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很常看書的人,特別是文藝作品。就摸紙本找資料的時候,通常看的都是電腦書、技術手冊、教學書籍之類的書。儘管偶爾也會買幾本輕小說回來看,但仍屬少數。這是因為平常沒事不想帶著厚重的紙本跑來跑去,難得拿著紙本看,就先挑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書來閱讀,所以也不想看文藝作品。
不過,自己最常看小說的時候,其實是在手機上。從以前用的快譯通電子辭典、Motorola 明,到現在拿的ASUS P750 Windows Mobile 6系列的手機,每個可以帶著走的手持式裝置都被我拿來看小說,甚至成為了那個裝置最主要的娛樂用途。
在手機上看小說,字體與顏色可以自行調整到最順眼的程度,書籤記錄也比紙本方便,而那種沒事時隨時拿出繼續看的感覺真的很不錯。不過缺點大概就是很難顯示圖文並茂的情境吧。
以下我介紹Windows Mobile 6適用的兩款閱讀軟體:開卷有益 (頁首左圖)、AlReader (頁首右圖),並介紹結集中國古代文學的「開放文學網」,希望能讓手中擁有Windows Mobile的使用者也能藉此培養閱讀的興趣。
手機軟體下載 (SkyDrive備份 开卷有益_WM_V3.3(圣诞版)_091224_绿色版)
開卷有益是中國大陸一家公司開發的手機閱讀軟體,因此特別注重簡體中文、繁體中文的支援。此外,開卷有益的操作介面有向iPhone取經,非常適合手指控制。而滑動瀏覽與換頁的動畫也讓人能夠很明確地知道自己閱讀的方向。因為它的操作方便性,我通常都是用開卷有益來閱讀文章。
以下是特點介紹:
- 多格式文件閱讀:支援TXT、CHM、UMP、ZIP等多種文件格式閱讀
- 滑動瀏覽:在觸控螢幕上滑動就可以快速翻頁
- 換頁動畫流暢
- 智能排版:首句縮排、空行壓縮、保持英文字不被換行切斷
- 章節目錄自動產生
- 閱讀排版格式調整靈活
- 系統操作介面有多種外觀
- 自動播放看書
而開卷有益也有以下缺點:
- 即使手機被鎖定,開卷有益仍會受到按鍵的控制。除非跳出開卷有益,不然閱讀進度往往放在包包裡面時就被弄亂了。
- 無法閱讀圖片及網頁HTML格式的文件。 可能UMD格式有這功能,但我目前還沒看過。
- 缺乏筆記、加註功能,很難從閱讀過程中整理資訊。
- 無法支援HTML、DOC等常用格式。
接下來,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平時是怎麼使用開卷有益的功能。在此介紹的是我手機上安裝的开卷有益_WM_V3.3(圣诞版)_091224_绿色版,並調整成我自己認為適合閱讀的版面配置:
主要閱讀介面
開卷有益的閱讀可以分成普通模式(左圖)與全螢幕模式(右圖)。
透過觸控螢幕觸摸主要閱讀畫面中的上、中、下區塊,也都會有各自的功能。上區塊表示上一頁、下區塊表示下一頁、中間區塊表示全螢幕/普通模式切換。實際上不太會去用觸控來換頁,因為手指會妨礙閱讀。但是全螢幕/普通模式切換倒是挺好用的。
搜尋與翻頁
滑動閱讀在快速找尋自己看的章節時還蠻方便的。但如果明確知道自己要找的位置的話,「快速定位」(左圖) 與「全文查找」(右圖)也是十分方便的功能,操作上也非常親切。
書籤與進度記憶
開卷有益具備書籤功能,使用者可以自行加入書籤、管理書籤。但實際上我很少用到書籤功能。因為開卷有益會自動記錄離開時的閱讀進度,當下次開啟此本書時,又會回到上次進度的位置。所以就算不用記錄書籤,每次開啟開卷有益時就能夠繼續上次的閱讀,十分方便。
方便手指操作的系統介面
開卷有益另一個令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取經於iPhone的介面設計,而非常地方便手指操作。如上圖所見,每一個選項均為一行,距離也足夠讓手指點選。而另外開啟的選單還會由下往上顯示,因而很方便用拇指來選擇。雖然iPhone系統介面的確是很棒,但也不表示其他軟體就一定要用Windows Mobile那種只有觸控筆才點得到的介面喔。(至於會不會挨告,這個問題可以先擺一邊,等來了再看看)
軟體下載 (SkyDrive備份:AlReader2、外觀檔案備份)
AlReader (注意,第二個字是「L」小寫,而不是「i」大寫喔)是來自於俄國的閱讀軟體。AlReader的可調整功能可說是多到讓人眼花撩亂的程度,但它初始的介面實在是讓人難以上手(左圖)。我花了一段時間再調整它的外觀,變成右圖的樣式,並且將外觀檔案備份之後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省去許多設定的時間。
因為官方網站是俄文,我看不懂,所以我找了些相關介紹來參考:
AlReader主要有以下特色:
- 支援HTML、RTF、FB2、DOC、DOCX、ODT、SXW、ABW、ZABW、RB、TCR,而CHM支援仍在實驗階段,TXT、PDB/PRC支援則沒有圖片。支援ZIP跟GZ壓縮檔。
- 外觀設定非常豐富,甚至連頁眉、每段首字都能訂定樣式
- 快速鍵、進度條、書籤、自動翻頁等多種功能一應俱全
- 甚至具備詞典、重點標註等學習工具
- 一樣支援支援觸控
但它也有一些缺點,或著說是還沒作到的功能:
- 翻頁動畫:用過開卷有益之後,才發現原來翻頁動畫如此重要。沒有動畫的翻頁往往會讓人迷失閱讀的焦點。
- 原始Windows Mobile的難用操作介面:儘管AlReader設計了下面一串導覽按鈕,還算是讓手指好按(我還刻意地把他放大到讓我自己覺得好按的程度),但原始Windows Mobile操作介面就是很難按。
- 外觀設定太過複雜:這項功能猶如雙面刃。預設的AlReader用了許多外觀設定,讓整個版面看起來五顏六色,甚至連每個段落的首字都要橘紅色一下。在我看來是還蠻礙眼的,特別是這種顏色可能會影響到小說閱讀的情緒。我反而花了很多時間讓他的外觀看起來比較樸素,這也許是設計者意料之外的看法吧。
- 尚未支援中國大陸使用者較受歡迎的UMD格式。
由於我通常讀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文章,AlReader在操作上又比不上開卷有益的舒適,所以我到目前為止也很少用AlReader來讀書。詳細介紹就先不提了。
如同「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運動一樣,文學也有著「開放文學」的積極貢獻者。開放文學網蒐羅了中國古今的文學作品與開放劇本,成為一個開放式的資料庫。以宏揚中華文化為宗旨,其重點有三:
- 基於善良社會需求,不接受暴力、色情、低俗的作品;不贊成惡意攻訐、顛覆傳統的作為;不附會廣告宣傳、嘩眾取寵的作風。
- 利用資訊網絡,下載工具,將文學資訊傳播到地球每一角落。
- 每一公開作品由一人負責提供作品、整理發佈;其餘讀者皆為「義務編輯」。
其精神十分令人敬佩,猶如中國版的古騰堡計畫!
典藏內容
開放文學網分成「開放文學」與「開放劇本」兩處。收羅文章多為國文課本喜好參考的素材,包括三國演義、老殘遊記、紅樓夢等,因此閱讀開放文學網來促進國文知識,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開放文學共分成小品類、漢文樂園、才子佳人、江湖俠義、科幻寓言、風土人情、風花雪月、社會奇情、神鬼仙俠、歷史演義、歷代筆記、歷代話本、英雄傳奇、諷刺警世與其他等15類,共521篇(2010年4月26日統計)。
開放劇本分成原始劇本與改編劇本,分類有才子佳人、江湖俠義、科幻寓言、風土人情、風花雪月、社會奇情、神鬼仙俠、歷史演義、歷代筆記、歷代話本、推理探案、英雄傳奇、諷刺警世、其他等14類,共有劇本417部(2010年4月26日統計)。
開放文學與開放劇本兩者之間多有重疊,不過整體數量看起來依然十分豐富。
開放式的管理與討論
開放文學網中,每一篇文章皆有其「領主」或「版主」,也就是文章的管理者。領主或版主可以管理文章的內容,包括校正錯誤。而其他人則可以對此文章進行「建議留言」。
字義查詢功能
開放文學網中收羅文章多為古文,為了方便現代讀者閱讀,它提供了字義查詢功能。文章閱讀畫面中,右邊有著字義查詢的分割視窗,也就是一個小辭典。只要在文章中用滑鼠左建選擇要查詢的字,右方的字義查詢就會自動回傳結果。樸素的網站中卻有著令人驚豔的功能,真的是十分方便!
全文搜尋
開放文學網也提供了全文搜尋功能。讀者可以針對書名、作者、年代、簡介、回目檢索或全文搜尋來查詢,並可設定簡單的布林邏輯條件。
文章下載
部份的文章提供了ebk、ebp與html三種格式的下載,像是官場現形記。但是也有不少文章並沒有提供此功能。對於手機閱讀來說,下載html格式就能在AlReader中開啟囉!
排斥受限制的手機閱讀
老實說,我其實並不是很能夠接受現在市面上的電子閱讀方式。因為電子閱讀商品為了保護著作財產權,通常會綁定閱讀器,因此也限制了讀者的閱讀習慣。
上述介紹的開卷有益與AlReader兩款閱讀軟體都有很大的自訂空間,因此我把他調整成看BBS時的黑底白字,以減少閱讀時的疲勞度。光是這種自由,很多商業產品就做不到。但是相對的,也很難有現成的文章可以放在這些閱讀器上瀏覽。
缺乏閱讀來源
本篇介紹的開放文學網搭配AlReader是一個很不錯的閱讀途徑,但是AlReader不好操作,要轉換成Txt之後到開卷有益來閱讀,也需要耗費一番功夫,這是比較讓人困擾的地方。
其實,原本之前我是希望能夠閱讀RSS之類的文章來充當手機上的娛樂,可惜由於RSS來源格式難以統一,而大部分提供RSS的來源也都只有短短的摘錄,我也不想花錢付費行動上網,到最後RSS乾脆棄而不看,只在電腦連上網路時才用Google閱讀器瀏覽。
要說我現在閱讀最主要的娛樂文學,應該還是日式的輕小說為主。近年來輕小說的代理十分的流行,甚至聲勢壯大到可以與漫畫比拼的程度,可見其實我國青少年對於文字的接受度並不會與漫畫圖像相距太大。可惜目前輕小說的出版似乎仍是以紙本為主,以數位型態販售仍屬少數,而手機閱讀更是八字沒一撇,現況還是有待觀察。
這篇也是幾個月之前就想要寫了,可是一直拖到寫完書之後才一一清理掉XD
儘管這篇介紹的兩種手機閱讀軟體其實已經相當好用了,但未來我期待會有更方便的解決方案——對了,我可不想帶像iPad那麼大的玩意兒等公車時閱讀喔。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