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olainen所發表的ELIS日常生活資訊行為模型是我國資訊行為相關研究必定會引用的一篇論文,特別是他的那一張架構圖。但除了引用架構圖之外,我還是很認真地勸各位同學好好看一下這篇論文,Savolainen歸納的四種生活管理形態是一種很不錯的分析方式,值得參考。此外,Savolainen後續還有進行許多的相關研究,建議同學也可以讀讀他其他篇文章,請看作者個人網頁。
書目資訊 / Bibliography
Savolainen, R. (1995).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Approaching information seeking in the context of “way of life.”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7(3), 259-294. doi:10.1016/0740-8188(95)90048-9
筆記檔案下載:Google Drive、One Drive、Box.net、Mega
摘要 / Abstract
-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模型(framework),以生活方式與生活管理來研究日常生活資訊檢索(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ELIS)
- 生活方式(Way of life)的定義是「事物的順序」(order of things),例如工作與休閒的時間、消費模式、以及興趣。
- 生活管理(Mastery of life)的定義為「讓事情井然有序」(keeping things in order)。ELIS中有四種生活管理的型態:樂觀-認知(optimistic-cognitive)、悲觀-認知(pessimistic-cognitive)、保守-情感(defensive-affective)與悲觀-情感(pessimistic-affective)
- 本文檢視了ELIS的兩個主要面向,包括偏好導向與問題解決的搜尋行為。
- 本研究模型以實徵研究法,透過訪談各11位教師與工人來驗證。
- 在以偏好導向與問題解決搜尋行為來驗證之後,最後對此模型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大綱 / Outline
- 1. Introduction [P.1]
- 2. 非工作的資訊行為基本作法 / BASIC APPROACHES TO NONWORK INFORMATION SEEKING [P.2]
- 3. 基本概念 / BASIC CONCEPTS [P.3]
- 3-1. 生活方式 / Way of Life [P.3]
- 3-2. 生活方式作為「事物的順序」來看 / Way of Life as "Order of Things" [P.4]
- 3-3. 生活方式的運作 /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Way of Life [P.5]
- 3-4. 生活管理 / Mastery of Life [P.6]
- 3-5. 生活管理的發展 / The Development of Mastery of Life [P.6]
- 3-6. 生活管理的型態 / Mastery of Life-A Typology [P.7]
- 3-7. 日常生活資訊檢索 / 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ELIS) [P.8]
- 4. 研究架構 / THE RESEARCH FRAMEWORK [P.9]
- 5. 實證研究:研究目標與資料 / THE EMPIRICAL STUDY: OBJECTIVES AND DATA [P.9]
- 6. 生活方式的特徵 / OVERALL FEATURES OF WAY OF LIFE [P.12]
- 7. 偏好導向的日常生活資訊尋求行為 / SEEKING ORIENTING INFORMATION IN EVERYDAY LIFEl [P.14]
- 7-1. 關注日常生活的面向 / Main Aspects of Monitoring Everyday Life [P.14]
- 7-2. 生活方式與日常生活資訊檢索行為的互斥性 / Way of Life and ELIS: Mutual Ties [P.15]
- 7-3. 教師與工人的偏好導向資訊檢索行為 / Teachers and Workers as Seekers of Orienting Information [P.16]
- 7-4. 電子與印刷媒體的偏好導向資訊檢索行為 / Seeking Orienting Information from Electronic and Printed Media [P.17]
- 7-5. 分類偏好導向資訊檢索者 / Classifying the Seekers of Orienting Information [P.18]
- 7-6. 電子媒體使用型態 / Use of Electronic Media [P.19]
- 7-7. 印刷媒體使用型態 / Use of Printed Media [P.21]
- 7-8. 結論 / Seeking of Orienting Information: Conclusions [P.23]
- 8. 問題解決的日常生活資訊尋求行為 / SEEKING PRACTICAL INFORMATION IN EVERYDAY LIFE [P.23]
- 8-1. 日常生活資訊檢索行為與生活管理的類型 / ELIS and the Types of Mastery of Life [P.24]
- 8-2. 關鍵事件調查法 / Critical Incidents [P.25]
- 8-3. 研究方法 / Method [P.25]
- 8-4. 主要發現 / Main Findings [P.27]
- 9. ELIS類型的比較 / COMPARISON OF ELIS TYPES [P.29]
- 10. 結論與評估 / CONCLUDING ASSESSMENTS [P.30]
- 10-1. 重新定義研究架構的問題 / Questions of Reftig the Research Framework [P.31]
- 10-2. 結論 / Conclusion [P.32]
筆記 / Note
1. ELIS研究架構 [P.9]
1-1. 生活方式 / Way of Life [P.3]
生活方式的理論基礎是來自於Pierre Bourdieu (1984) 對於興趣(habitus)的定義:
habitus is a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determined system of thinking,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internalized by the individual.
興趣是一種個人由社會與文化所決定的思想、覺知、評估、內化系統
由於興趣的定義太過抽象,本研究提出了「生活方式」(way of life)來描述興趣的實務表現
- way of life is mainly constituted through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their mutual valuation whereas life style primarily refers to “surface” elements of way of life,
生活方式主要是透過每天的活動以及生活型態的共同價值反映出生活方式的"表面"元素 - 例如消費型態與生活,強調日常生活中的個人喜好
生活方式通常會被視為「事物的順序」(order of things)
- 「事物」(Things)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包括工作、家事與志工
- 「順序」(order)則是指對這些活動的偏好
生活方式的運作概念,可由三種變項組成:
- 時間安排(the structure of time budget):將時間用於工作、工作之外的必要活動(例如家事)與興趣(讀書、看電視)的比例
- 消費型態(models of consumption):個人將金錢用於購買商品或服務上,例如購書與看運動比賽
- 興趣(nature of hobbies):可知道人們做起來最愉悅的事情,併揭示其資訊來源的偏好,像是休閒時候讀報紙
1-2. 生活管理 / Mastery of Life [P.6]
生活管理:由於生活方式不會自動產生有意義的順序,因此生活管理就是把事物都安排好
- 這與心理學、社會學所使用的名詞相關:life management, managing one’s own life, life control, and coping
生活管理型態:影響生活管理的重要因素,是個人所在的問題情境,以及解決問題的資訊尋求。
生活管理的問題情境可以從問題解決的兩種維度來分析:
- 認知 (cognitive) vs. 情意 (affective):認知導向是強調有系統性地解決問題;情義導向則是相反
- 樂觀 (optimism) vs. 悲觀 (pessimism):對於問題是否有可能解決的期望
因此基於上述兩種維度,生活管理可以分成四種型態:
- 樂觀-認知(Optimistic-cognitive):能夠積極地解決問題,並具備系統性資訊檢索檢索技能
- 悲觀-認知(Pessimistic-cognitive):有系統地搜尋資訊,但不期待能夠解決
- 保守-情意(Defensive-affective):樂觀地認為問題可能解決,但是常常忽略現實考量而容易失敗。
- 悲觀-情意(Pessimistic-afective):不積極解決問題,而是以尋求短暫快樂為主
2. 實徵研究:偏好導向(Orienting)與問題解決(Practical)的日常資訊檢索行為
- 本研究以ELIS分析了兩種族群:中產階級(教師)與藍領階級(工人)
- 研究對象:1993年來自芬蘭的11位教師與11位工人
每人訪談至少90分鐘 - 半結構訪談法:關注職業特性、消費型態、休閒時間的用處、各種情境下資訊尋求使用的媒體以及資訊的價值,以及日常生活資訊尋求
- 關鍵事件訪談法:詢問最近印象深刻的問題情境,並分析問題解決的方式與尋找的資訊
- 資料分析:
- 以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進行分析
- 生活管理的型態係研究者以客觀定義來歸類,而非直接詢問受訪者
- 分類資訊尋求的偏好導向
- 本研究採用Erametsa (1990)的概念來判斷媒體使用量的高中低
- 媒體的使用偏好被歸類為認知導向、中立、情意導向
| 認知導向 | 情意導向 |
特性 | 考慮現實情況 | 傾向於脫離現實的思考 |
資訊檢索 | 從不同來源取得資訊 | 偏好直接從資訊尋求中獲得結果 |
看報紙 | 長篇論述、政治、科學與傳統 | 娛樂版 |
讀書 | -- | 很少讀書 |
電視與廣播 | 關注政治與文化發展 | 廣告節目、電影與影集、娛樂節目、搖滾樂 |
- 媒體使用型態:
- 電子媒體:電視、廣播
- 紙本媒體:書本、報紙
- 從圖2跟圖3中可以發現資訊尋求行為中,媒偏好與媒體類型無關係
- 教師在紙本媒體中比工人更傾向於認知導向
- 問題解決的關鍵事件調查:
- 調查結果沒有發現被歸類到悲觀-情意的事件
- 生活管理類型跟社會階級無關
- 由於問題是互不相干,因此難以找到可度量的單位去做長期且大量的分析
4. 結論與評估 [P.30]
- ELIS還需要做更多的實證確認
- 未來研究模型應該納入資訊可取得性(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心得
- 分析的方法很淺顯易懂,可作為訪談結果結合理論模型進行分析的範例。
- 驗證方式跟結果則是緊密地跟時代背景結合
(more...)
Comments