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ICEWORKS—IT管理工具簡易操作教學

布丁布丁吃布丁

SPICEWORKS—IT管理工具簡易操作教學

image

引用Toget裡面的軟體介紹:

Spiceworks 網路 IT 管理員的好幫手

Spiceworks 是一個免費的網路管理軟體,主要設計給 IT 管理員的專家們,用來管理擁有 250 以下裝置的網路,雖然 250 以上裝置也能使用,但是未必確保執行上的速度;支援 Windows、OS X、Linux、Unix 等作業系統。

Spiceworks 是一個免費的網路管理監控軟體,能幫助網路架構建置,目前有橫跨 193 個國家的二十五萬個以上的 IT 專家已經在使用,安裝容易介面友善,結合了多種每日 IT 網路管理的常見功能。

Spiceworks 主要功能包含網路斷線偵錯,網路硬體偵測圖表、線路、各台電腦之防毒軟體更新紀錄、偵測磁碟空間不足等功能,軟體認證檢查等,對於中大型網路來說是個方便的管理工具,IT 管理員只要在一台電腦就能知道所有的維護情況。

最新版的 Spiceworks 也支援 Windows 事件通知、區域網路喚醒功能、以及遠端遙控功能;Spiceworks 能識別多種網路作業系統,從 Windows 各作業系統、OS X、Linux 到 Unix 等都完全支援。

對於網管人員來說,Spiceworks可以幫助您省下寶貴的人力,透過Windows的遠端桌面或Linux的SSH及SNMP來掃描各裝置,方便地統計出各裝置的資訊。

因為操作介面有點複雜,我自己也還沒全部摸透,我只能把目前已知的功能跟大家介紹一下。


目錄

  1. 安裝Spiceworks
  2. 開啟Spiceworks操作介面
  3. 掃描網路上的裝置
  4. 檢視裝置的狀態
  5. 設定監視與警告通知
  6. 網路喚醒功能
  7. 小結

1. 安裝Spiceworks

先到Spiceworks的網站上去下載主程式,目前最新版本是3.1。

image

安裝介面當中需要指定開啟Spiceworks介面的連接埠,安裝完成之後,你就可以用http://localhost:80/來開啟Spiceworks。連接埠預設是「80」,不過如果你有安裝其他網頁伺服器(如Apache、IIS),為了避免與網頁的80連接埠相衝突,Spiceworks會很聰明地改成「9675」連接埠,改用http://localhost:9675/來連接,非常貼心呢!

如果想提高安全性,那麼你也可以修改成另外一個連接埠。可設定的連接埠範圍,請參考Windows TCP/IP 暫時保留和封鎖連接埠的行為:The Cable Guy,2005 年 12 月

image

接下來的安裝就如同一般安裝軟體一樣簡單,沒有特別值得一題得部份,安裝過程需要等一段時間。

image

終於安裝完成啦!

image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Spiceworks的操作介面吧!


2. 開啟Spiceworks操作介面

依據安裝時選擇的連接埠不同,你可以用瀏覽器(如Firefox或IE)開啟網址http://localhost:80/http://localhost:9675/,你也可以用其他電腦連線到安裝Spiceworks的電腦以開啟Spiceworks的操作介面,但是要注意防火牆要開啟喔。

在此建議以Firefox開啟Spiceworks操作介面,在IE6下檢視會有畫面破碎的問題。

安裝完啟動之後來到了註冊畫面,登入時使用的名稱是e-mail,請照實填寫吧。

image

註冊完畢之後,接下來有三個選項可以進入。

image

Start with Inventory 從清單目錄進入:這是Spiceworks主要的功能,包括掃描、檢視各裝置。一開始進入的時候會出現兩個訊息,「Scan my entire network 掃描整個網路」以及「Scan only my computer 掃描自己的電腦」,這部份的介紹會在稍後詳述。

image

Start with Help Desk 從詢問櫃台進入:我覺得這就像訊息中心一樣,這裡面的信是用「Ticket」(傳票)一詞,指定各項問題或管理、優先順序、期限等等。不過這部份功能我沒有使用,故不介紹。

image

Start with Community 從討論區進入:Spiceworks擁有數量龐大的會員討論區,很多問題都可以在討論區裡面獲得解答,只是要擁有一定程度的英文能力就是。

image


3. 掃描網路上的裝置

image 

Spiceworks用三種方式去掃描各個裝置:Windows帳號、SSH以及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定)。Windows帳號會以Spiceworks安裝的電腦為預設帳號,你可以設定為各伺服器的管理者帳號;SSH是UNIX系統常用的通訊協定,包括Linux、Mac;SNMP則是各種網路裝置常具備用來網路管理的通訊協定。

Spiceworks的一切動作都是先從掃描開始,讓我們進入左邊導覽列的「Settings」吧。

image

再進去「Network Scan」。

image

就可以看到網路掃描的操作介面了!

image

上半部可以新增你的掃描範圍、預設要登入的Windows或SSH密碼、或是用SNMP去取得裝置的資訊。

image

當然,前提是你要被偵測的裝置有開啟相對應的通訊協定,Windows應該是用遠端桌面(我猜啦)、現在的Linux發行版則都是預設就開啟了SSH、網路裝置的SNMP則是要看操作手冊才能得知,這我就比較不熟了。

設定完成之後,你可以用image來測試看看能不能偵測得到。如果測試Windows主機時無法發生「Host unreachable or firewalled errors」,請參考我另一篇說明來解決。

下半部則是設定掃描的排程。有些選項我也還沒搞清楚是幹麼用的,不過至少要確定Scheduled scan是Enabled,並知道掃描的時間間隔即可。

image

設定完成之後,可以按下Start執行手動掃描。

image

掃描的時候時則是出現下面的畫面,有進度顯示。

image

完成之後,進入左邊的「Inventory」就可以看到找到的裝置,那個「1 Workstations」就是我目前使用的電腦。

image


4. 檢視裝置的狀態

左邊導覽列進入「Inventory」就可以看到各裝置的概況,讓我們點進去看一看吧。

image

可以看到偵測到的電腦的名稱(Domain Name)。上方的縮圖可以看到該電腦的作業系統,Windows是視窗、Linux則是企鵝。下方則是該裝置的一些摘要,可以看到Events記錄事件、General Info一般資訊(還可以加入購買日期、財產編號等資訊)、Configuration系統狀態、Software安裝軟體、Note管理者備註、Documents管理者文件上傳,有相當多方便的管理工具可以使用。

image

從General Info右下角的「View complete profile」可以看到該裝置的詳細狀況,如下圖。儘管有些軟體資訊並沒有辦法正確偵測到,但是能夠得知硬體資訊(特別是硬碟剩餘空間),對網管人員來說已經幫助很大了!

image


5. 設定監視與警告通知

Spiceworks可以在偵測到裝置異常時,發信給管理者。

首先要設定發信用的e-mail帳號,從左邊的「Settings」、再進入「Email Setting」。

image

Spiceworks會使用一個e-mail帳戶作為寄送警告、提示與確認的來源,它會希望是用一個空的帳戶進行。為了節省設定郵件伺服器的時間,我申請了Gmail空帳號給Spiceworks使用。只要填入e-mail位置與帳號密碼,Spiceworks就能正確地取得Gmail的設定,相當地聰明。

再來進入「Settings」的「Monitors & Alerts」裡面,就可以看到各種監視與警告設定,包括「任何裝置離線的時候,發送Email通知」。雖然可以用的設定很多,但沒有一些我想要的設定,像是CPU或RAM負荷滿檔的時候希望也能夠發出警告之類的。

image 

然後進入「Settings」的「User Accounts」,可以增加收到E-mail的使用者,記得「Notify Me」要打勾喔。

image

如果你的伺服器離線了,然後被Spiceworks掃描到的話,Spiceworks就會寄信給你喔!

image 


6. 網路喚醒功能

如果你的伺服器有支援Wake On Lan (WOL)區域網路喚醒功能,那麼Spiceworks也有工具可以幫你執行這個指令。

進入「Inventory」看到有網路離線的訊息。

image

進到該裝置,在「Troubleshoot」裡面找到「Sent WOL」,Spiceworks就會幫你送出開機訊息!

image

當然,前提是你的伺服器要先開啟WOL功能喔!如果不知道怎麼開的話,還是先查查主機板的說明手冊吧!

2008-09-15-075


7. 小結

Spiceworks還有很多有趣的功能,左邊的導覽列我們也才使用到「Inventory」跟「Settings」而已,建議把「Settings」裡面的設定都好好摸過一便,將能夠更容易上手喔!

有問題就到My Community去發問吧。希望大家使用順利!

(more...)

Spiceworks的Windows遇到「Host unreachable or firewalled errors」的解決方法:WMI

布丁布丁吃布丁

Spiceworks的Windows遇到「Host unreachable or firewalled errors」的解決方法:WMI

image

使用Spiceworks掃描Windows主機時,你是否也玉到了「There was a Windows authentication error when attempting to connect to this device.」的錯誤訊息呢?

image

就算選擇好一個Account(帳戶)來測試,卻依然會出現像上圖的錯誤訊息:「Host unreachable or firewalled errors」。

解決方法來自於Spiceworks Community - WMI Trouble,請用筆記本之類的文字編輯器打開「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並加入IP與hostname進去。

image

例如:

127.0.0.1 localhost
192.168.1.4 hostname

注意檔案最後一定要留一行空白!

 image

Test Passed,成功!


話說回來,華人社會使用Spiceworks的人好像不多,網路上只能找到一堆廣告跟載點,可是卻沒有什麼介紹,實在很可惜啊。比起今天弄了好久還是弄不好的OpenNWS,Spiceworks不管是介面還是上手程度都好用很多,希望有更多華人社會一起來研究Spiceworks。

(more...)

關閉Webadmin的SSL設定

布丁布丁吃布丁

關閉Webadmin的SSL設定

2008-09-08_001528

說來只是自己蠢,打開了WebadminSSL設定,卻又沒有作安全性憑證,導致Webadmin一直沒辦法正常進入,也不知道怎麼從Webadmin的網頁介面進去關掉這設定。

Google了老半天,找不到這方面的設定,索性用EmEditor來搜尋檔案內文,總算是讓我找到該設定檔的位置了。

2008-09-08_001731

vim /etc/webmin/miniserv.conf

關閉SSL設定

ssl=0

然後執行restart的動作

/etc/webmin/restart

image

總算可以用HTTP開啟Webadmin了,為自己的惷行為反省中......

(more...)

沒事就來Plurk

布丁布丁吃布丁

沒事就來Plurk

用RSS訂閱我的Blog的朋友可能都沒看到我有什麼更新,只有那些硬梆梆的DSpace發表而已,那是因為我最近流連於另一個Micro Blog(微網誌)——Plurk
很多人把Blog當作日記在撰寫,我也很喜歡碎碎唸、講些不太有意義卻又有點想留個紀錄的東西。我只是想發個感言,就像很多人會在MSN暱稱上面公開一些事情。像這種字數不常、事情不多,讓人覺得,要特地打開WLW寫一篇Blog,實在有點麻煩。

Micro Blog,有人翻譯成「微網誌」,就是迎合這種需求而跑出來的新型態服務。一般最為人所知的是Twitter(上圖),「What are you doing?」、大家一起來碎碎念。我把它當成Blog自我簡介的一部分,擺在Blog的右上角。但後來經過電腦玩物的介紹,我轉移注意力到比Twritter更好玩的Plurk上。

就如上圖一樣,Plurk強調了時間軸與回應功能,讓原本各說各話的微網誌串連在一起。透過時間軸,你可以知道你跟你朋友在哪個時間點有什麼感想,而且你還可以針對他們的Plurk留言回應。這樣你來我往地討論下來,讓我想起來以前在BBS上熱鬧討論的感覺,而Plurk用起來更是簡單!
我得承認我快要習慣沒事就開著Plurk隨時發篇碎碎念,或是回應些來自朋友的發言,Plurk貼心地提供了相當多的社交功能。隨著你的發言與回應越來越豐富,代表你在Plurk內等級的Karma值也會越來越高,並且開啟越來越多功能。這彷彿是OLG練功等級的設定,讓我為了想要得到「修改Plurk顯示名稱」的功能,而不自覺就釘在Plurk裡面打滾了!

Plurk也貼心地提供了手機介面,簡潔的操作面板適合小螢幕的行動裝置。我本來以為我會常常在手機上沒事Plurk一下,可是說實在話,手機的輸入實在是太累人了。而且普通版本的Plurk具備提醒你閱讀新的留言與回應的功能,比較讓人容易查閱。除非真的很想要發表個Plurk留言,不然我想我大多數時候還是會用桌面電腦Plurk吧。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希望越來越多朋友參與,一起來Plurk吧!

話說回來,有好一段時間不是用Windows Live Writer就是用Zoundry,沒想到Blogger的發文介面也改了這麼多。最令我讚賞的是,圖片上傳介面越來越好用啦!


(more...)

DSpace講座(三):API使用

布丁布丁吃布丁

DSpace講座(三):API使用

image

這週的教學,我們簡單地來看看DSpace的JAVA程式碼結構,讓你輕鬆知道怎麼使用DSpace的API。然後帶你看看DSpace的Content(對於Community、Collection、Item等物件)的API怎麼使用,並作一個簡單的範例JSP網頁。

投影片下載(Google Page Creator)

投影片下載(政治大學研究生空間)

這次教學的附件請點選這裡下載。

(more...)

DSpace教學講座(二):JSPUI修改

布丁布丁吃布丁

DSpace教學講座(二):JSPUI修改

image

要怎麼把DSpace醜醜的介面改成像百年圖書館史那樣美美的介面呢?我假設你懂前端網頁版面怎麼呈現(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等),但是要怎麼從後端的JSP去修改呢?我想應該很多人學過PHP,而JSP跟Servlet的架構又不太一樣。

本課堂希望讓大家瞭解DSpace的運作架構,從而頗析Servlet跟JSP的運作流程。再教導大家怎麼修改DSpace的JSP UI,使用一些基本的語法與連接到PostgreSQL資料庫的JDBC

這份投影片大部分都是個人經驗,沒有受過正規JAVA教育的我,可能會哪裡寫錯,請大家多多包含。

投影片下載(Google Page Creator)

投影片下載(政治大學研究生空間)

本投影片的參考附件請按此下載。裡面包含文件、程式碼以及一個草稿用的心智圖(請用FreeMind開啟)。

(more...)

幫MediaWiki設定防止外連

布丁布丁吃布丁

幫MediaWiki設定防止外連

image

MediaWiki提供了權限設定的功能,但卻不能擋住上傳檔案的下載。由於有些文件我不希望別人直接從連結就下載,最好請他們從MediaWiki首頁開始點進去才能觀看,所以我需要一個控管這方面權限的功能。

MediaWiki預設是將檔案上傳到安裝目錄的/images資料夾當中,因此我只要設定Apache,如果要存取/images資料夾下的檔案時,必須要從MediaWiki的首頁過來,這樣就可以解決外連問題了。

請在Apache的httpd.conf設定檔裡面加入以下設定:

#以下是允許連結的網站
SetEnvIf Referer "^http://xxx\.xxx\.xx\.xxx/mediawiki/" local_ref
SetEnvIf Referer "^http://localhost/mediawiki/" local_ref
SetEnvIf Referer "^http://127\.0\.0\.1/mediawiki/" local_ref
#禁止使用者使用wget
SetEnvIfNoCase User-Agent "^Wget" banned_useragent
<Directory "C:/AppServ/www/mediawiki/images">
    Order Deny,Allow
    Deny from all
    Allow from env=local_ref
</Directory>

以下解釋各設定:

  1. http://xxx\.xxx\.xx\.xxx/mediawiki/:你允許的網址,就是你MediaWiki的安裝位置。通常會隨著每台伺服器的設定而有所不同,該部份的設定都要調整過喔。
  2. C:/AppServ/www/mediawiki/images:MediaWiki的images資料夾在伺服器裡的實體位置,要注意Windows路徑必須要改成「/」而不是「\」

再重新啟動Apache,設定就生效了。使用者只能從MediaWiki的首頁進去才能看得到上傳的圖片,而不能直接用網址連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