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臺大圖書館特藏組的洪淑芬主編來演講臺大圖書館在製作數位典藏過程的實務經驗。投影片上面寫著內部文件請勿流傳,那我就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整理今天的演講吧。
Metadata的用處及重要性,我想大家都能照本宣科,但實際建立的過程,我想這並不是照書上講的就能夠建出來。一般來說,設計的基礎可以參考文建會設計的多種詮釋資料格式,再進一步調整成適合描述典藏目標的格式。然而,文建會的metadata其實只有考慮到描述層面(Descriptive Metadata),在實際使用上是非常不足的!
Metadata有幾種類型:
- 管理 Administrative Metadata:來源、擁有權、著作權、權限、取用方式等
- 結構 Structural Metadata:硬體與軟體文件、記述資訊、版本控制、數位化資訊等
- 描述 Descriptive Metadata
如果要用Metadata Encoding & Transmission Standard(METS)作為交換資料的格式的話,還要考慮到更多層面。但至少上面這三種類型的Metadata,是實務上必須要考量進去的。
對應到今日洪主編演講的實務內容,她的「數位檔案命名」與「檢索欄位關聯」等主題都涵括在管理及結構metadata裡面。儘管洪主編自謙以實務起家再學理論,但能考慮得如此周詳,也是很値得敬佩。
臺大執行數位典藏計畫另一個重要關鍵,那就是不依附系統的獨立建檔方式:Excel。
對碰過很多系統、對於資料庫設計也有不少經驗的我來說,深知製作一個完美的資料輸入流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做到最後,通常建檔者得屈就於系統設計者,而一再屈就、下降目標的最後,連系統設計者也會遺忘原來的設計目的。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的陷阱!
相對的,臺大以Excel這種容易操作、建立、比對的方式建檔,增加了更多自由性。在建檔同時,也可以一邊快速地對於metadata欄位編修,因而不需要等待系統花時間修正。而最後調整到最後的欄位,依此做出的系統也可以有較佳的呈現。
在製作DSpace的時候,我有研究過台大的數位典藏DARC。他們用Excel建立的Metadata資料,甚至沒有直接對應到DSpace的欄位,而是另外儲存為一個xml的檔案供全文檢索與擷取顯示。
相較之下,去年頂大計畫的百年圖書館歷史中,我們嘗試去調整了DSpace的Metadata,最後結果卻無法應付不斷修改的欄位而一團亂。今日洪主編的演講,再再切入我心,越聽越是悔不當初。
演講後跟同學聊到此事,她說很欽佩洪主任,雖然沒有程式概念,卻能將資料分得有條有理。我認為,這才是圖書資訊人員的專業。至於資訊工程的專業,則是在於研究該怎麼把這種想法實作出來。
實際上,研究所培養出來的領導人才,確實不需要有能力實作系統,反之像洪主編這種能夠知道概念而能夠領導眾人順利完成計畫,這才是有價值的目標。
嗯,加油吧!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