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析、文本分析、敘說分析的差異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ent Analysis, Textual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做訪談就是質性研究?做問卷就是量化研究?其實訪談跟問卷都是研究方法(Method),研究的類型應該是基於他們背後的哲學背景,也就是方法論(Methodoloy)。儘管都是文本型資料(註),但是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以下介紹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敘說分析的差異,歡迎底下大家來討論。
註:電腦界喜歡稱之為「非結構性資料」(unstructured / textual data),也是現在巨量資料議題中主要研究的對象。
書目資料 / Bibliography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上網日期:2014年4月21日,檢自: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281649-200008-201207230020-201207230020-5-42
關鍵字 / Keywords
- 內容分析
- 文本分析
- 論述分析 (我的筆記中翻譯為敘說分析,又有人稱為言談分析)
摘要 / Abstract
(由於是中文論文,我想就沒必要擺上全部的摘要,僅摘錄第一段)
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輿論述分析這類的研究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視,然而現今台灣的社會研究,對世這方面的討論與實際運用,明顯不足;但本文也並不打算全面地解說在社會研究中進行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輿論述分析的方法與步驟,筆者寫作本文的問意,其實是於欲強調現今的社會研究,在今日多元方法交叉撿證 ( triangulation) 的研究策略已漸受重視之際,除了主流的社會調查方法以及質化取向的訪談或民族誌田野工作之外,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與技術,其實都應納入基礎訓練之中,以便使研究者能善用研究工具與不同的方法取徑,並對蒐集得來的資料有更進一步的掌握與分析,以臻研究之精進。
筆記全文 / Note Fulltext
Content Analysis 內容分析
哲學背景:Positivism 實證主義,知識存在於文本本身,拒絕先備知識與思辨
內容分析特色:
- 客觀性: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進行都必須基於釐訂明確的規則和秩序;
- 系統性:內容或領目的採用和捨棄,必須符合始終一致的法則;
- 定量性:分析內容可按規則對擬訂之類目和分析單位加以計量,用數字比較符號文字出現的次數,以達到準確的要求
批評:
- 內容分析難以反映研究對象的真實:當分析者企圖由先拆解文本,將文本視為可供測量的單位(字眼、表現、陳述等) ,從而建立文本的意義時,事實上便已經搗毀他們所要研究的客體(Jensen & J ankowski, 1996)
- 將大量資料量化為概念(概念化)的過程容易受人質疑:因此需要特別描述編碼者(coder)與編碼表的製作過程
- 量化分析結果不一定與情境配合,而無法產生合理且具說服力的解釋:因此不應只統計字數頻率,而忽略了情境脈絡(context)
- 內容分析僅對明顯訊息加以分析,不去處理潛隱的內容
(布丁註:任何以編碼來描述特定族群對象的概括行為的研究,以及序列分析都是這個類型的研究方法)
Textual Analysis文本分析
哲學背景:Social Constructivism 社會建構主義,知識是由集體產生的
文本分析特色:
- 拆解與關連:文本分析是將一文學作品拆解,觀察其部份之間是如何拼湊相合在一起 (seeing how the parts fit together)
- 文本分析反映歷史意識型態趨勢
- 互為正文性 (intertextuality) :欲掌握社會的因素及其與文本的互動,或者說欲連結社會結構與文本結構。
- 語境分析 [(con)textual analysis]:考量到上下文脈絡與社會情境脈絡,適切地詮釋文本的社會意涵,避免斷章取義。 例如電影與文化研究中,著重分析文化、政治、制度或機構方面對於電影的影響,也就是關心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
批評:
- 詮釋方式容易受研究者的意識型態而造成主觀的一面之詞
(布丁註:國際比較研究通常是這個類型)
Discourse Analysis 敘說分析
哲學背景:Social Constructionism 社會建構論,世界是由敘說所建立的
敘說分析的特色
- 不限於文本本身,還要分析文本建構情境:避免單純檢視「文本本身」,而應該將具有建構作用論述的社會歷史都納入分析,讓分析立論更有根據,且能提供更多洞見(insights)。因此文本分析是敘說分析的一部分
- 敘說文件不僅反映規範,也形塑規範:人類的行為是基於社會結構中產生,但反過來也建構了社會結構(Smart, 1997)
- 拒絕因果性:但是需注意敘說分析容易將歷史與社會拆解成隨機與不確定性,拒斥歷史與社會的可理解性、因果的規律性、解釋性的機制(Best & Kellner, 1992)
- 兼顧微觀與鉅觀的連結 (the micro-macro link):若能將文本與社會脈絡都廣泛且有系統地加以分析,便能深刻地掌握其社會意涵與運作機制,達到其他研究方法難以兼顧的成果
- 著重敘說上的重現(權力架構、社會情境),而不像實證主義把文本作為管道或媒介
批評:
- 與文本分析相同,許多研究都缺乏方法論的說明,只有分析結果,而主觀、直覺的詮釋分析常引來批評:
- 應是基於可信的實證資料,之間的交叉驗證 (triangulated empirical materials that are trustworthy, Denzin, 1994)
(布丁註:個案分析屬於這一類型。)
最近在重讀這篇文章,感謝您的整理。
回覆刪除To R.L.
刪除不客氣,有幫得上忙就好。
初讀本文覺得敘說分析怎麼與過往的認知不同,原來不是Narrative Analysis。
回覆刪除不過布丁大這樣對比很棒,是徹底通透後的反饋。
To XWS,
刪除嗯,不是
大家在談「文本分析」或是「文字探勘」的時候,通常內心想的事情都是全然不同的東西
就跟很多人講的「人工智慧」或是「巨量資料」,實際上每個人在講的東西都不一樣
這部份還是要謹慎點比較好
整理得真的很棒,很有幫助,感謝!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稱讚。
刪除條目明朗,説解精要;圖示化的整理,更是有益於在平比中再次作一個結構性的縂理解。非常感謝這麽有"效率"的詮釋與論説。//
回覆刪除To 林長信,
刪除謝謝稱讚,真是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我是碩士的學生,覺得你整理的非常受用,因此在查找原文時,但是已經未授權且無法下載,不知道能不能夠向你取得原文件呢,拜託~~
回覆刪除To 研究生同學,
刪除資料庫不是只有華藝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srma/journals/3377?keywords%5B%5D=%E7%A0%94%E7%A9%B6%E6%96%B9%E6%B3%95
謝謝你~~~太好了感動TT
刪除不客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