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資訊架構元件

image

image 我現在正在撰寫DSpace專書的第三章。繼第一章數位典藏介紹、第二章數位典藏專案之後,我打算在第三章介紹網站資訊架構學。我參考的是O’Reilly的資訊架構學網站應用第二版,由Louis Rosenfeld與Peter Morville所著,2002年發行。現在有第三版囉。

這個投影片介紹了資訊架構學的四個架構元件與背後支援的其他元件,總共分成五大部份。當然,這只是資訊架構學這本書的第二部份而已。資訊架構學含括「概念」、「系統」與「產出」(也就是實際設計)這三個階段,裡面有許多議題其實都是現在學術研究在探討的部份,與圖資所學息息相關。

由於書本整體規劃架構需求,在書中第三章講述資訊架構元件之外,還會介紹更深入的檢索功能、資料通訊機制、評鑑等議題,試圖在這章裡面將網站設計該注意的議題把他講完。這份投影片也只是為了寫書而整理的一個大綱,寫書的細節還要再討論討論。


來點題外話。

圖資研究所講到數位典藏時,似乎一直很少用整體的角度在看一個數位典藏系統。老師叫我們要看他的metadata schema怎麼規劃、叫我們看檢索介面怎設計、索引典thesaurus怎麼制定。但那些都是資訊系統的細節,而我們一直看著那些樹(細節),而看不到整個森林(資訊系統)。

雖然會設計metadata是不錯的技能啦,不過如果能像IA那樣,訓練學生能完整地設計整個資訊系統(包含數位典藏系統),規劃整個資訊的流動、架構,這比較貼近我理想中的圖資科系。


以下是投影片的內容:(SkyDrive下載、Miroko掛了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