有45種,僅佔期刊總數的31.69%。各類型大學學報(學刊)有55種(38.73%),其餘還有醫藥衛生、經濟、社會科學、生命科學、地質科學和教育學等等各種領域。
  2. 核心期刊:刊載論文數前三名的期刊佔了全部論文的35.26%,超過論文總數1/3,根據布拉德福定律,這三種期刊位於第一區(核心區),是圖書資訊學研究的重要資訊來源。

4 主題分析

從不同主題的發表數量,可以預測其發展趨勢和未來研究狀況。作者將G350圖書資訊學類(情報學類)的論文進一步分成10個主題以分析各論文的分布狀況。

  1. 基礎理論研究一直是重要領域:圖書資訊學基礎理論研究排行第一,共計156篇,佔論文總數16.42%。
  2. 研究方法發展到質性(定性)與量化研究(定量研究)相結合的階段
  3. 應將使用者視為中心、加強資訊教育的研究:從使用者研究(用戶研究)跟資訊教育(情報教育)研究的論文數量偏低這點提出建議。

心得

在找尋要閱讀的資訊計量學相關論文時,會發現到許多詞彙都很陌生,而最後挑的這篇是由於作者會說明分析面向的緣故,讓我較能夠理解如此分析的緣由,作者多面向的分析也讓我對資訊計量的研究方法有了概念,因此認為這應該是比較適合入門閱讀的論文。

在閱讀這篇論文的時候,發現到幾件事情:

  1. 統計的結果會因為統計來源而有所不同:在著者地區分析中,我發現到原來連台灣也包含進去,但是五年來的數量卻只有五篇,猜想可能是《全國報刊期刊》是以收錄中國大陸期刊為主的緣故。我認為作者應該考慮到統計來源的期翻收錄分布,將之與統計結果作為比較,提供更多詳細的說明才是。
  2. 從數據推論出現象:用論文作者的年齡身分分布來推測未來發展、用發表數量來推測單位、地區的核心狀況,作者以論文發表數量為量化指標來評斷優劣,是否合宜?

相信這些議題會在往後的課程中繼續探討,我拭目以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