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研究到底是為了誰?
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出門行程:去看婆婆。
我婆婆現在待在老人院,她在台北的兒子、三位在台中的女兒會輪流來看她。其中一個是我媽媽,似乎也是看得最勤的一位,每次我回來的時候,她總是會挑一天去探望婆婆。
婆婆她年事已高,應該有八十了吧?我對這種事情都記不太起來。我們去探望她的時候,她在吃點心,吃得滿嘴都是、落到地上。問她剛剛在吃些什麼,她答了幾句「聽唔」的台語,也說「哇嘸災」。「她應該是忘記她剛剛吃了什麼了。」我媽說著,一邊去廁所準備毛巾,指示我幫婆婆擦擦嘴、洗洗臉。我笨手笨腳的,最後還是媽媽來示範怎麼作。「要像照顧小孩一樣,用手指按住去擦,這樣才擦的乾淨。」媽媽說這是訣竅。
之後我們推著婆婆去外面散步,媽媽提到有篇母親寫的文章,大意像是:「兒子啊,有一天我也會老去,我會沒辦法自己吃飯、自己洗澡,甚至是自己上廁所。請你記得像我小時候照顧你一樣地照顧我,可以嗎?」
這讓我聯想到有個人說過:「小孩越養越大,充滿希望;老人越照顧越邁向死亡,充滿無奈。」每次來探望婆婆的時候,逐漸喪失身體機能的她,的確總是讓人覺得哀傷。
有一次楊老師帶我們去桃園大園跟一位公益組織管理的老師座談,那位老師請我們舉幾個所知道的非營利組織。同學們舉了「勵馨基金會」、「慈濟功德會」等等,可是尷尬的是,我腦袋只想得到「W3C」——全球資訊網協會。
仔細想想,好像不只如此,我的努力似乎都是在幫助那些「有希望的人」,而沒顧慮到那些「沒有希望的人」。
我網誌中寫的一些技術文件,是給懂得這方面的人;我作一些網頁小工具,是給會操作網頁的人;我研究標註工具,做出來的也是只有給那些會使用電腦的人——那不會使用電腦的人,他們怎麼辦?
我可以設計一個介面優良、檢索快速簡便的全文資料庫,我也可以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數位圖書館服務,這些都可以幫助進行學術研究的老師、學生們完成更上一層的研究——那又如何?
我可以靠看書懂得怎麼撰寫JAVA程式語言,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拿毛巾幫婆婆擦嘴洗臉,這種深刻的違和感在心中一直揮之不去。
有時候會發現我自己口口聲聲說要幫助別人,可是就連最需要幫助的人,我都幫不上忙。我選擇的這條道路,真的是正確的嗎?
嗯……越想只是越鑽牛角尖而已。
只好把希望寄託他人,希望那些受到我幫忙過的人,他們有更多的力量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忙的人吧。
不想擺圖,這篇就都是文字吧。
別這樣說
回覆刪除或許你研發的系統以後被應用在社會福利相關的網站上
這就是一種幫助
又或是老實說
你真想做幫助
你可以拿你寫這些系統程式賺到的去回饋社會
這是流通的世界
每人各盡本分
不過如此罷了
1. 我覺得把希望寄託他人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回覆刪除2. 我不是以賺錢為前提去作這件事情
3. 本分是由自己決定的,自己決定要做些什麼
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只是有感而談而已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覺得這點你有做到了,只是沒辦法解決全世界的問題(應該沒有人有辦法做到)
回覆刪除研究跟社會實務本來就有一段差距(個人覺得)
嗯,總之就繼續作下去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